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大明好国舅 > 第863章 大军来到

第863章 大军来到

反了,这次是真的反了!

在淮王反叛一个月后,燕王也反了并在北平发《靖难檄文》,斥责朝中“奸逆弄权,跳梁左右”,和历史不同的是他还在檄文之中指责朱雄英,“暴君无道、残害百姓,杀王削藩,毁万年基业。”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燕王殿下和淮王都没有半点家丑不可外扬的觉悟,竟然还在檄文之中将老爹扒灰的谣言和大哥的绿帽子坐实了。

说朱雄英是“**诱太祖所生”是大明皇室的耻辱不堪大位,他朱棣便要奉天靖难,把暴君拉下龙椅另择明君。

不怪他有如此大的口气,现在的他比历史上有本钱的多,在他麾下有精锐骑兵近六万人,神机营一万余人,另有步卒八万,甚至还有一个中型的兵工厂,这都是他多年来借着对外用兵积累的下来的。

至于钱粮他亦是不缺,借毛纺之利和直沽的港口早就有了大量的储备,又有其他的藩王暗中支持,完全有能力和朝廷一战。

燕王领军多年,年纪轻轻便孤军深入漠北将横扫北元残部,即便蒙古后来又分裂成鞑靼和瓦剌他也不放过,时不时带兵溜上一圈。

洪武二十四年,高丽权臣李成桂发动政变,燕王更是作为主帅和海军两面夹击趁机将高丽纳入大明治下,灭国之功更是将他威望推到顶点,人称大将军王。

这样的一号人物举兵造反自然是举国震惊,可是朝廷这边却是临危不乱,当今圣上可是在当太子的时候就等着这一天呢。

朝廷收到燕王造反的急报立刻颁旨斥责燕王“早有不臣,狼子野心”是祸乱天下的乱臣贼子,同时也不忘拿身世攻击朱棣,说他根本就不是高皇后的所出的嫡子,而是老朱的一个蒙古侍妾所生,他勾结蒙古部族造反是要复辟蒙元云云。

在打舆论战的同时,朝廷还掐断漕运海运遏住了北平的粮道商道,另一方面开始征调各地兵马北上平叛。

按照朱雄英意思自然是御驾亲征的,之前到他一意孤行到扬州平叛,表面上兵不血刃干净利落的收拾朱允,实际上却栽了一大跟头,现在自然想借这次机会雪耻,更何况这是他这些年来心心念念的。

朝臣可不想朱雄英重蹈扬州的覆辙,所有臣子都极力反对,常太后自然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冒险,朱棣这头狰狞巨兽可不是朱允那只小猫,常氏让郑淑妃吹了一阵枕头风,朱雄英这才改变了主意。

主帅的人选又让人犯了难了,军中第一人当数曹国公李景隆,推荐他的人也最多。大殿之上朱雄英当众臣的面问李景隆态度,李景隆则是答道:“臣不敢请亦不敢辞,惟陛下命!”朱雄英听了笑了笑不置可否。

李景隆在避嫌而朱雄英很明显的不信任他,谁叫朱棣、李景隆、平安李景隆被称之为铁三角呢,要是带着大军直接叛变了那还了得,即便李景隆有家小押在应天他也不放心。

时间不等人,眼瞧着朱棣在河北攻城略地,朱雄英再也坐不住了,终于敲定了人选,从这位身份来看朱雄英选人的最大标准是忠诚可靠。

常通和朱雄英本就是表兄弟,自幼相伴长大感情深厚自然彼此信任,由他领军朱雄英自然不会担心他会叛变投敌。

只是天下承平多年,常通虽然挂了个左军都督的头衔,可是唯一的带兵的经验便是帮着那时还是太子的朱雄英编练新军。

让这么个雏鸟领军出征朝臣自然纷纷反对,朱雄英也并不糊涂,另外封信国公汤鼎做副将军,让他辅佐常通。

洪武二十八年,汤和病重不能言行,太祖便命人用车马将他载至谨身殿召见,太祖久握其手谈及少年旧事、兴兵艰难,汤和不能答对叩首不已,太祖见状流泪不止厚赐黄金布帛做丧葬之用。

回到凤阳不久汤和便病逝了,太祖悲恸不已,追封其为东瓯王,然而却迟迟不准汤鼎承继爵位,直到太宗登极为洪武年受冤蒙屈的臣子平反,汤鼎才借着这股东风得了爵位,之后便一直称病呆在凤阳,学他老子使劲儿的往家里娶小妾。

汤鼎在大明未立国时便进入神机营随军征战,虽没有朱棣那种璀璨耀眼的赫赫之功,但也是身经百战用兵沉稳老道。并且汤鼎又不似李景隆那般和朱棣有太深的瓜葛,原本是个做主帅的好人选,可惜不得皇帝信任。

有一个靠谱的副帅总比没有要好得多,众臣也知道皇帝心中所想便不再相劝,只叹新君的多疑猜忌尤胜太祖。

在与群臣商讨完进兵计划之后,朱雄英便正式下旨封常通为讨逆大将军,汤鼎为副将军领陆海两军五十余万北上平叛。

出征前众将齐至谨身殿陛辞,朱雄英好言鼓励一番,便让众将退下只留常通一人。

年近三十的常通,高大魁梧,神形彪悍,颌下一簇虬髯,穿一身闪亮亮的铠甲威风凛凛,很有几分祖父常遇春的风采。

朱雄英将他叫至身前吩咐道:“此番叫你做主帅领军平叛本不合适,可朕也是无奈之举。徐国公来到应天后,不知道多少军中将校前去拜望,徐国公也难保不会替燕逆为燕逆笼络军心。”

“陛下多虑了,现在军中骨干大多都是当年的神机营里面出来的,他们都是徐国公的旧部前去拜望乃人之常情,而且徐国公根本没见他们。”常通一拱手道:“臣不敢欺瞒陛下,其实臣也是去了的不过舅舅他也没见我。”

朱雄英起身拍拍常通的肩头,“你跟他们不一样,你我虽是表亲却胜过亲生兄弟,如果朕连你都信不过便无人可信了。此番让你领军平叛与其说是让你当主帅,不如说是做监军。”

“监军?”

“嗯,此番北上行兵布阵你切要记得常问信国公,但是也绝不能言听计从任其摆布,什么建议是好的什么建议是坏的,你总是能分得清楚的吧。”

“陛下放心,若是连这个都分不清楚那么多的兵书便是白读了,沙盘推演也就白做了。”

朱雄英认真的嘱咐道:“此番平叛,朕不指望你能立什么奇功伟业,只消稳扎稳打吃些小亏也无妨,凭着朝廷深厚的实力也能将燕逆慢慢耗死。”

“臣有一事不解,陛下为何不让龙骧军一同出征,正好让他们到战阵上见见血。”

所谓龙骧军是朱雄英做太子为掌控军权而编练的新军,乃是从各军挑选出来的精锐组建且装备优良简直武装到了牙齿。朱标曾说朱雄英有能力换皇帝,便是因为他掌控者这支军队。

“龙骧军近半都是在高丽打过仗的老卒,可不是没见过血的新丁。这是朕最后的依仗,不到万不得已朕是不会轻动他们的,五十几万大军还不够你用的总之不要让朕失望。”

“微臣绝不负陛下所托,定提燕逆人头来见!”

正值深秋万物萧瑟,已经被打成麻子脸的济南城墙摇摇欲坠,似乎只要稍稍用力推一把便会垮塌,城头每个垛口都立着一个硕大的木牌,木牌上糊着一层白纸,写着“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正是老朱的灵位,济南城至今未失全靠着老朱保佑。

朱棣起兵的条件比历史上要好的多,因为曾作为统帅征伐高丽,朱棣在辽东大量安插亲信后方十分稳定,所以从一开始他便提兵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的占领大半个河北。

之后便又调过头来,又把在直沽强行登陆的海军撵回海里继续南下,占领了山东门户德州之后便开始围攻济南。

山东布政使铁铉和都指挥使盛庸,没有对朱棣吹胡子瞪眼的,先是让人到城外给远道而来的朱棣送了些许粮草,表示朱棣只要答应不伤害城中百姓便开城投降。

不能怪这两位没节操,他们虽有坚城可是燕军却有利炮。不过数十年而已,火器已经发展到十分可怕的地步,洪武初年一发弹丸下去也就在墙面留下一个凹痕,或者打断一截女墙。

现在只要瞄的准,二十几发炮弹便能在城墙上打下一个城门一样的豁口,若是瞄不准的话遭殃的那只能是城中的老百姓了。

朱棣表示很理解铁铉的拳拳爱民之心,承诺进城之后会对百姓秋毫无犯,铁铉当下便开门迎朱棣进城。

志得意满的朱棣万万想不到,在城门洞里会有一面巨大的千斤闸刀落下,若不是他身手矫健,便要和自己的坐骑一样被活生生切成两段。

死里逃生的朱棣愤怒至极开始猛烈攻城,不知道多少炮弹落入城中,给平民造成的死伤可比朱雄英在扬州屠杀的百姓多了去了。

燕军的炮兵也顺利在城墙打开数个缺口,可偏偏就是冲不进去,或者冲进去了也又被城中的守军撵了出来。

都是地方卫所的军队,山东的守军并不比河北的驻军强到哪里去,实是因为城中有一位铁一样的主官。

燕军受挫,济南守军也是损失惨重撑不了多久,面对燕军的猛烈炮火,刚正到有些冷酷的铁铉脑袋竟然转弯了,弄了无数的太祖的灵位布置在城墙之上。

真别说,这馊主意好用极了,自打挂太祖的画像和灵位燕军就没有再攻城,现开始又收拾营寨似乎要撤走了。

盛庸放下望远镜呵呵的笑道:“藩台的主意真是妙啊,燕逆竟然退兵了!”

铁铉捋着胡须笑道:“能保得济南不失便是太祖显灵了!燕逆突然退兵,怕是是朝廷的大军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