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楚氏赘婿 > 111 《石头记》开始活字印刷啦

111 《石头记》开始活字印刷啦

楚天秀定下了上任的日子。

八日之后,雨水节气之前,他和董贤良、晁方正、主父焰等三名新县令,一起去四县赴任。

狄儿立刻去采购一批姑爷所需的生活物资。

丹阳县城是穷乡僻壤之地,根本没有金陵城的物资,基本上姑爷会用上的东西,全都要从金陵城这边带过去。

当然了,李虞郡主和狄儿、祖儿,作为“县令夫人”,自然是要一同前往的。

身为丹阳郡主,李虞平日是没什么事情做的,练练剑术、骑术,看看书什么的,颇为清闲。

她们要带的东西,各色胭脂、首饰,自然是比县令老爷还更多。

八天的时间来准备这些,时间也还算充裕吧。

...

这几日,楚天秀当然也没闲着。

在去赴任之前,他要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安排妥当。

那就是《石头记》的前四十章初稿,已经写完。足足将近是四十万字,很厚厚的一本。

元宵佳节的烟雨画舫,皓月花魁演出了《石头记》之后,已经有很多达官贵人、门阀士子急切地想购买这本书的手抄本,只是无处可寻。

趁着这股火热,抓紧把《石头记》印刷出来卖书。否则,人人都抄书去了,谁还买他的书?

楚天秀准备把《石头记》分成两本。

先将写完的前半本拿出来卖,顺便也带动一下昏侯纸近乎停滞下来的销量。

《石头记》的前半部书稿有了,接下来当然就是准备“印刷出版”。

大楚皇朝刚刚从竹简时代出来,尚未完全踏入纸书时代,只有少量的士子手里有纸书,当然没有所谓的“印刷出版”的概念。

他们现在还停留在“手工抄书”的阶段。

大楚所有书生们,从大富人家借书,然后灯火之下一个字一个字的苦抄。不管是门阀士子,还是儒生,都是用手来抄写。

唯一的不同是,有钱人家可以雇佣穷书生来抄书,无需自己操劳。

如此落后的生产方法,把大楚的书生们折腾的欲生欲死,手都快废了。

没什么好说的,直接上印刷术吧!

造纸和印刷,都是配套的大杀技,足以横扫整个大楚皇朝。

楚天秀没办法跟别人解释什么是“雕刻出版”,只能亲力亲为去教。

他带着祖儿出了一趟城,来到城外不远的昏侯造纸作坊,看看造纸作坊的生产情况如何。

孙老匠人极为殷勤,带着楚天秀,视察造纸作坊。

自从跟着小侯爷干活之后,他日薪足足一两银子,月薪三十两之巨,年入三百六十两。

孙老匠一天的工钱,便可以买五百张大烙饼,富得流油!

这几乎是长乐街身价最高的匠人,比那些小富户、小地主都更挣钱。令众街坊邻居极为羡慕,垂涎三尺。

连那在平王府教私塾,年俸禄不到一百两银子,眼高于顶的贾老先生,都远远比不上。

他们只恨,自己没有机会给小昏侯做工。

孙老匠的三个只会干粗笨活的儿子,都成了长乐街的香馍馍,已经各自娶上了媳妇,准备来年盖房子,生几个大胖娃娃。

这座造纸作坊的工人们,依然是热火朝天,每天的产量大约一万张昏侯纸左右。

这个产能,怎么说呢。

放在后世来说,实在是低的可怜。

一万张纸如果做成纸书,也就是一百本而已。

这已经是金陵城,销量所能达到的极限了。

二十文铜钱一张昏侯纸,能买得起的门阀士子、贵族,人数终究是很有限。当他们的需求逐渐满足之后,买的纸量也会缓慢的下降。

平王府的藏书阁尚未完工,还没开始大批量的藏书,无法爆产能。

不过,每张纸的成本不到十分之一文铜钱,利润出奇的丰厚。这昏侯作坊早已经回本,而且非常非常的...挣钱。

一个月便是高达五六千两银子,年入六万两银子,简直就是一台轰隆隆不眠不休的印钞机。

若非这座造纸作坊,是平王府丹阳郡主名下的产业,没人敢得罪平王李荣。

恐怕不知多少豪门大户眼红,会想尽手段,将造纸作坊占为己有。

“孙老匠,造纸的产量太低了,把作坊边上的百亩荒地全部买下来,把造纸作坊再扩建十倍!”

楚天秀寻思一下,说道。

日产十万张,应该可以满足很长一段时间的纸张需求了。

“一日产十...十万张?”

孙老匠大吃一惊,咽了一下口水,“小侯爷,提高产量能够做到。可是,卖得出去吗?”

暴增十倍的产量,他难以想象,谁买的了这么多的纸张。

“卖纸你就无需操心了,干好造纸的活就行。”

楚天秀笑了笑。

昏侯纸已经开始出现少量的滞销,难以扩大销路。

大幅扩大产能之后,他准备昏侯纸的价钱降下一些,降一半,甚至二三折都行,反正造纸的利润空间非常大。

现在他就是吃独家的造纸,吃的满嘴的油,只赚不亏。

不过,他准备从赚造纸的钱,变成赚卖《石头记》的钱。

“对了,孙老匠,你有没有熟悉的木匠大师傅,会精细雕刻的那种!”

楚天秀问道。

“有,长乐街的箍桶巷里,能工巧匠极多。小人认识城里不少的匠人,几十年的街坊邻居老交情了,都是老实又本分的那种,知根知底,踏踏实实干活。”

孙老匠连忙点头,“小的立刻去找一位来?”

“行,找一位木匠大师傅,能带徒弟、带一群工人干活的那种!要愿意成为郡主名下食邑的匠人。”

楚天秀干净利落道。

...

不多久功夫。

孙老匠人带着一名四五十余岁的老木匠来了,带一些文气,满手的粗糙老茧,也是本分的老实人。

“小的姓鲁,鲁老匠叩见侯爷。小人愿意为小侯爷效力!”

那老匠人激动道。

有孙老匠人这个发家致富的榜样在前面,金陵城里的匠人们对成为小昏侯名下的工匠,非常热衷。

鲁老匠人自我介绍了一下。

这鲁老匠人以前经常给大户人家做木匠,在太师座椅、屏风上,雕刻各种画、雕刻字,干一些细致的活。

最关键的是,他干多了雕刻字的活,居然识很多字。雕刻出来的字迹,比之金陵儒生,也不逞多让。

这在金陵城最底层的贫寒匠人里面,是非常之罕见的。

但给大户人家干工匠,大多是短工,不太稳定,这活时有时无。有收入的时候,日子过的滋润。没有活干的时候,收入往往很低。

匠人们最向往的,当然是有一份稳定的活,干长工。

“行,就你了!我准备造一座印刷作坊,你来当坊主。”

楚天秀欣喜。

把这位鲁老匠人招入麾下。

并且让鲁老匠人成为郡主名下的食邑,这样不容易造成技术外泄。

他立刻让孙老匠,从郡主那里领了一笔银子,带人去兴建一座大型的印刷厂,就放在昏侯造纸作坊的旁边,也方便取纸和安全护卫。

他让这位鲁老匠人,带着他的一些徒弟,开始干活,雕刻《石头记》。雕版印刷用的是木板,活字印刷用的是胶泥。

楚天秀稍微解释了一下。

鲁老匠立刻便听明白,雕刻印刷、活字印刷是怎么一回事。

刻字、刻画,在大楚皇朝早就存在,对匠人来说不是什么高技术的秘密。

印章,在皇家、官府,更是普遍使用。

只是因为大楚没有纸张,只有竹简和少量的锦帛之书,所以这个时代的人,根本没有雕刻印刷制作成书籍的这种想法。

现在有了纸张,才能用雕刻来印字,稍微想一下便明白,这法子简直...简单又粗暴,惊世骇俗。

当然了。

刻字,远比写字要慢百倍。

鲁老匠带着他的十余名徒子徒孙,一起日夜赶工,每人也就能刻一二百个字,熟练之后能稍微多些。

一日下来,也就能雕刻二三千字。

印刷的各种细节,要反复磨合。

初期会有点慢,不过,因为直接采用了效率最高的“胶泥活字印刷术”,需要什么字就直接拿。

等十天半个月之后,储备了几万、十万个字的胶泥之后,印刷的效率就变得非常恐怖。

直接排版。

随取随用,用完了就放回去,不再需要反复刻字。

排一个全新的版面,他们只需要一个时辰而已。哪怕遇上陌生字,随时雕刻一个便是了,根本不耽搁事。

为了对这项划时代的技术进行严格的保密,避免出现太多的竞争对手。这批匠人们都携带家眷,直接搬到这座雕刻印刷厂里居住。

先出版第一部《石头记》,大卖一波这本火书。

《石头记》一旦出版,定然会极大的丰富金陵城士子、百姓们的夜间生活。

以后,这印刷厂还能印刷《诗》、《上书》、《论语》...先秦以前的书籍,何止数千、上万之多。

这些都是私塾教学必备的读物,少年、儒生们都要读的书籍。这是硬需求,不买都不行。

只要价格合适,买书自然远比手工抄写,要省事的多。

楚天秀对这座印刷作坊的巨大潜力,是十分看好的。

造纸作坊,加上这座新的印刷作坊,他手里就有了两个下金蛋的咕咕鸡。每天天一亮,“咕咕”,几百两银子就到手了。

这银子来源滚滚啊!

就算他去了丹阳县上任,不用任何贪污受贿,都日进斗金,躺着都吃不完。

哈哈,看看谁能抓本小昏侯的小辫子!

本小昏侯,将会是大楚上千郡县里面最清廉的县令,一心为民的青天大老爷!

楚天秀想到这里,便乐不自禁。

“姑爷,您笑什么。”

祖儿奇怪。

“本姑爷干完了上任前的一件大事,就等着收银子了!走,姑爷带你去城里逛街去!

姑爷我过几日便要去丹阳县上任了,去跟沈万宝他们这些老朋友们道一下别吧。金陵城里的百姓们少了生趣,他们会很思念我的!”

楚天秀得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