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重回八零发家致富养崽崽 > 第94章

第94章

吴大成点头说:“是不错,这事回头找你机会你跟余家的老太太说一声。”

景大姑笑着说:“这事你放心好了,我一准处理好。”

她说到这里话峰一转:“我为了你,可是连娘家的侄女都送出去了,你以后可得对我好一点。”

景大姑是景家她这一辈里书念得最多的一个,也是想法最多的一个人,要不然当初也不能抓住机会嫁进吴家,并且在吴家站稳脚。

吴大成看着她说:“这些年来我对你还不好吗?”

景大姑叹气:“爸妈之前总说你娶了我,我帮不上你的忙……”

“我知道这些年来委屈你了。”吴大成温声说:“我这一次要是能再升一级,你就是我们家的大功臣!以后绝不让我爸妈再说你半句。”

这话景大姑是爱听的,她的眼里满是笑意。

景燕归这会还不知道刘春花和景大姑合伙把她卖了,她现在正在处理药材,昨天把药送到庆安堂之后,苏老爷子虽然没有直接下单,但是这些准备工作可以先做好。

她一边处理手边的药,一边盘算着自己口袋里的钱,昨天苏老爷子直接给她结了帐,加上上次的钱,她手边光现金就有一万多了。

这笔钱在这个年代的农村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毕竟这年头万元户还是极为稀罕的。

只是景燕归知道这笔钱要拿来做生意的话却不算多。

她之前和方弦之商量的是先卖一阵子服装完成原始积累后就开药厂,现在她手边的钱离开药厂还很远,但是拿出去进衣服回来卖的话,能加快资金累积的步伐。

她一直分神想事,却发现有人一把拉住她的手,她顿时就回过神来,这才发现她刚才差点把手伸进滚烫的药锅……

景小姑一脸担心地看着她:“想什么想这么入神?刚才要是把手放下去的话,只怕会烫掉一层皮!”

景小姑的伤今天又好了一些,昨天头还有些晕,今天头已经不晕了,原本腊黄的脸黄色褪了不少,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但是比之前好太多了。

景燕归忙说:“这不是有小姑在旁看着嘛!”

景小姑瞪了她一眼:“我看着也挡不住你犯傻啊!”

景燕归心虚的笑了笑,忙说:“我保证,下次做事的时候一定不分神,绝不让这种事情再发生!”

景小姑算是看着她长大的,她以前心思单纯,就不是那种喜欢想事的人,这一次却发现她闲下来没事就在那里各种琢磨。

景小姑有些心疼景燕归,她虽然是老宅里最小的,却是老宅里所有人的主心骨。

景燕归把她想卖衣服的事情跟景小姑说了一下,景小姑有些担心地说:“虽然现在风气比之前开放了不少,个体户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这事还是有风险,你又是个女孩子,真要做这生意的话,我跟你一起去进货。”

“两个人有个伴,也不至于被坑。”

景燕归没有拒绝景小姑的好意,只说:“那等我把这批药材忙完之后,我就去羊城看看。”

银山村地处西南,离羊城不算远,因为地域的原因,这几年村里常有人去那边打工。

“要去羊城拿货吗?我听人说省城那边也有服装批发市场,从省城拿货更近一点。”景小姑给出了她的建议。

景燕归摇头说:“我之前想过要做服装生意,之前进城的时候有去了解过一下行情,现在这些卖服装的大部分都是从省城那边进的货。”

“小姑没去看可能不知道,现在市里卖服装的款式都差不多,花样也差不多,没有一点新意,如果我们也从省城拿货的话,估计也是差不多,这样的话竟争力就不会太强。”

“所以我想去羊城看看,那里离港城近,估计衣服的款式会时尚很多。”

景小姑一听景燕归说这些事情明显比她要考虑的要周全,便点头说:“这事听你的。”

姑侄俩人说话间便算是定了进衣服渠道的事,而景燕归想的就要比景小姑更多的点。

卖衣服总归得找地方卖,就目前市里的消费力不算很强,市里总共也就只有两家像样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能力不算很强,衣服进回来也很难卖得起价钱。

至于这个年代的农村,那还是算了吧!消费能力实在太低。

所以市里就显得不太合适,必须得去省城。

省城那边景燕归前世不熟,这一世还从来没有去过,在卖衣服前总归得先做个粗略的调查和了解。

而做服装生意,现在这个季节也不是太合适,还得再等一等等,因为现在已经到了夏天的尾巴,进夏装不合适,秋装又太早。

这中间还有一点空档,她还来得及去省城了解市场和行情。

只是省城距银山村就比市里要远一点,骑自行车估计得骑上三到四个小时,这样的话如果真的去那边打探市场就需要在那边住上两三天,这事就稍微有些麻烦,需要住招待所或者租间房。

景燕归是个行动派,因为这个年代还没有身份证,出远门全凭介绍信,她当即就去村口的屠夫家里割了块肥瘦相间的肉去了村长家。

她到村长家的时候覃东强下地干活去了,他媳妇赵美玲正在院子里晒黄豆酱,准备做酱油。

景燕归打完招呼后说明了来意,赵美玲笑着说:“这事不是什么大事,你也不容易,过来说一声就好,不用拎东西。”

她话是这么说,景燕归却见她的眼睛已经瞟过那块肉了,看得出来她是真高兴。

村长家的条件比普通村民要好一点,但是也就只是好一点,还没有到平时想吃肉就能吃肉的条件。

景燕归从景家分到了老宅那边,最近闹了不少的事,村里对她说什么的都有,她没有出去为自己辩解,做事她有自己的套原则和方法。

礼多人不怪,找人办事不说次次给人好处,至少也得把关系处好了,以后好相处,她以后肯定会经常要出远门,会经常需要用到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