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武林智尊 > 第一章金光有信

第一章金光有信

扬州城外,有一座山其名天童,山之高飞鸟难渡,岭之险猿猴难攀,山中怪石嶙峋,奇峰独秀,是天下有名的大川。

天童山顶,有一座古刹,金砖玉瓦,宝相庄严,朝阳时古刹之中便会发出万丈金光,是为金顶奇观。

前朝皇帝出巡扬州,见金顶光芒,赐予古刹之名金光。

金光寺,是一座大庙,得前朝皇帝赐名,故香火鼎盛。

寺庙中,一座香炉立于大殿之前,在清晨的春风吹拂下,烟雾顺着风吹入大殿之中,殿中响起了阵阵梵音,这是寺中僧人早课的时间。

寺庙的正中央,一座大佛伫立其上,这尊大佛高达三丈,通体金黄。

阳光透过屋顶的玉瓦射入大佛上,道道金光射出,将天地映照成一片金黄。金顶奇观便因这尊金佛而生。

这尊金佛,也不知道是何时起坐落在此,经历了多少年。

此时金乌初生时,金顶之上光芒道道,天空云朵映照成辉。

“吱。”一道清脆的鹤鸣声响起,金光之中黑影掠过,有一物自黑影中落下。

下方,禅院内,一只枯瘦的手掌将此物抓住,手掌的主人是一个老僧。

老僧身后一个中年和尚快步走了过来,道,“慧通师兄,是师弟的信吗?”

老和尚点头,摊开手掌,里面躺着一个细小的竹筒。

“真的是师弟。”中年和尚看到竹筒上面的标记,声音中带着点喜色,“师弟这一去已过五年有余,终于有信来了。”

老和尚打开竹筒,从里面倒出一卷纸,看了之后道,“去把是非和子武叫来吧。”

中年和尚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了诧异,说道,“莫非?”

话说到一半,中年和尚便没有再说下,脸上阴晴不定,似乎内心极为的纠结。

老和尚沉默了许久,才点了点头,“二十年了。”

中年人身子一震,抬头看向天空,那道道金光,将他的双眼映的金黄,“师兄,那孩子,真的能够承受吗,一入江湖,风云变幻,天地大势,重如千钧,这一分一毫可是做不得假的。”

“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和合,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凡事皆有定数,不必强求。”

“阿弥陀佛。”中年和尚双手合十,向后退去。

初春时节,白雪消融,万物复苏,杉树上已经冒出了茁壮的嫩芽,冬寒消退,山中小溪已有流水喘喘之声,枯黄的大地上有了点点绿意。

在绿意盎然的小溪旁,一间茅草屋内袅袅炊烟飘出,空气中散发着阵阵的清香。

屋外的院子里,一人手持斧头,手起刀落,已是劈满了高高的一层柴火。

这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长眉若柳,身如玉树,上身的灰色小衣微微有些湿,头戴僧帽,薄薄的汗珠从少年的额头上渗出,竟是一个俊俏的小和尚。

“子武小和尚,粥已经熬好了。”小屋里传来了一个男子的声音,接着又听他说道,“少爷一大早就出去了,应该也饿了吧。”

小和尚将斧子放在一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着屋里喊道,“我去叫师兄。”

出了小院,沿着溪边小路往前走去,小路的尽头豁然开朗,是一片空旷的草地。

在草地的中间,有一个很奇怪的东西。那是一块巨大的布匹,呈半圆形,在半空中飘着,圆布下是一个火盆,火盆中熊熊的火焰燃烧着。

说也奇怪,这火焰燃烧的虽旺,但是这布匹却没有一点被烧焦的迹象。

在火盆之下,是一个很大的篮子,篮子和飘在半空的布匹用十几根粗大的绳子连接着。

篮子里站着一个人,只见那人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外表看起来好象放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嘴角中时常带着一抹笑意,仿佛这个天地间,有着无数让他欢心的事情一般。

“师兄。”子武走到这人面前,笑着说了一句,伸出手摸着篮子还有那些绳子,不由的赞叹,“这就是热气球吗?天地造化之神奇,真是叹为观止。”

年轻人听到这话,不由的笑道,“这可不是什么天地造化,而是科学,一切皆有法,万法皆可名,老和尚这话说得好,世间一切且有规律,只要掌控规律,就可以驾驭天地,这就是科学。”

“师兄,你又开始说我听不懂的话了。”小和尚喃喃的说道。

“子武啊,我的那些书,你也看了,怎么就不明白什么是科学呢。”

子武摇头说道,“师兄早慧,那些从西方来的书籍,我观之头如斗大,师兄却能从里面发现天地自然之道,这是我所不能及的。”

“哈哈,上来吧,师兄给你个惊喜。”年轻人伸手一把将子武拉进篮子内。

子武一惊,就见他这师兄将里面的一块大石头搬了出来,石头离手,整个篮子便晃荡了起来。

“师兄,这是?”子武吃惊的叫了起来,脸上的汗珠如豆子般冒了出来。

因为这篮子摇晃之间竟飘了起来,此时已经离地十数米了,身在半空,子武的心中七上八下,三魂七魄已经散了大半了。

“我研究了从西方那边传过来的书籍,世间万物,皆有力的存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天地,就如水般,水能让事物浮起,这天地之力也可。西方有人做过这个实验,没想到是真的。”

“师兄,这不会是你第一次让球飞起来吧。”子武听到这话,吓得更甚了,双手握紧篮子,深怕这东西掉下去。

年轻人却不在意,眼中冒出精光,一脸的得意之色,对着子武说道,“这西方蛮夷之地,倒是有些门道,一切事物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咱们老祖宗就是喜欢装深奥,记载的东西繁复难懂,非要让人琢磨。”

“师兄,我们还是下去吧。”子武并没有听师兄说什么,此时身在半空吓得腿都软了,紧紧的抓在蓝边,深怕自己掉下去。

“你说你,怎么点高度就怕了,好男儿身在世间,自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生在世,当俯视天下。”

年轻人站在蓝内,看着下方的苍茫大地,自有一股俯视苍生的意味。

就在此时,下面传来了一个紧张至极的声音,“哎哟,我的少爷啊,这是干嘛啊,快点下来,这是要掉下来,你让四喜怎么和老爷交代啊。”

下方叫喊之人,是一个看上去二十岁不到的少年,青衣小帽,一副小厮打扮,疯疯癫癫的叫着,让年轻人一时之间也没了兴趣,控制着气球飞了下来。

“哈哈,这科学之道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是个让人为之研究一生的东西。”年轻哈哈大笑着从篮子内跳了出来。

早就等在一旁的四喜冲了过来扶着年轻人,在他身上四处打量,深怕他出什么事情。

“好了,四喜,我饿了。”

四喜连忙说道,“少爷,粥已经熬好了,对了,刚才二师父过来,让你们速去大殿一趟。”

“慧明师叔找我们,师弟,走。”年轻人招呼了一声,对着金光寺走去。

“少爷,你不喝粥了。”四喜在后面喊着。

年轻人转头,笑了笑,道“等我回来吧,师伯找我们,肯定是有要事,还是先见见吧。”

金光寺禅院内。

老和尚坐在蒲团之上,左手边站着慧明,面前站在那年轻人和子武小和尚。

“是非,这是你师傅的飞鹤传书,武皇大寿,天下宗门都会派出年轻一代前往长安,为武皇祝寿,子武是我们金光寺这一代传人,此去长安一路艰险,他从小在寺里长大,这次进京需要你一路照拂。”

“大师伯,这真的是师傅的书信?”杨是非看着手中那卷字条,想到自己那个一走就是五年不见人的师傅,他有点不信。

慧明听到这话,开口道,“是非,你不用怀疑,既然这是你师傅的安排,收拾一下,就带着子武下山去吧,你十四岁进山门,此时已经十年了,答应你父亲的时限也到了,该下山去了。”

“是非,你天生早慧,又是生在大富之家,怕你承受不住这人间的诱惑,堕落在这滚滚红尘之中,才让你进山门,此时十年修身,期限已到,你与我金光寺的缘分已了,下山去吧。”

听了老和尚的话,杨是非身子一震,沉默了好一会,向前一步跪倒在地,在老和尚面前磕了三个响头,随后便退出了房间。

“师伯,我。”子武听说要让他下山,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从小就生活在金光寺中,突然让他下山,让他不知道如何自处。

“孩子,去吧。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的,滚滚红尘还望你恪守本心,不要迷失了。”

子武也学着杨是非的样子,磕了三个头,跟着杨是非离开了院子。

“他们这一去,不管是江湖还是朝堂,都会掀起一场是非,希望他们能够安然度过吧。”慧明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无奈的叹道。

“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老和尚也是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