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封疆大吏 > 第233章 大项目

第233章 大项目

第233章 大项目

一个纺织厂一个食品加工厂都是大规模的企业,解决了江阳区大约两万人的就业问题,江阳区的经济大规模的好转,工业园也初见规模,得到了市里和省里的众多的好评,无论是去省里开会,还是去市里开会马国平都受到领导们的夸赞,他非常的高兴。在这种大好形势之下,马国平决定要扩大战果,再接再厉,吸引几个更大的项目道工业园来落户,争取把江阳区的工业园建城国内数一数二的工业基地。

为此,从参加完了于莉和方小石的婚礼开始,他就没日没夜的跑,上京城,跑南方,去海南,几乎把全国各地都跑遍了,到处找路子到处找投资商,港商、台商、外商能找的路子都找遍了,半年之后,确定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一共有三家,现在正在洽谈之中,其中一家英国企业,还邀请马国平到国内去考察,马国平便带着陈雅去了一趟英国,现在干什么工作不是都兴携带夫人嘛,马国平本来还怕下边的人有反应,说他利用公款让夫人去出国旅游,可是,英国的企业偏偏给区委发了一封信函,主动邀请马国平和夫人两位到英国去考察,这下子好了,马国平算是有话说了,他也是没办法呀。

问题是,事与愿违,虽然连续跑了半年,但是收效甚微,英国也去了,但是最后这个买卖没有谈成,另外两家也因为土地税方面的问题陷入了僵局,马国平觉得外商的条件太苛刻,所以,事情也就搁置了,等于半年的心血全都白玩了。一段时间里他的心情非常的不好,终日没精打采的,还幸亏陈雅整天在他身边嘘寒问暖的开解他呢。

俗话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马国平发愁的时候,天上却无故掉下来一个大馅饼正好砸在了他的脑袋上,把马国平给砸蒙了。

江阳区的经济总体来说在全国只能属于中下级的层次,但是往往经济不好的地方,其自然环境往往却有出奇的好。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就是这里的水资源,附近山区的水质特别的优秀,全国少有。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龙头,就是矿泉水生产。但是,这个矿泉水厂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马国平也懒得问津,总之现在的国有企业都是这么的一塌糊涂,你要是花精力去挽救他,还不如重新投资一家厂来的干脆。

马国平发现,矿泉水厂不但生产管理上问题很大,销路上也有很大的问题。整个就是没有打开销路,充其量他的市场只能覆盖四方省的中西部,半径不足一百五十公里的范围。江阳区和南方市上上下下都有些恨铁不成钢之感。想做大市场,就要先做大品牌。想做品牌,又谈何容易?就要先花一大笔钱,改进设备,还要进行广告,压低价格打开市场,那么这么一大笔钱从哪里来呢?现在的企业都是自负盈亏,万万没有政府出钱的道理。正当南方市的人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来了一帮美国人,他们是专程来这里看水的。

这些人是美国K、C饮料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由四方省的两位领导陪同前来。K、C是北美饮料界的二线品牌。按理说,他们应该专心像北美一线品牌的位置猛冲。不过,这些聪明的美国人剑走偏锋,直指中国市场,目的是即完成K、C饮料公司品牌的洲际口长,又为其在北美市场的‘绞杀战’中解了围,预留一条他的竞争对手完全没有顾及到的新的活路。

美国公司把这个计划称作是‘诺曼底登陆计划’,就像二战时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一样。他们的口号是,登陆诺曼底,让K、C饮料,照亮全世界。

他们的统帅自然便是某位艾森豪威尔。此前,已经有饮料公司的高级人员,以旅游的名义,深入江阳区做了前期调研。他在报告中把进入中国市场的一地个登陆点牢牢的锁定在了江阳区。这次,KC公司的十几号人前来江阳区,除了检查前期调研报告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和南方市以及江阳区的领导洽谈合作。当时,中国市场还看不到什么洋品牌,更没有洋人主动地投怀送抱,前来洽谈合作。

这可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南方市对此高度重视。几方面坐下来一合计,达成了共识:江阳区一定要拿下这个项目,自尽在当地解决,万一解决不了,可以贷款,总之,四方省上上下下一路绿灯,全力支持。

美国公司又提出要和矿泉水厂合营,目的是要争取到矿泉水公司已有的销售渠道,好在中国一下子打开局面。但是,达成合作只是,江阳区必须一次性买断K、C商标在中国市场上十年的使用权,以后每隔十年,续签一次KC商标买断协议。马国平有些发愁了,他知道江阳区根本没有这么多的钱,也不是没有,而是如果把这些钱都拿出来,也就把江阳区给掏空了。

可是省里和市里都已经下了决心,他也没有办法,南方市咬了咬牙,命令江阳区清扫了家底,买下了第一个十年使用权,剩下的款项,例如厂房建设,全都由美国人来出资,然后每人各占股份的百分之五十。

这个计划一只运作了一年半的时间,知道马国平担任区委书记的第五个年头,也就是马国平三十三岁的那一年才正式完工投产。就在这一年饮料刚刚投产,便一举击中当时本国人紧绷的心弦,触动强劲的回响。中国大江南北,很快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和KC饮料的热潮,生意红火得很。很多人打破了头想做KC饮料的经销商。有人甚至扬言,赔本也要干到底!其实这是生意人经常搞的噱头。他们真正的意思是,宁愿少赚一点钱,也要暂时把商标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