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 > 第二十二章 冀州(4)

第二十二章 冀州(4)

() 第二十二章

晚上黄龙就回来了。

胡才赶忙把他迎进大帐,急切地问道:“宇轩兄,怎么样?”

黄龙脸sè很难看,半天不出话来。

“你被骂回来了?”

黄龙摇摇头,苦笑一下道:“骂肯定是要被骂的。要不是考虑到我死了,俘虏营的许多兄弟要陪葬,他们早把我剁成肉酱喂狗了。”

胡才好象早有准备,笑着拍拍他的肩膀道:“他们怎么?”

“城内有四个主要黑山军首领,李大目,孙亲,左彦,还有一个是张燕的部下刘石。孙亲反应最激烈,他要死守待援。其他三个好象都很犹豫,尤其是刘石。”

“刘石?”胡才问道。

“他过去是官军的一个屯长,是被我们反的。”黄龙道,“他一直都不做声。”

胡才笑着头,“宇轩兄可有什么建议?”

黄龙想了一下,缓缓道:“我和李大目是生死之交,他的许多老部下都在上党郡俘虏大营里,他无论如何都不会为难我。这次他败在你手上,感觉自己愧对张燕的信任,一直不愿意面对张燕。如果毛城真的没有出路,他投降的可能xìng很大。左彦是个儒生,他这个人总是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现在他看到张燕只身逃出并州,对黑山军的前途恐怕很不看好,想投降找条活路也很正常。只有孙亲,年少轻狂,完全可以理解。”

“宇轩兄可有建议?”胡才再次问道,“你直,不要拐弯抹角。只要他们能够投降,很多条件我都可以答应的。”

黄龙仔细看了胡才一眼,他实在看不出对方有什么欺骗自己的迹象。但他实在想不通,这个征北大将军怎么这样仁慈,和传中的胡才差距太大了。

“如果大人答应放走不愿意投降的黑山军将士,毛鑫可能马上就会举城投降。”

胡才微微一笑,没有丝毫的惊讶。

黄龙心里暗暗吃惊。如果胡才连这种事他都敢做,这个年轻的征北大将军大人真的非同一般,其胆识和胸襟不得不让人敬佩。

难怪他能以几千兵马建立这么大的势力,比张燕强多了。如果跟着胡才,差不多真的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他出这个主意,也是事先和张白骑,左彦商量过的。

黑山军突围是绝对不可能,前有大河,后有追兵,死路一条。指望如今的黑山军来救援,更是痴人梦。在没有救援的情况下坚守毛城同样没有出路。城中现有的粮草最多支持四个月。四个月之后呢?饿死吗?投降也是唯一可以挽救三万黑山军士兵xìng命的一条路。但就这样投降,黑山军中的一帮少壮派军官肯定不答应。这个条件最好。让他们回中山,继续做他们的黑山军去。

“宇轩兄可愿意再入城一趟?”胡才笑道,“只要黑山军士兵留下,所有的黑山军军官全部可以离开,立即就可以走。”

黄龙瞪大了眼睛,吃惊地看着胡才。

“还有,越快越好,以免夜长梦多。”

胡才其实心里巴不得他们明天就走。如此一来,他才能有兵马去对付冀州的袁绍。

李肃走进大帐。

胡才正趴在地上看地图,中山国的地图。

“李肃,宇轩兄回来了吗?”胡才头都没抬,大声问道。

“没有。”李肃做到案几旁边,声问道:“你这么做,是想得到这三万黑山军吗?”

胡才翻身坐起来,笑容满面,好象毛城已经拿到手一样,开心得很。

“不错,这三万黑山军可以训练成一支jīng兵,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不需要招募新兵了。”胡才了头,笑着道:“放黑山军军官回去,有许多好处。首先,他们回到黑山军之后,黑山军的士兵们知道官军不会再象皇甫将军那样,抓到俘虏就杀了,最起码知道我胡才不会杀俘虏了。那么下次打仗,黑山军士兵就会主动投降,不会战到最后一个人都不肯投降了。现在我们连黑山军军官都不杀,直接放回去,那就更不会杀普通士兵了。那么多军官回到部队里,这都是事实,是活生生的例子,士兵们一看就会相信,这直接就会动摇黑山军的军心。”

“其次,就是毛城中的那批粮食了。冬天已经到了,我们的脸上并不多。所以这批粮食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弄到手,那可以救活几十万人。我们不但要弄到手,而且还要以最快的速度拿到手。一旦大雪下下来,我们就是有粮食,也来不及送到并州,朔方几个郡赈济灾民了。因此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促使城内黑山军尽早投降。只要可以接受的条件,我们统统答应。”

“还有好处就是……”

“你不要了,就这第二个理由就绰绰有余了。”李肃立即打断了他,由衷敬佩地道:“我没有你考虑得多,不管是打仗,还是这件事,我都没有你想得这么周全,我的确不如你啊。”

胡才故意调侃道:“李肃,你这是夸我,还是嘲讽我?是不是下次我有难你不救我了?”

李肃无奈地连连摇头,“是夸你,夸你的。”

胡才哈哈大笑。

第二天凌晨,黄龙回来了。

一切如胡才所愿,黑山军同意投降。但李大目增加了要求,他要求胡才再释放三千名士兵。

胡才看到黄龙吞吞吐吐,难以启齿的样子,只了一个字:“行。”

不要胡才怕夜长梦多,张李大目更怕夜长梦多。他和左彦极力服了孙亲等一帮主战派,连夜召集了屯长以上级军官明此事。在可以顺利回到常山的情况下,许多极力叫嚣要血战到底的军官不吱声了。

李大目,孙亲和刘石让所有愿意回去的军官都回去。但出乎意料的是,有几乎一半的军官选择了留下。这里有的是要誓死跟随自己的主帅,有的大概对黑山军失去了信心不愿意回去,还有的是怕敌人反悔或者耍yīn谋在半路上被杀了。

李大目随即在部队里挑选了三千名jīng兵,让孙亲带回去。这三千人的战斗力完全可以抵得上一万大军。

刘石选择了留下。左彦也选择了留下。李大目也选择了留下。

孙亲几乎要跪下来求他,但李大目坚决选择了留下。

“如果胡才反悔,我在城里带着大家守城,一直到战死为止,决不给黑山军丢脸。”

“我无脸见大帅。这样回去,更无脸见大帅。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你可以带我的人头走。”

孙亲当天中午就带着三千多人出了城。左彦和黄龙一路陪着。一路上,白波军的骑兵就象空气一样消失了,连个影子都没有看到。

第四天,毛城四门大开,黑山军士兵从西门出,官军从东门进。毛城顺利拿下。

胡才和李肃在大帐内宴请了李大目,左彦,刘石,黄龙。

李大目终于看到了豹子胡才。他长时间地默默望着,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人,竟然是名震天下的征北大将军胡才。

大家边吃边聊,彼此谈得都很投机。

“诸位先到上党。等到了明年chūn天,战事结束,我们一同北上。朔方郡有大片大片的草地,森林,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将来我们在一起,相聚的rì子多了。”

高览突然走了进来,俯身凑到胡才的耳边了两句。

胡才吃了一惊,赶忙站起来向李大目四人礼节xìng的躬躬手,急步走出了大帐。

阿豹安静地站在大帐外面。看到胡才出来,阿豹赶忙跪下行礼。

“主公……”

“冀州方面有情况?”胡才一把扶起他,焦急地问道。

“张白骑率部切断了我们和冀州的联系。”阿豹声道,“黑山军最近调动非常频繁,好象有什么大动作。”

胡才吃了一惊,立即问道:“是进还是退?”

阿豹摇摇头。

胡才微微沉吟了一下,继续问道:“李青呢?”

“李军候亲自去中山国侦察军情了,一直不在武安。”

“武安的俘虏全部押到了吗?”

“回大人,今天都押到了。另外,按照大人的吩咐,我们已经和冀州牧袁大人取得联系。这是袁大人的回文。”

胡才接过阿豹手上的一卷用牛皮包着的竹简,急不可耐的当即打开。

袁绍的要求非常简单,立即出兵中山国。毛城可以用部分兵力暂时围住,不影响大局。如果能在chūn天到来之前,彻底消灭黑山军,就可以保证明年的chūn播,可以保证明年下半年百姓的生活。

袁绍最后一连用了几个“急”字,表达了他对这件事情的急切心情。

胡才心里冷笑,袁绍真是好打算。让白波军去对付黑山军,自己好坐收渔利。不知道张辽的部队怎么样了,黑山军这么调动,张辽一定不会置之不理。

阿豹很感兴趣地看着高览。这个人是冀州的军官,看上不错。

他忍不住悄悄问道:“你是主公的新侍卫督曹?”

高览笑了笑,很礼貌地躬身回道:“不是。我是冀州邺城的兵卫什长。”

“啊?”

“邺城被袁绍攻占之后,邺城门下督贼张颌大人就带着我们一路西上。直到前几rì,张颌大人才带着我们投到大将军帐下效力。”

“哦。”阿豹恍然大悟。新来的,还没有纳入近卫军的建制。

“我过去也是主公的侍卫,我叫阿豹。你……”

“在下高览。”高览赶忙答道,“我听李先生过你,晏明大人他们也是大人的护卫。”

阿豹亲热地拍拍他的肩膀。

胡才看完袁绍的书简,,眉头皱了皱。

毛城内所有的黑山军士兵,加上车队的马夫,杂役,再加上雷子从武安押回来的五千多名俘虏,总共三万五千多人,在李大目的统率之下,很顺利的集中到城外,扎下俘虏大营。

胡才现在非常头痛。

袁绍和公孙瓒就在冀州,他觉得这件事非常困难。

部队在武始和武安战斗中损失七百多人,至今没有补充。武安,毛城现在都需要兵力守卫。三万多俘虏要部队看守。大量的粮食要士兵押运到并州。到处都要人,他现在怎么凑都凑不出五千人出来。

他天天命令快骑赶到上党、晋阳,催讨援兵,可至今连个回音都没有。不过胡才也知道,晋阳只有五千正规军,这五千兵马是不能动的,而徐晃在上党郡的兵马,大部分已经来到了毛城,上党也没有多少兵马了。

大雪,他现在就盼望早一下一场大雪,以解他的燃眉之急。

胡才把俘虏中挑选三千步兵重新组建了麒麟卫,由张颌统领。

这三千人当时都是以屯为单位临时拼凑出来的,为了指挥方便,胡才安排张颌、张颌的手下齐军,和徐晃的老部下乌丹三人分别担任麒麟卫的三曲军候。

按照胡才的意思,麒麟卫虽然是步兵,但必须要骑马,以马代步,否则部队没有机动xìng,也跟不上骑兵的节奏,发挥不了威力。部队的战马非常富余,不利用也是浪费。

张颌的一百多名骑兵全部并入飞虎卫。飞虎卫扩大到了七百多人,胡才指派高览任屯长。

冀州袁绍再次派人来催,要求胡才率部,立即击退占邺城北方的黑山军,为冀州军队扫清后顾之忧。

胡才权衡利弊,带着飞虎卫,麒麟卫、近卫军,骠骑军右营,朱雀军右营三千步卒,一万五千多人前往邺城。

胡才可不会听袁绍的去巨鹿郡,去巨鹿郡干什么,还不如去邺城。他想看看袁绍知道他去邺城会有什么表情。

骑在宽大的马背上,胡才好奇地四下张望着。

和并州相比,冀州人口多,哪怕是战乱,也比并州强。

高览催马赶了上来,指着前面道:“主公,再往前四十里就是邺城了。”

“袁绍的大军有没有反应?”胡才问道。

“没有。”高览回答道。

胡才沉默不语,袁绍不可能一没有反应,他的一万五千兵马就是进不了邺城,袁绍也不可能熟视无睹。

难道袁绍有什么yīn谋不成?

胡才看了李肃一眼,“袁绍不会是想把我们消灭在邺城外吧?”

“这怎么可能?我们有几千铁骑,袁绍手中才多少兵马?”李肃笑了笑回答道:“况且,张辽的几万大军在巨鹿郡,袁绍他敢吗?”

胡才遥遥头:“这天底下没有袁绍不敢的,如果他和黑山军联合呢?”

“这可能吗?”李肃心里一惊。

“没有不可能的。”胡才笑了笑,道:“不会如果他联合黑山军,我们就更容易进入邺城了。”

神sè凝重的高览站在两人旁边,看到胡才和李肃气定神闲,这个时候还在有有笑,心里十分敬佩。他很想平静下来,但心脏就是不争气地猛跳,微微感到有窒息。他有一股强烈的冲动,想立刻跳上马,跃马挺枪而战。

他从军半年不到,一直跟在韩国大人后面做卫兵,没有参加什么战斗。跟随张颌大人从邺城突围,那是他经历的第一战,第一场血战。后来张颌辗转北上,和零星黑山军也打过几次战,但都是几十人的战斗。

那天在大虎山下部队被飞虎卫围住,张颌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让部队里武功最好的高览单独出战,张颌是想凭仗高览出众的武功挑杀对方几员好手之后,部队趁机突围。没想到,高览第一次单独出战,就碰上了白波军的晏明。他一直没有参加过大战,他渴望跟在威名赫赫的征北大将军后面鏖战沙场,建功扬名。

几千人的骑兵大军,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冲杀起来,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件事。高览紧紧地握紧剑把,手心开始冒汗。

胡才突然听到他稍稍粗重的呼吸,冲他微微笑道:“高览,放松一些。”

高览脸一红,为自己的过度紧张感到有不好意思。

胡才走到他身边,亲昵地拍拍他的肩膀道:“几千人,上万人的部队打仗,不象那天我们在大虎山几百人之间的战斗,他们之间的区别很大。几百人的战斗,士兵们的武功和勇气,大家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是致胜的关键。但大战讲究派兵布阵,需要灵活指挥,需要各部曲之间的默契配合,各人的力量和勇气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

“高览,多打几战,多看几次血肉模糊,死尸遍野的战场,你马上就会成为一个骁勇善战的老兵。”李肃毫不在意地道,“时间长了,对打仗就习惯了。”

胡才闻言笑了笑,他需要把高览培养成一名大将,镇守一方。不过这个时候他没有对任何人。

一个斥候匆匆打马而来。

“怎么回事?”李肃怒气冲天地问道,“怎么又出了这事?二十里以外的斥候呢?”

那名斥候看到李肃发火了,吓了一跳。

“大人,是袁绍的部队,押运粮草过来的。”斥候慌忙回道。

胡才眼睛一眯,袁绍,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