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重返:1990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自己研究!

第一百四十七章 自己研究!

要想开公司,那么就必须要立规矩。

这是王朝阳和王震父子二人,在经过了一番讨论之后得到的统一认识。

所谓的慈不掌兵,义不管财。

王震十分清楚,要是自己死讲义气,那么公司的最终下场,就只有倒闭这一条路。

有些时候,能不能成事的最重要一个分界线,就是能不能狠下心来。

当然,想要搞末位淘汰制,也是要有前提的,那就是公司的待遇和福利一定要足够高,不然的话,那就不是狼性文化,而是彻头彻尾的剥削了。

“恐怕,用不上两年的时候,这一大群人就几乎都要换掉了。”

王朝阳看了一眼此时坐在会议室内,老爹的这群老朋友,一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思维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了,另一方面的原因,他们毕竟是年纪大了,未必就能一心一意的扑在工作上。

公司需要更多的年轻人,而且王朝阳也打算趁着今年的毕业季,开展一次的规模的人员招聘会。

91年的大学生,还没有开始扩招。

这些可都是名副其实的高级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绝对是属于香饽饽的,而王朝阳也一点都没有客气,直接开出了比当地国企高出两倍的工资待遇。

听起来很多,但其实也不过就是每月三四百块钱的样子。

一方面,王朝阳需要这些新鲜血液能够帮助着公司,将汽车的生产制造给研发出来,另一方面,制造机床的车间也十分需要他们,尤其是在研发华夏自主机床的时候。

数控机床,在未来的华夏是有着无限广阔的市场的。

毕竟这个“基建狂魔”,无论是在哪里都少不了机床。

而当那些刚刚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在看到工厂的时候,全都彻底的惊呆了。

他们怎么都无法想象,一直只存在于教科书当中的顶级车床,居然会以如此密集的方式,整整齐齐的摆放在这个平平无奇的车间当中。

在狠狠的砸进去了近三十亿美金之后,朝阳集团的这台设备,绝对称得上是国内最为领先的了。

除了刚刚招聘过来的这一批毕业生,王震还想从常春的一汽那边挖点老师傅过来,不过,现在国企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改革,王震就也还没下手。

王朝阳现在倒是还没着急,说真的,如今已经有了数控机床,那么很多事情其实不需要那么麻烦了。

伴随着一批批设备的到达,还有十几位得国的工程师也跟着到了哈市,他们这一次可是高薪聘请来的,王朝阳自然不打算让这群人歇着。

当然,在和工人传授相关知识的时候,他们也是在藏着掖着,生怕核心的技术被华夏人个学去了。

对此,王震也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只能是硬着头皮听,咬着牙去学。

没有办法,谁叫自己技不如人。

不过,很快的,王朝阳就发现……机床的这些东西,好像也没有想象当中的难。

也许是重生之后,自己的智力有所增长,让王朝阳可以迅速的从得国工程师的话语中掌握到其中的窍门,没一会儿的时间,他更是能够举一反三。

其实数控机床的使用并不难学,那些常规性的操作,就算是小学毕业生都能学会。

虽然数控机床比普通的传统机床要先进的多,但是它的操作却是没有变得更难,而且有很多专业的成型刀片,不必像普通车床那样苦练磨刀的技巧。

当然,数控机床也不是就不需要磨刀了,只不过是对于数控机床来说,已经不需要老式车床的那种七分磨,三分活的功夫了。

不过,这个东西入门容易,要是想要再进一步,那可就是相当的困难了。

除了这些之外,建设工厂的一个重要事项就是电力的问题,在90年代,动不动停电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就是多亏着唐伟民的牵线,给朝阳集团单独拉了一条电网。

工厂还在修建当中,数控机床的研究也在一刻不停的持续着。

没用上几天的时间,这一群得国佬就以时限到期为由,全都回到了得国,也不管朝阳集团的这些工人们,到底是学会没学会。

没办法,那群老外都走了,负责培训工人的就变成了王朝阳。

除了要培训工人之外,王朝阳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针对这批得国产的发动机进行拆解、仿制、研究。

买回来的这十几款汽车,王朝阳都要全拆解一遍,然后仔细的分析、对照、研究。

在拆车的同时,王朝阳又买了一大堆的专业书籍,开始一边实践一边自学。

如今的他完全就是能者多劳,依仗着重生者的前卫眼光和独特的智力,将这些相关技术全都给研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