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三国武将战秦末 > 裂变(三)

裂变(三)

吴范看向下面的葛婴和魏豹,二人相视看了一眼,尽是心虚的样子,吴范则是对着众人说道:“现在诸位都是联军的一份子,希望诸位不要在背后搞什么小动作,本王挺熟最近有人想要偷天换日,另立新王。”说道此处吴范又将目光看向了魏豹和葛婴。

葛婴还好,魏豹早就是被吴范吓得不敢抬头,吴范接着说:“各位私底下有什么摩擦,发生什么冲突,那是你们自家的事情,本王管不着,但是现在是联军,我们当勠力同心,如果再有和赵王歇一样的,破坏联军的行为,那就休怪本王无情。”

吴范也是前几日接到战报,说葛婴和魏豹找到了楚国的后裔,熊心,正在密谋准备立熊心为楚王,借机攻取陈胜的陈县,到时候两家各取一半的势力。

虽说现在的陈胜的势力不及当年,但也绝对不是葛婴和魏豹这种小人物多能撼动的,吴范也绝对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正好趁着今天的场合给魏豹和葛婴一点警告。

不过对于二人找到了熊心,吴范还是没有想到的,如果真的被世人知道楚国的后裔还尚在人世,这对于吴范和陈胜包括项梁在内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话说这熊心也算的上一个不省心的人物,历史上熊心本是楚国贵族,在楚国灭亡后,隐匿民间为人牧羊。

后来项梁起事后,采纳范增的建议,自称武信君,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从民望。后项梁在定陶败死,却不料这熊心见到项梁战死,想彻底将指挥权拿回来,可能是放羊的时候穷怕了。

熊心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又令刘邦西向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矫杀宋义,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章邯,熊心被迫以项羽为上将军。

刘邦先入关中,项羽使人还报熊心。熊心答复:照原约办,项羽因此怨恨熊心,于是佯尊熊心为义帝,徙于长沙,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将其弑杀。

这熊心当时本已经惊掌握了大权,但是没有一个好手下,选择了什么都不会的宋义,最终让项羽翻盘,将最好的机会浪费掉了。不过其野心也是着实不小,吴范也是不得不防。

魏豹和葛婴看到吴范一直在看着自己说这话,心中也自知吴范已经知道了此事,这是有意无意的点自己,但二人也剧都是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但看到今天吴范对赵歇的手腕也都捏了一把汗,短期内不敢在造次。

吴范接下来就是开始准备对赵国进行处置,吴范重新坐了下来和众人说道:“赵歇背叛联军,章邯现在在上党,虽说已经归附我军,但仍是十分不牢靠,况且这赵国不可一日无主,诸位有什么建议啊。”

吴范看似在征求这些人的意见,但谁心里都清楚,吴范能把之前的事情都谋划的如此详细,这之后的处理又怎么会没有想好呢,现在这少年天王的心思,是任谁也猜不透,自然也不敢随便说。

而魏豹仿佛想挽回吴范对自己的好感,此地无银的的说道:“我等愿听天王的吩咐,单品天王做主。”

魏豹此话一出,所有人都跟着附和,虽然心中都想在这里分一杯羹,但也都是害怕吴范的手段,只得按耐住心的贪婪。

对于现在各位诸侯的表现,吴范还是很满意的,“既然如此,那么诸位不妨听听本王的提议,赵国的领土虽然赶不上当初赵武灵王时的辽阔,除了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上谷郡仍在秦国的统治之中,现在其他赵国四郡——上党,邯郸,巨鹿,恒山乃是属于之前的赵歇统治的范围。”

吴范却是早就准备好了分赵一事,既要做的让别人说不出什么,又要对自己有利。

吴范接着说道:“上党既然是章邯所攻下来的,且现在又在章邯的掌握内,不如便做个顺水人情,将上党之地封与章邯,也算是作为其加入联军的嘉奖。”

“天王圣明,这样我们只不过是将章邯已经得到的东西又送给了章邯,还让其对我们感恩戴德,天王真是聪明过人。”吴范的话还没说完,下面的葛婴也不敢落于魏豹的后面,便也开始拍上了吴范的马屁。

吴范虽然鄙视葛婴,但对于其的马屁还是很适用的,听完葛婴的称赞,竟然还向其示意,葛婴更是心花怒放,看来自己还有救。

吴范接着说道:“既然诸位都没有异议,那么本王现在就以联军统帅的名义立章邯为雍王,册封上党为其属地,责令章邯即刻率兵来邯郸与联军汇合,同时,令其定陶军士,解除对魏咎和周巿的围攻。”

“天王圣明。”诸侯不管是不是情愿的都是纷纷齐声说道,其实众人还是很好奇的,作为在赵国有极大势力的陈馀和张耳竟然没有反对,想必是刚才已经被吴范所吓道,或者还是说此二人有什么把柄落在吴范的手中,要知道,当年的赵歇能够成为赵王,全是此二人的力保,并且散尽家中金钱,当今真愿意就这样放弃。

接下来吴范的话算是给了众人一个答案,吴范对着法正说道:“孝直,将刚才的指令现在就派人传给章邯。”法正此时也已经写好诏书,加盖了吴范的打印和前两天刚刚刻好的联军统帅的印信。命手下快马加鞭送往上党。

吴范接着说道:“此次能够成功的发现赵歇的出卖联军的行径,陈馀,张耳,李良三人的功劳最大,且又都是赵国旧臣,封任何一人为赵王又容易引起纷争,本王建议,册封张耳恒山王,领封地恒山郡,陈馀为梁王统领邯郸郡,李良为康王统领巨鹿郡。”

(这里鞭马要说一下,历史的记载是张耳被封为常山王,事实上当时是恒山王,后世是因为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讳,便将恒山改为常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