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调戏三国 > 第126章 把酒对月戏蔡琰(1)

第126章 把酒对月戏蔡琰(1)

第126章 把酒对月戏蔡琰(1)

按照刘协和郭嘉的计划,要把刘备逼到绝路上,只能惟刘协之命是从,一共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曹操,一个是蔡琰。在来陈留之前,也就是刘协去河东,刘备正被吕布夺了徐州之后的那段时间,郭嘉就已经开始筹划着让曹操逼迫刘备了。所以郭嘉用刘协的玺印发了许多天子诏与曹操沟通,曹操也不负众望的写来许多推举刘备的奏折,而且都不是虚张声势的那种,全都是曹操手下一干精英谋士们得杰出作品,而郭嘉也带来了这些奏折,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对这些奏折进行整理,并想好逼迫刘备的具体步骤。

而刘协却肩负着另一个非常艰巨的使命,那就是,说服蔡琰为自己效力,让蔡琰用她父亲蔡邕的影响力,在陈留号召世家大族和文人士子共同拥戴刘备接任大司马,为刘备造势,其实也就是让他们把刘备架在郭嘉和曹操已经点燃的大火上烤。

刘备兄弟三人走后,刘协、郭嘉还有徐晃三人美美的吃了一顿饱饭,这才散了,郭嘉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思冥想着怎样阴刘备,徐晃则是巡查防务,整备御林军去了。刘协也擦了擦嘴,朝着蔡琰的住所走去。

刘协慢悠悠的踱步来到后院较为偏僻的一个小院落,这里是为蔡琰临时安排的住所,因为蔡邕家的老宅已经破败不堪,不能入住。

在丫鬟秀荷的迎接下,刘协来到了蔡琰闺房外的一间偏厅等候,他猜想蔡琰想来是回房里换衣服去了吧,被关二哥误认为月事喷了自己一身,想来也够尴尬的。不过刘协是知道的,蔡琰是因为在北地的时候天气太冷,肺部染上了毛病,所以经常咳血,回到洛阳的时候,刘协已经叫上了最好的御医跟随蔡琰来了陈留,一路上帮她治病,难道没有一点好转?看刚才蔡琰裙子上那些血迹,想来真是挺严重的。

刘协看了看为自己斟茶的小美人儿——秀荷,心道,他娘的,别说蔡琰了,就是这丫鬟也够漂亮的了,他忍不住淫性大发,调戏道:“秀荷,蔡琰干什么去了?”

秀荷倒好茶水,乖巧的站在旁边,道:“小姐正在内室更衣。”

刘协道:“你不去帮你小姐更衣?”

秀荷说:“本来是要去的,可是陛下来了,小姐就让我来服侍陛下。”

刘协笑道:“服侍朕干什么?朕又不更衣。”

秀荷红着脸道:“我……”

刘协道:“不过,换衣服?大晚上的换什么衣服?”

秀荷道:“小姐裙摆上不小心沾上了污迹,刚才已经有失礼仪,所以要更衣。”

刘协皱着眉头道:“哎,怎么那么不小心,裙子上都染上了血迹,月事来了就不要乱走嘛,免得路上绷不住弄得满身是血,看着都瘆人。”

秀荷哪里知道皇帝是在戏弄她,她只知道君无戏言,皇帝的话便是圣旨。她却不料皇帝说得如此不堪,小脸刷的一下子红了,道:“小姐没来月事,还差四五天呢。”

刘协恍然大悟道:“哦——不过,不是月事又是哪里来得血?难道朕派来的那个御医还没有治好蔡琰姑娘?她还在咳血?就算咳血也没这么多吧?难道病情又加重了?”

秀荷说:“这个,这不是小姐的血。是,是花汁,今日小姐回到祖宅发现花圃的花开得很好,便想摘下些来做香囊,谁知弄脏了衣裙反倒惹了误会。”

刘协讶然,又问了问蔡琰的病情,秀荷说在御医的调理下再加上中原气候温暖,蔡琰的病情已经大大好转。

过来不久,蔡琰便是一袭素衣出来了,行过礼仪之后便是挨着刘协坐下。

寒暄之后,蔡琰也是开门见山的说:“家父为奸人所害,枉死之后,家族破败,族中兄弟也是四散逃离,希望陛下能为家父昭雪,重振蔡家门庭,日后我蔡家定然为陛下鞠躬尽瘁。”

刘协自然知道此时的蔡家虽然遭此厄运,但在士林中的声望却是依然显着,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如果有蔡家的鼎力支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子聚集到自己的麾下,这也是刘协表态要为蔡邕平反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虽然如此,但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筹码,刘协还是不能急于表态的,他只是盯着蔡琰雪白的俏脸淡淡道:“此事牵连众多,日后再从长计议吧。”

果然,此言一出,蔡琰便急了,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道:“陛下可是答应过小女子的,为何如今……”

刘协似笑非笑的看着蔡琰:“你是想说朕背信弃义还是反复无常?”

蔡琰知道自己言语有些偏激,怕是激怒了这个正直少年的天子,赶紧说:“不是这样的,陛下,小女子绝无半点辱没之意,只是希望陛下能如约为家父昭雪,还我蔡家公道,身为蔡家子孙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家族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希望陛下明察。”

刘协冷笑道:“不白之冤?”

蔡琰听得心惊,心里陡然升起一个不好的念头,难道皇帝根本没有相信过自己的父亲?从来没有想过要为蔡家昭雪?她壮起胆子道:“陛下此语何解?”

其实,蔡邕之死可以说是完全自找的,在刘协看来这完全是一个笑话,本没有什么可道之处。当年董卓被诛杀后,王允掌权,于会上,闻听董卓身死,群臣无不拍手称快,唯独蔡邕有叹息之声,时值王允意气风发之际,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允自然是要干出点杀鸡儆猴的事情来得。偏偏这个时候蔡邕自己撞到了王允的枪口上,而董卓生前对蔡邕是非常好的,这也难免蔡邕会为董卓之死而叹息。王允便借题发挥,说蔡邕为董卓之死哭灵,这在当时自然是大罪了,加上王允急于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排除异己,压制其他反对势力,所以蔡邕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刀下鬼。

在来自后世的刘协看来,董卓尚且不是罪人,毕竟乱世中强者为尊,更不用说蔡邕的那一声叹息了,他之所以这样,完全是为了主导和蔡琰的谈判,以至于日后能够控制住蔡家,乃至整个士林。他慢悠悠道:“蔡邕哭董卓,董卓何人也?董卓国贼也,窃汉室乱朝纲,我大汉百年基业眼看就要毁于一旦,而你的父亲却为董卓之死而伏地大哭。”

蔡琰听皇帝这么一说,脸色发白,赶紧说:“家父未曾哭过董卓,都是王允为个人嫌隙而栽赃给家父的,是王允狡诈,加害我蔡家。”

刘协斜着眼睛瞄了一眼蔡琰,道:“王允,乃朕救命恩人也,若不是他,恐怕朕还在董卓的手心里吧。”

蔡琰刚刚骂了王允,而皇帝马上说王允是他的救命恩人,这让蔡琰更加不知所措,望着刘协怔怔无语,眼睛里泪光闪闪。

刘协接着说:“若不是王允、吕布,朕何来自由自身?大汉江山岂不早已亡于董卓之手?”

蔡琰摇着头喊道:“陛下。”

刘协丝毫不理会,继续说道:“你蔡家是关东大族,族中能人异士不知凡几,为何没有一人反董卓而力挽大汉于将倾?”

蔡琰的泪水静静的流淌下来,自小饱读诗书,深受孔孟教化的她不知道为什么皇帝会突然变卦,既然他不想为蔡家昭雪,那他又为什么当初要信誓旦旦的说要为蔡家昭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她想不明白,只是隐隐约约她想到,或许皇帝只是想让她回来,皇帝跟左贤王是一个想法,就是要得到自己……刘协丝毫不顾忌蔡琰的情绪,看着蔡琰哭了,刘协也不为所动,过了半天才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蔡邕死了,他的焦尾琴现在在朕的皇宫里,等回了洛阳,你来把焦尾取回吧。”

本来已经心如死灰的蔡琰听到皇帝这么说,眼睛里忽然又燃起了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