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蜀辈 > 第十五章 箭雨如蝗

第十五章 箭雨如蝗

此时一声低沉悠远的号角在蜀军这边响起。

原来中军处诸葛亮见武将斗技自方又赢了一场,士气正盛,抓紧时机发号司令,让三军准备进攻。还在两军中间的句扶听到声音,敦厚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一股肃然感,自然融入了号角的苍茫中。他不敢耽误,赶紧拍马归位。

因为这是准备发动进攻的预警,各人必须马上就位。

三声号角之后,一通更撼动人心的战鼓声逐渐擂了起来,从缓慢到密集,催动着三军的脚步。

前军一万人,其中张嶷带领三千盾牌兵和三千长枪兵在前,张翼负责指挥四千弓箭手在后。

中路由句扶带着两万刀朴手紧随其后。

后军由马谡带领五千后备军跟进。

另外邓芝带领一万军在不远处戒备,以作后援。

三军鼓噪而进,踏着步伐,口中喊杀,声势吓人,一时间整片旷野仿佛都为之昏暗。

蛮军大部分是些农民、盗贼和不到两成的职业士兵组成,就算有这名神秘的文士帮忙,短时间内也不可能练出精锐之师,只适合打秋风,凑人数以及落井下石。

处于下风的战斗他们从未经历过。如此雄壮的敌人他们也未经历过。

孟获早料到这样,心中难免有些焦虑。原本打算让那三千神秘援军打头阵,但那年轻文士一眼就看穿了这种小伎俩,不仅一口拒绝,还罕有地态度强硬。退一步说,自己本以为兵力倍于蜀军,以二换一也不吃亏。但眼看麾下士兵的气氛如此压抑,便知道事情不妙。

“他们,人数比我们少,力气比我小,连那玩意都没我们的大!你们怕那些北狗个鸟!”孟获扯尽嗓子喊起来,希望让更多士兵听到,“你们两个打一个,还打不过啊!你家婆娘你打得过不?”

场下鸦雀无声。

孟获大怒,“一群窝囊废,我问你们打个婆娘打得过吗?”

“打得过……”蛮兵中零零声声响起些回答。

“是昨晚折腾婆娘太用力了吗?我听不见!”孟获又厉声问一次。

“打得过!”蛮兵的士气逐渐恢复,还间杂几声不言而喻的笑声。

军旅之中,又黄又暴最得人心。

“那就干他娘咧!”

孟获呼喝一声,左手高举宝剑直指前方。

与此同时,蜀军之中随着前军渐渐到达两阵中点,最前面的大盾兵熟练地竖起盾牌,长枪兵在盾牌之间弹出长枪,弓箭手全部就位。

张翼聚精会神地盯着漫山遍野冲锋而来的蛮军,默默数着彼此的距离。

两百步距离,张翼呼喊,“搭——”,四千弓箭手纷纷取出羽箭搭在弓弦上。

一百八十步,张翼又喊,“拉——”,一阵吱呀声,四千张弓四千条弦被拉至满月。

一百四步,张翼手中令旗一挥,“发——”!

咻咻咻——尖锐的破空声霎时间铺天盖地。蛮军的头顶上就像掠过一阵蝗虫。

其中一名蛮军的汉人士兵冲锋的间隙,抬头看了眼那些漫天的黑点,真的好像蝗虫啊。他想起六岁那年,因为江陵遭遇蝗灾,两个哥哥饿死了,姐姐被卖掉了。他们一家人还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后只好跟着流民背井离乡,一路攀山涉水来到南中躲避灾害。

至今已经十四年了,他的父母早已不在,他也不知道怎么回去江陵,他的故乡。他披着头发赤着脚,围着粗麻布衣,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是南中人,还是汉人。

但他看着那阵箭雨,想象着那些吃光他们家的粮食,害他家破人亡的蝗虫,突然觉得很亲切。真的。

蝗虫群所过之处,颗粒无收。这箭雨落下之处,无人生还。

蝗虫吃光了他的粮食,箭雨夺走了他的生命。

他倒在血泊之中,平躺着看天上一阵又一阵的箭雨,像是回到了故乡。

爸妈,哥哥姐姐,我回家了。他在弥留之际笑了。

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也没有人在乎他的名字。

再密集的箭雨都杀不光蝼蚁般前进的蛮兵。很快就有蛮兵重重撞在了蜀军第一排盾牌上。

嘭——蛮兵还没反应过来,一阵长枪刺出。他的生命就这样完结。

他用他的生命完成了正常战役中微不足道的一个步骤。

他用他的生命为南中的叛乱赢得了丝毫的进度。

仅此而已。这个时候,没有人会在意一条性命。

就在蛮军与蜀军相撞的同一时间,异变横生。

本来显得特别臃肿的中军,在最左和最右突然各分出五千人,迅速脱离了中军,往蛮军斜刺里插了进去!

前军冲锋后便回到中军后方和那名年轻文士一起的孟获深感惊骇。

本来以为蜀军就算再精锐,在这平野之上近身肉搏,蛮军以二换一还是能打得蜀军全军覆灭。当然,诸葛亮也不是无能之辈,孟获早就有心理准备,知道诸葛亮会耍点花样,只是没有想到刚刚接战便使了出来。

这时候孟获斜眼看了看文士,心底里希望从文士的神情上看到一丝震惊,或者悔意。

然而并没有。

前线处,一左一右异军突起的正是秦越与凌毅。二人犹如一把匕首的最尖峰处,一头扎进蛮军前军的中腰。

此时秦越左手执盾右手执刀,寻常蛮兵扑来也不过一个照面便被一刀砍死。只是步兵突阵终究不如骑兵。所以秦越和凌毅也没有一路杀透敌阵,而是选择在敌阵中间汇成一处。

两支突袭步兵竟然就在早已拉得稀稀疏疏的蛮军前阵中间头尾相接,像八卦里的阴阳鱼,围成一个两层的圆。

外圆执盾,内圆伸手到背后取下了短矛。

然后他们诡异地不再跑动。然后整个战场好像都停顿了下来。

“投——”

这两位从夷陵之战横空出世的不凡武将,在这些年早已形成别人难以理解的默契,隔着大半里远,互相还不曾看了一眼,同时发出了司令。

三声破空的呼啸声,内圆的士兵竟然连续投出了三支短矛,蛮兵呼啦啦死去一片。

“换——”

内圆变外圆执盾,外圆到内圆取矛。

又是一阵投矛,一共六万根短矛被投掷出去,蛮兵里里外外足足死了三层。

那些蛮兵已经全部停下了脚步,蜀军的战阵和打法太诡异,太可怕了。

诸葛亮一直在中军高台处,看着秦越凌毅二人演变出来的阵法,颇为满意,想来这种短矛的战法,还是凌毅从西羌游骑兵的战斗中借鉴过来的,不禁对凌毅又高看几分。

但诸葛亮看了眼自己后军的位置,有些不满意,罕有地让中军护卫关乐传令,二擂鼓。

咚—咚—咚—

蜀军后方竟然又传来第二通钟鼓。

这是催促蜀军推进的声音,但一声一声敲在蛮军心上却像催命符。

场上所有将领,从秦越、凌毅到前军张嶷、张嶷,中军句扶、后军马谡,无人不神色冷峻。纷纷抽出佩剑,缓缓直指前方!

“杀啊!”

那一声呐喊震碎山河。

三万五千蜀军发起冲锋,从中军之后扬起浓浓的尘土。

本来已经濒临崩溃的蛮兵在这声喊杀中终于崩溃,蛮军前军彻底骚乱,不断向后逃窜。

蛮军中军后方。文士的神态突然为之一变,语态傲慢地说,“大王,你的兵倒冲中军,我的长戈可是没眼的。他们送死我不管,但冲乱了我的中军,只怕大王也担当不起。”

孟获盛怒,开战之时孟获听从祝融的建议,一再要求把这支精锐放前军,那文士竟然宁可撕破脸皮也不从。很明显,这文士就是要等蛮军消耗得七七八八才肯派出自己带来的精锐之师。这时孟获杀心又起,但从昨天开始,这文士身边就多了二十名执金卫,为首一人不过二十出头,长得伟岸挺拔,仪容端正,目露精光,一看就知道不是等闲之辈。

祝融的手轻轻盖在孟获的手背上。

前军都已经败了,现在还得指望中军。孟获闷哼一声,左手扯掉佩挂在右边腰侧的两柄松纹镶宝剑中的一柄,扔给亲兵,吆喝道,“拿我这把宝剑去,立在中军之前,凡退过这把剑的,都砍了!”

文士满意地看了眼孟获,这才站起来,大笑着走出中军,向着那三千精锐而去,并得意地说道,“孙恒,走吧。”

孙恒,东吴人!

孙恒字叔武,吴郡富春人,时任东吴建武将军。其父为江东之虎孙吴武烈皇帝孙坚的族子孙河,因器怀聪明,博学强记,被孙权称赞为“宗室颜渊”。曾经在夷陵之战中截击刘备并几乎生擒之,后来刘备忿恨地说,“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儿,而今迫孤至此也!”,足见孙恒之勇。

……

蜀军三军闻鼓齐动,一路追赶着蛮军前军。

此时三万蛮军前军只管逃命,即使孟获的亲兵监斩也无法遏制,只能避免了逃兵冲撞自家中军。

而蛮军这边,因为中军有那三千援军压阵没有溃散,后军也神奇地岿然不动。

如此奇景,就连诸葛亮也感到神奇。

眼看马上要和蛮军中军相接了,诸葛亮才挥动手中黄旗。蜀军这边突然鸣金响起,一直在前面追杀的张嶷和张翼不得不勒住部众,往两边撤去。又一阵长短不一的号角响起,句扶和马谡继续指挥着中军和后军向前。

如此一进一退,整个平地扬起滚滚尘土,战场几乎看不见发生了什么。

直到两炷香过后,纷纷攘攘的声音终于停歇,尘土落定,两边的士兵都傻了眼。

两军竟然再次对圆!

诸葛亮的本意,是如果秦越、凌毅两句奇军能彻底击退蛮军,那自然最好不过。只是没有想到蛮军的中军坚稳如磐石,心想其中必有重器,蛮军那位神秘文士果然不简单,只好继续把后军往前推,中军前进,前军回头,中军变前军,前军做后军,后军变中军。

因为蜀军的后军也有重器。那才是这场战斗的杀手锏。

所以很快诸葛亮和那文士便会知道,彼此间的重器都是什么。但他们将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行军打仗,没有人能算无遗策,有时运气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