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明镜 > 第三十八章(2)

第三十八章(2)

李宗仁闻于学忠兵败撤退,心中暗惊。忽报张自忠与谢家昌晋见。李宗仁大喜过望,快步出门迎接。张谢两将挺胸立正,举手行礼。李宗仁举止失措,忙不迭让座、递烟、点火、寒暄。李宗仁道:“昌儒可是委员长所派至此?”家昌道:“闻李长官处紧急,委员长特派家昌率军前来。”李宗仁抚掌道:“好呀好呀!我曾向委员长借用昌儒,未果,不想天赐昌儒至此。”家昌道:“当年北伐之时,家昌向李长官请命为前锋,攻击马回岭,各部同心协力,得以全歼孙传芳之谢鸿勋部。”李宗仁道:“我与昌儒乃故交呀!”即设宴款待。

席间谈起往事,李宗仁久视张自忠,抚慰道:“张兄受委屈了。”张自忠谢道:“李长官有恩于我。今蒙李长官援颊,中央能恕我罪过,让我戴罪立功,我当以我之生命报答国家。”李宗仁对家昌道:“你之义兄受尽委屈:大江南北俱诟荩忱兄为汉奸,报纸上说:张自忠是自以为忠,‘张邦昌’之后。荩忱兄至南京时,许多人在车站大骂。当荩忱兄抵达时,简直不敢抬头。评剧中,常见犯人上堂见官,总是低着头说:‘犯人有罪不敢抬头。’对方则说:恕你无罪,抬起头来。我以为不过是扮戏而已,殊不知北方军人尚有此遗风。”张自忠听罢大笑。李宗仁道:“舆论界责备你,希望你原谅他们,群众是没有理智的。他们不知真相才骂你。你要原谅他们。他们的动机是纯洁的。”张自忠笑道:“我岂是那种心胸狭窄之人!”家昌道:“我今当协助我兄,痛击倭贼,一洗前怨。”李宗仁大喜道:“李某困顿之时,天赐二位将军前来相助。既如此,二位可往救援于学忠部,战法战策,二位自裁。”张谢二人立正道:“我弟兄绝不辱使命!”

张自忠登车。忽有记者采访,探问李宗仁授何战令。张自忠笑道:“今日晋见李长官,抽了一支亲赐的卷烟,这是张某从军以来,从未有过的奇遇。”记者陪笑,提起前事,探询张自忠临战感想。张自忠道:“现已无需语言辩白,我只有数言,以表心迹:中国所以闹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军人的罪恶,我等军人今天要洗刷这个罪恶,完成对于国家的义务。也只有一条路:去死!早点死,早点光荣地死。”言罢昂然而去。记者听罢,久久呆立,难有其他语言。

至军部,张自忠即集众军道:“列位皆为张某之旧部,同生共死多年。曾于长城痛击倭寇,倭寇与我军乃不共戴天之仇敌。今临倭寇,无论谁都可以打败仗,唯独我张自忠不可以,因为我有过。我只有一拼,拿真实成绩,才能洗刷干净。故此,我这次回来,是带着大家找一条死路。为国家抗战,找条死路。这条死路实际上是光明之路。这次作战,无论官兵,只准向前,不准后退,我带领大家拼命保国!众弟兄愿虽我杀倭贼么?”众军大呼:“誓死相随!”张自忠闻言大喜,即率军往固镇进击。

张谢大军既至,于学忠欣喜不已,率军撤去。家昌与张自忠计议道:“倭军苦战多日,乃疲惫之师,我师在前袭敌,我兄可率精锐助我。”张自忠道:“我正欲以此战向国人表我清白,此战当以我为主,我弟为援,请我弟勿要争执。”谢家昌知其意,便以独立师为奇兵,拟择机而动。又令王显哲上家乡美酒,与张自忠壮行。——时王显哲已在师部为勤务兵。——张自忠略饮小杯,赞不绝口,道:“如此佳酿,待凯旋时再品,将别有一番风味。”言罢奋然辞行。

时倭军第1师团主力已进至淮河以北。张自忠率军突击曹老集。连日来国军偶有攻击,力量不济。故倭军本不在意,据阵反击。忽国军从多处并力攻击。倭军拼死相拒,抗击不住,弃曹老集而走。张自忠军随后追来。倭军且战且退,忽国军独立师从侧翼杀来。倭军抵挡不住,大多死于路上,只有小部撞出重围,逃至小蚌埠。

谢家昌率军围击小蚌埠,屡攻不克。谢家昌便令众军停止攻击,率军退去。时张自忠部已歇了一日,众军于半夜间潜至小蚌埠,突发攻击。倭军大惊,仓促应战。国军猛力炮击,小蚌埠火光冲天。国军趁夜突入镇中,与倭军巷战。黑夜之中,倭军装甲车不敢出击,唯据地乱射。两军战至凌晨。时重云盖地,北风呼啸,天尚阴沉,视野所及,未及百步。忽四下里枪声大作,无数大军攻入镇中。倭军听闻天神将军率军赶到,顿时泄气,翻身便走。

倭军撤出小蚌埠。国军一路赶杀,从多处围击。倭军收不住阵脚,一直退至淮河边。张谢联军一齐攻击。倭军以坦克、装甲车为前,步军在后,据岸堤顽抗。家昌道:“可致电李长官,令刘士毅部袭扰南岸倭军,若胜,则倭军首尾难得相顾,倭军必速败。”张自忠以为然。于是张谢二人联名电请李宗仁。李宗仁大喜,即令刘士毅部、廖磊部于淮河以南侧击倭军。倭军大惊,急地炸毁装甲器械,仓皇渡河退走。国军从后追杀。倭军落水死者无数。从此倭军固守淮河南岸,与国军隔江相峙,再无力北上侵扰。

众将官复命。李宗仁大喜出迎,并设宴款待。李宗仁执家昌之手,笑道:“昌儒神勇,李某敬佩。”家昌谦道:“若无李长官运筹帷幄,岂能决胜千里!”李宗仁大笑,举杯起立,环视众将道:“抗战前,因内战频繁,各级干部的战争经验极为丰富,若在上者能推心置腹一视同仁,并晓以国家民族的大义,和军人应尽的天职,必能激发良知,服从命令,效命疆场。我等杂牌军之将领,激于民族生存的义愤,都想和倭军一拼。近日数战,灭敌气焰。证明我等杂牌军亦非俗物!”家昌不悦道:“皆是国家军队,何分中央、杂牌!大敌当前,我等皆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同仇敌忾,保国安民。”李宗仁大笑,举杯再敬家昌。刘士毅附耳道:“李长官酒醉失言,请昌儒勿要计较。”家昌再谢刘士毅,道:“若无刘将军相助,我妻儿几遭不测。刘兄大恩,谢某永世不忘。”

忽报蒋中正亲至徐州视察军情。李宗仁即率众将至机场迎候。蒋中正下机,问候诸将。蒋中正双手拍着家昌,低言道:“昌儒为淮河之战添彩,校长甚是欣慰。”家昌知其意,心中甚喜。李宗仁宴请蒋中正。众将作陪。席间,蒋中正对张自忠赞赏有加。张自忠皆自谦相对。因淮河之战得胜,众皆欢欣,尽醉而散。

忽报北路临沂告急。倭军第五师团沿胶济路西进,而后一路南下,直扑鲁南之临沂,与津浦路南下之第十师团协力,欲夹击徐州。蒋中正急问:“何人守卫临沂?”李宗仁道:“庞炳勋之第40军。”蒋中正起身道:“怎能叫他守临沂?”谢家昌立正道:“学生愿率本部军增援临沂。”蒋中正道:“独立师现存几人?”家昌道:“尚不足五千。”蒋中正叹道:“昌儒伤了元气了。徐州会战后,中央给你补齐建制。”谢家昌大喜致谢。蒋中正又道:“临沂非同小可,荩忱与昌儒齐足并驱,攻击寇虏!”李宗仁赞同。于是张谢两将奋然辞别,领军攒程北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