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完美绑架 > 现象爱情(Part 4)

现象爱情(Part 4)

4

绕了一圈,依然没结果,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些信的目的是向她示好。所以为了找出这个人,林月明决定干脆给他写回信。她的第一封回信很简单,在不知道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她不敢贸然说话:不管您为什么写这些信,怎么看到我的一举一动,能告诉我您是哪位么?

她把信封好,在出去做广播操的时候留在了书桌中,为了引起注意,她特意放到了书桌口,只要到她的位置就能发现,甚至摇摇欲坠。

当她做完广播操,带着未知的兴奋回到座位上时,她发现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封信,而且信依然没有落款。她知道,写信人必然在送信时还没发现她的请求。她有些不可言说的高兴,似乎这短短的一行字就能揭开困扰她两个多星期的问题。早该这么做,她暗自想。她近乎焦急地等待着明天广播操的到来,虽然无论对方是谁,她都不会动心,但是这就好像上厕所快结束时被“三急”的人抢了位置,没彻底完事,总不会那么舒服。

第二天广播操又结束了,她再次收到一封信。可是这信上依然只有记录和一首诗,没有落款。写信人依然不想透露身份。读了今天的诗,也让林月明不禁揪心。

我生命的生命,我要保持我的躯体永远纯洁,因为我知道你的生命的摩抚,接触着我的四肢。

我要永远从我的思想中摒除虚伪,因为我知道你就是那在我心中燃起智慧之火的真理。

我要从我心中驱走一切的丑恶,使我的爱开花,因为我知道你在我的心宫深处安设了座位。

我要努力在我的行为上表现你,因为我知道是你的威力,给我力量来行动。

这个人果然不简单,四句爱情诗就彻底揭开了她心中深埋着困扰了她几年的忧郁。

没有人天生冷漠,林月明也一样。高中以前,她像普通女孩一样乐于享受这青春时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发现自己变了。身体的变化让她有了更多的自信,但是同时,她找不到了自我。

她发现自己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听话的好孩子,不管她内心怎样叛逆,有再多复杂的想法,始终不能让自己打破这形象;而老师面前,她是专心学习的好学生,实际上她只是不想把时间白白浪费掉,她只是做到了掌握老师说过的每个知识点,她并不乐于学习,她只是不知道除了学习还能做什么,有时她甚至想故意考个坏成绩,以改变老师的想法……

同学面前,男同学面前、女同学面前,男同学A面前、男同学B面前,祖父母面前、外祖父母面前……她发现自己在无数个人面前就会有无数张脸。她不是刻意虚伪,她只是情不自禁地显露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像是变脸的脸谱,见到不同的人很快就会换一张脸。甚至于,在人前和不在人前,她都会感觉不同。

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她感觉自己像是皲裂的皮肤,随着时间的增长和人际关系的扩大,会被分割得体无完肤。她很害怕,面对的人越多,就越感到自己的虚伪。虚伪是她最不能容忍的,而她却在滋长着令自己厌恶的感觉。

这个问题远比谁给她写信困扰得时间更长。她不容许自己虚伪,于是就把自己装起来,藏住,在每个人面前都表现得一样,一样的和蔼可亲,因此也一样的冷漠。有一次她的冷漠让半夜给自己送夜宵的妈妈暗自在厕所哭泣,她在房间里都能听得到。她只有默默地坐在凳子上,不知该怎么安慰妈妈。可这是她为了不虚伪地保全自己的唯一方法,她想,某一天,真正的自己会展露出来,她就可以在所有人面前改变自己的形象。

可是这秘密,即便她自己都无法形成准确的语言,以至于多数情况下她自己都意识不到。而这几句看似描写爱情的诗,却将她一丝不留地曝露出来,曝露在语言的光芒下,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甚至让她自己都彻底明确了这种之前无法意识到的感觉。

她猛然间有种被关注的幸福。就像全世界时时刻刻都有一台摄像机,这摄像机记录着她一举一动——不仅是她的行动。她突然觉得自己不再孤独,或者之前的所有孤独、对自己的所有责备、对生活的所有青春期疑惑都有了意义。

她感觉自己细致入微的一切都像是在演电影,每个动作都可能有一个导演出来喊咔,然后再重来一遍,所以每个动作她都要力求完美,哪怕是走路,都好像有根线从头顶上提着她,让她显露出优雅的姿态——这个办法是她的一个从小学舞蹈的邻居告诉她的,之前她十分羡慕那种气质。此时,她还无法描述清这种感受,直到两年后她看了一部电影,叫《楚门的世界》。唯一与之不同的是,似乎电影中的导演在她的心里也装上一部摄像机,而不光是导演了她的生活。

这个写信人就是导演,他能发现她的所有秘密,所有心理和生理的活动,他让她的存在有了价值感。

你到底是谁?她感觉连肚子里的蛔虫都在咬牙切齿地询问着,好像整个人民解放军武装部都在轰炸她脆弱的神经。

你到底是谁?如果不愿意透露姓名,请再不要给我写信。

她奋笔疾书,然后叠好,封好,又放到了书桌的位置。林月明有种英勇就义的赴死之心:如果那个人不肯露面,干脆也别再给她任何希望——希望是最折磨人的东西。

信是第二天才被取走的,让林月明彻底崩溃的是,她今天收到的信里,竟然记录着她在写下回信时的内容和时间,没有落款!她彻底投降了,因为除了上帝,她再怀疑不到别人了。

古代哲人有句名言:生活就像小朋友霸占着电视看《海绵宝宝》,如果你换不了频道,就跟着一起看吧。

林月明很早就在语文和英语作文技巧中学会了怎么引用自创的名言,所以她也懂得了看《海绵宝宝》的道理,因为不管她对每日送来的信怎么处理——连续五天看都不看地撕掉然后把纸片撒在过道上;恶语相向地回信;威胁写信人再收到信就交给老师……她依然每天按时收到信。除了上帝,谁还有这么大毅力和勇气呢?如果她认识信真主安拉的教徒,她恨不得立刻皈依我基督。

摆脱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欲望。一个月之后,林月明终于参透了这个道理。

林月明学会了举重若轻。她不再思考到底是谁有这么无聊的毅力和神通,也不再想他图什么,更不会因为自己浪费了写信人这么大精力而有负罪感。她干脆把跟晚报一样准时的信当成了消遣的物件。什么时候学习累了,就拿出来读一读,有时读了他的诗,感到很美妙,她就会回信。

第一次有正式回信的想法,是因为她读不懂里面的诗,想让写信人换成笑话,这样她能更爱看。下一次收信时,她果然看到一个一句话的笑话:快醒醒该吃安眠药了!

第二次是她有一道化学题没思路,马上又要做广播操,于是她写了封回信。再回来的时候,这道化学题就解决了。

第三次是她突发奇想:会不会写信人真是上帝。于是向“上帝”许下了自己三个心愿。 “上帝”不会满足贪婪的人们所有的愿望,所以只满足了她第一个心愿:上第一堂晚自习之前,我想吃一盒龟苓膏。而且这盒龟苓膏是双钱牌儿的,就是学校食杂店卖的。

……

直到她自己也记不得一共回过多少封信。而且她发现这信不仅是彼此的玩笑而已,它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深刻地说是自我的形式。自从她收到那封描写虚伪的信以后,她就再不会低估这个写信人的能力。她坚信,他能帮她参透所有生活的难题。

直到有一天,信突然中断了……林月明卖力地翻找着书桌堂,以至于一旁的魏超都斜眼来观察她的怪异行为,因为再这样下去,老师早晚得找他要损坏桌子的另一半赔偿款。

她心里焦急地问,“为什么今天没有来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