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流浪地球之超级商人 > 第一百六十六章 玉兔

第一百六十六章 玉兔

张向北话是这么说,可梁市长等人得知这个消息,楚柠要回祖国,立即开始张罗起来,毕竟楚柠现在的身份今非昔比。

即便抛开楚柠一国将军的身份,仅凭他是龙行集团的幕后老板,政府就会无比重视。

这人对他们国家贡献很大,除了其公司贡献GDP,提供中国公民大量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之外,他所掌握的科技,对想要弯道超车的中国来说,十分重要。

“具体的日子,我现在还不清楚。”张向北听见梁市长询问楚柠来访的具体时间,只能如实回答。

他确实还不清楚,只是在电话里头听老板提过一嘴。

“那就劳烦张总问清楚点。”梁市长嘱托道。

……

送走梁市长等市政府领导,张向北又要去见航天局的人,人家已经在等。

上次说好的,他们公司给登月车订做一款人工智能。

航天局的负责人来了十几位,可以说是来了一个团队。很显然,他们对登月车的人工智能很重视,特意带人来检测的。

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那只能说不好意思了。

实际上,他们早就有准备。只是看到龙行公司的人工智能后,觉得这家公司做出来的智能程度更高,才动了让他们定做的心思。

“张总你好!”正值中年的负责人上前和张向北握手。

他也姓张,跟张向北可以说是老本家。

张向北发现,这个团队很年轻,普遍年龄都在二三十岁之间。看来,如今中国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已经可以扛大旗了呀!

这无疑是一件好事,还靠老一辈的科学家,那是不行的。

“张主任好!大家坐,别客气。代号玉兔的人工智能,我们公司已经做好,一会给大家展示。”张向北说道。

“好,那我们翘首以待。”张主任笑道。

他们对这家公司的人工智能比较期待,毕竟世界那么多机器人公司选择和他们合作,不是没道理,代表着这家公司的人工智能确实走在世界前列。

他们航天航空,以后肯定是高度智能化的,无论是空间站、登月车,甚至以后的火星探测器等,都离不开人工智能。

比如他们即将开展的月球探测活动,登月车要实现软着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在月球背面登录。

人工远程遥控的话,就会出现延迟。

虽然说月球和地球的距离不是太远,光只需要一两秒的时间。可或许就是这么一两秒钟时间的延迟,就会造成软着陆失败。

而要在月球背面登录,想要人工遥控就更加困难,毕竟卫星的信号可能传送不到月球后面去。

更别说以后还要探索火星之类,就算是光都要走几分钟,就意味着有几分钟的延迟,注定不可能通过人工遥控。

这就意味着,探测器、登陆车等设备,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智能化。

它们要具备收集数据、分析,以及做出反应的能力。

比如,进入星球轨道之后,要收集星球表面的地形等信息,通过分析,决定在什么地方登录等。一旦着陆点选择不好,极可能会翻车。

像这种探月活动,他们筹备了那么多年,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一旦失败,损失惨重,所以不能容忍这种失误。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对航天航空极其重要。

“这次合作顺利的话,就人工智能方面,我们以后还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张主任说道。

他举例,像航天飞行器发射以及空间站建立当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风险控制。到目前为止,火箭发射和空间站维护始终都是高度危险的工作。任何微小的瑕疵都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事故。

而危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于航天发动机等设备极其复杂,无法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排除。由于排查和发射之间有时间和步骤的断裂,导致事故问题无法彻底排除。

已经有航天专家,通过AI技术来构建火箭以及航天飞机的整体事故检查系统。通过拟人的知识网络图谱模式,建立可感知、可控制的航天器安全矩阵,从而第一时间监控设备安全。这被称为航天器才的主动安全监控系统,而未来能够让这一系统通用化的幕后英雄,就是人工智能。

“甚至以后我们的宇航服都可能智能化。”

在宇宙中,宇航员的感官受到了大量的环境限制,无法像地球一样准确感知外在。目前,这个领域相对成熟的是智能座舱管理系统。它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来对过往的任务与事故经验进行学习,在宇航员需要帮助时提供更优化的选项。

“当然,像钢铁侠战甲一样的‘保姆式人工智能’还不存在,但通过智能体系来监控宇航器、宇航服和对接系统,已经在逐步成为可能。”张主任补充道。

此外,对于外星登陆来说,最大的危险来自于预计的登陆场景和现实中不一致,或者遭遇了其他不可知因素。这有可能用到的,是神经网络技术对模糊环境进行感知和判断的能力。通过模糊感知数据与大数据库的连接,帮助宇航员实时调整登陆方案,是登陆外星时人工智能可能提供的关键帮助之一。

简单地说,人工智能在航天航空领域大有作为。

“张主任放心,我们工作的人工智能,绝对会让你们满意的。”张向北笑道。

事不宜迟,他很快让人给大家展示“玉兔”的能力。

其实,主要就是考核收集信息的速度,对信息掌控、分析等,以及会做出怎样的应对方案。这些,都是最基础的。

代号“玉兔”的人工智能,就藏在一枚手指大小的芯片里面,只能安装到载体上,然后启动,就能运行。

“这枚芯片,有比较强的耐高温、低温等极端环境的能力。”张向北将芯片交给张主任。

张主任郑重地接过去,让人将其安装到他们带来的登月车模型上测试。

经过大概半个小时的测试,这群航天人员可谓是惊喜万分,比他们预料中的还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