零零看书 > 灭晋 > 第二十六回 【街亭之战】劫寨

第二十六回 【街亭之战】劫寨

(本文中借鉴了演义中甘宁百骑劫魏营中的此语,桥段。(手打))

夏侯玄正沉吟间,下面一将,一直低头,漠然沉思,却忽的站起,正色道:“将军,末将以为郭先生之计可行。”

夏侯玄抬头视之,却是高肃,自从他献了铁笼山之计、大败马岱之后,夏侯玄知道他不话则已,则便有惊天之语。不由心中一喜,道:“孝恭快快道来。”

高肃道:“郭先生此计,极是缜密,蜀军松懈之下,只要拨开鹿角,杀入寨中,而中军为了防卫主将,向来以车仗伏路穿连,围得跟铁桶一般牢固,此举虽然于防守时功效大增,然而只要我一百骑突进中军内,其兵马再多,亦不能进。所以,末将认为,此计可行。”

夏侯玄咬牙沉思,半响后,一拍桌榻,道:“好!如怀德、孝恭所言。”

郭仁大喜,补充道:“将军,此计实施的关键,在于领兵主将,既然冷静沉着,又要刚毅果断。”

夏侯玄望向张雄,道:“张军史可愿一战?”

“谨遵将军吩咐,末将誓死行之。”张雄如石刻般的脸此刻有些微激动,毕竟,这“冷静沉着、刚毅果断”的赞誉,实在太高。

郭仁却摇头道:“张军史老持稳重,却不够果断,冲劲不足。”

夏侯玄想想也是,又望了一眼张牛儿与顿盾构,道:“这两位虎将如何?”

郭仁亦是摇头,道:“勇敢有余,冷静不足。”

夏侯玄笑道:“我知之矣…”。霍的站起。:“众军听令!临建劫营军。以高肃为主将,齐鸣为副将,从我亲卫曲中挑选百名壮士充之,现在准备妥当,今晚便劫蜀营!”

众将轰然应答。

众将散去,夏侯玄唤来军需官,着其从随军库藏中拿出酒五十瓶,羊肉五十斤,赏赐与劫营军。

高肃领了齐鸣前往亲卫曲中挑选战士,却见后者闷闷不乐,步伐拖拉,他初来咋到,当然不知齐鸣心中因为不得重用的苦闷,便催道:“齐兄,快些行动。”

齐鸣没好气一翻眼,闷声道:“你是主将,你去即可,用得着我这个副将么。”

高肃先是一怔,继而反应过来,哈哈大笑,道:“那这样,肃这就禀明将军,将主将职位让与你,如何?“

高肃一喜,继而一萎,轻叹口气,道:“也罢,也罢,我服从你命令就是了。”

二人快步往亲卫曲中,在张牛儿协助下,挑选善战之士百名,令众人环列而坐,各赐酒食。

高肃先与众人饮了一碗,又扒拉的几块肉下口,咂咂几下,收碗正色道:“本将明夜奉将军之命,前往劫取蜀军大寨,现在,请众军满饮此碗,到时作战,可得努力先前。”

那一百士兵面面相觑,交头接耳,面有惧色,齐鸣心中烦躁,吼道:“这是高队史看的起你们,还在这唧唧歪歪干什么!”

过了半响,见百人中退出一老兵来,嗫嚅道:“二位大人,非我等不拼死卖力,只是以我百人前去劫蜀军万人大寨,无异于以卵击石,百死无生。而众位兄弟皆有家,这……”

齐鸣闻言,剑眉倒竖,暴怒起身道:“我为上将,尚不惜命,你们为何如此惜命!”

百人见齐鸣作色,无奈之下,只得拜道:“愿为军史效死力。”

当日暮,夏侯玄领军仍然往王平营外摇旗呐喊,仍是默默退去,并不出战。

第二日,同样如此。

第三日,准备已定,将近日暮,夏侯玄先令高肃,齐鸣等一百勇士吃饱喝足,养足力气,藏于军中,率军往王平营地处进发。

如往常一般,士兵呐喊毕,却给高肃部让出一条路。夏侯玄于二人身后交代:“不求击敌,只求破敌胆。切记,突入后,军队不要分散,来去如风,掠几阵后,急速回来,我领军在此接应。”

高肃正色道:“将军,末将定不负所托。”

夏侯玄又向旁边的齐鸣叮嘱:“风吟,你随我也有些时日了,可惜一直无军功,此次可是良机,可得好好把握。”

齐鸣一怔,心中所受的委屈好像也减了一半,躬身道:“请将军坐看鸣成大功。”

夏侯玄头,大手一挥,道:“出发!”

高肃,齐鸣领一百善战之士,身上各插白鹅翎,以作标记,都披甲上马,如风般卷到蜀寨边,齐声发狠,拨开鹿角,大喊一声,竟然趁着蜀兵松懈之机,直接突进蜀阵中军。

外围的蜀兵措手不及,阻拦不住,眼睁睁的看着这一百人如神兵天降般,风一般的过了。

高肃部突入中军后,左右冲突,见人就砍,蜀兵一时间惊慌失措,又不知魏军多少,自相扰乱,高肃领军在蜀阵内纵横驰骋,逢着便杀,各营鼓噪,举火如星,喊声大震。(剽窃演义所得)。

王平正坐于中军大帐谋划战事,听裨将惊慌失措报道,又闻各营鼓噪,却安坐于榻上不动。裨将急道:“将军,请你快快领兵厮杀。”

王平笑道:“魏军此举,大举入军中者,乃是袭扰,目的就是我军慌乱,他便火中取栗;所以,任他如何鼓动,我自岿然不动。传令,令众军坚守原地,不许喧哗,不许喊叫,亦不许出动出击。另着一军,铁甲尖兵,巡视中军各地,只要我军安静下来,魏军位置自可暴露,然后便围而剿杀之!”

裨将叹服道:“将军之机,神鬼莫测也。”

果然,蜀军在短时间的骚动后,见主将安坐如常,镇定自若,不由心安,不在鼓噪,转而结十人阵,对抗魏军,不多时间,各营蜀军完全安静下来,便只有魏军那一百人左右冲突,摇旗呐喊,位置极为清晰。

高肃看出端倪,暗道一声不好,拨转马头,直接往营外奔去,百人随之;蜀军得了主将不许主动出击的命令,又恐有埋伏,不敢去追。竟又让这百余人轻松离去。

夏侯玄在寨门外接着,见高肃部竟无一人损伤,迎下高肃、齐鸣,抚二人肩背,赞道:“我有孝恭、风吟,蜀军虽三倍于我军,又有何妨!”

二人慌忙下拜,道:“托将军洪福。”

————————

哎,这几日忙的啊,忙的啊。忙着考证。哎,再黏贴资料,仍然为书友高肃提供,这二章黏的资料大约有二千左右。暂且几下,哪天闲了,补偿之……

继承了东汉正规边军和门阀私兵而成的三**队,其步兵素质向来参差不齐,即有先登这样的精锐,也有谁都能随便推的鱼腩。

就装备上来,步兵平均披甲率为20,初期要少,后期则增多。兵器上以长兵为主(戟和矛,矛占多数),刀盾作为辅助主要准备给精锐,弓箭装备比例要高于弩。也有部分礼仪用青铜兵器。(我曾见过一把青铜矛头,铭文“建安十三年校尉于禁造)

步兵铠甲多为皮革的,有铁甲(后期比例升高),样式上又简单的背胸两面式样铠甲,也有防护严密的包裹式(在陶俑有有表现)。

三国时期步兵军阵主要是由独立型军阵(几百人左右)合成为大军阵。

基础型军阵有方阵,圆阵,锥型阵,型阵

与西方不同,三国方阵中基础编制“什伍”是纵向排列的,人员前后对齐;方阵多使用长兵,刀盾兵独立成型,不与长兵方阵直接混编,配属于方阵,在两翼列阵保护侧翼,在敌军进攻时侧翼时,主动贴上去,为主力方阵转向争取时间。

锥形阵,即三角型军阵,用于进攻突破,阵中人员横排对齐,两翼相对薄弱,容易被包抄。

圆阵,外面几排又刀盾长兵或车辆组成,掩护阵内弓弩兵,在主要方向上,可以多布置兵力,以圈对齐,对齐难度较大,考验部队素质,越大的圆阵越难布置。

——————

——————

——————

——————

“”型阵,主力方阵前各向左右前伸出部队,用于包抄,但对齐困难,而且两翼与中央兵力比例需要视情况部署,否则将面临被从中间截断或两翼被击溃的危险。此阵其实更属于合成军阵,而非基础军阵。型的“”型阵又可被布置为“”型,两翼前方(布置刀盾兵)住,将敌军“引向”中央三角区,三角区两侧的我军“翼”布置长兵,用排山倒海般的突刺杀伤敌军。该阵进攻后退都可以使用,但对部队素质要求极高,机动性不好保持。

基础队列可以合成为大型军阵,大型军阵中,弓弩并可以独立在阵前列阵也可以可其他基础军阵合编或者在各阵空间中,在保护自身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