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代唐 > 第200章 才子参军惊大隋(中)

第200章 才子参军惊大隋(中)

大业八年的元月一号,皇帝杨广正式颁下旨意,封太子舍人、大隋朝的第一才子萧让为云骑尉,即日起赴东莱(今山东掖县),任职于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麾下江淮水军萧氏宗团宗团之主。消息一出,举国震惊。

“喂,听说了吗?雨公子萧让在随军出征了。嘎嘎,好端端的从六品太子舍人不当,偏偏去是当那吃兵仗的武夫,你说他是不是傻了?”

“傻了?你才傻了。此次陛下起兵两百万征讨高句丽,兵锋所指必定是势如破竹。雨公子此次,那是赚取军功的。归来之日想必会加官进爵的,不是真正的权贵子弟,只怕还去不成呢!”

“哦?当真如此容易?若是如此,我王家不也应该组织宗团前去助战?”

“嘿嘿,你们王家的宗团早已组建完毕,不过你只是一旁系子弟,去了恐怕也只能当小兵吧?”

“小兵就小兵。只要能去伐高,谁说我就一定不能赚得军功?”

“哈哈,说得不错,那同去,同去……”

……

这样的传闻在之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在整个大隋王朝的每个角落里发生着,发酵着。于是很快,大隋王朝里的各个郡县就都兴起了一股“浪潮”了。这股“浪潮”就是各大家族“组团”去参军的“浪潮”。当然了,这样的一个“浪潮”本来是在萧让还没有正式被封为“去都尉”之前就已经有症兆的了,只是萧让的参军使这个事情在短时间内达到了顶峰而已。

“让儿啊,你此去辽东路途遥远,,可万要注意安全啊。”

临近出征之日,老书生把萧让找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萧让说道。

“爹,我知道。您放心吧,儿子此去是当后勤的,估计连敌军的样子都看不到,没有什么可危险的。”

这其实就是萧让勉强答应参加“伐高”隋军的重要原因。原来,他知道大隋的这次伐高战争,最后必定是以失败告终的,所以在此之前,曾经千方百计地找借口推掉,可是没有办法,由于不能直接向萧美娘直接言明“隋军此去必定战败”的原因,所以他最后也没能推托掉。不过他虽然是没有成功推托掉,可是他也仍然是找到了一条最为稳妥的路线,那就是跟随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军,从东莱(今山东掖县)出发,浮海前进,最后到达高句丽的后方“平壤城”。

当然了,这条路线也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在大业八年,也就是公元61年,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所率领的江、淮水军,浮海先进,在离平壤城六十里处登陆并大破高丽兵。不过在这之后,来护儿因胜而骄,带四万精兵直至平壤城下。而高丽在城内打好埋伏,出兵与来护儿战而伪败,来护儿追之入城,纵兵俘掠,中埋伏大败,士卒还者不过数千人而已。

看起来水军此去也算是惨败的,可是相对陆军而言,那可就是好得太多了。史料记载,隋军此次出击高句丽,那是动用了陆军达一百一十万人的,而最后勉强渡过鸭绿江,重新返回大隋的将士有多少人?不过是区区两千七百余人而已。从一百一十万人打到只剩下两千七百人,这场败仗到底有多惨,不言而喻。①

当然了,虽然水军的败迹相对是要小不少的,可是一旦上了岸,十之八九也是会最后丧命的,所以萧让早做好了打算,只做护粮监军,这么一来的话,他们也许根本就不用上岸了。而如果不上岸的话,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危险了。因为史书上是这么写道的,“……高丽兵追至船所,周法尚整阵待之,高丽兵乃退。来护儿带兵还屯海浦,不敢复留应接诸军。大业八年(六一二)六月返回辽东。”也就是说,来护儿大败之后是直接被吓破了胆的,所以上船就逃回了辽东,这么一来的话,船上留守的所有兵卒也就能留得性命了。

“哎,可是这么一来,估计也就挣不到什么军功了。”

萧林听到萧让的话,轻叹一口气说道。一方面,萧让说他只作押粮监军,基本没有什么危险的,这让他很安心,可是另一方面,见不到敌军,那就意味着挣不到什么军功,所以这让他的心里多少有点不甘。

可是萧让的心里哪敢有他这样的想法啊,像如今的这趟辽东之行,说好听点,那叫“伐高战争”,可说难听点,那简直是去送死的。他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那就算是不错了,还谈什么挣军功?那不是笑话吗?

“呵呵,爹。没关系,孩儿这一去,好歹也有个‘伐高’的资历了,想升职,那还不是容易的?何必一定要去前线呢?正所谓刀箭无眼,战场上的事是很难说的,所以还是稳妥点好。”

没有办法,换着后世任何一场他不知道结果的战争,萧让都绝对不犹豫,一定是冲锋在前,以一挡百。可是在隋炀杨广计划下的这连续三场的“伐高战争”,他没有这样的兴趣,因为这注定是一条不归路,根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除非杨广能改变他那好大喜功,喜欢“遥控指挥”的性子,可是这可能吗?根本不可能,所以“伐高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而大隋王朝的覆灭也在所难免,而他萧让一个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大好青年,实在没有必要给这么一个暴君陪葬。

“嗯。那就这样吧!等你回来了,有你姨娘在陛下面前周旋一二,想必也不会比上前线差多少的。”

这就是作为“皇亲贵戚”的好处了,虽然看上去不太光彩,可是在这个时代,谁又会在乎这些呢?

“爹,我让你给我招募的一千名家丁,如今怎么样了?”

萧让想了一下之后问萧林道。原来,他在几个月以前就让萧林在全国各地给他用重金招募来了一千名身体强壮的家丁了,而这些家丁,事实上,他是打算作为他日后军队的班底的,只是没有想到,还没有经过什么训练呢,他们马上就要被拉上战场了。

“已经招满了,不过让儿啊,这其中的支出可不少啊!”

原来,萧让所要招收的这批家丁,每一个人的身体条件都是相当好的。这还不算,他们中大多数的人还是会读书写字的,这在隋唐时代,那也算是相当难得了。

而他们之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招到那么多符合条件的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大幅度地提到了招募的报酬关系了。而这个报酬到底是达到多高?说出来恐怕得吓死大多数的百姓,因为那足足是达到十两黄金之多的。而一千多人就是超过一万两的黄金了,所以即便是像萧林这样富可敌国的富翁,一次性拿出来那也是相当肉痛了。

当然了,高报酬之下相对应的就是高付出,因为萧氏父子是要求这些必须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卖给萧家的,所以也就是说,从今以后,他们的性命就是属于萧氏父子的了,只有他们的家人才能真正享受到那十两黄金所带来的富裕生活。这样的条件确实是有些苛刻,可也着实吸引了不少家境贫寒的良家子弟前来报名,所以几个月时间下来,萧林父子刚刚好能招募到一千名签了卖身契约的壮丁。

“呵呵,没关系。你把他们都交给小青吧,我出征的时候要带上他们。”

萧让淡淡地说道。之所以要带上这批新招募来的壮丁,那是因为他知道,这批壮丁是他如今唯一能彻底掌握的力量。虽然按照官方的任命看来,他这个云骑尉麾下还有一个萧氏宗团,可是这个萧氏宗团到底有多少战力,他根本是不抱一点希望。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次兰陵萧氏派往辽东的队伍之中,那是肯定参杂着大批的嫡系子弟的,而这些嫡系子弟中,能听从他这个旁系子弟指挥的恐怕没有。别看他现在是什么名扬天下的“雨公子”,也别看他现在是什么朝廷正而八经的云骑尉,在这些嫡系子弟眼里,旁系就是旁系,哪容得你对一个嫡系子弟指手画脚的?当然了,有的人也许就会说了,萧让不是萧美娘的外甥吗?他不是皇亲吗?有这层身份还管不了这群“太子兵”?可是有一点是不能被忽略的,那就是严格算起来,这些萧氏子弟每一个都是萧美娘的亲戚来的呢,也就是都是皇亲,既然大家都是皇亲,那你就更别提管他们了。

“好吧,不过小青如今已是你的妻妾,再让她抛头露脸,这样好吗?”

萧林最后说道。事实上,他说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在萧让如今的“阵营”当中,小青是“洗脑工作”做得最为出色的能人,要是不用她来“调教”这批壮丁,那可真的是极为浪费了的。

**********************************以下免费*********************************

注释:

①史实:

大业八年(六一二)三月,隋军进至辽水,临水列阵。高丽兵阻水拒守,隋军无法渡河。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自请为前锋,对其三子说:“吾荷国恩,今为死耳。我得良杀,汝当富贵。”炀帝命工部尚书宇文恺造浮桥三道于辽水西岸,桥短,离东岸还差一丈多,隋兵还未渡过桥,高丽兵至,隋兵骁勇者争赴水接战,高丽兵居高击之,隋兵不得登岸,死者甚众。(麦铁杖勇猛登岸,但终因人少力寡,与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战死于辽水岸边。炀帝诏赠麦铁杖为铁杖宿公,使其子孟才袭爵,次子仲才、季才并拜正议大夫。)后隋军造好浮桥渡辽水。诸军相继登岸,大战于东岸,高丽兵大败,死者万计。隋军乘胜围辽东城。炀帝随后至辽东,下诏赦天下,命刑部尚书卫文升、尚书右丞刘士龙安抚辽左之民,免税十年,建置郡县,以相统摄。

诸军围辽东城,炀帝告诫诸将:“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辽东城将陷,城中人即请降,等驰奏批复,则已丧失战机,城中又固守拒战,如此再三,辽东城久攻不下,大业八年(六一二)八月炀帝下诏班师,以所得高丽地置辽东郡。

于仲文、宇文述等率九军三十万五千人渡鸭绿江,行军中人马皆给百日粮,重不能负。下令军中:“士卒有遗弃米粟者斩!”士卒皆于幕下掘坑埋之,行至中途粮巳将尽。高丽欲疲劳隋军,诱之深入。隋军渡过萨水(清川江),离平壤城三十里,因山为营。高丽遣使诈降。宇文述等考虑到士卒疲惫,不可再战,平壤城险固,难以攻下,遂因其诈而还。大业八年(六一二)七月,隋军至萨水,高丽自后击之,隋军大败,溃不成军。及至辽东城,只余二千七百人,炀帝只得下令从高丽退兵。(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