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风玉剑 > 第八章 悲悯身世

第八章 悲悯身世

伏在凌风背上的一点红,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和关怀,涌动的泪水终于冲破了心底最深处记忆的封门,很多她不愿意想起、甚至早已忘却的东西,悄悄地浮现了出来……

命运对一点红太不公平了。从她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厄运就和她交上了朋友。

那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而且冷得出奇。刚入冬就下了一场大雪,纷纷扬扬的鹅毛大片下了整整三天三夜。平地积雪三尺,很多屋门都被封住了,她就是这个时候来到了人世间的。

她的父亲杨子文是一个家境贫寒的私塾先生,辍业在家无以糊口。母亲田妙语生她的时候才年方二十有一。那时雪下得正紧,北风搅着雪,贼一般地直朝门缝里钻,屋里冷得像冰窖。田妙语颤抖着生下了孩子。夫妻俩用身体温暖着刚出世的女儿。

“给孩子取个名字吧。”田妙语温柔地依偎着丈夫。

杨子文从心里感到寒冷,恐怕她一辈子也不能得到幸福,冷酷将主宰着她的一生。叫什么呢?杨子文望着寒光闪闪的白雪,道:“就叫她歆瑶吧。”

“歆瑶,冰洁晶莹、聪明伶俐,太好了。子文,你真会起名字。”田妙语搂住丈夫的脖子,高兴得像只小猫。

杨子文苦苦地笑着道:“妙语,你不觉得这个名字太冷了吗?”

“你为什么不起一个温暖的,子文,换一个吧。”她晃动着丈夫的胳膊,她爱她的孩子,渴望她得到温暖和幸福。

“我何尝不想呢?只是这个世间太冷酷了。”杨子文搂住妻子。这一对同窗而结合的爱侣紧紧地依偎着彼此,凄凉地看着刚刚出生的小生命。他们感到肩头很沉,作为父母所必须承受的责任压在他们的肩上。一贫如洗的家境怎样养活她呢?

饥饿与寒冷伴随着小歆瑶度过了没有记忆的襁褓岁月。三岁时家境有了转机,她开始了童年的记忆。

一个身着貂皮长袍的中年人把她们一家子从风光妩媚的江南水乡带进了一个偏僻的北方山村。这男子姓魏名进禄,是个富商。走南闯北使他开拓了眼界,加之世道不太平,他不愿在京都繁华之地浮沉,便举家回了故里。

魏进禄有个独生女儿叫魏珂莹,那年整整十岁,是个美丽聪颖的女孩子。他不愿意因迁居乡下而荒废了孩子,特地请了杨子文作为她的专人私塾先生,还买了很多文房四宝和诗词歌赋的书卷供珂莹读书识字所用。

杨子文一家就这样跟魏进禄联系在一起了。来到魏府以后,杨子文夫妻感到很满足。这儿环境很美,群峰环绕,流水潺潺,静幽幽地仿佛是与世隔绝的仙境。这是一个古城堡一样的庄园。高高的石砌围墙,有城门还有吊桥。每日早晨吊桥放下来,傍晚再高高地悬起。

杨子文夫妇在刚刚走进这座庄园的时候心也像吊桥一样悬了起来。他很敏感的确认这是个没有王法、没有国度的地方。魏进禄无疑是这里的土皇帝。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自己并不知道。太轻率了,不该来,他后悔了。由于生活所迫使他轻易地相信了这个衣冠楚楚的商人。

住下以后,这种感觉逐渐消失。魏进禄对他照顾周到,礼仪讲究,一颗心慢慢地放了下来。魏进禄丝毫没有把他当作外人,让他们住在后宅一个幽静的独院里。为了他们夫妻方便,不准下人们随便打搅。还让珂莹和他们住在一起,一日三餐包括生活所需全由下人们送来。杨子文夫妇好像一下子进了天堂,也真从心眼里感激魏进禄。

魏进禄为女儿在后花园里盖了一座小楼,题名:书香阁。每日由杨子文带着到里面学习功课。

魏进禄是个极重礼仪的人,他让女儿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还坚持让女儿行中原传统的拜师之礼。他对杨子文道:“犬女就交给您了。衣食起居,读书写字全由您们夫妇负责。相信您们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她。学习是件很严肃的事,您们不必顾忌我们的面子,严加管教,拜托您们了。”

杨子文夫妇见魏进禄如此尊师敬贤、通情达理,心里觉得甜滋滋的,暗自庆幸遇到了一位好人。自然全心全意地用尽平生所学教导珂莹。

约莫过去了三月有余,魏进禄又宴请杨子文夫妇。席间他把小歆瑶抱在膝盖上摸着她的头道:“杨先生,我和您商量一件事情好么?”

杨子文略显吃惊地看着魏进禄道:“东家有事只管吩咐,子文自当尽力。”

“这是什么话!”魏进禄不快地道:“你我之间虽然相交日短,但在下已深知您们都是正人君子忠诚可信。在下虽没有多深学问,还是见过一点世面,绝不是乡下的肉头财主,在您们跟前从不敢以东家自居。咱们还是随和一点,以后兄弟朋友相处。兄弟,你说行吗?”

“大哥!”杨子文自然地喊了一声,一齐端起了酒杯。

魏进禄杯酒落肚又道:“兄弟,我看歆瑶这孩子天资极佳,你不能把精力全放在珂莹身上,从明日起开始把歆瑶也带到后园里去吧,从小受到熏染,长大后能有出息。为兄不能因为珂莹而耽误了歆瑶。”

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呢,魏进禄的一席话把杨子文夫妇说得泪汪汪的,感激之情简直无法言表。

晚上两口子躺在床上,杨子文还在唠叨着魏进禄的恩德。田妙语比他冷静得快些。她道:“子文,你不要太简单,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这儿不是个好地方。魏进禄从大京都跑到这个山窝里来一定是有原因的。再说他对咱们过分殷勤,不知道他安得好心还是祸心?”

杨子文不以为然,“你想得太多了,他到这里干什么,我们何必管它,他对我们好是为了他的孩子,怎么会有祸心呢?”

“话是这样说,可是我的心总是放不下来。你看那吊桥拉起来之后,连只猫都跑不出去,戒备这样森严,肯定是在防备着什么。这不是个太平的地方。子文,咱们何必呆在这里,还是快点走吧。”

“你想得太简单了,这里如果是个坏地方,咱们想走也走不出去。妙语,咱们听天由命吧,我看他不像坏人。”

杨子文带着一点酒意呼呼地睡着了,田妙语却没有丝毫的睡意,她走到窗前。这儿地势很高,几乎能看见整个的庄园。这里的人都睡得很晚,几乎所有的房子里都亮着灯,隐隐约约可以听到吆五喝六的猜拳声。显然这个院子里住着很多人,都是干什么的?特别是那座吊桥旁还竖着一根旗杆,悬着一串灯笼,极像古书上所写的刁斗。

四周黑沉沉的山影,像无边的海洋,庄园如一口船,随时随地都有倾覆的危险。田妙语感到很不安,她看着酣睡中的丈夫,无可奈何地上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