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渭北春雷 > 06回老哥俩合作写对联 少夫妻携手赞文笔

06回老哥俩合作写对联 少夫妻携手赞文笔

老哥俩合作写对联

少夫妻携手赞文笔

千种职业万种行, 各人皆有各人长。

抚老养小责任大, 起早贪黑每天忙。

人为挣钱干到老, 鸟为觅食飞止亡。

中华自古多义举, 无私奉献常发扬。

春节历史长,阖家聚厅堂,富绅一席酒,穷汉半年粮。

今日国家强,到处见和祥,为人心肠好,无愧称炎黄。

闲话多说也不良,故事少讲不知祥。上文说道:桃花送杏花回娘家,一路上说了许多话,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给了杏花,嘱咐她路上小心,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有事就给自己打电话。

杏花说自己知道,这条路常来常往,没有害怕地啥。两个人谈得投机,桃花着重说了给大伯找老伴的想法,杏花不但畅快地答应了,还说他们那里太穷,想走出穷山沟的人多,咱们要办人,就要挑年轻点的、身体没麻达,勤快能干、会过日子的人办哩。

听了杏花的话,桃花满心喜欢,自己心里的事总算有了着落。当她把杏花送上车,转身回村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自己父亲的衣帽就在公路旁边,心里确实吃了一惊。但她很快想起父亲一直有晨练的习惯,忙抬头远眺,果然,远处有个人影朝这边跑来。

桃花站在衣帽旁边等了一会,那人越来越近,正是自己父亲。桃花看他穿得单薄,脸色红润,头上热气直冒,看不出一点冷的意思,她还是招呼着说:“爸,几时出来的?也不招呼一声。冬天早晨太冷,起来早了容易感冒,你可要注意身体哩。”

桃花爸跑到跟前说:“没事,我这是老习惯了,每天跑上两个钟头,浑身都是舒坦的,从没感冒过。我看你们都睡着就没有打搅,一个人悄悄地出来跑跑,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桃花说:“我来送杏花,还以为你没起来哩。快把衣裳穿上,咱们一起往回走,我大伯叫你过去,和他好好谝一天。”

桃花爸穿着衣裳说:“桃花,你回去给你公公和你大伯说说,我就不过去啦。从这里搭车上县岂不正好,省得过来过去地跑。三十两夜啦,回去还有好多事要办。”

桃花说:“那怎么行,你就是要走,也得吃过早饭,和大家告个别,咋能偷着走哩?”

桃花爸倔犟地说:“讲究那些干啥,告个别能咋,你知道就不算不辞而别。我又不拿啥,咋能说到偷哩。人么,多做实地的,少说没趣的,讲究那些客套话有啥用处。”

桃花又说:“小平今天就回来啦,你不想见见外孙再走吗?”

桃花爸说:“不见了,毛头小子有看啥的。反正你们要给我拜年去,也就三几天时间,我还怕看不到自己外孙吗。车来了就走,到县里再吃一碗羊肉泡-----------。”

桃花爸话未说完车就到了,他向女儿招招手,一步跨上了上去。桃花没有办法,只好和父亲挥手告别。车开走了,桃花回到家里又把大门插好,准备进厨房做饭。

公公也起床了,正在院里刷牙,看到桃花回来就说:“桃花,早饭多做几个菜,我和你爸再喝几杯,他可能中午就要走哩。”

桃花说:“不用啦,我爸已经走了。”

玉顺吐了嘴里的牙膏,站起身瞪着桃花说:“怎么,走啦,你这娃咋能叫你爸走哩?早饭都没吃就走,太不像话了,咱家咋能这么待客哩?唉——,你这娃真真差得远。”

桃花说:“他早上起来的早,跑到公路上晨练去啦,我送走杏花才知道。叫他和我回来他不肯,让我给你和我大伯说说,车过来他就上去了,我挡不住有啥办法。”

玉顺说:“这样说来,你也无可奈何。走了就走了吧。马上要过年,家里一定有许多事要办。那你把早饭做简单点,今天祥俊要回来,中午好好吃顿团聚饭。”

翁媳二人正说着话,忽听前边大门‘咚,咚’直响,玉顺朝前看了看说:“谁呀,这么大的劲?”

桃花急忙跑去把门打开,就见小平、小凡一同进来喊:“妈妈!”

桃花弯下腰,双臂一搂,把他俩一齐揽在怀里说:“你们可回来了,这些日子想妈不?”

祥俊走过来说:“桃花,别急,先让开路,把门开大,让司机把车倒进院子下货,人家这几天特别忙。”

桃花放开孩子说:“去吧,先看你爷爷去。”接着就把两扇铁门开得大大的朝门口看。

门外有辆红色面包车,祥俊正在指挥司机调头,那司机打了几回方向才把车稳稳地倒进院子里。祥俊招呼司机先进客厅喝茶抽烟,他们抓紧时间卸货。

司机却说:“不喝啦,咱们抓紧卸货吧。这几天不能耽搁时间,雇车送货的人多,我得赶快回去,过了年想拉也没人叫。”

祥俊说:“对,时间就是金钱。你这几天就是应该抓紧,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啦。爸、妈、都快出来卸货吧!人多手快,咱不能耽误司机的事,人家这样的机会一年只有一次。”

玉顺、麻将婶都出来了。司机早就开了车门,帮大家一起把车上的东西往下搬。玉顺叫把花生、瓜籽、糖果、烟酒之类的东西搬到客厅,放进角柜、壁橱里;鱿鱼、海参、鸡鸭、腊肉之类的东西搬到厨房,放进橱柜、冰箱里;米面、蛋奶、蔬菜、水果、干菜,调料、香油、菜油、蜂蜜、白糖、糕点、花炮之类的东西搬进储藏室。一家四口连同两个孩子,外加司机一共七个人,出出进进、忙忙碌碌地搬了半晌,才算把车上的东西搬完放好。

司机一分钟都不耽搁,马上把车开出大门,一溜烟就不见了。两个孩子洗了洗手就出去了,麻将婶在储藏室里数着东西说:“把它家地,给他舅拜年的礼品就没买啥------。”

桃花洗了手出来要进厨房做饭,就听见小平、小凡在隔壁院里喊“爷爷”的声音从土墙上边飞了过来。

大伯亲切地说:“啊呀,我的宝贝疙瘩,顶门杠子回来啦,你们可想死爷爷了。”

祥俊没有祥合年龄大,儿子小平却比祥合的儿子小凡大一岁。这就是由于祥俊比祥合条件好,结婚早了一年,儿子也就大了一岁。祥合离婚以后,桃花对小凡特别关照,和自己的儿子小平没有什么差别,小凡从小就跟着小平一起把桃花叫妈。

两个孩子都在隔壁,桃花自然不操心了,马上走进厨房做饭。婆婆麻将婶跟进来说:“桃花,早上烧点稀饭,溜几个馍,少弄点菜就行了。把它家地,儿子回来了,中午好好吃顿团圆饭。把它家地,好久都没团圆过了,妈今天不去打牌,就在家里帮你做饭。”

全家人简单地吃过早饭以后,麻将婶果然打破天荒,中午没有出去打牌,早早就进厨房帮桃花准备饭菜。玉顺、祥俊闲得无聊,也进厨房搭手。小平小凡从隔壁过来,也不时地往厨房跑。

今天的厨房特别热闹,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地摘蔬菜,有地砸调料;细毛粗皮用刀刮,木耳香菇清水泡;猪蹄鹅掌切调好,蛋皮鱼鳞全不要,鱼肉清炖入口嫩,排骨红烧味道妙;各种肉菜洗干净,脏水进入下水道;小家难于大亨比,农村亦排第一号。

他们一家人在厨房里欢欢喜喜、有说有笑,脚手不闲,忙忙碌碌地干了半晌,一席丰盛的农村家宴便做好了。大家一齐动手,把饭菜端进餐厅,然后洗手擦脸,准备吃喝。

小凡看到这种情况,一个人悄无声息地溜走了。桃花看了看人数说:“小平,别急着坐,先去隔壁把你大爷和小凡叫过来。今天祥俊才回来,咱们一起吃,团圆团圆。”

小平欢快地跑出去了,公公玉顺第一个坐到椅子上说:“叫也是白叫,你大伯不会过来。他那人太直,轻易不白吃谁家一顿饭,自己再苦再累都能熬,从不求人,一辈子不占谁的便宜。

我多次给他东西给他钱,一点也给不出去。去年涨了取暖费,领了一千多元,学校又给拉来一车蜂窝煤,我要把钱和煤给他,他挡住大门,死活不让进去。还说什么:‘我用不上煤,柴火烧惯了,顺手,你给煤我不会烧,放在家里白占地方。’

我只得把煤拉过来,到现在还没烧完。学校并校以后,咋村里的学校取消啦,孩子上学有点远,我叫他用咱家的电动车接送小凡。他又说:‘我那自行车就跟老年人一样,经常动着就没事,要是停着不动,麻达就出来了。我骑它接送学生,正好锻炼身体,人能活动,车子也能转动,人和车子都不会出问题。人也是动物,动物,动物就要动哩,要是不动就僵死啦,车子不动也成了废铁啦。’

我教了几十年书,经常给人讲道理,但对你大伯这些理论,还真是无法反驳。”

果然,小平回来噘着嘴说:“我大爷叫咱吃咱地,他自己不过来,也不让小凡过来。还说他做的豆豆饭,可好吃啦,叫我一会过去和小凡一块吃。”

玉顺说:“看咋着哩,没办法,咱们都赶紧坐着吃吧,我知道再叫也是白耽搁时间。”

祥俊捉着筷子说:“爸,开学让小平回来念吧,县里的学校也有问题哩。有些没能力而有关系的教师不便淘汰,只好安排到低年级混个工资,享受教师待遇。这些人腿壮腰粗,没有一点教学技巧,还爱体罚学生,低年级的老师教学水平太差,还没有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好。再说,叫我经常带着孩子,对工作也有影响,时间长了,难免让同行们说三道四,领导也为难哩。”

桃花抢先说道:“那就让小平回来上,他和小凡也是个伴。咱家有电动车,接送的时候就把小凡一块捎上,这样一来,自然能减少大伯一点负担。我想,大伯就是再固执,也不可能不让捎吧?”

玉顺也说:“那就转回来,只要自己用心学,在哪里念都是一样的。”

麻将婶也表态说:“回来好,回来好。把它家地,经常不见孙子,有时还怪想的。”

全家人口径统一,喝酒吃饭,小平吃了一会就不吃了。桃花说:“怎么,想吃你大爷家的豆豆饭啦。妈给你取个碗,捎碗菜过去,那边可能没有啥菜,豆豆饭有菜就更好吃啦。”

桃花把各种菜拨了满满一碗让小平端上,小平端着碗高高兴兴地过去了。桃花又说:“爸,我祥合哥过年寄了一千元,都叫杏花拿走了。隔壁没人没钱,过年来客咱们都待,这样一来,叫他过来陪客,他就不能不来吧。我大伯实在太不容易,咱尽量别让他忙奔啦。”

公公说:“行,行,那边的客人主要就是你两个姐,也是咱家的客人。每年两家都是一样收礼,回回总是你大伯待客。就这样和他说,就是轮,今年也该轮咱们待她们啦。”

麻将婶附和着说:“我看行,有他说的啥哩。把它家地,不就是多加几双筷子的事吗。日子现在都好过啦,家家有肉,个个肚子实实的,谁能吃多少。把它家地,咱们这样的家庭,还能害怕人吃,就算再增加几家也无所谓,保险把咱吃不穷。”

一家人意见一致,能喝酒地喝酒,爱吃菜地吃菜,大家笑着乐着,吃着说着,一顿饭就吃了几个钟头。玉顺高兴地说:“咱们今天这样子,可能就叫天伦之乐吧?”

腊月天,时间短,简直就跟没有下午一样。玉顺家吃过午饭不久,桃花刚刚收拾完毕,天色便不知不觉地黑了下来。一家人聚在客厅里看着电视,嗑着瓜子,说些可有可无的闲话,直到两集电视剧看完,方才各回各屋,爱看电视继续看,不想看便上床睡觉。

小平早在爷爷的催眠床上睡着了,桃花没有叫他,便和丈夫祥俊一同走进自己的卧室。夫妻二人多日不见,无异干柴遇火,自有一番亲热景象,期间蜜意柔情,何需细表。

一宿好过,又到清早,吃过早点,天气晴好。今天的太阳,虽然没有昨天那么耀眼,照到人们身上,感觉依然温暖;活动在阳光下的百姓,谁不觉得浑身舒坦?

一连几天的晴好天气使人觉得,寒冬即将过去,春天的气息渐渐到了。阳坡地上的积雪不知不觉地不见了,小平和小凡在院里堆的雪人也不再神气,好像是喝多了减肥茶的胖子,瘦得有点太厉害了。脖子上用红塑料纸做的围巾,已经掉到肚脐下边,前几天还神气十足的脸庞,变得面目全非,就像即将油尽灯干的老年人。但他还在挺着腰杆、硬着头皮、顽强地站在那儿,就和行将就木的老人一样,并不甘心就此倒下。然而,时光无情,谁能奈何。

冷清了一年的农村,在这三十两夜才能热闹几天。一个个远方游子陆续回家,家家户户都蒸了年馍,办了年货,村里的大街小巷到处是人,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庆气氛。年轻人经常不见,亲热无限,聚在一起多开朗,喝酒划拳打麻将;姑娘家成帮结伙,又跳又唱;老年人三五成群,抽烟喝茶坐热炕;家庭主妇事最多,忙前忙后没空逛,客人主人都有嘴,顿顿饭菜要跟上。

就在人们欢欢喜喜、轻松愉快地准备过年之时,常大伯则忙得饭都顾不上吃。因为,每年的今天他都要写对联,先给自己写上几幅,然后谁来都写,有求必应,多年来都是如此。

常大伯的书法并不高明,格式也不大讲究,内容却能切合实地,不像街上卖的对联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尽是些招财进宝、添福増寿之类的内容。若与各家的具体情况对照,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多年以来,他把写对联看得比放炮重要,总觉得放炮白费钱财,没有一点实用价值;而对联有文明向上地作用,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自从有了孙子小凡以后,他就象征性地买点小炮哄哄孩子,对联则是每年必写,村里不管是谁,他都来者不拒。

桃花过门多年,自然知道大伯这一爱好,吃过早饭她便对丈夫说:“咱们今天没事,出去看看大伯都写些啥,能帮上忙的地方就帮帮。你这名牌人民教师文化高,给咱家也写一副吧。”

祥俊说:“出去看看,帮帮可以,写就不必啦。我虽然是教师,大字却拿不出手,可能还不如大伯哩。”

祥俊身为教师,当然对文字也感兴趣,经桃花这么一提,二人马上走出大门。刚到门口便举目一看,啊!对门三快婆家的对联已经贴好了,大红纸,黄金字,格外醒目。二人上前几步,仔细观看,上联写的是‘手快腿快嘴也快’,下联是‘国好家好人更好’横额四个字是‘好上加好’。祥俊不禁连声叫道:“好,好,写得真好!贴合实地,对仗工整,内容也很积极。不错,不错,大伯作得真不错呀!要是我,还真作不出这么通俗、简单又合适的对联来。”

桃花说:“你才知道不错,就这么简简单单几个字,经他一对就爽口多啦。意思最贴合实地,真是三快婆的写照呀!大伯的文笔我佩服,咱这高中生自愧不如。”

祥俊说:“是呀,我这个经常和文字打交道的教师都佩服哩。人呀,真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爱!三快婆这人做啥都快,事事占先,贴对联也是全村第一,可能就她最早。”

他两个先看了三快婆家的对联,回头再看大伯家大门敞开,门口放着一张老式方桌,桌边放着一沓裁好的红纸,一边放着大方砚台。大伯趴在桌子边沿,左手按着红纸,右手挥动排笔,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旁边还站了三四个人看着说着。

其中有个年轻人是祥俊的同学,名二强。两人关系不错,一起上学,一同回家,祥俊接父亲的班当了教师;他也跟着自己的父亲,干起了农村吹鼓手。这种行当从前被人瞧不起,现在却吃得很开,一年四季都是忙的。除了吃喝挣钱而外,还继承着本行传统,连吃带拿,收入颇丰。家里应有尽有,日子过得确实不错。

祥俊和桃花过去和大家打了招呼,二强说:“老同学,正给我写哩,你看怎么样?你们作教师的有文化,给咱参谋参谋。”

祥俊看旁边晾着写好的一联是‘吹铜号送故人魂归阴府’,下联正写着最后一个字。桃花念道:‘挣金钱迎新生家似天堂’,横额四个字是‘春到人间’。

桃花说:“祥俊,你看大伯的文采怎么样?我是佩服到家了”

祥俊点点头正要说话,有个小伙抢先说:“不凡,不凡,真的不错。大叔,先给我写吧,我这几天特别忙,时间就是金钱呀!我,我要是等地时间长了就不划算啦。”

大伯说:“好,你最近生意红火,耽搁不起,我就先给你写。”

有个养鸡户争着说:“不行,做啥都有先来后到哩。我来的早,你有事谁没事吗?你知道抓紧时间多挣钱谁不知道。我,我也想快点写好,等着回家喂鸡哩。”

常大伯笑着说:“紧慢不在一时,有啥争的。你喂鸡的时间不是十二点吗,下来就给你写,保证耽误不了。”

养鸡户也笑着说:“我是故意说笑,那会真和他争,你就先给他写。咱村里要是没有你年年义务写对联,大家不是还得上集去买,即费时间又花钱,等一会怕啥哩。”

桃花知道这小伙名叫小龙,年轻英俊,因为家庭贫穷而没有进入大学校门,后来自谋职业,在开发区摆个摊点卖包子。小伙子敏而好学,能够吃苦耐劳,三年就把不起眼的摊点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包子店;和一个名叫大莲的城里姑娘恋爱结婚,夫妻俩郎才女貌,同心同德,生意红红火火,日子甜甜蜜蜜,在开发路真算得年轻有为的一对璧人。

桃花心想:小龙这种情况,对联该怎么写?自己心里还没有一点眉目,就见大伯提笔写道;‘小笼包子香飘四海’;桃花又想,这样写来,下联该咋对呀?又见大伯写道:‘大连姑娘美照八方’。桃花小声说道:“对得好是好,就是有点不大含蓄。”

小龙却大声说:“含蓄啥哩,实事求是么,我家娘子就是美吗。这样写好,公平合理,一个香一个美,我两口都高兴。大叔,麻烦你再写个横额吧。”

常大伯随口说道:“那就写‘天长地久’四个字吧。”

桃花拉了祥俊一下说:“怎么样?我觉得这四个字意义最深刻啦,好!就这么写。”

祥俊说:“对呀,‘天长地久’,这四个平平常常的字,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美好地祝愿呀!”

后边有人附和着说:“是呀,随处可见的平常字,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不但祝愿他两口的日子天长地久;同时,也祝愿咱们这个国家、现在这个社会天长地久。”

大家回头一看,说话的人竟是本村主任,众人纷纷打着招呼:“主任来啦,你怎么有时间呀?”

村主任笑呵呵地说:“咋没时间哩,能忙一年,不忙一节,再忙也得过年呀。主任和大家一样,都是人,我也要找老常叔写副对联。老常叔,麻烦你给我写一副吧。”

常大伯说:“主任先生到了,你这人的贵面好难见呀!我找了几回都没见人,咱村里的文化生活你也该管管吧?咱村那所学校经常闲着,还得叫人常年看门,不如用它办个文化室,好让村民们有个学习娱乐的地方。农村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机械化程度高啦,以前几个月的三秋、三夏工作,现在几天就完成啦。农闲的时间比农忙多得多,能出去的人打工挣钱,出不去的人在家闲着,不是打麻将,就是谝闲传,文化生活差得太远,这样下去不行呀!”

村主任想都没想就说:“你说这些情况的确属于事实,还得大家共同解决。你写对联就是很不错的文化生活,我今天大力支持支持。至于用学校办文化室的事,有些大材小用。那么大一座学校,办个小文化室划不来,村上想把它承包出去,办个小型加工厂之类的企业,不但能增加本村收入,还能解决一部分不能外出的人就业问题。”

常大伯只能赞同着说:“主任到底是主任,考虑问题比我全面。你当干部的时间紧,我这里有几幅写好的,你挑一副拿回去,咱不能耽搁你这大人物的大事呀!”

常大伯取出红纸下边写好的几幅对联,大家打开一看,头一副写的是‘大中华.再不会割地赔款,小家庭.到处见和谐安康’,第二幅是‘零八年.办奥运.普天同庆,三十载.搞改革.举国飞腾’,下边一副是‘天天天看太阳.太阳依旧,年年年过春节.春节更新,’还有一副是‘凭劳动致富.穿上身扬眉吐气,靠辛苦挣钱.吃下肚心安理得。’

常大伯取出后边一副说:“祥俊,桃花,你两个把这幅给我贴上。”

祥俊接过对联说:“桃花,把这幅‘零八年---------’拿着给咱贴。”

桃花说:“我看这副‘天天天看太阳----------’更适合咱家。”

桃花的话未说完,就有几个人把那几幅全抢完了。村主任说:“老常叔,没有了,另给我写一副吧。我今天没有啥事,说支持就支持你,需要啥尽管说,我派人给你拿来,别急着赶我走呀。”

旁边有个脑梗患者抢先说:“需要啥还用问吗,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老常家的日子本来就紧,笔墨纸张都是自己的,写对联一分钱不收,一年貼赔不少钱哩。”

有个糖尿病附和着说:“是呀,我看他这点红纸也不多啦,先给我写,一会纸用完了就写不成啦。咱们这些老病人,做啥不容易,上街买对联要花钱,只能沾沾老常这点光。”

还有个瘸着腿的脑梗说:“老常哥,先给我写,我家没人贴,想请祥俊帮忙贴哩。咱这腿子不行,看祥俊闲着就想用一下。”

这时候,人越来越多,常大伯门前就跟赶集似的。这个叫:‘先给我写’,那个喊:‘先给他写’。一时间闹哄哄的,吵得常大伯写不能写,作不能作,祥俊和桃花干急没办法。

村主任站在高处大声说道:“大家都别争、别吵啦!一个一个来,构思文章需要安静。你们这样争来吵去,老常叔还怎么作,怎么写呀?大家别怕,笔墨纸张村委会多有,我马上差人拿来。

我说过,这样的文化活动村委会大力支持,让老常叔給各家都把对联写上。我再安顿几个年轻人统一贴,费用由村上负担。现在,我只要求大家给老常叔一个安静的环境。”

村主任的话果然管用,现场立即没人吵啦。他当时从口袋取出钥匙对五六个年轻人说:“你们几个活动活动,去把村委会的门打开,取出笔墨纸张拿来,再给这里抬张桌子。然后把梯子、浆糊、胶带也拿出来,帮大家贴对联去,工资由村委会负担。”

那几个年轻人高兴地说:“可以,可以,反正今天没事,就给乡亲们帮点忙。至于工资的事就免了,老常叔都能为大家尽义务,我们年轻人,难道连这点奉献精神也没有吗?”

众人拍着手说:“好,好,年轻人就该这样。”年轻人拿着钥匙去了。周围的人又说:“村主任给咱办了事,那就先给他写。”

常大伯高兴地说:“那好,我就给他写福‘想当年.穿军装保卫国防,望今日.领乡亲同奔小康’。横额就写四个老掉牙的字,‘保家卫国’,我觉得用在这里应该有点新气。”

桃花祥俊异口同声地说:“好,好!老字新意,贴合实地,同时还对干部寄以厚望。写,就这么写。”

常大伯说:“你们说好不顶啥,要看主任满意不满意。”

村主任说:“我对文字不甚太懂,这幅对联的意思却很明白。大叔的心意我知道,对,就这么写。有它贴在门口,可以随时提醒我该怎么做事,带头致富就是要带领大家奔小康。”

常大伯提起笔,铺好纸正要开写,却有人大声说道:“快看,高老师来啦”。常大伯抬起头仔细观看,果然是快要退休的在职教师‘高书华’。他来做什么?周围的人心中都有这个问号。

大家都知道,这位高老师也是本村几户杂姓中的一户,看着邋邋遢遢,不像是个文化人,但他却不是凭关系混进学校的教师。

这人对汉字颇有研究,特点就是写得一手好字,有人夸张地说他能够通背新华字典。多年以来,乡、村、镇上的宣传标语大都出于他手;附近各村不管谁家过红白喜事,全都请他写字,时间长了,人们就把他叫成‘高书法’啦。

也就是由于这一特长,大队干部为了写字方便,才让他进学校作个一二年级民办教师,一干就是几十年。后来赶上转正机会,也成了正式教师啦。不知道的人见了,百分之百都不会把他当成文人。

他家的地和常大伯的地相距不远,也是全村唯一不用除草剂的两户人家。每年盛夏,不管天气多热,常大伯总是头戴草帽,不是弯腰锄草,就是蹲在地里拔草;这位高老师则是光着头,全身只穿条短裤,用人拉犁在地里犁地。

他不在乎皮肤晒得乌黑发亮,说是什么‘日光浴’,既能消毒,又能杀菌;汗水流过腰杆、肚皮,把下面的短裤全浸透啦。他还说是‘汗水浴’,比洗温泉都舒服。

常大伯很尊敬这位老师,主要是佩服他有实干精神。

众人都热情地招呼着高老师,常大伯也说:“高老师,你咋有空来哩,今天没去卖对联?”

高书法高兴地说:“不卖啦,工资涨到三四千了。儿女的事安顿完啦,看不上那几个街头卖字钱了。老常哥,我也想请你写副对联。”

常大伯笑着说:“你高书法请我写对联,不是讽刺我吗?我哪敢在关公庙里耍大刀,鲁班门前弄斧头呀!”

高书法忙说:“那里,那里,你知道我能写,我却不能作。经常写的那些字都是书上的,人家作的,我自己一条也作不出来,想请你作副新鲜的,贴合实地的。”

常大伯说:“贴合实地还用作吗,现成就有。

你可以写‘伏案弄墨、挥动笔龙飞凤舞,赤膊下地、拉起犁牛惊马呆。横额就写‘能文能武’四个字吧。”

周围的人齐声叫好,村主任也拍案叫绝,连声说道:“好,好,就这么写。这两句把高老师写活了,真是文如其人,恰到好处。

今天来的人多,大家都想贴对联,这是好现象,比打麻将可强多啦。我看应该发扬提倡,干脆,你两个一个作,一个写,给咱村里每家每户都写上。成本算村上的,再给你们适当地开点工资,大家以为怎么样?我这决定合适不合适?”

众人齐声叫道:“合适,合适,主任今天可算做了件好事。”

常大伯和高书法都说:“我们自愿为乡亲们尽点义务,要啥钱哩。”

村主任说:“好,要不要是你们的权利,我不勉强。高老师,你先把老常叔给我作的那副写出来,然后从东往西,挨门齐户,一家一家地写,这样好作也好贴,有事的人可以放心回家忙去。”

这时候,那几个年轻人抬来了桌子,扛来了梯子,拿来了所需用品。众人七手八脚,一下子就把常大伯和玉顺家的对联贴好了。桃花和祥俊给他们把桌子支好,裁纸地裁纸,调墨地调墨,还有几个人帮着晾字。高书法笔走龙蛇,很快写好两幅对联。

那个养鸡户着急地说:“老常叔,这下该给我作啦。就是由东往西,我家也在东头哩。”

常大伯知道他有个小杏园,家里常年不离鸡,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蛮不错的。就随口说道:“好,我就给你作一副,‘地栽银杏摇钱树,家养金鸡聚宝盆’,横额写:‘勤劳致富’。”

旁边有个叫‘黑娃’的人说:“好,作的真好,这下该轮我啦。”

常大伯知道他年龄不到六十,前几年便倚老卖老,游手好闲,家里人都讨厌他,村里人也看不起他。后来,经过自己悉心劝导,作了好多回思想工作,人变得勤快了,除了干家里地里的活而外,有时还外出打工。家里的日子过好了,自己的身体也结实了,全家大小都尊敬,他这个黑娃也值钱了。

常大伯随口说道:“社会繁荣、老汉没老,家庭和谐、黑娃不黑。”

周围又是一片叫好声,高书法说:“大家别吵,我记不下。老常哥,你作得那么快,我咋来得及写哩。你说‘老汉没老,黑娃不黑’。那么,横额,横额是啥吗?”

常大伯说:“唉呀,横额有啥作的。过春节吗,你就写‘春回大地’四个字不就行啦。”

桃花说:“祥俊,你取个笔,大伯作一副,你先记一副,让高老师慢慢写,这样就不怕记不下了。我这些年没动过笔,熟熟的字都写不出来,你就能人多劳吧。”

祥俊说:“这有啥哩,笔我随身带,纸也是现成的,大伯尽管作,我来给你记,这点忙还是帮得上的。”

常大伯想着下一户人家的情况,父亲爱好唱戏,经常跟着农村‘自乐班’走村串镇,吹打弹唱,天天日每都快乐,事事分红有收获;儿子下海创业,成绩不错。他便作了副:‘儿下海南洋城市、雄才大展,父上关中土舞台、帅先小康。’横额‘南水北调’。

有户夫妻不大和睦的,大伯作副:‘齐心合力勤劳动、发家致富,同舟共济多读书、改换门庭。’有户忙于挣钱而忽视父母的,大伯作副:‘挣钱多莫忘政策好,日子富牢记父母恩’。

常大伯和高书法一个作,一个写,配合默契;桃花和祥俊一个记,一个评,各显其能;周围还有许多人说的说,问的问,看的看,论的论,帮忙干着自己能做的事情。正是:

天 造 万 物 通 性 灵 , 各 有 所 长 不 相 同 。

大 鹏 有 翅 天 空 飞 , 小 蛇 无 脚 地 面 行 。

药 物 好 坏 在 效 果 , 商 品 贵 贱 看 须 求 。

国 强 感 谢 政 策 好 , 民 富 莫 忘 邓 小 平 。

村主任看这里的事已经妥帖,就拿起给自己写的对联想要回去。不料,却被刚刚走来的三快婆挡住他说:“主任别走,我找你有点事,你这大人物贵面难见,今天好不容易碰着了,咋要急着走哩?”

村主任只好站住身说:“啊,是快婆呀,你家对联早贴好了,还来干啥?你说找我,大过年的,找我有啥事哩?”

三快婆一手端着一碗米汤,一手端着几个包子,往桌子上一放说:“干啥哩,我能干个啥吗。你看我对门这个老家伙,连命都不要啦,到现在还没吃早饭。他今天忙,我给他管两顿饭,也算是写那副三快对联的报 酬吧。咱这人,也是从来不占谁的便宜。”

村主任朝三快婆门前看了看说:“好,好,写的真好。不但有三个快字,而且有五个好字,对仗工整,贴合实地。叫我说,一碗米汤两个馍打发不下,最少还得两个鸡蛋。”

三快婆把碗往常大伯面前推了推说:“啥鸡蛋不鸡蛋的,他就没长吃鸡蛋的嘴,有鸡蛋给我老汉吃哩。他连老婆都没有,鸡蛋给他吃了,那还不是二尺大的裤裆——毬不顶吗!”

众人一阵大笑,桃花弯着腰笑了半会,才把住三快婆的胳膊说:“好我的快婆哩,你这些邂逅语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又粗,又怪,又幽默,把人能惹得笑死。”

三快婆说:“我能说个啥吗,不过是些随口常说的老土话,你可别笑话我这没文化的人。”

村主任笑了一会,拿起对联又要离开。三快婆眼尖手快,一把拉住他说;“我的话还没说你就想溜,连门都没有。你看咱村里那个老队长,活又活不成,死又死不了,成天喊叫得太难听啦。把我听得心里直发毛,你作为村里的大主任,为啥不管管哩?”

村主任摇摇头说:“人老了受难过那是必然的,在所难免。你叫我们当干部地咋管呀?他可能快不行了,还是把金蛋叫回来准备后事,当主任地能有啥办法。”

三快婆说:“金蛋媳妇不打电话,硬蛋也不打,别人又不知道号码。唉!这些娃都差得远,人在世上辛辛苦苦地抓儿育女,不就是图死的时候跟前有人,少受一点难过吗。

金蛋媳妇不打电话是害怕耽搁金蛋挣钱,硬蛋说:‘死了再打电话,他们个个都得回来。’自己看都不看他叔父一眼,有啥良心哩。把老队长对他地好处早忘光了,自己不管还怪我多管闲事。

唉,人家说得对,咱不过是个平头百姓,有啥权利管人家的事,你是村主任,就应该有权管这事吧?”

村主任抓耳挠腮,不知说什么好。有个脑梗患者说:“主任先生,听说有种‘安乐针’给人一打,不受一点痛苦就死了。你不如多要几支,给我们这些有麻达的废物统统一打,我们死了不受罪,你也算功德一件,作了好事啦,我们和家里人都会感谢你。”

三快婆忙说:“要打也不能现在打,三十两夜啦,你叫大家高高兴兴地过年呀;还是哭哭啼啼地流眼泪呀?就是要死,也得等过完年后,二三月里农闲期间再死。那时候的天气不冷不热,正好过事,孝子们不受罪,帮忙的乡党也舒服。

人吗,迟早都是要死的,多活几年能咋,少活几年能咋。你去给上边说说,把那种安乐针多买一点,给那些得了瞎瞎病的人、上了年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统一打上一针,叫他们安安宁宁地把路走到头,自己少受难过,减轻儿女负担,同时,还能节约社会资源,这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吗。”

有人立刻大声响应着说:“多,特别是那些退了休的老干部,好事一件都不干,一个月白拿几千元的工资。国家早就应该把这沉重的包袱甩掉,给他们都打一支安乐针,使其早点完成人生使命,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在国家建设上,那么,中国就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啦。”

有人提醒着说:“对啦,快别说了,这种话主任不爱听,他也是有工资的人。”

三快婆说:“他们当过兵的人有多少钱,听说一个季度几百百元,那也叫工资吗。十个当兵的,没有一个教书地拿钱多,人家一个月就是几千,啥都不干,一年白拿好几万哩。”

那个脑梗又说:“几百元也比我们只种过地的农民强呀,当兵的时候吃饭不掏钱,家里还有地、分粮、记工分,全家都享受着革命军属的照顾。复员回来给自己干活,国家还多少给些钱哩。

我们农民下了一辈子苦,比干啥地都出力大、流汗多,老了干不动啦啥都没有,完全要靠自己儿女养活。儿女们闹情绪、有意见、不孝顺在所难免,真不如打支安乐针死了算啦。

叫我说,安乐针就是应该给干不动活的老农民打,这样一来,农村就没有那些只消耗,没收入的老废物啦。家庭没有老年人也不闹矛盾,社会自然安静和谐啦。”

有人立刻反驳着说:“不对,凭啥给农民打哩?农民一没白吃、二没白拿,花点钱也是自己儿女血一点、汗一点,凭下苦挣来的。小的养活老的,天经地义,谁不想多活几天,干不动了也能看呀!看看自己的子孙后代,看看今天的美好社会,看看咱们可爱的祖国。为啥要叫他们急着死哩?他们又不是退休干部,啥活都不干,白拿高工资,自己用不了,都是儿女的。把娃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游手好闲,醉生梦死的纨绔子弟。成天啥都不想干,只会争家产,有的同室操戈,大打出手。这些年来,为此造成的流血事件数不胜数。

我看钱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国家给钱越多,造成地危害越大。不如像当兵的一样,多少给一点,够吃够用就行了,省得儿女们变成寄生虫,成为社会上的垃圾、渣滓。”

有人反对着说:“不给,我看一点都不该给,就打一支安乐针,用不了多大的成本,叫他们赶快死了,要给国家省多少钱哩,这个账傻子都会算。”

一时间,现场人声吵杂,这个这么说,那个那么讲,就跟从前的大辩论一样,个个争得面红耳赤。把常大伯吵得无心再作,高书法无法再写,眼看着今天的对联写不成啦。

幸亏村主任站出来高声说道:“大家安静一点,今天是写对联的时间,你们尽抬些闲杠,说些不算啥的话能起什么作用?哪些问题国家会考虑地,你们只要有吃有喝,有穿有用就行啦,不用操闲心。

安乐针不是随便用的,给谁都不能打,动一支不知要经过多少严格手续哩。我们国家是人道主义国家,怎么能随便置人于死地呢。

老干部辛辛苦苦地工作一生,退休了就该有优良的待遇,就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就该让他们舒舒服服地安度晚年。因为,这些人对国家有贡献、有功劳呀!国家当然不会忘记他们----------。”

三快婆立刻打断他的话说:“请问主任先生,哪一个干部是不要工资而白干的;那一个干部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工作的;他们那一种工作比农民干的活强度大、辛苦多。他们有功劳、有贡献,难道农民就没有吗?请问主任先生,你说的三个就该,为啥不给农民用哩?咱们国家的公民都应该是平等的吧,为啥只给干部那么多钱而不管农民,你觉得这种情况合理吗?”

三快婆一连几个为啥,问得村主任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常大伯站起身说:“大家别说了,政策是国家定的,是大干部定的。他不过是小小的村主任,连品级都够不上,和咱们同样是农民,只能执行政策,有啥权利制定哩。和他说这些话,那还不是‘二尺大的裤裆吗’。”

现场地笑声又起,气氛当时缓活了许多。常大伯停了一下又说:“乡亲们,我给大家说个好消息。听广播上说,国家正在想法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已经有了试行方案,今年先在宝鸡地区试点,然后便在全国推行。我想,要不了多长时间,农民的养老问题就解决啦。”

现场马上平静下来,吵吵嚷嚷的声音变成了窃窃私语。有个脑梗小声问道:“主任先生,老常这话是真的吗?你们当干部地可能早就知道啦,那你咋不给群众传达哩?”

村主任红着脸说:“我,我太忙啦,上边发的文件没顾得看,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既然广播上说啦,想必就是真的。我相信老常叔这人不会凭空捏造,让我赶快去查查文件。”

村主任拿起对联,抬脚就走,三快婆眼尖腿快,又挡住他说:“主任别走,老队长的问题还没解决,你怎么又急着走呀,难道这种事不该你们干部管吗?”

主任走又走不了,说又没法说,只能尴尬地站着不动。桃花连忙解围说:“快婆,主任的事忙,你让他走吧。老队长的事,我大伯昨天下午安顿好啦,他今天不再喊叫了。”

周围的人也说:“是呀,老队长再没吱哇。”三快婆走到远处听了半会,过来欣喜地说:“咦,那老东西果然安宁啦。老常,你这能怂人给他吃的啥药?怎么这样灵用的。”

村主任感激地看看常大伯说:“大叔,多谢你啦。你在咱们这个村里,做了多少我们干部想不到的好事呀!咋村里要是没有你,我就不会这么放心啦。你忙,我得走啊。”

常大伯边吃边说:“主任,再停一会,我还想请教一个问题呢。你说给每家每户都把对联贴上,那么,村里有许多没人住的闲庄空院咋办呀?是不是也应该写一幅贴上?”

村主任尚未开言,高书法抢着说:“不写,不写,那些地方没人住,贴对联叫谁看呀?”

有个脑梗也说:“是呀,那么多的地方经常闲着,本身就是浪费,如果再贴对联,不是更浪费啦。唉,地闲得太可惜啦,如果种上粮食,这些年要打多少哩?”

三快婆不失时机,马上支持着说:“是呀,这么大的问题,你们当干部咋不管哩?”

村主任两手一摊说:“管,谈何容易。这就是上边说的‘空心村’问题,根本就无法解决。有的是人走啦,户口在农村;有的是户口转出去了,房子、庄基地还在;还有人死完的,庄子由亲属、自己人占着。上边没有明文规定,谁敢把人家的庄基地收了。”

那个脑梗又说:“还有些人有权有势,不管合法不合法,没有正式手续就盖房哩。把集体的地方侵占完了,尽盖些闲房想叫国家多赔钱;有的娃自小就给人啦,连户口都没有就有庄基地;还有全家在外边的,一个人没有也能盖房。主任先生,你们现在是咋搞的吗?你把上边的政策也给大家传达传达,是不是不管啥人,只要交钱,就能在咋村要庄基盖房?”

村主任没有回答,他把对联往胳肘窝里一夹,双手往裤兜里边一插,边走边说:“现在正搞和谐社会,不利于团结的话别说啦。都看对联,操那些闲心不顶啥。---------。”

村主任说着走着去远了,常大伯吃着饭没有说话,桃花正想回去替他把馍热热。就见三快婆的老汉‘四慢叔’走来,拉拉老婆的衣裳说:“喂,老婆子,你没看几点啦,送饭就送地不回去了。到现在锅都没洗,我还等着用洗锅水喂羊哩。你不洗锅,羊还喂不喂啦?”

三快婆身子一拧,甩开衣裳说:“你个老不死地翻了天啦,还想管我哩。我爱几点回去就几点回去,你喂不喂羊管我屁事。我老婆一天干的活比你三天都多,锅没洗,没洗你不敢洗一回。天天都是我做饭,洗回锅你就吃了亏啦,一辈子都叫我伺候你。”

四慢叔一字一板地说:“你老婆不讲理,咋这样说话哩。咱两个干活,那可是豇豆一行,茄子一行,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一直都是有约在先的:

我 喂 羊 , 你 洗 锅 , 责 任 明 确 不 用 说 。

羊 的 肚 子 我 来 管 , 人 的 饭 菜 由 你 作 。

虽 说 手 脚 有 点 慢 , 吃 饭 你 可 比 我 多 。

夏 季 各 自 搧 凉 扇 , 冬 天 互 相 暖 被 窝 。

晚 上 看 羊 各 半 夜 , 各 尽 其 责 都 自 觉 。

你 管 闲 事 我 不 怪 , 今 天 为 啥 不 洗 锅 ?

别 看 人 前 数 你 能 , 终 归 还 是 我 老 婆 。

你 要 叫 我 把 锅 洗 , 私 毁 合 同 无 原 则 。

如 果 不 按 约 定 办 , 往 后 日 子 咋 过 活 ?

三快婆拿起常大伯吃了饭的碗,拉拉四慢叔的衣袖说:“对啦,对啦,别再说啦,我这就回家洗锅去。”

三快婆说走就不见了,四慢叔笑嘻嘻的朝众人看了看,做了个鬼脸、蹶了下屁股说:“那是屁股底下摸糨子——当然啦。”然后,一步一步地慢慢往回走。

现场少不了又笑了半会,桃花和祥俊互相笑着,桃花笑得弯着腰说:“这老两口,真有意思呀!”

常大伯拿起桌上的包子咬了一口,看见小凡走来就叫:“小凡,小凡,来,先吃个馍,爷爷晚上才能做饭。”小凡摇了摇手里的本子说:“你吃你的,我在二爷家吃啦。”

常大伯又说:“那你抓紧写字,不要贪玩。”小凡说:“我就是和我小平哥写字去呀。”

桃花看着小凡走去的背影,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的情景;一群孩子在一起跳着唱着:‘做啥好,过年好。吃白馍,砸核桃,铃铃帽子花袄袄。’想到这里,她就摇摇祥俊的胳膊说:“喂,你小时候经常盼过年吗?现在的孩子,对过年不怎么向往啦。”

祥俊说:“咱们小时候,经常数着手指计算过年的时间,那是因为,只有过年才能改善几天生活。现在不同啦,只有过年才能吃白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孩子们天天吃的都是白馍,当然不怎么期盼啦。”

桃花点着头说:“是呀,家家日子变好了,人人肚子吃饱了,大部分人家里,平常的生活就跟过年一样。有谁,还会像过去那样迫切地向往过年。”

这时候,小凡端着一杯热茶走来,听到这话就说:“咋没有哩,我就非常希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我爷爷才能给我十块钱的压岁钱,学校再叫捐钱的时候就不怕了。”

祥俊忙问:“怎么,你们学校经常叫学生捐钱哩?上边的政策可能不允许吧。”

小凡说:“不是经常,是偶然,有时那个老师的孩子生病住院,就叫学生捐点钱。”

小凡把茶递给爷爷就跑开了,桃花看了看祥俊说:“咱两个连小凡都不如,对门的快婆送饭,小凡都知道给爷爷送杯热水;咱们就只知道站着看,我觉得有点脸烧。”

祥俊说:“是呀,咱把这事忘啦,你去给快婆说说,中午饭咱们端,就不麻烦她了。小凡这孩子不简单,他才是三四年级学生吧,就能把‘经常’和‘偶然’分得那么清。”

桃花说:“你才知道,我看过他的作文,写得的确不错,比小平强得多。就是数学赶不上小平,这两个孩子也是各有所长。”

桃花说完,正要离开,忽听正写字的高书法大声说:“啊,老常哥,你作这是啥吗?刚才说没人住的空庄子就不写啦,你咋作了副‘铁将军把门三十载,草头王吞没千担粮’哩?”

常大伯说:“对联不是只叫主人看的,街道两边的门,过来过去的人都能看,咱见门就写吧。反正成本是村上的,咱两个不过费点时间,起码能起些舆论宣传作用。”

桃花听到这话就说:“对,这幅对联作得好,给所有的空闲庄基都写上,就跟鲁迅先生的《呐喊》一样,它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引起干部重视,能起到很多看不见的作用。”

祥俊和周围的人都支持着说:“对,写上好,回家过年的干部多,也许有能看见的。”

高书法爬在桌子上刷、刷、刷地写开了,几个人就这样作的作,记的记,写的写;那些年轻人取的取、拿的拿、贴的贴,桃花则不声不响地离开了。

桃花并没有回自己家,而是进了三快婆家大门,前边没人,他就向后走去。忽听三快婆说:“老头子,咱这两个奶羊可要在心哩,千万不敢麻痹大意。咱两个没有儿,一个女远在青海,往后的日子,只有指望羊啦。等年后下了羊娃,公的卖了,母的留下,明年收入多了,用不完就存起来,以防万一。你看老队长现在没钱多可怜的,有病住不起院,成天硬受难过哩。”

桃花听到这话黯然伤神,心里酸得竟至驻足不前,又听四慢叔说:“留,留,你就知道留。两个羊都够我养啦,再留几个,你想把我掙死再嫁有工资的干部呀?”

三快婆又说:“尽胡说哩。人家干部,年轻漂亮地都要不完,谁能看上我这死老婆子。养地多了我帮你喂,趁现在能动不攒点钱,到时候动不了,你娃干哭都没眼泪。”

四慢叔说:“活一天算一天,操那些心干啥。到时候再说,大不了一口敌敌畏就把问题解决啦。”

桃花多愁善感,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急忙拧身回家转,擦擦眼泪就做饭,吃吃送送忙到黑,电视再好没心看。翻来覆去睡一宿,来日太阳照样艳。一晚夜静心没闲,不必仔细言。

来日清早,桃花又进厨房操作。全家吃过早饭以后,桃花还未收拾完毕,忽听门外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祥合急忙打开大门,就见外边来了许多人。敲的敲,扭的扭,炮声直上重霄九。啊!这是干什么哩? 正是:

清贫人家爱清贫,温暖又进温暖门,

要知发生何等事,接着再看下一回。

要知来人有何为,接着再看第七回:

县政府节前送温暖 老队长年终登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