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龙啸天下 > 第十节初战

第十节初战

黄昏时分,乾清殿内外却已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殿外,十多个红红的大灯笼分成左右两列,象两排红色的卫士,挂在殿门两侧,门头上方,一块足有六尺多长,三尺多宽的大木匾高高挂着。上刻雍正书写的遒劲有力的“乾清殿”三字,木匾两旁各挂一小灯笼。将这三个字照得鲜艳耀眼。此时正有三三俩的大臣对这三个字欣赏不已,他们指指点点,交头接耳,眼中露出诧异之色。

殿内,一长列矮几分成左右两排,从门直通到书写“魏”字匾额北墙下,墙下边又横放一矮几,矮几后,放了两个宽宽的用牛皮做成的垫子。左右两列矮几后也放着一块用羊皮做的垫子。排列整齐,颜色一致,使人看了有一种分外庄严的气势。大殿四围靠墙处摆着一盆盆颜色鲜艳的花卉,墙壁上每隔一步多远就钉着一个木架,上边插一粗如儿臂的蜡烛,火焰高照烛光闪亮.照得下边的鲜花更是艳丽无比.若大的殿内,此时稍显空落,早来的大臣们正三五个围成一团,站在墙角处侃侃而谈着.

今天晚上,就是雍正决定用宴会的形成来召集大臣,辨别良莠的日子。当大殿内外一切安排就绪,他踱着步一项项检查完毕,满意的点头之后,此时他才心情甚是愉悦的来到乾清殿的后殿内换衣服。他上身穿一青色宽衫,上绣一只斑斓猛虎,下穿一件肥大的褐色绸裤。头上将自己那烧断辨子,现已不太长头发拢起,用绸绢扎住,外戴一高高的笼罩。雍正站在铜镜前,左右照了照,自我感觉,既简单大方,又不失威严。他身旁站着母亲贺氏王太后,此时也已换好衣服,正笑眯眯看着雍正的打扮。她穿一对襟束腰的淡粉色贵袖长衫,上边仿汉族习惯绣着一只凤凰,袖口上缀有一块紫色的贴袖。下身穿一条细纹的紫裙。头上高髻成竖环的头发插着一支闪闪发亮金凤发钗。她全身下下搭配匀称,显得雍容华贵,却又典雅素洁。

雍正穿好衣服后,面向正含笑而立,盯看着自己的“母亲”观去,看着她美艳的形象,不由的出口赞道:“娘今日的打扮,好漂亮啊!”

“这孩子,出去一趟,嘴也变甜了!”贺氏莞尔一笑,斜着看了一眼雍正,嗔怪道。

雍正知道“母亲”高兴,也微微一笑,对贺氏说:“我看宴会的时间快到了,还请娘陪孩儿演这一出官廷龙虎斗的戏吧!”

“好,娘现在就陪你去会一会那些老家伙。看看究竟有多少人和我儿做对。贺氏王太后坚毅的说着,然后将一只手伸给雍正,母子二个拉着手缓缓向前殿走去。

大厅旁站着的待卫,看着他们二个走出,高声向殿内喊道:“魏王驾到!”“太后驾到!”

殿内,殿外的大臣们,听到喊声后,一齐涌集到殿中,参差不齐的让在矮几后的垫子之旁。看着缓步而出的魏王和王太后,他们毫不慌张,凌乱的各自鞠了一躬,嘴中随意说道:“参见大王。参见王太后!”

雍正站在正中“魏”字下那一横放的矮几后,看着下边大臣们的无序站立和乱七八糟的问话,以及那杂乱的服饰,他心头一下怒火中烧,刚想猛拍一下桌子,喊人推下斩了,可随之头脑一清醒,明白这不是大清,而是在魏朝,自己已不是大清那个喊一声别人听后就颤栗不已的雍正,而是值到目前仍无权无势,傀儡一个的魏王拓跋硅。他知道:自己要想近快结束这种看别人眼色行事的生活,目前还必须忍耐,然后寻找机会再出击,那样,取胜的把握方算高些。俗话说:“缩回的拳头再伸出,力量会更大些。”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于是。雍正仅只将眉头皱了皱,稍缓和了一下自己的心态,才慢慢的发出一声威严的声音:“都找地方坐下吧!”

说完这句话,雍正看也不看下面的大臣,只是自己挽扶着“母亲”慢慢坐在牛皮垫子上。坐好后,他将手放在矮几上,将上面的一杯茶递给“母亲”喝了两口,然后轻轻将杯子放回矮几上,这才抬头看了看下面:见众位大臣都已坐下,唯有一人还挺身站在大厅中央。雍正眉头又是一皱,看着这个身穿一件懦袍,头裹方中,做汉人打扮的中年人,此时正不坐而立的盯看着自己,他的心头不由又是一阵怒火涌起:好啊!这就有人开始跟我面对面的挑战了!他强压心头怒气,脸上不动声色的问道:“怎么?孤下旨让全体坐下,你为何不坐?是没听见吗?”

那汉人打扮的儒生很谦恭的向雍正施了一个礼,然后说:“大王赎罪,老臣不是没听见大王的号令,而是老臣体弱无能,没法抢得过各位部族大人,但让老臣经常坐未位,老臣实在心有不甘,故而不坐!”

雍正看着这个不认识的臣子一上来就找麻烦,心中对其十分的反感,可听他的话,又觉得十分的奇异,不知底细究竟为何。有心问他,又怕一不小心话语露出破绽,被他人看破。他转头向自己的“母亲”看去,见贺氏含笑盯视着自己没有言语,于是他只好又转过头,沉稳的问那人道:“如此多的坐席,何来抢说?”

那儒生一听雍正如此问他,不由的哈哈一笑,扭头环视一下四周,见从位大臣大都露出了一种辛灾乐祸的表情,于是他鼻中蔑视的“哼”了一声,反回头对雍正说:“大王和老臣装糊涂不是,抢席之风,由来已久。诸位部族大人抱成团伙,将最好的位置占据,让我这势单力薄的堂堂长史大人除第一外,每次都坐在未席。大王如此的放纵部落土族,让我们这些堂堂孔子门生的汉人官员,如何有立足之位,故臣宁愿站立而,不愿再去辱没祖师孔圣人的颜面了。”

雍正看着这个一身强硬骨气的汉子。听着他的铿锵有力的语言,心里竟不感到生气了,虽说他言词中有责怪自己的意思。他正要再问他一些话时,忽从自己下首左排第一位站起一人,看他还坐在长孙肥前,雍正心里正猜测他是谁时,只听这人朝着当地站立的那一个大声的吼道:“张衮,你好大的胆子!敢在此胡言乱语,莫不是想造反不成?”

张衮?雍正一听这名,脑中一下子想起《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这个北魏名臣张衮的所做所为,他心中一喜:此人德才兼备,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在辅佐拓跋硅上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看来必为我所得!他严肃的脸面逐渐放松了,脸上含着微微的笑容,听着下面的两人的对话。

“长孙嵩,你不要拿大话吓人!难道列说的不是实情吗?”张衮看着站起的长孙嵩,仍是强硬的站着,面部毫无惊慌害怕之色。语言甚是犀利的与之对抗着。

“张衮,你说的算什么实情?想这个堂堂的大魏国能有今天如此庞大的局面,不都是我等部落土族出生入死,征战沙场换来的,别说我们坐了好的席位,就是我们坐在正中大王所坐之位,又有何不可啊!大王,你说论我等功劳,当坐得吗?”

长孙嵩,这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南部大人长孙嵩吗?就是他把握了整个北魏的生死大权吗?雍正看着眼前这个长相并不出色,史是瘦瘦的、个子高高的,和长孙肥长相截然相后的人,竟有些不相信他的力量有如此之大。正当雍正呆呆的目瞪眼看着长孙嵩时,忽听到他问自己的话。听着他如此狂妄自大,竟毫不掩饰的说出如此大不敬的话,他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此人能把持了整个魏朝的大权,原来此人要比长孙肥更毒,更狠!雍正心中大怒,正想呵斥他一番,忽听张衮又说话了。

“长孙嵩!你……你……你身为魏国的臣子,竟最说出这等无父无君的大不讳之言,你可把大王放在眼里?张衮气得浑身发抖,面红耳赤的斥责着长孙嵩。

雍正看着张衮气极败坏的样子,心想:该我出面替替他了。他站起身子慢踱到长孙嵩身旁,正好听到长孙嵩得意洋洋的对张衮大笑着说:“哈哈哈!大王!大王也得敬我弟兄三分,何况你这个小小的长史,能坐上个未位也算不错了!”

雍正面对这个如此气焰器张的长孙嵩,心里不禁嗤之以鼻,心说:在大清,我雍正什么难缠的主没见过,就你这两下狠劲,我简直不放在眼里!他看着长孙嵩,微微一冷笑说:“那么,长孙大人,咱们二人换换位置怎么样?”

“这……这……”长孙嵩一时哑语半天,好一阵,他脸色一变:“大王竟如此戏弄国家之栋梁之才,让我等如何在此容身?咱们走!”

说完,长孙嵩一挥手,长孙肥等十多人“唰”的全都站起,长孙嵩嘴角微微一冷笑,看着雍正做出朝殿外走的样子。

雍正不慌不忙的往前走了一步,做出要坐在长孙嵩的席位上的姿态,脸上仍微笑着说:“前几天,长孙卿家说来看孤。却一直未来,听母后说,你有什么话只对母后说。因而我想我们暂换一下位置,你和母后去谈谈。让我和长孙肥大人再多亲近,亲近,如何?”

雍正这话说得不温不火,也毫不显山火,长孙嵩听了心时砂由的一震:怪不得弟弱点说他变得如此的厉害,原来却也不简单。不再是过去那个黄口小儿了,看来得认真对待对待,于是他嘿嘿一笑,给自己抬阶,说:“噢!原来如此,那就不换了!前几日,国中事务烦多,我等替大王操心一切,可大王却有闲情逸志出去游玩,这让做臣子心里很不是滋味,顾不得来看大王也应是清理之中的事吧!”

雍正听着长孙嵩这种决不服软的话,仍是呵呵一笑,装出无知的样子说:“有长孙大人为孤日理万机,孤乐得轻闲一番,还怎能怪长孙大人呢!”

长孙嵩一听雍正的话,明显怕了自己,于是就满面笑容的向那些让起来回的人挥挥手,等那些人都坐下后,他也不再理张衮了。慢慢的坐到垫子上,边坐,边还向雍正点头说:“是啊!大王可不要忘了我们这些国家的栋梁之才呀!”

雍正听着这家伙得理不让人的话语,心里好一阵不舒服。看来不往狠处剌他一下,他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于是他仍微笑着,显出平和的样子,故意的问长孙嵩:“看来,长孙爱卿确是国之栋梁,朝之功臣了?”

“啊啊!不敢当,不敢当!”长孙嵩得意非凡的笑着说。

“各位臣工,你们是不是也认为长孙大人确实功夫不可抹,是国之栋梁之才?”雍正忽然收起笑容,脸部甚为严肃的将目光环视着所有的大臣们。

坐在左右两排的一些部族首领和朝中大臣们,初一听这话,本来都想说赞同的语言,可一看雍正的脸色,有的就犹豫不说了,有的知知唔唔,有的仍大声说“是”。一时,下边的众人形态不一,言词杂乱。

看着众人的形态,雍正又乘胜追击道:“各位臣工,你们大都不说话,是不是认为国之栋梁之才就是比一国之国王还要大?他是不是就能任意的污辱国王。”

这一下,众人都了解了“魏王”的真实意图了。一些平日对长孙嵩不大感冒的部族首领立即大声呼叫:“不!不是!”另一些人不敢大声,也小声附和着“不!”只有象长孙肥等个别亲信才哑口没有做声。

雍正一看形势对自己甚是有利,立即扭头盯着长孙嵩道:“长孙大人,你既为国之栋梁,就应该知道国家法度,怎能如此傲慢无礼,口出狂言,污辱大臣,渺视君主,甚至以走威胁本王,你难道以为没有了你,各位臣工就不能保大魏国平无事了吗?”

雍正一阵声色俱历,威风凛凛的话语,将全场一下震得哑雀无声,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一进无法从变得如此强硬的“魏王”身上回过神来。

“这……这……大王,”长孙嵩也从没见过如此厉害的“魏王”,好一阵,不知有什么话抵对,隔了片刻,他才又低声的说:“大王好像忘了这几年是谁为大王出生入死的?”

“长孙爱卿,你好像也忘了上战场出生入死的还有在座的众位臣工呢?”雍正忽然又面带微笑的对长孙嵩说。

一听此话,长孙嵩感到浑身冒汗了,他万万没想到,几日不见的魏王竟会变得这样厉害。这是排动众位大臣和自己做对呀!果然,雍正话刚一落,只见好多部族首领以及一些领兵战将都怒目而对长孙嵩。还有板着脸孔表示不满,也有辛灾乐祸偷着笑的。虽说目前的长孙嵩根本不怕这些人,但若是和他们搞僵办起事来也是很不好的。想到这些,长孙嵩只好话语变得温和一些对在坐的人说:“各位大人和我乃一殿之臣。应知我决没有渺视众位功劳之意,言语中如有不适之词,望各位海涵!”

和众位大臣说完,长孙嵩又转过头面对雍正说:“看到大王今日如此英明知理,老臣感到十分的欣慰,老臣今天算是长见识了,哈哈哈……”

长孙嵩一阵干笑,化解了刚才紧张的气势,雍正看着众位低着头不敢看自己的大臣们,心里不由一阵欣喜。他对自己的表现十分的满意,决定乘势把事情继续下去。于是,他很温和的对众人说:“各位爱卿,孤提个建议,我们从今天起,坐位依国法,按官位大小次序排列,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众位大臣此时对“魏王”是敢怒不敢言,绝大多数人喊着:“同意!”“应该!”极少部份只是不做声,却也不敢说出反对意见来。

“二位长孙大人的意见呢?”雍正向左扭过头,故意问长孙嵩和长孙肥。

“老臣也未有意见。”长孙嵩和长孙肥四目相对,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很无奈的说。

“那还等什么,现在就把坐席调过来!张长史,你也不用再站着了,这回看看有你的位置吗?”雍正意气洋洋的大声命令道。

“是!”张衮看着那坚强有力的魏王,感到十分的开心,心想:老臣没看错人,龙始终是龙!

长孙嵩看着人们一阵杂乱无章的调换坐席,心里的怒气别提有多大了,他斜着眼瞟着雍正,心想: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这黄毛小子!

贺氏王太后看着眼前这个已掌控了局面的儿子,心里十分的欣慰:儿子,你终于长大了!

雍正看着那些互相谦让换位子的大臣,心里升起一种得胜的快感,他有一种想笑的感觉,知道以前那个大清朝的雍正终于回来了,那种要风得风,要雨要雨的感觉也在慢慢重现。

当众位大臣一阵忙碌的按官位级别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后,刚感到一丝的轻松时,这时。雍正已走回到自己的矮几后坐下,环顾四周后,大声说:“宴会开始!”

随着雍正的一声命令,这个非同一般的宴会终于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