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明镜 > 第十一章(1)

第十一章(1)

第十一章

蔡廷锴自得家昌,以为如虎添翼,欲委以60师之重任。其心腹参谋进谏道:“此次进剿,将军欲真打,欲假打?”蔡廷锴不解道:“何出此言”参谋密言:“若欲真打,以昌儒之勇猛,足可建功。若只是敷衍蒋某,何必用谢昌儒为前锋?当今国府之中,人人皆拥兵自重。我军纵然得胜,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将军若军力不济,在国府中何以立足?60师乃将军立身之本,昌儒与叛军渊源颇深,将军岂能忘却昔日彼为叛军单枪匹马奔波之事?若其带全师兵马往投红匪,将军亦难在国内立足,到时悔之不及。”蔡廷楷猛省,只挂家昌一个闲职。

此次围剿,蒋中正命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所领大军二十万,计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欲灭红军于赤区。蔡廷锴为第19路军代总指挥,辖第60师、戴戟第61师及第1师马昆第4旅,由兴国向龙冈头、宁都进攻。红军知其强劲,故避而远走。家昌随军缓行,甚是乏味。蔡廷楷每日只令大军日行十数里,与属下谈笑风生,闲观山景。夜里宿营,屡遭小股赤卫军袭扰,不得安睡。众军不胜其烦,锐气殆尽。

如此晃晃荡荡,两月过去,忽败报传来:五月中旬,王金钰所领第8师和第47师一个旅,向富田、东固等地急进。在中洞、九寸岭地区,重蹈张辉赞之覆辙,突遭红军主力包围。国军措手不及,惨遭失败,师长公秉藩死战得脱。红军既胜,麾军向东掩杀,又在白沙攻灭国军第4师大部及第47师之一部,师长郭华宗率残部逃向永丰。五月下旬,高树勋第7师奉命来援,在中村遭红军伏击。五月末,红军攻克广昌,歼国军第5师一部,师长胡祖玉伤重不治。之后,又乘胜逐北,大军突袭建宁,歼国军第56师三团之众。半月之中,红军避实击虚,纵横七百余里,所向披靡,歼国军三万余人。国军各部知晓败情,俱相互推脱,祗趄不进。

蔡廷锴得报,遗憾道:“不想今次围剿,又成画饼,既败局已定,不如退兵,免得空费军力。”谢家昌道:“此次征剿,我军败在散兵深进,屡为共匪所乘。”众皆以为然。于是,此次围剿不了了之。

蒋中正知前线失利,发雷霆之怒,深责蔡廷楷等人。民国二十年七月,蒋中正亲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并聘请英、日、德等国之军事顾问随军参与策划。此次围剿,蒋中正欲长驱直入,首先消灭红军主力,摧毁苏区,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何应钦任左翼集团军总司令。陈铭枢任右翼集团军总司令,第60、第61师归其麾下。

蒋中正致电蔡廷楷,责其“敷衍塞责,如同纵匪”。蔡廷楷惶恐不安,即回电请罪,并决心全力剿灭赤军。蔡廷楷召集众将官议事。蔡廷楷道:“今次剿匪,非同往日。蒋主席亲任围剿军总司令,率三十万大军,四面围攻匪军。我亦决心与**决一雌雄。自今日起,各位当振奋精神,战场之上,务要全力杀敌,切勿纵敌容敌放敌,须知军纪无情!”又唤家昌道:“昌儒乃北伐猛将,身经百战。我现命你为60师、61师之前线总指挥。蔡某将两支精锐之师交付于你,我且在家坐等昌儒凯旋而归!”众人听了,尽皆震撼。

忽报陈铭枢亲到。众皆出门迎接。陈铭枢见家昌亦在此处,大喜过望,与众将官道:“昌儒乃我深爱之将,北伐之时,昌儒逢敌必克,猛锐无双。今日昌儒在此,必灭朱毛威风!”蔡廷楷笑道:“我现将两支猛虎之师交由昌儒指挥,未知陈公之意?”陈铭枢为之一震,道:“贤初有识人之能,又性情豁达,将此重任交由昌儒,我甚放心。”又道:“朱毛有林彪,我有昌儒,足可相敌。昌儒,你与林彪乃黄埔同窗,龙虎争斗,当一鼓作气,战而败之!”家昌慨然道:“林彪其人,狡诘多谋,我甚了解。我若与他相遇,必不输与他。”陈铭枢大喜,设宴壮行。

然自用兵之日,国军屡寻共军决战,皆不知敌踪。剿匪各部却屡遭赤卫军袭扰。赤区百姓坚壁清野,国军饥疲交困,锐气大减。而此时共军却将第47师第旅诱至莲塘围歼。国军第47师屡遭打击,已成残缺之师。共军乘得胜之势向良村急进,与第54师之一旅狭路相逢,两军仓促厮杀。共军人多势众,八面围拢上来。国军势孤,抵敌不住,仓皇退去。之后,共军佯攻龙冈,主力却急速东进,围歼黄陂之驻军,共军强攻,四面突入村内,击败第8师两团之众。第8师残部分路向洛口、宁都突围。红军随后追杀,大破第8师残部,杀人甚多。

败报屡屡传来,国军上下泄气。蒋中正懊恼不已,严令务必协同作战,切勿孤军深入,免遭共军围歼。众军作网鱼之势,接近君埠以东地区。然而此举亦徒劳无功,红军仍不知所踪。忽传共军大部正向湖南衡阳急进,蒋中正大惊,急令大军撤去赤区之围。

家昌所统两师人马,亦在大山里往来奔波,寻找敌踪。入夜,家昌与众将官在营中闲谈。家昌苦笑道:“我等在崇山峻岭之中,往来搜寻,终难觅得敌踪,徒费脚力。这使我想起《水浒传》,梁山好汉数次诱得官军在大山中瞎转,而后趁机围攻。此招屡屡得逞。今之情形,何其相似。诸位当心,勿要上‘朱毛’好汉的当。”众人大笑。忽总部电令家昌率军速退。家昌无奈,只好依令而行。

大军行至高兴圩。家昌令众军就地驻扎。大军急行一日,俱已疲惫,纷纷安营歇息。家昌带随从进圩巡视。整个圩镇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家昌暗自吃惊,即叫人传令,各部速占险要之地,趁着夜色深挖战壕,严阵以待。家昌深入民居,家家户户皆人走房空。忽见一青年从茅屋内闪出,欲要躲避。家昌唤住,道:“老表,圩镇百姓都往何处去了?”那人怯生生的道:“听说军队要来,都躲到山里去了。我回来取点东西。”家昌道:“你可知红军曾经此地?”那人道:“不知,我等村民藏在东边峡谷之中,并未见着红军。”家昌不再询问,放那人走了。

家昌回营,即集各部将官道:“我等反复寻觅战机,皆无果而归。不期恶战将至,诸位速速作好准备。共匪很快将蜂拥而至。”众人不明其意。家昌道:“我在家乡时,曾见红军爱民之举。红军最善收拢民心,视百姓为根本,常能策动百姓造反,我军远远不如。共军撤去百姓,意在围歼我军。方才我又于街上遇着一探子,此人欲诱我军往东面山谷进击。然后凭高击下,将我军围歼于山谷之中。有如此大食欲的,定是共军主力。”众人听了,恐惧不宁。家昌奋然道:“我等皆百战之将,何惧共匪!今次围剿,友军皆败,若我等取胜,何其荣光!”于是令61师全力修筑工事,并致电蔡廷楷,请求援助。戴戟道:“朱毛用兵,神秘莫测,若是共军不至,岂不贻笑大方?”家昌执意要发报。不久,蔡廷楷复电,称将亲率大军增援。家昌又令一小股军队到谷口诱敌,却亲率60师隐蔽行至山后。

原来山谷四周果然伏有大军。国军小部行至谷口,即驻扎不前。山上共军看了,知国军亦提防埋伏。然而诱敌之国军终是不信谷中有共军埋伏,故悠然前行。共军即兵分两路,一路围歼谷中国军,一路进击高兴圩。四面共军即行攻击,谷底国军乱作一团。共军凭高视下,猛烈攻击。忽山颠喊声大起,60师如从天降,盖地而至。共军慌忙分兵抵抗,哪里敌得住国军之攻击?共军见势不妙,急忙合军一处,边打边退。61师如急浪滚潮一般,从西面攻来。两师合击共军。共军被冲得七零八落,退至竺高山。家昌率军猛攻竺高山,共军拼死阻击,死者略尽。经审讯俘虏,知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曾士峨、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邹平皆中弹身亡。家昌大为振奋,即通告众军。国军听了,军心大振。将红军压挤于河畔。红军无所依恃,涉水而逃,死者甚众。

忽身后喊声大震,共军大队援军赶到。家昌即令各部弃河边之敌,速归各自战壕。原来毛泽东、朱德亲自率军前来。朱、毛两人看视败军,只见自山谷至河边,红军弃尸于地,灰茫茫一片;伤者更众,卧于山下,等候救治。毛泽东惊愕道:“对手何人,识我玄机?”众皆道:“此为第19路军。”朱德悲戚久视,道:“不想蔡马脸强悍至此!”众败军争道:“谢家昌为60师、61师之前线总指挥。”朱德震惊道:“原来是此人!”毛泽东勃然大怒道:“若留此人,久必为患。速速攻击,不惜一切代价,将此支狼虎之师灭了!”

顿时,红军数万人马,围攻各个山头。在此狭窄地带,数万人拼死厮杀,无数枪炮齐鸣,打得天翻地裂。山上山下,硝烟弥漫。每一座山头,每一个工事,双方皆全力争夺。众多红军又涉水来攻。国军占据河边山头,居高临下射击,红军死于河中者,不计其数。激战两天,红军寸土未得。朱、毛见红军伤亡甚众,只得暂停攻击,只作包围之势。朱、毛集各将领商议对策。众人愁眉不展,莫衷一是。忽朱德笑道:“我军中有一人,与谢家昌有同乡之谊。何不令其作说客,探知谢家昌情况。”众皆认为不可。独毛泽东道:“此法甚好,亦可警示此人:红军与其并无深仇大恨,见好就收罢!若是两军死拼,奸邪之人必坐收渔利。”于是朱德令人唤王秋有上前,细嘱道:“昌儒为人,豪爽重义。今各为其主,本无所怪责。素闻昌儒最忌恨打内战,欲留力抗击倭寇。我等兄弟何尝不想留力抗击倭寇!只望昌儒别逼太急,须知红军中有许多故人。”

王秋有领会其意,便只身上山,对前线国军只说家昌故人来见。王秋有到了山颠。家昌见了,大惊道:“我弟何故至此?”王秋有将朱德之言说了,家昌沉吟道:“红军若不攻我,我亦不阻击。我劝红军速退,蔡贤初很快即领大军增援。若贤初在此做主,此等大事我必无权定夺。秋有弟速去。若是蔡贤初兵到,红军背腹受敌,红军必有覆亡之危险。”王秋有听了,匆匆下山。不一会儿,红军又复攻击,只是军力已疲,并无强势。时蔡廷楷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红军此时已有心无力,便全军离去。蔡廷楷亦不追赶,领着得胜之军风光回师了。家昌不敢隐瞒,将与共军媾和之事说了。蔡廷楷喜溢眉宇,附耳道:“昌儒真知我心腹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