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抗战之天下第一军 > 第二十九章 悲壮的鸣枪礼,哀敬的三鞠躬

第二十九章 悲壮的鸣枪礼,哀敬的三鞠躬

韩超让九个近卫班的班长带着本班的兵以班为单位一一上前,他一一询问,问这些士兵当兵几年和当兵之后的经历以及个人的擅长技能。

最后,根据这些,他当场给众兵定下来他们的兵种和职务,又详细说明了班内各组的配置,以及任务职责。

各班都划分为两个机枪组和一个掷弹组,两个机枪组内的两个主射手职务名称皆为,“第一机枪主射手”,两个机枪组的各两名副射手职务名称分别为,“第一机枪副射手”和“第二机枪副射手”。

掷弹组同样如此,分别为“第一掷弹筒主射手”,“第一掷弹筒副射手”和“第二掷弹筒副射手”。

每个组都有一个组长,只是组长却不一定就是主射手,韩超告诉他们,主副射手只是依所擅长技能分工不同而并无重要不重要的分别,事实上也确是很多组的组长就是由副射手来担任。

待到所有九个近卫班内的各组组长和士兵确定完成后,韩超又给他们详细讲解了主副射手的分工,就像之前超级加强班成立之时那样,主射手只负责瞄准和射击,而副射手则要负责装填子弹和提供掩护以及修正弹道。

众兵不免对这种的奇怪的编组和各兵任务感到新奇,但在细细一想之后,又觉得这样的安排可谓是极为合理,尤其在己方中**队士兵枪法上远远不如日本兵的情况下,这样尽全力的发挥出己方轻机枪和掷弹筒的火力无疑能尽最大限度的杀伤敌军同时又以凶猛火力的掩护可以有效减少己方的伤亡。

韩超讲解完成后,又再次的开始了类似于上次一般的授枪仪式,只是这次却是简单快速了许多,毕竟已经在这里花费了太多时间,必须在收拾完成之后马上出发了。

……

随后张凌沉吟着提问出他们之前使用的国造武器和弹药应该如何处理,韩超翻看了一下,除了捷克式轻机枪已经装备起来之外,就剩下了不少汉阳造步枪和一些中正式步枪,另外还有一些7.92毫米口径的圆头步枪弹和尖头步枪弹。

汉阳造使用老式的7.92×57毫米J型圆头子弹,较新型的中正式步枪使用7.92×57毫米IS型毛瑟尖头子弹,中正式步枪在设计上秉承德国Gew98式及之后一系列步枪的特性,倒是可以向下兼容汉阳造上使用的J型圆头子弹,但汉阳造却是不能向上兼容使用中正式步枪和捷克式轻机枪标准使用的7.92×57毫米IS型尖头子弹。

而且最重要的,ZB26式轻机枪只能使用7.92毫米IS型毛瑟尖弹,不能使用汉阳造的7.92毫米J型圆头弹。

所以韩超命令将其中的毛瑟尖头子弹全部收捡起来,作为ZB26式轻机枪的子弹,其余所有少量的中正式步枪和汉阳八八式步枪及其可用的7.92×57毫米J型圆头子弹全部就地丢弃。

众兵虽然对就这样丢弃掉这些武器很是有些感觉可惜,但在韩超给他们简单解说两句之后,他们也就明白过来。

……

收集完成之后,韩超命人四处检查,看还有没有剩余可用的武器弹药和装备物资,待到检查过一遍再没有任何可用之物后,韩超随即下令挖掘大坑埋葬战友遗体。

和上次在公路边一样,众兵人手一把日军军锹,一起上阵,在村外的土包下挖出一个极大的大坑,然后将几十具阵亡中**人的遗体一一小心的抬进里面。

至于那几十具日本兵的尸体,韩超说,没有扒光他们的衣服让他们暴尸野外已经是中国人格外开恩了,至于会不会有野狗秃鹫之物啃咬啄食他们的**,那就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然后众人又一起动手开始填土,最后同样的,上面也没有再堆成堆,同样的担心,只是怕之后过来的会日军因为愤怒而挖掘开坟墓破坏他们的遗体。

接着,韩超又让众兵每人手持一支汉阳造或是中正式步枪,每人随着命令一齐朝向天空接连打了三发子弹,行鸣枪礼,是为向阵亡战友致敬。

最后,韩超又在众兵前面,九名班长在后,九个近卫班的班兵呈单列队形一一排在他们班长身后,随着韩超的三声口令一齐对着大坑深深的鞠了三个躬。

一众军士士兵表面上虽没有说什么,只是跟着韩超照做,但人人脸上都已满是泪水,心下也是极为震撼,他们感动异常。

他们不是第一次作战,更不是没见过阵仗的新兵蛋子,这些年打的仗死的人海了去了。

但他们又何时对阵亡的战友有过如此举动?

尽管他们心里也想。

但只可惜没人带领。

之前军阀之间交替相互混战,阵亡士兵死的不算光彩倒也罢了,只是如今以及之前和日本军队打仗死的那些战友。

别说这种又是悲壮的鸣枪礼又是哀敬的三鞠躬了,就是他们的尸体,甚至一些躺在路边只能任由伤口发炎化脓的伤兵,当他们的伤处爬满白色的蛆,哀求路过的士兵行行好赏自己一枪时。

又他妈有谁去管了?

而他们的这个韩排长,却在这颇为危急的时刻,仍能不忘救护伤兵并且还埋葬了阵亡战友的遗体,甚至还以简单而又颇为隆重的鸣枪礼和三鞠躬来表达对阵亡战友的哀悼和尊敬,这又怎么能让这些一直以来被人用作是“战争数字”的炮灰小兵不受感触?

不知不觉中,无论是之前超级加强班的老兵还是新近加入进来的这些残兵,心下都是深为感动,对韩超和他们所处的这个“近卫混成排”,开始有了初步的认同感。

仪式完成。

这支队伍的凝聚力自此而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