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重生之互联网霸主 > 0233.拍下巴菲特午餐的种花女子

0233.拍下巴菲特午餐的种花女子

{时间:2003年6月12日-7月1日}

{地点:米国-加州}

6月12日晚上,大卫艾因霍恩见到墙上的挂钟终于到了23:55,他便再看了一眼竞拍页面,见到页面上大大的竞价数字依旧停留在15.01w的时候,他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看样子,他的竞价战略用对了,因为晚上八点那次加价他一口气就在原来的基础上提价了33%,让原本10.01w的拍卖价格一下子提高到15.01w。

这样猛烈的提价,一定让之前那些每次提价只有几千、一万的人都惊呆了吧。于是,被他徒然拉高的成交价格,在那次之后已经保持了近4个小时都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

大卫艾因霍恩知道,或许在成交前的最后1分钟,这个价格会有所变化。但他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好怕的,毕竟他这次准备充足,他只要将额外准备的5w美金在最后一刻加价上去,一定能让这一次转在网络上拍卖的巴菲特午餐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虽然算起来,今年的巴菲特午餐确实比00年-02年间的三次成交价格都要高。

但大卫艾因霍恩认为,这个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一次的拍卖不再是小圈子内的封闭交易,而是更为广阔的亿倍交易平台上的公开拍卖造成的。

但是价格提升的好处也比前三次好了许多,至少他花了比前三年买家10倍的价格拍下这次午餐后,他只要不选择公开姓名,将博得比前三年的买家直接博取到更多倍的名气。

随之而来的,他旗下的绿灯资本也将在华尔街盛名一时。那时候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他们,知道他们绿灯资本。认识他们这家即使不使用资金杠杆,也不产生大交易量,仍旧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年度25%净回报的对冲基金公司-绿灯资本。

大卫艾因霍恩心中有些抑制不住地激动着,不断地在脑海里描绘着更美好的未来。

而与此同时,一串轻声的踢踏声也正由远及近地传了过来。

不用抬头,大卫艾因霍恩都知道,那个脚步声的主人是他的新情人-一位媒体女郎。

当他的视线随着停在不远处的脚步声望去的时候,一眼就看到她丰盈又妖娆的躯体正躲藏在丝滑的睡裙之中。

见他望了过来,她瞧着嘴角慢慢地走了过来。然后她慢慢地弓下身子,把深v领下本就掩盖不住的饱满完全暴露在她的面前。而她的声音也带着极致地吸引力:

“亲爱的~~你快要成功了吗?”

她一边说着,一边还把手掌做扇子状在脸旁轻轻扇着。

只是她胸前的饱满,时常被她手臂那轻轻地动作带得晃来晃去。

这撩人的姿态看得大卫艾因霍恩心头火气,他站起身来勾住她的下巴,眼睛也顺带居高临下地扫了一眼山峦与沟壑。

再对上她的眼睛时,她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征服和欲望,但他很快就将那些东西按捺下去。

“别急,还有几分钟时间。然后,我们的时间还多。”

将欲望压在胸中,大卫艾因霍恩低头有看了一眼屏幕。

但这一眼,

顿时让他,

皱起眉头。

……

离拍卖最终的落锤时间还剩下3分钟,宁子默一边操作着键盘将30w的竞拍价落定下去,一下子就刷新了巴菲特午餐的最终成交价到一个新的台阶。

搞定这件事,宁子默才偏过头去,笑着对黎颖说:“突然觉得,我这么做可能有些不厚道。”

转头看了黎颖一眼,尽管时间已经接近夜晚零点,但宁子默依旧从黎颖脸上感受到她神采奕奕地状态。

笑了笑,宁子默赞叹道,“到底是年轻啊,最近一段时间这么忙碌,你大晚上的精神还这么好。”

让宁子默没想到的是,他这揶揄地言语却只是对上黎颖直愣愣回看过来的眼神。

她不发一言,但宁子默仍能从她的眼中读懂她要表达的意思。

无外乎是,他可比她年轻多了。

看她这样,宁子默只好放弃这个无聊的开头。

叹了一口气说到,“这一下子你可就要被推向风口浪尖,因为这一次的拍卖,我们本就没有计划想之前三年那样,选择匿名操作。而是直接通过倍宝公示出来,到时候你名气有了,但是被媒体挖掘出来后,你就被放在放大镜下了。

估计给国内的某些圣母们知道后,他们会妖魔化你。大概率是用这么多钱拍下一顿和名人共进午餐的机会,吃掉了一百多名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学费,或者说吃掉了一千多名农民一年的劳动成果。”

宁子默这话说的带着一些调侃的意味,还有些萧瑟,但他说的这些却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那是前世,一名由商人过渡到投资人的种花人,豪掷62.02万美金拍下了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那人个叫段勇平,是起身于“小霸王”和“步步糕”的成功商人。

他在转做投资人并成功发展的2006年,因为觉得与巴菲特的慈善理念相同,在巴菲特宣布将旗下80%资金,价值370亿美金的股份分给五家慈善基金后,花费62.02万美金捧场了那一年的巴菲特午餐。

他给出的这个价格,几乎是历届巴菲特午餐最高拍卖价的两倍。

而段永平这个捧场之举被发回国内后,经过一番揣摩和发酵,他的名称在国内恶评如潮。

吃掉多少大学生学费和多少农民劳动成果的话,就出自于那次事件,出自有心人之口。

但让宁子默出乎意料的是,黎颖看着他只是俏生生地瞪了一眼便说道,

“我们配合有一年多了,你做事一项都有自己的安排,这我一直都很清楚。这一次拍下巴菲特午餐,你把出彩的机会给到我,无外乎你还要把你和你的大计划藏在阴暗里不想给人看到。

我觉得你没有必要给我过多的解释,因为我懂你想要做什么,我也懂你一直蛰伏的原因是什么,我更懂你把我推倒台前的原因是什么。所以我们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的情况下,又都明确着前进的方向。那么这条路上,有什么阻碍还会有什么问题。”

眯了迷眼睛,黎颖微微歪着脑袋又说到,“反正我一时半会也回不了国,那么国内有谁怎么编排我又和我有什么关系?”

黎颖表情很认真,看的宁子默心中一颤,脑中的思路在那一刻也有些发散。

他赶忙把手缩在鼻翼之下搓了搓,才缓解了鼻头传来那一阵微微地不适。

再抬头看向显示器时,宁子默刚刚内心那一丝小小的波澜已经平复下来。

他手指在键盘上快速地操作着,口中却轻轻地问道,“那你都准备好了吗?”

余光里,黎颖也轻轻地点了点头。

下一刻宁子默手速曝气,

赶在拍卖成交的最后20秒,

他提交了最终50w的成交价。

9,

8,

7,

3

1

直到最后一秒,2003年巴菲特午餐在亿倍上的拍卖价仍然是宁子默提交的500000这一串数字。

并且一直,

没有变过。

……

大卫艾因霍恩看着那一长串的500000这个数字,颓然地倒在凳子上。就连情人因紧张而俯身在他身旁露出的那一片伟岸都无暇他顾。

大卫艾因霍恩很不能理解,会是谁把这个拍卖价格一下子拉到这么高?

看着账号上奇怪的拼写方式,

liyin?

这个买家是疯了吗?

***+***

7月1日包括《纽约时报》记者在内,有许多媒体人早已在smith & wollensky门口布置下了各种设备。

这间1977年开业的传奇牛排馆位于曼哈顿49街和第3大道交界处,位于纽约市中心最寸土寸金的繁华地带。当年一开张,它就迅速成为华尔街精英们钟爱的用餐场所,无数个动辄数亿美元的资金流向,有时就是在这里一顿饭功夫促成的。

渐渐的,有些人开始用“权利之屋”来称呼它。

而今天,每年一度的巴菲特午餐终于因为在亿倍上拍卖,终于要有第一个不匿名的竞标者露面。

当11:30分时,从店内走出了一个正在拿着手机的白人男子。

那人的突然表现,一下子就抓住了不远处蹲守的记者群的注目。

众人见他站在门口张望了一会,突然就朝着一个方向站定下来,随后他冲着那个方向招了招手。

记者们的镜头跟上前去,突然发现和他招呼的不远处走来一行8人。

走在中间的三位年轻女人有一人穿着一袭白色西装,另外两人是红色西装,另外6人全都是黑色西装套装的男性。让记者们意外的是,除了那位红色西装的西方面孔外,包括那位白色西服的年轻女性全都是东方面孔。

她们这般耀眼的亮相,一下子就谋杀掉不少记者的胶卷。

伴随着咔嚓声,那一行人与白人男子汇合后径直就走进了牛排店。

直到店内的消息传来,一众记者终于确定。这一行人,真的是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亿倍账号的主人。

“有人还记得那个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亿倍账号吗?”

“我知道,似乎叫liyin。”

“liyin?”

问问题的那位记者小声地念叨着着几个字母,

突然之间,他惊呼道,“天哪,这一次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人,竟然是种花人。”

……

当黎颖跟着那位叫史密斯的白人男子走进约定好的,这家叫做smith & wollensky的牛排店时。这个午餐的时间点,这家店里早已坐满了人。

整个餐厅弥漫着一种老派的米国上流社会气息,餐厅的墙面似乎陈列着这家店里所有的故事。包括了权威机构及媒体对smith & wollensky 的评论、各种客人直言不讳的来信和一些古怪又温情脉脉的照片。

除了周边的装饰外,明亮的主厅给人印象也很不错。占据了2层的主厅装饰着简洁又不失高雅的巨型花束。餐桌和座椅没有多余的设计却用料考究。

桌子和桌子之间离的不开,所以整个牛排馆不大的面积却排了至少300个座位。当她们走进这里时候,原本人声鼎沸的餐厅并没有因为她们的出现而有所转变。因为似乎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富有激情,而懂得分寸。

黎颖走在最前边,随着那位颇有分寸的史密斯一直走到靠近角落的桌面。

那里,一位面容带笑的银发老人正坐在那。

他和黎颖眼神交汇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秘书竟然带来的是一位年轻的东方女子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但很快,他就笑着伸出手向旁边的位置指了指,“是黎小姐吧,谢谢你的捧场。快都坐下来,我们今天有很长的时间可以好好聊聊。”

“巴菲特先生,让你久等了……”

“不不,没事的。离我们约定的12:00还有半个小时,你们提前了。”

“巴菲特先生,你也提前到了。”黎颖轻轻地笑了笑,顺势坐了下来。

银发的巴菲特看着坐齐下来的这一行人,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巴菲特先生,请允许我向你介绍一下我们这个团队。”

“哦,黎小姐,我乐意之极。”巴菲特顺势摊开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我们是来自种花的一支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