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玉珠奇侠传 > 第二百四十四回 北元犯边

第二百四十四回 北元犯边

二人藏身茂密树林之中守株待兔,直等到日落西山也没有人来。他们并不死心,连夜蹲守,直到东方露出鱼肚白,还是没有人来寻找这宗重要信物。

杨千城和钱悦儿熬了一夜,一无所获,多少有些郁闷。心中琢磨:难道此人能掐会算,知道我们张开袋口等他上钩不成?!又或者此人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遗失了玉牌?或者不记得将玉牌失落在了何处?又或者并不如我们所想,根本不在乎这块玉牌?

二人心中猜测,极为不甘,难得出现一条重要线索,怎能接受这样一无所获的结果?钱悦儿坐在树杈上,低头托腮,就是不明白到底哪里出了差错。

杨千城一跃下树,就着山泉洗了洗脸,顿觉精神一爽,向着钱悦儿招了招手:“悦儿,已经熬了一夜,先过来洗漱一下吧!”钱悦儿看着叮咚流淌的泉水,顺从地走了过来,蹲在泉边掬起水来洗脸。果然清凉无比,她惬意地叹了口气:“好舒服!”

杨千城掬起水来喝了一口:“你尝尝,这水很是甘甜清洌!”钱悦儿闻言也掬起一捧来喝,眼睛突然盯住了水面。泉水清澈剔透,水下的卵石沙砾清晰可见,钱悦儿伸手从水中捏出一枚圆珠子来,放在手心,又探手入水,捏起一枚,她一直捏出了三枚小小的圆珠子。

杨千城好奇地凑了过来:“悦儿,你在做什么?”钱悦儿将手心一摊:“你看,这是什么?”

杨千城捏起一枚仔细看了看,吃惊道:“这不是火铳的弹子吗?”钱悦儿点了点头:“不错,正是火铳的弹子,我可以断定昨日那声枪响正是发生在此地。”

杨千城纳闷道:“为何火铳弹子会在水里?”钱悦儿笑了一笑:“并非是子弹打在水里,火铳一发岂只三粒弹子?分明是被人打落掉进水中了。我们在这附近再仔细找上一找,也许能够有所发现。”

杨千城点了点头,二人分头在山泉周围寻觅起来。找了一圈并无所见,虽然泄气,却也无可奈何,山泉边草木修长平整,并无打斗痕迹。这片地域昨日也曾搜寻过,今天再度细查,还是什么都没有。

杨千城忖道:“火铳可以远距离施放,此地找到弹子,那么放枪之处应在60丈外,悦儿,我们分头搜去,看能不能找到什么?”

钱悦儿点了点头,纤手一划,比划了一下,杨千城会意,二人以山泉为核心,掠往60丈外各自沿着半圆范围搜索。

钱悦儿脚不沾地,御风而行,低头观察着地面。前方一小撮黄色的粉末吸引了她的视线,她停了下来,伸手一捻,放到鼻下闻了一闻:“是硫磺!”看来这里就是火铳主人填装弹子与火药的地方了。

她仔细地拨开地面上的乱草,果然看到二枚脚印,虽然残缺不全,只有前脚掌的半枚脚印,已是足够判断这是个身高中等的男子。印痕并不深,若非仔细辨认,就会被忽略,可见此人轻功不错,专心装填弹药时一时分心这才留下了这半个脚印。

杨千城仔细巡查过并无所见,便向钱悦儿这边飞掠而来,见她正蹲在地上观察,便停了下来:“悦儿,有什么发现吗?”

钱悦儿点点头,手指向山泉所在:“放枪之人站在这里对准那边开枪,那边除了水中找到三枚弹子,连一个弹痕都找不见,其他的弹子也寻不到,这说明了什么?”

杨千城想了想:“这么说,那一枪应该是打中的了!可是地上为什么没有鲜血呢?”

钱悦儿点头道:“我也在想这个问题,这就是百思不得其解之处了。你看,这放枪之人身怀武功,在峨嵋山上放枪,很有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他还是开了枪,为什么?”

杨千城唇角泛起笑意:“他很有可能是被逼无奈了!”

钱悦儿赞赏地一笑:“玉牌是在山泉附近得到的,很有可能是中枪之人的物件,依常理推断,这人应该是中了枪,可是地上为什么没有血迹,他遗失了这样重要的信物,却为什么不来取,真是让人想不透啊!”

杨千城点头道:“你说得极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个冒着暴露身份的危险被逼开枪,一个中了枪却消灭了痕迹,而且顾不上找回如此重要的祖传信物。”

二人推断了半天,始终猜不透,再无所见,只得返回大佛秘洞。二人轻轻跃入洞中,发现气氛有些不对。众丐们和小迟、松涛一起围着石长老,都伸长脖子在看石长老手中的一张纸片。一只信鸽“咕咕”叫着,正被小迟抱在双手之间。

杨千城和钱悦儿进来,众人一齐抬头向他们看来。石长老将手中纸片递过:“杨大侠,帮主的飞鸽传书,你快看看吧!”

见众人神色凝重,杨千城心中“咯噔”了一下,一把接过来,和钱悦儿并头看了起来。岳成龙先是感谢杨千城和钱悦儿搭救了丐帮弟子,又披露了一桩大消息:远避漠北的北元朝廷虽然连年滋扰不断,但人数都很有限,这次却不同,蒙元丞相咬住命平章乃儿不花率十万大军陈兵阴山,进犯河套地区,攻城掠寨,大肆烧杀抢掠,边民死伤无数,余者只得举家内迁逃往中原。太原与北京顿时告急,三皇子晋王与四皇子燕王辖地正在北元兵锋所向。

明太祖朱元璋为御侮防患,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明初,藩王没有行政权,只有军事权。朝廷调地方军队,地方守镇官还要得到当地藩王令旨后才能调动。遇有战事,即使元勋宿将也要听藩王节制。

朱元璋得到前线急报,严令晋王和燕王督师御边与敌交战,着朝廷诸将悉听二王节制。晋王朱棡与燕王朱棣立即传令辖地诸将集结兵马,严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

乃儿不花很是狡滑,不知虚实的情况下,进攻大同府,做出围城的架势。一旦大同陷落,西袭太原、东袭北京,便可任其上下其手了。

燕王朱棣当机立断,北京交由世子朱高炽镇守,领兵直驱大同,北方诸将随同燕王出征。犹豫未定的朱棡见皇弟已经率师出兵,顿时下了决心,也集结兵马救援大同。二王率三十万兵马二路齐援大同,大同守城军民士气大振,坚守不出顽强抵抗。

岳成龙在信中说道:“北元余孽蠢动不休,恐与年前天狼教围袭皇城有关,战事吃紧,将有大战。保家卫国、共御外侮,乃我辈武林人士本份,欲往北京一行。石长老宜速回应天,替余坐镇丐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