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地球最后一个帝国 > 第510章 国际法则

第510章 国际法则

中亚联盟的体系在中亚确立,所有中亚国家加入中亚联盟,中亚联盟的成立由阿拉伯帝国一手cāo纵,而建成之后,阿拉伯帝国对中亚联盟实现了渐进式控制。()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最大的国家,由哈萨克斯坦制约其他中亚国家,而阿拉伯帝国制约哈萨克斯坦,不止哈萨克斯坦的上层,连下层的哈萨克斯坦人也能感受到联盟纳贡制度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而哈萨克斯坦因为联盟的关系,实际上已经与其他国家形成了裂痕,这种裂痕是不可修复的,他们虽然在联盟的时期,不会表现出来,甚至其他中亚国家都需要巴结哈萨克斯坦,因为哈萨克斯坦是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代言人,这种关系,能够直接制约其他国家。

可是这种制约关系也给其他中亚国家给哈萨克斯坦带去怨恨,虽然现在不不表现,但是一旦哈萨克斯坦背叛阿拉伯帝国,失去自己的靠山,就算其他中亚国家也讨厌阿拉伯帝国,也首先会找哈萨克斯坦开刀。

哈萨克斯坦不止站到了联盟的利益,从贵族到贫民都接收到了这种利益关系,同时也被威慑着,使他们不得不与阿拉伯帝国联合,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失去利益,同时避免了被阿拉伯帝国和中亚国家联合夹击的命运。

而其他中亚国家,虽然是吃亏的国家,每年需要向联盟缴纳所谓的会费,但是实际上他们的统治者不会有损失,甚至还可以借此发一笔财,虽然这样让他们不舒服,但是毕竟他们的李利益得到保全。

这些贵族的统治与哈萨克斯坦一样,也开始与阿拉伯过拴在一起,如果失去阿拉伯帝国的支持,国内的百姓必然在这种不公平和高压统治下反叛,这是这些人无法接受的。

而阿拉伯帝国最牢固的关系,巩固附和自己利益的中亚联盟最大的保障,莫过于货币制度,强行在所统治的地区,包括格鲁吉亚,车臣,阿塞拜疆,还有亚美尼亚,以及现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新元这种货币在全面渗透,而这样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自新元开始发行那一天,赵建国就把他当成了一种战争武器,保证新元的货币价值一直是赵建国重整治的对象,就算当初犹太人为了获取利益,要催动货币贬值,以达到在对外贸易中获取高额差价,这样做也有利于巴勒斯坦缓解窘境,当时阿拉伯帝国为了给中国运送武器,同时扩军,急需财政支持,但是即使是这种情况下,赵建国也没允许犹太人的行为,没有让新元产生大的波动。

以至于让新元能够一直坚挺,而现在世界大战,赵建国同样在这样做,在其他国家处于战争中,为了更快的集中资金,大幅度贬值,以至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赵建国依然克制住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阿拉伯帝国在贩卖大量石油赚取巨额利益之后,为什么还不能扩军的原因。

在战争时期,国家一切为战争服务,很容易走上为了打赢战争不顾一切的格局,而赵建国没有这样做,到现在为止,阿拉伯帝国的军队都没有超过一百五十万,海陆空三军没有超过两百万,这在世界上来,算是军队规模较,因为像德国这样的国家,人口几千万,军队也超过了三百万,加上jǐng察在内,也四百万上下了,几乎是男丁除了工厂就是在战线。

赵建国没有那么多钱武装军队,也不打算损害新元的价值来武装军队,就算要给中国运送武器,也宁愿少装备一些阿拉伯军,还是继续保持新元的价值,这也依赖于阿拉伯帝国所面对的敌人,在之前来一直是简单的敌人,没有遇上大国的主力部队。

直到现在地中海和莫斯科才出现大量的同盟国正规部队,但是这个时候阿拉伯帝国防御面已经很 ,现在就是地中海的海战和中亚的战争,实际上在中亚,阿拉伯帝国也没什么敌人,所有的敌人都比德国的敌人要低,如果不是这样,赵建国很难保证新元的价值能一直保值,自己不会不顾一切的扩军,阿拉伯帝国有正统阿拉伯民两亿人,这相当于中国的一半,而李少启号称拥有八百万军队,是阿拉伯帝国的四百有余,阿拉伯帝**队加上殖民地土耳其格鲁吉亚等也没有达到两百万这个数字。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新元的保值,能够让它至少在外国的民间看来,是一个坚挺的货币,现在非洲非阿拉伯国家,遵从阿拉伯帝国的国家,以及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等没有自己货币,或者废弃了以前奥斯曼帝国的货币的国家,纷纷都用阿拉伯帝国的新元,新元保值是其中最大的原因。

阿拉伯帝国的新元现在在世界上是发行面积最广的货币,从非洲到巴基斯坦,绵延万里,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原本大多是用贝壳等交易,同时也搜集卢布,在阿拉伯帝国兵临后,强行使用了新元。

而现在中亚也一样,要承认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或者服从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不表现出抗争姿态,那就必须使用新元,货币的攻击力是巨大的,只要哪天这些使用新元的国家背叛了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可以顷刻让这些国家解体,无论是谁当政都不能幸免,不管是农民起义军还是其他解放军,亦或者现有贵族阶层。

新元的控制力度,远比在这些国家驻扎军队有用的多。

然后,阿拉伯帝国习惯这样的控制方式,其实被统治地区的人民也习惯这种方式,其实很快这些地区的百姓就会感受到新元带给他们的好处,新元在阿拉伯帝国不贬值,在他们的国家也不会贬值,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物价不会上涨,这比以前的他们要好太多了。

他们以前的情况,使用一些简单货币,铁块或者贝壳,有的使用铜钱,而金银,虽然阿拉伯帝国要收回,实际上这些货币在民间存在很少,他们都没有这样的货币,那些简单货币的发行控制在贵族手中,他们就可以肆意剥削这些百姓,这些百姓今天的一箩稻米或许可以卖一双鞋的价钱,回来可能就是一根针了,这让这些地区的人民很没有安全感。

而阿拉伯帝国发行新元到这些地区后,完全不用担心这样的情况发生,至少这些百姓生活要稳定许多,这也算是阿拉伯帝国给他们带去的好处。

当然,这些都是在没有决裂的情况下,如果决裂,阿拉伯帝国停止向这些国家提供货币,这些国家立刻就会经济崩溃,物价会持续走低,以至于整个国家崩溃。

阿拉伯帝国为这些被统治国家制定的政策,几乎都从这些国家的利益考虑了,而这也是最厉害的地方,都是从威胁和yin*两方面完成统治,都是大棒加蜜糖,这些国家的统治也就会更稳固。

而对于那些贵族,虽然最后阿拉伯帝国和哈萨克斯坦控制的中亚联盟最终没让他们交出手里的金银,或许他们可以保值,但是这些贵族是不可能保留下来的,因为他们不可能脱离货币体系,只要在货币体系之下,他们就不可能保得住这些金银。

只要他们买东西,只要他们卖东西,只要他们发生消费,只要他们与百姓发生交易,他们就必须动用他们的财产,他们买东西,必须用他们的金银,而他们卖东西必须收取新元,因为百姓手中的金银都被兑换成新元了。

而那些百姓赚取贵族的金银后都只能兑换成新元,这样久而久之,或许因为贵族尽量使用新元流通,但是金银最终会慢慢流入阿拉伯帝国的手中,这只是迟早的事情,贵族的金银不可能保存得太久。

实际上经济关系是复杂的,或许在落后的中亚国家下层看不出来,但是中亚国家的贵族赚那么多钱,是很容易发生复杂的经济行为的,而自中亚联盟成立,这些国家就被犹太人盯上,犹太人乐于为这些贵族带去一些他们想象不到或者想要的玩意,包括女人,战乱地区的女人,贩卖出去,还有一些奢侈物,只要够奢侈,他们都会买,犹太人还可以给他们带去其他的消费品,这些,都会吸引这些贵族,而同时,他们的金银就会流出。

而实际上在阿拉伯帝国,任何人是不能持有金银的,这在很久以前,在阿拉伯联盟成立时,就已经有这么一条,用了一年时间来实施。这些犹太人拿到金银后,也会兑换成新元,金银不得擅自交易,这些犹太人是来赚钱的,自然也不会惹得赵建国不高兴。

这些贵族虽然保住了财产,但是他们的财产最终会变成阿拉伯帝国可以随意控制的新元货币。

中亚联盟的成立,让哈萨克斯坦从上到下依赖阿拉伯帝国,而其他国家的贵族同样依赖,虽然其他国家百姓还是有怨言,但是不是太有威胁的,中亚联盟的统治力度,让这些国家完全被绑定,中亚联盟建立了异常稳固的统治体系。

截至此时,阿拉伯帝国的势力扩张至中亚,与中国接壤,这让南京zhèng fǔ许多官员恐慌,甚至许多官员建议撤回中原的士兵,专心守卫长江一线,而调动主力部队前往西北,准备与阿拉伯帝国决战,在他们心中,阿拉伯帝国现在控制了中亚国家,就会从中亚国家出兵,过xīn jiāng,进入前线。

但是李少启没有听从,其实他心里也拿不定主意,虽然阿拉伯帝国的军队现在还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距离中国还有距离,但是前面有一个俄罗斯的例子,本来以为阿拉伯帝国大军进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却没想到阿拉伯帝国的一百万大军悄然渡过了里海,进入中亚,一举消灭了哈萨克斯坦,让中亚国家陷入绝境之中,进而如此迅速的控制了中亚国家。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李少启难以保证现在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在中亚的阿斯塔纳,但是不敢保证这时中亚国家的其他地方没有阿拉伯帝国的军队,或许阿斯塔纳的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就是一个秀场,不定主力部队已经进入xīn jiāng,就像控制阿拉伯帝国一样,快速的控制中国的西部省份。

四川是一直支持赵建国的,只要赵建国能闪电般打到四川,就能在中国站稳脚跟,那时候南京zhèng fǔ前面有rì本,后面有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几乎就是前无路后无门,靠着江南地区,根本无法把守,最后只有灭亡的命运。

这是李少启担心的,但是他只是直觉赵建国不会这么做,就凭当初三千北洋出东北,最终也米有为了私利,赵建国就背叛国家,赵建国不是一个趁着民族危亡打劫的人。

李少启作为一个统治者,或许不该有这样的想法,但是赵建国进入中东后,无论私底下,还是公开没有少与李少启接触,李少启感觉赵建国最根本的东西没有变,值得自己相信。

可是理智又让李少启彷徨,如果万一阿拉伯帝**队真的进入中国,自己的下场一定会很惨,灭亡之后,赵建国与自己有袁思祯的仇恨,自己又能如何自处。

李少启不敢冒险,但是只觉告诉他应该冒险,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在李少启下令四川的蒋中正率领新军支援长江前线,被蒋中正借故推诿后,李少启并没有怪罪,也没有追加命令,李少启知道现在蒋中正就是在防备着赵建国。

中国现在正是最困难的时候,李少启的南京zhèng fǔrì子很难过,但是难过也得过,现在中原虽然陷入苦战,但是至少暂时还不会失守,就算失守,自己还有长江防线,就让蒋中正的一百万军队现在四川停留。

但是不久之后,李少启发现自己有些多虑了,中亚传来消息,中亚联盟成立后,赵建国参加了几个中亚国家加入联盟的大会,在第一届会议中发言之后,就率领军队,宣布进军西伯利亚。

这样的情况下李少启终于放心了,甚至还有些汗颜,为自己那种心的心里感到有些惭愧,再次下令四川的蒋中正率领军队回援中原,但是这次再次遭到拒绝,蒋中正派出了大量探子进入xīn jiāng一带,在没有发现阿拉伯帝**队,确定了赵建国不是借着进攻西伯利亚而进攻xīn jiāng,声东击西之计故技重施,于是上表建议李少启,自己要北上陕西,对抗山西的rì军,和华北的汪jīng卫伪zhèng fǔ。

李少启哪能不明白蒋中正的心思,蒋中正,这不是要去打rì本,而还是防备赵建国,既然xīn jiāng确认没有阿拉伯帝国的军队,那么赵建国的军队真的去了西伯利亚。

但以军力而论 ,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就比rì本和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力量加起来还要庞大,在蒋中正和李少启看来,俄罗斯有一个名将朱可夫,而rì本完全是杂牌军在西伯利亚作战。

这样的实力,对于赵建国亲自领军,有蒋方震,伊凡,瓦希尔等人的辅佐,下西伯利亚根本没有悬念。

而下了西伯利亚以后,中国将面对另一个问题,赵建国会不会南下进入蒙古,以蒙古为基础向中原进攻,俄这样的事情很可能发生。

因为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已经脱离大本营太远了,需要一个基地,那么载湉的后清政权就是他们最重要的基地,虽然没人相信蒙古能养活赵建国那一百万军队,但是赵建国这个人,号称疯子少帅,几乎都是做的不可能的事。

赵建国在西伯利亚,进入蒙古,比直接去东北攻击rì军危险要得多,这也是最佳选择,如果是蒋中正自己蒋中正也会这么选择,这也就难怪蒋中正要率军北上,因为蒋中正担心这样的军事部署,赵建国会直接从蒙古南下,进入陕西,直入四川,这样赵建国就能一举拿下半个中国。

蒋中正作为南京zhèng fǔ的重要成员,是难以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他觉得李少启这个领袖其他方面都还好,以前也能够狠辣果断,可是自从暗中与阿拉伯帝国联盟对抗rì本后,就开始对赵建国心存一些蒋中正看来没有必要的幻想。

蒋中正知道如果这样是去抵抗阿拉伯帝**队,李少启一定不会答应,才用了一个到陕西抵抗rì本的策略,这样谁都看得出来,却不留下口食。

李少启当然知道做蒋中正的想法,但是他已经无可奈何,蒋中正的心情他知道,都是为了自己的统治,可以为了自己的统治,蒋中正已经做了很多,这样做虽然自私,但是这也不何尝不是国际的法则。(未完待续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