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草莽将军 > 第七章 拉队伍

第七章 拉队伍

只三天的时间,先后有五十多人报名.

人组织起来了,可得起个名号呀。

有的说叫“抗倭军”、有的说叫“抗日军”、有的说叫“自卫军”、有的说叫“正义军”、有的说叫“飞虎军”,起了十几个名都不如意。

最后倒是陆石头喊道:大伙停一停,听我说一句。虎儿兄弟是咱们的头,他小名叫虎儿,我看我们就叫“抗日飞虎军”怎么样?大伙一听觉得不错,一致同意。

陆逊说:“我们是为了保家卫国,因此我们既要保家,又要卫国,我看把我们这部分人分为两块,一部分对外打仗,另一部分主要是保卫村子。对外的叫抗日飞虎军,保卫村子的就叫自卫队,对外都称抗日飞虎军。”

陆石头说:“这样好,既照顾的外面,又照顾了村子,而且名号响亮,还是虎儿兄弟有学问,考虑的周全。”

他接着又说:“咱们名号有了,虎儿兄弟是管事的,总不能总喊兄弟兄弟的,让外人听了,小了咱们的身份,我看今后都喊司令,怎么样?”这陆石头胆子大,敢玩命,又从过军,打过仗,见过世面,加上司令这个叫法响亮,众人自然同意。

陆逊从这五十多人当中,挑选了三十多名没有后顾之忧青年小伙组成飞虎军,他亲自指挥;其他的人编为自卫队,让陆石头当队长,陆大明为队副。

他把队伍拉到村外的一个小山上进行训练,这里山林密布便于隐蔽。

这期间同他一起回来的张渡、许廷州、周二贵、谢宝庆回到村里进行发动,同时他们也不断到周围的村联络发动,来投奔的人不断增多,飞虎军队伍发展到五六十多人。

随着队伍的壮大,武器装备和粮食物资补给成了大问题,尤其是吃饭问题成了头等大事。

虽说乡亲们尽力供一些,但由于上一次鬼子大抢劫,老百姓家里几无余粮,虽经夏秋两季补充,但鬼子们乘夏收、秋收之季不断来抢粮,并且不断地派捐派粮,弄得家家都很紧张,时间一长自然吃饭成了大问题。

为此,陆逊将陆石头、陆大明、张渡、许廷州、周二贵、谢宝庆等骨干找来进行商议。

主管后勤的陆大明报告说:“粮食仅够用三天,就是半粮半菜最多能维持七天。”

陆石头一听就蹦了起来,喊道:“什么,就够吃三天了,你是怎么搞的。”

陆大明说:“石头,你喊什么,这事我向陆司令说过,可乡亲们已经尽力了,他们也没有更多的粮食供我们这么多人吃啊!”

谢宝庆说道:“是啊,都是穷苦人,能供养我们这些人这么多天已经是不容易了。”

陆石头说:“干脆,把队伍拉出去,去抢鬼子的物资,既打了鬼子,又补充了物资,多好的事。”

张渡说:“我们就这么点人,二十多条破抢,子弹不够放两枪,加上队伍刚拉起来,多数还是刚参加的,练枪都没摸过,怎么打,送死去呀。”

陆石头说道:“那怎么办,总不能饿着肚子让弟兄们去打鬼子吧,”

周二贵说道:“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实在不行我们设路卡收过路费。”

许廷州说道:“那不成了劫道的土匪了吗?”

周二贵腾地站起身,气急道:“什么,你说我是土匪。”

张渡忙站起身拦住二人说:“周大哥,你先别急,这不是大伙在商量吗。”

周二贵仍气哼哼地说:“你没听他说,我们都成了土匪了。”

这时,陆逊站起身说:“不要争了,现在是要大伙出主意,想办法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说得好听不好听的,都不要往心里去。但有一点我事先说明,不论出什么主意,想什么办法,就是不能祸害老百姓。”

周二贵、许廷州听陆逊如此说,便不再争了,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谢宝庆说道:“刚才老周说的不能不算一条道,陆司令说了,不能祸害老百姓,这很重要,我们可不可以设卡子只收那些富户和大商家过路费,不收老百姓和小商小贩的。”

周二贵听他这么一说,道“唉,我说嘛,我的点子不错吧。”

陆石头笑着说:“你那叫什么点子,糊里糊涂的,人家老谢说的明明白白,怎么成了你的点子了,啊。”

周二贵一听,急道:“头是我起的,怎么不是我的点子,大伙说说是不是我提的头,末了倒成了老谢的好点子了,我还差点让老许给弄成土匪,我有多冤啊!”

几个人听他这么一说,都笑了。

张渡说道:“这办法不能说不行,可要是三、五天不过富户、大商家,我们岂不要断顿了。”

大伙一听他这么一提,登时都没了笑意,一下都不说话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陆逊见没人说话,便开始点名了,他对一直在沉思的陆大明说道:“陆队副,你是咱们的大管家,说说你的想法。”

陆大明听陆逊点他的将,便说道:“好,我说说,刚才提的设卡子是个办法,可是这时撞大运的事,我们可以从长计议;可要解燃眉之急,我倒有个想法,不过我还没有想透,说出来大伙议议,看能不能行得通。”

陆石头、周二贵、谢宝庆几个齐说道:“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都急死人了。”

陆大明说道:“我的想法是,我们可不可以在各村的财主大户身上想点办法,或以抗日的名义让他们捐点,或以我们抗日飞虎军的名义借点,多少不限,粮食、大洋、银元什么的都行,实在不行,就来他个先礼后兵,一句话,财主大户多少都的出点。”

陆石头一拍大腿说道:“陆队副,真有你的,我说陆司令非要啦你入伙,还让你当管家呢,原来你真行,出的点子就是高。这些财主大户平日没少欺负穷苦人,恨不得把我们的骨油都榨干,多是坑得穷苦人的钱财,这次打鬼子,就得让他们出点血,我们说干就干。”

张渡、许廷州、周二贵、谢宝庆几个纷纷直夸这个主意好,我们立刻动手,马上就干。

路大明说道:“大家先别急乱嚷嚷,我们得听陆司令的,得看司令怎么说,我们再怎么干。”

大伙经他一提醒,才发现陆逊一直没说话,纷纷说:“司令,你说吧,要怎么干,我们就等你一句话了。”

陆逊又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大伙出的主意和想法都不错,归纳起来有三种,第一是打鬼子,第二是设卡子,第三是挤大户。”

他刚说到这,路石头咧着大嘴笑道:“看,连司令都赞成我打鬼子的点子。”

张渡一拉他说道:“臭石头,大伙都在听司令说,你瞎插什么嘴,听你的还是听司令。”

经张渡一提醒,陆石头一看大伙都在用眼镜瞪着他,忙用手捂住了嘴。他这个动作到把大伙都逗乐了。

陆逊接着说:“我先说第一种想法,打鬼子。这个想法是好的,我们拉队伍就是为了打鬼子,但是就我们眼下的实际状况而言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原因有三:第一,人数少。我们的队伍刚拉起来不久,撑死了不过四五十人。第二,实力弱。我们这支队伍,就几个使过枪打过仗,其他的别说没打过仗,就连抢怎么使都不会,加上打小的解决不了问题,打大的呢我们现在只有五棵手榴弹,不足五十发子弹,一个照面都打不下来。第三,胜算少。我们都有打鬼子的**,要是决定打那就得硬拼,就是打胜了,估计伤亡在大半以上,不划算;再说目前我们这种状况,二十多条破枪,弹药奇缺,多数为大刀长矛,鬼子的能力我们几个都知道,我们经过训练的都吃亏不小,何况我们没有绝大多数经过训练这些人,去了等于白去送死。所以说眼下打鬼子这种想法是好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再说第二种想法,设卡子。我们队伍拉起来,人呢越来越多,难免不走漏风声,引起鬼子的注意,设卡子,可以对可疑人员进行盘查,以防走漏风声。

关键是,我们的卡子怎么设,我的想法是设暗卡,这样一可监视过路行人,发现可疑人员进行盘查,二不惊动百姓,三呢就是你们所提的收过路大富商的过路费,但是这是我们目前的权宜之计,如果以后条件允许,这项就作废。因此说设卡子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我们队伍的安全,是必须的。

最后说第三种想法,挤大户。我认为这是解决我们燃眉之急的最有效、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我们都是穷苦人,平日没少受这些财主的欺负,可以说他们大部分钱财是不义之财,为抗日让他们出点血不算过分。

但是呢,现在是国难当头,日本侵略者打到了我们的家门口,就这一点来说,我想他们也是中国人,也不想当亡国奴,当然不排除有些要甘心做汉奸卖国贼的。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财主大户进行甄别,那些事开明或比较开明的,那些是横行乡里的恶霸,那些是中间的,做到心中有数。

为抗日大计计,我的意见是,找那些开明或比较开明的财主绅士借一些,以渡难关,但这仍是权宜之计,是为了解我们的燃眉之急。

说完这些,陆逊停了一下,环视大伙一圈后,接着说道:“弟兄们,打鬼子,保家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会有很多的难事等我们解决,但是我相信再大的难事也阻挡不了我们抗日的决心,不管怎么说,一切都是我为了抗日大计计,我们的抗日决心至死不变,誓死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大伙说是不是。”

几个人纷纷说:“是、对,就是死也要和小鬼子血战到底。”

陆石头喊:“司令,你说吧,你要我们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大伙说对不对。”

众人齐应道:“听司令,要我们怎么干就怎么干。”

陆逊摆摆手止住大家说:“好,下面我就急需办的事情来进行一下分工。第一件事是筹粮饷,由陆大明、张渡负责,到附近村摸排出那些开明或比较开明的财主绅士,三天之内完成。

第二件事是训练,由许廷州、周二贵负责,抓紧时间训练队伍,尽快形成战斗力,但有一点要注意不得随意打骂体罚弟兄们

第三件事是设卡子,由陆石头负责,马上安排。

第四件事是进行侦查搞搜集情报,由谢宝庆负责,另外还要抽几个人回去动员更多得人参加队伍。

好了,看大伙还有没有其他事,要是没有就抓紧时间去办。”

对陆逊的安排大伙都没有异议,分头忙自己的事情。

一切事情都按照陆逊的安排顺利进行,尤其是陆大明和张渡筹集粮饷这组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第二天晚上碰头的时候,陆大明汇报说:“他们摸排了几个村,第二天上午,张渡嫌进度慢,打算先于开明的财主绅士见见面,一来证实一下我们摸排的准不准,二来,看看人家到底是什么态度,我想有道理,便同意了,谁想,还真不错,进到第一家后,说明了我们来意,这家对抗日是支持的,问题是我们这支队伍他们没听说过,对我们有所怀疑,提出要请司令你亲自走一趟,又走了几家,情况都差不多,司令你看怎么办?”

陆逊一听笑了,高兴地说:“真有你们的,这是好事,既然人家提出来了,就有门,我就去一趟,一来可以宣传我们的抗日决心,二来可以扩大我们的影响,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陆逊凭着英武的气质、聪伶的智慧、高涨的热情和坚定的抗日决心,很快赢得这些人的信任,几天的功夫,他们便筹集到四千多斤粮食和五百多块大洋和银元,消息传开,队伍的抗日热情更加高涨。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三个月过去,队伍大变样,个个精神抖擞、器宇轩昂,战斗素质和拼搏技艺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