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草莽将军 > 第一章 出 生

第一章 出 生

一九一九年,中国传统节日八月中秋节刚过三天,在东可通华北平原、西可进太行山麓的一个乡村东头的一户农家小院内传出婴儿的啼叫声,随着接产婆一声高吟“是个带把儿的”。M

顿时小院里一阵欢呼,一位满面泪水的中年男子连声说道:“我有后了,我有后了”。

在一片恭喜声中,忽然有人喊:“陆先生,你添了儿了,不庆贺庆贺。”

被称为陆先生的中年男子连声说道:“一定、一定,到满月,我好好请众为乡里”。

这家的主人姓陆,名盛,字正德,是一位私塾先生,这个村庄叫陆家坡,地处丘陵地带,全村有100多户人家,600多口人,在当时当地也不算小村了。

本来陆家祖上都是读书人,虽不是大户,也算得上殷实之家,小日子过的不赖,但到了陆正德父亲这辈儿,由于清朝廷**,科举混乱,虽混了秀才名,也就到此为止了,最终成了教书匠,当时教书还算吃香,日子也还过的去。

等到了陆正德的时候就不行了,世道混乱,连年战乱,农家的孩子能念起书越来越少,只有地主富户的少爷读书装门面。这些少爷们真正认真读书的不多,陆正德本来就是个书生,加上有些懦弱、书生气,学生不好好读书,自然就要教训上板子,少爷们回家告状,老爷们自然上门问罪,最终只有陆正德服输赔钱,一来二去书资就所剩无几了,不教书自己又无扶肌之力,日子自然越来越难过,总算有二三亩薄田,一日三餐还能维持。

不过,这些还不是陆正德糟心的,最糟心的事,是自他成亲后10余年没有子嗣,开始认为自己年轻,两口子没病没灾生儿育女是早晚的事,不想一晃过了而立之年,自己的女人连个响屁都没有放过一个,有道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着忙了,四处求医许愿,自然花了不少钱,日子每况日下。

总算不错,到他三十八岁的时候,自己的老婆终于怀上了,可等到生下来却是个丫头,心里又凉了半截,但自己的女人能生就有希望。也是老天对他不薄,一年后,老婆又怀上了,这次果然生了个儿子,中年得子能不喜急而泣。

按照当地习俗,为了孩子好**,添孩子的人家要在当天黎明时分,抱着孩子到大街上撞名,也就是起小名,不论遇到什么人,只要说话出声,就算给孩子起名了,因此,有许多人的名字听起来都不雅,象狗蛋、狗剩、粪缸、粪叉、腚沟等等,枚不胜举。

黎明时分,陆正德抱着儿子来到大街上,没走多远迎面跑来一人,他就迎上去,那人一见知道咋会事,便急忙停下,但他跑的上气不接下气,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呼哧儿呼哧儿喘气。

陆正德一听那人一个劲呼哧儿呼哧儿喘气,就是不说话,以为对方给儿子起的名就叫呼哧儿呢。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天他碰到的那位,住在村西,家里养着一头毛驴,头晚小孩放驴回来没拴好,等这位照老习惯起来填料时,发现驴跑了,差点急晕过去,十急忙慌疯了似的寻找,遇上陆正德时,已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只顾得呼哧儿、呼哧儿喘气,那还能说出话来,陆正德那知就里。

但这事是不允许问的,因此,他转身往回走,他边走边想,呼哧儿这咋叫,呼哧儿、呼哧儿,虎气儿、虎气儿,对,就叫虎气儿。

小虎气儿过了满月、百天,该给孩子起大号了。孩子的名其实陆正德早起好了,叫陆逊,他是读书人,虽然说不出读书无用了,但他又有借古人东吴大将陆逊名气,改变孩子将来的命运,好出人头第,过上好日子,起码要比自己强。

可惟独孩子的字怎么叫都不满意,眼看孩子就到百日,到底起个什么字呢?找不到一点头绪,脑海里一片空白,心理乱糟糟的,真是心烦意乱,不由自主地走出屋门,到了院里,低头在院子里转了半天,他停下闭着眼睛站在那里不住摇头,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只见他跺了跺脚,扬头对天长出一口气,嘴里喃喃道:“只好叫这个了”。

说完,他漫漫睁开眼,猛然,他睁大了眼睛,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嘴里呵呵笑出声来,接着不住自语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出、踏破铁鞋无觅出,青云、青云,就他了”,原来他给孩子想了许多名字,就是不合自己的心意,等他抬头仰天长叹时,正好有片乌云飘过,乌既是黑,黑就是青吗,乌云、青云,青云飘天,青云直上不正合自己的心意吗,就叫他了。

小虎气儿在长大,在他三岁那年,过中秋家节时,一家人在院里吃月饼赏月,陆正德高兴,自从儿子出生后,心气一下提了上来,整个象变了个人,现在儿女双全,日子虽稍显清苦,但一家人和和睦睦自有其乐。

他一边品着茶,一边赏着月,不由闭目摇头随口吟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诗来,他反反复复、半吟半唱了四五遍,还在兴头上,忽听一个童音唱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陆正德不由惊奇地睁眼先看了看女儿,女儿正在吃月饼,在看儿子,好吗,只见小儿子坐在小凳子上,学者他的样子,闭着眼睛、摇着小脑袋一板一眼地在唱着,真是喜出望外,问儿子说:“谁教的。”

小虎气儿睁开眼睛说:“爹教的呀。”

陆正德惊奇地问道:“爹什么时候教你了。”

小虎气儿说:“就刚才。”

陆正德听儿子这么说是又奇又喜,问道:“都记住了?”

小虎气儿点点头说:“啊”。

陆正德说:“再给爹念一遍行吗?”

小虎气儿说:“好呀。”

接着小虎气儿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陆正德高兴极了,为试探儿子,他又教了儿子一首唐诗《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只教了三遍,小陆逊就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

就这样,一有时间陆正德就教儿子背唐诗,到了六岁的时候,小虎气儿能背近百首唐诗了。

一个偶然机会,陆正德发现儿子用木棍儿在地上画,他悄悄地走过去一看,见儿子正在默写百家姓,字虽写的还不怎么工整,但与私塾的孩子比,已算中游了。再一细考,不但百家姓一字不差背下来,而且背诵一些文章段落,算术也有了一些根底,陆正德这才明白,为什么儿子总是要跟着自己玩,一到私塾就一动不动地坐在门口听他授课,原来是这么回事。

陆正德中年得子,又是读书人,自然知道读书苦难,心疼儿子小,准备让儿子大些再读书,可小虎气儿读书心切,竟瞒着父亲偷偷学。陆正德虽然心里高兴,但不改初衷,仍然决定让儿子到七岁的时候入学堂。

可是,陆正德发现儿子的心渐渐野起来,没事的时候,一转眼就不见了人影,有时常常耽误了吃饭时间,开始他认为是小孩子贪玩,没放在心上,后来次数多了,便留心了。

这一天,陆正德闲来无事,眼看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小虎气儿还未回来,心中不免有点恼怪,便问女儿小凤,因为以往每次都是女儿找儿子回来的。可小凤一见他爹的脸色难看,这是她从小到大从没有见过的,心中不免害怕,不敢说话,直往他娘身后躲。

陆逊娘说:“虎气儿他爹,你又不让去念书,小小子贪玩是天生的,孩子还小,你让干啥?”

陆正德说:“妇道人家懂什么,正因为他还小,得有点管教,不然跑疯了,心就收不回来了。”

虎气儿娘说:“我的儿我知道,别看虎气儿小,可干啥还是有分寸的,自己在那画拉了一响,出去散散心,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虎气儿娘的劝说下,陆正德缓和了一下语气问道:“小凤,你弟弟到底去哪里玩了,你说实话,爹不会责怪你的。”

小凤这才却声声地说:“虎气儿在祠堂听老爷爷讲故事呢。”

陆正德又问:“都是些啥故事,给爹说说好吗?”

小凤回答说:“我也记不太清楚,什么猴子大闹天宫,保唐僧取经三打白骨精,七十二变、斩妖降魔了,什么杨家将保国安境,一门英烈,世代忠良;什么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了,还有……我记不清了。”

陆正德听女儿说了这些,脸色转了回来,说了声:“我去看看。”

小凤说:“爹,还是我去叫弟弟吧。”

陆正德说:“不用了。”说着向门外走去。

虎气儿娘不放心说道:“虎气儿他爹,悠着点,孩子还小,别吓着了。”

陆正德说:“知道了,我只是去看看,又不想怎么样他。”

陆正德来到祠堂,见有几位上岁数的老者和几个小孩围坐在一起,小虎气儿在最里面,双手拄着脸,正在聚精会神听一老者说书,连陆正德来了也没察觉。

陆正德没有打搅,自己站在旁边也听了一会儿,老者正在说岳飞带领八百儿郎大破十万金兵一段,这时正在结尾,看看天色不早,老者便收了场,大伙才四散回家。

小虎气儿兴致还很高,见大家都散了,只好离场。他看见他爹也来了,有点不知所措,低声喊了:“爹”。

陆正德听了一小段,知道是有益的故事,也就不反对陆逊听书了。听到儿子叫他,便说:“虎气儿,该回家吃饭了。”

小虎气儿见父亲没有责怪的意思,放了心。

在回家的途中,陆正德问小虎气儿:“你听得懂吗?”

小虎气儿说:“当然听得懂了,不信,我给你学学。”

见父亲默许,小虎气儿就说开了,什么孙悟空七十二变大闹天宫,保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斩妖降魔,什么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八百破十万,什么杨家将七朗八虎,保国靖边,一门英烈,十二寡妇征西,穆贵英大破天门阵等等,直说得眉飞色舞,小脸通红,虽结二拌三,但大概的意思都记住了。

由于父亲没反对,小虎气儿一有时间就去听说书,从不间断,直到他进城读书离开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