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武林智尊 > 第四十五章 乾元书院

第四十五章 乾元书院

见到李乐吐血,魏仙儿和惊蝗同时一惊,连忙上前。

李乐一摆手,摇头说道,“没关系的,你现在可有杨是非他们的消息。”

魏仙儿点头说道,“武天飞,花子非那一战之后,到现在还未出现,不过杨是非,在今天下午时候,已经来到了洛阳。”

“他到洛阳了?”

“不错,现在就在杨家洛阳的宅子里,而且属下还得到一个情报,明天早上,子武将会前往乾元书院,拜孔元达为师。”

李乐眉头一皱,“子武,拜孔元达为师,这是为何?”

“属下不知,只知道杨家在洛阳城的掌柜,刘大宝已经将消息传得满城都是,孔元达大师明天将会收徒。”

“孔元达,乃是当世大儒,曾经的太师,已经二十年没有收徒了,如今却又是为何,而且收的是子武,而不是杨是非。”

“还请大人赎罪,属下还未查出什么来?”

“这不怪你,不过子武此人也要好好查一查了,杨是非心机可怕,每每做事,都有其深意,他想让子武拜孔元达大师为徒,这其中或许还有更大的内情。”

李乐沉思着,想着子武拜孔元达这件事到底有何深意。

想了很久,才说道,“不管他的目的如何,不能让他如愿,仙儿,你去一趟乾元书院,将桑大师请来。”

魏仙儿一听,心中一动,点头说道,“是。”

......

第二天一大早,杨家宅子外,便聚集了上百人,穿着一身喜庆衣裳,锣鼓齐鸣,好不热闹。

子武身穿儒士服,坐在高头大马之上,他本就长得清秀,此时船上儒士服,又带上儒士帽,顿时就有一种儒士的儒雅气质。

杨是非就站在他身边,面带微笑的看着他。身边的人都是他杨家的人,挑着各种拜师礼,往乾元书院而起。

孔元达大师要收弟子,这件事,此事几天前就从杨家传出来了,整个洛阳城的人都已经知道了。

孔元达大师是谁,前朝太师,皇帝之师,当代大儒,就算是武皇见到了,也要行弟子礼。这些年在乾元书院,也培育出了很多弟子,在大唐官场之中也有很大的名望。

这样的人要收徒,那就是关门弟子,自然会引起巨大的轰动。

在受到全城瞩目之下,他们来到了城西外三十里的乾元书院。

乾元书院,乃是太学,这里培养的学生,结业之后,便可以直接进入朝廷担任官职。是大唐最高学府,所有的文官,基本上都是这座学院中出来的,这是一个直通朝廷的书院。

大唐各地的文人名士都以入这乾元书院为最终目标,那是文人心中的圣地。

当杨是非他们声势浩大的来到乾元书院之时,已经是正午时分了。

乾元书院坐落于洛阳城西三十里外的乾元山上,在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厚德载物’的匾额。

此四字笔力苍穹,如虎踞龙盘,铁画银钩,入木三分,飘若浮云,娇若蛟龙,此乃是前朝大书法家欧阳询亲手题的字。

匾额之下,有一群人再次等候,这些人褒衣博带,方士阔服,一个个儒生打扮,气质优雅。

子武下马,依着礼仪对着大门叩首,随后高声说道,“弟子子武,仰慕远达先生才学,特来拜师,还请诸位师兄带路。”

他话说完,就有一中年儒士跳了出来,对子武说道,“子武,你原是金光寺弟子,为何要拜元达先生为师?”

面对此人问话,子武并没有慌张,早就得到了杨是非的授意,笑道,“我本佛家弟子,师傅教我入世,以善念度化世人,自入世以来,看到世间混乱,苍生疾苦。一己之力太小,无法做到泽被苍生。”

“那你拜入我儒道,又要何为。”

“我意入朝为官,以心中佛道善念为本,以儒家手段治世,造福天下苍生。”

那中年儒士一听此话,脸上露出佩服之色,点头说道,“不愧是名刹高徒,在下佩服,还请进,元达先生已经在等你了。”

中年儒士说完,身后众多儒生也让开了道路,迎着子武进去了。

杨是非落在后面,正好和中年儒士对了一眼,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此人名叫秦守阳,原是扬州城著名的儒士,得到杨家的资助,现在是乾元书院的教习,能够在这地方当教习的,也是天下有名的儒士。

而这一出,自然是商量好的,那些门口的儒生也都是他的弟子。

这是在帮子武造势,让子武以金光寺弟子拜入元达大师门下,变得顺理成章。

他们引着子武,一路往元达先生所在走去。杨是非自然就落在了后面。

在这个太学之地,他杨家大少爷可没什么好瞩目的,要是将他的身份说出来,商人之子,更多的将会是鄙视。

慢悠悠的跟在他们身后的时候,刘旬从一边窜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焦急,上气不接下气的来到他身边说道,“大少爷,大事不好了。”

杨是非拍了拍他的肩膀,将他把气理顺,才问道,“有何事,慢点说。”

“我刚才得到消息,桑大师带着人在前往翠微居的路上堵着了。”

杨是非眉头一皱,翠微居,便是元达大师所住的地方,也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桑大师是谁?”杨是非问道。

“桑清源大师,也是当代大儒。他的影响力,在乾元书院甚至是整个大唐都不弱于元达大师,最主要的是,他的弟子多是王公贵胄,他的弟子之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冠天王。”

“冠天王的师尊?”杨是非听到冠天王这三个字,也是一惊,也预感到事情不妙了。

“不错,虽然只是冠天王的启蒙师尊,但冠天王见了他也是以师礼对待,在乾元书院和元达大师并不对付。这次堵在翠微居的路上,我看是来者不善啊。”

杨是非眉头一皱,子武拜元达大师为师,这是计划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桑大师是冠天王一脉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显然并不是什么好事。

他的脑中各种思绪乱飞,过了好一会,看到子武他们一路已经离开有点距离了,便轻声对着刘旬吩咐了几句。

刘旬得到吩咐,一脸忧心的快跑着下去了。

“都给我停下。”前面传来了一声大喝,原本还是很热闹的人群,便停了下来。

在他们的面前,一群人早已将路堵住了。刚才开口说话之人是一个中年人。

“常远教习,你这是何意。”秦守阳见到有人拦路,也站了出来,他得到了杨家的吩咐,便要尽力。

“君子不党,这里是乾元书院,你们一群人聚在一起,是何意思,莫非将书院当成是菜市口了吗?”

“金光寺高徒子武,拜元达先生为师,我等迎接他入书院。”

“金光寺高徒,一个和尚,也要拜我儒道大家为师,你当我儒道乃是儿戏不成。天下儒生亿万,元达大师更是儒首,前朝帝师,想入他门下者数不胜数,大贤大能者比比皆是,凭甚他便可以拜入先生门下,这让天下儒士如何看待。”

“子武乃是金光寺高徒,更是慧空大师弟子,慧空大师和先生乃是多年好友,又有一颗入世为官,造福天下之心,先生念他之心,收他为徒又有何不可。那由得你在此质疑。”

此话一出,在场的儒生都是点了点头,慧空的名号很大,武林名宿,儒家虽是入朝廷为官,但是当今武皇还是武圣山之女,以武立国,江湖,朝廷不是分的很清楚,就算是他们儒家,练武者也是比比皆是,武道修为还会作为成绩的评判之一。

对于慧空,这些儒家弟子也得恭敬敬佩的,曾经慧空就来过乾元书院,和元达大师也是多年好友,有这层关系,子武能够拜入大师门下,也没有什么不对。

“常远,还不让开。”秦守阳大喝一声,声音如雷贯耳,让常远不由的向后退了几步。

杨是非一见,不由的一乐,这乾元书院不愧是太学之地,这些人虽是读书人,本身却不弱,不管是这个常远还是秦守阳,都有着先天大高手的实力。说话之间,带着先天真气,震得台下这些弟子都是无言。

“哼。”就在常远被震退之时,一声冷哼从常远的身后传了出来。

这一声出,在场所有人的心头都是震动了一下,仿佛一个充满威严的老先生,手持教鞭,站在面前,而他们只能瑟瑟发抖。

杨是非眉头一跳,心中暗道,“宗师之境。”

常远的身后,一个手持拐杖的老人,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每走一步,拐杖驻地,发出的声响,都震慑人的心神。

在场的所有儒生,在这一刻,全都对着老人跪拜了下去,口里喊着,“弟子见过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