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无敌菜园子 > 第三百二十五章:笔墨伺候

第三百二十五章:笔墨伺候

张青在宫中宴请诸将之后不久,张青果然听从军师建议,当众宣布了分封诸王的决定。事先被张青等人有意隐瞒,毫不知情的赵如实得知之后,大为震惊,便当着诸将的面,极力反对分封异姓王,言辞激烈的痛呈高祖遗训,说“非刘氏而王者”必被“天下共诛!”,既然我们如今恢复了汉朝,就应秉承汉之祖制,岂可违背高祖遗训。

然而赵如实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却发现众人和张青都是不以为然,心中陡然一震,急道:“陛下!倘若我等破坏祖制,必会予人口实,如此这般,谈何天下大业?”

赵如实一语言毕,张青还未说话,已官居丞相之位的赵萌便站在出来反驳道:“大司马此言差矣,想我汉军雄踞中原,一统天下之势已成,那些愿意归附的,陛下自会予以封赏,倘若不肯归附,我们只需发兵攻打便可,以我汉军之威,人才之茂,还怕他们不降么!”

赵如实见到最先出来反驳的竟然是这个靠着女儿做了丞相的赵萌,当下心中怒极反笑,鄙夷道:“尔等以管窥天之辈,也敢妄谈兵事!”

“你……”

赵萌没想到赵如实居然口出恶言,一时间只是怒极,指着赵如实“你”了半天,却也说不出一句话来。毕竟他的确没带过兵,更不晓兵事,加上此时气势也完全被赵如实压过,又哪里敢再出言反驳,只能甩了一下宽袖,面色难堪的站了回去。

见赵萌回列,赵如实不禁面露得意之色,接着便又对张青躬身道:“陛下切莫听信妄言,这‘异姓王’是万万封不得的!”

张青此时却是一脸阴沉,显然对赵如实如此得意非常不满,不过他暂时又不敢与其正面冲突,只得又转头看了看一旁沉默不语的刘赐,希望他能站出来说句话。

这时刘赐也不知是否是感受到了张青投来的求助眼光,忽然度步出列,朗声道:“大司马言之有理,高祖确曾订下‘非刘氏不王’的白马之盟,这外姓王……是封不得的!”

张青本来希望刘赐出来帮他反驳赵如实,哪知道他居然赞同赵如实的意见,当下便有些不高兴了。而赵如实这时听了,也高兴道:“刘司徒所言极是,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不过刘赐此时却又道:“且慢!大司马所言虽然有理,但我汉室江山被那奸贼王莽篡夺已久,早已山河变色,如今靠着诸位将军才能得复兴,实乃我宗室之幸,天下万民之幸!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乱世之中,当审时度势而为,有大功却不得封赏,实难能令天下人信服!”

刘赐拱手说完,便径直回列,沉默不语。这时众人开始嘈杂起来,赵如实见势不对,正欲喝止,却突然听到一人大声道:“若不是我们沙场拼命,汉军能有今日之盛?我等辛苦这许久,如今难道连个王都封不得么?”

赵如实觉得这声音很熟悉,便循声望去,却见此人却是张卬。这张卬本是绿林下江军一派,当初立张青之时,也曾拔剑喝问,最终令得局面大变,使得张青顺利登上帝位,从那以后,张青感念张卬之功,对他也很是信任,此时见他站出来说话,心中便是一喜,暗想今日之事可成!

其实张卬倒也不是为了张青,只是他和大多汉军将领一样,从吃不上饭混入山林成为强盗,到起事和王常一起归附汉军,每日提着脑袋上战场,好不容易有了今日,在他想来,什么破遗训,汉朝灭亡那么多年了,不是靠他们拼命,如何能有今日重建,他们这些大功臣当个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特别是人家皇帝都同意了,这个赵如实来反对个什么东西?所以他在听完刘赐的话后,终于忍耐不住,当即跳出来一抒心中闷气。

和上次一样,张卬混不讲理的举动极大的催动了诸人的心思,他们大多都是底层出身,一没文化,二没技能,就会杀人越货,如今好不容易走到这个地步了,怎么也得为今后打算了,而一旦被封为王,那么自己的家族亲友,以及子孙后人,也将因为他们而受到荫泽,从此成为真正的贵族。如此吸引的条件,早已使得众人心痒难耐,只是赵如实一再反对,他们不好表现出来。这时听到刘赐和张卬的话,心中激动,哪里还滚你什么白马之盟,全都高居着手,吵嚷着要封王。

眼见如此局面,赵如实不禁有些无奈,他没想到上一次依靠张卬摆平了刘縯,确立了张青,使得他们绿林一派占据了先机,从而有了今日的局面,但这一次却又是因为这个张卬,让这大好的局面出现变故,实在是有些“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意思。此时群情激昂,特别是看到李轶也举手支持封王,心想自己孤身一人,又如何能改变如此局面。于是,他也只能苦笑摇头,长叹一声,随后便拂袖而去!

赵如实这一走,让张青心中暗喜,他喜的倒不是封王之事再没阻碍,而是从此之后,赵如实必将因今日之事,与朝中诸人产生隔阂,而之后各归封地的这些“王侯”们,也将使得变做一盘散沙,不再对他的帝位构成威胁。

不久之后,张青昭告天下,分封诸位汉军大功之臣。这其中南阳宗室有数人得以封王,他们分别是:曾经是舂陵侯的刘祉被封为“定陶王”,取代刘縯成为大司徒的刘赐被封为“宛王”,其它如大将军刘嘉被封为“汉中王”,刘信获封“汝阴王”,刘歙为“元氏王”等等。

接下来,便是令天下人感到惊讶的诸多“异姓王”了!这些人中,除了被张青特意提拔重用的李家兄弟,如被封为“舞阴王”的李轶之外,其余全是以前绿林军的人,他们的封地不仅比其他人大很多,地方也多是些富庶之地,比如原本为“公”爵的两位绿林军首倡者,王匡和王凤。其中定国上公王匡被封为“比阳王”,成国上公王凤封为“宜城王”,两人之后便是反对封王的赵如实,尽管他反对,张青还是在将他封作了个“胶东王”!张青这么做的意思是,接不接受是你赵如实的事,他张青还是会把该做的事情给作圆满了。

再说赵如实之后,便是大司空陈牧了。作为张青的老上级,这一次他被封作“阴平王”,还有张卬,他被封作“淮阳王”。至于与军师交好的是王常,则被封为了“邓王”,同为下江军的廖湛则被封“殷王”。然后还有申屠健、胡殷、成丹等等,都各自被封为王。

除了封王之外,张青另外还分封了诸多爵位、官职,而赵如实也在得知自己被封为“胶东王”之后,主动向张青辞去了爵位,用行动表示了抗议。但张青却不以为然,也不责罚他,只是继续任他为大司马一职。

随后,这封王的消息便传遍天下,各方势力多有不同回应,其中不乏有心归附汉军之人,陇西氏族隗嚣便是其中之一,他见汉军形势大好,便书信于张青,打算归附,还有赤眉军渠帅樊崇,他在得知汉军封“异姓王”之后,也带着手下几名重要将领来到洛阳,拜见张青,等候封赏,这些消息让张青十分兴奋,似乎一切都在按照军师所言的方向发展,封异姓王果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令各方来投。

樊崇、隗嚣等人或书信,或亲自前来表示归附,这样的局面令得张青相信大肆封王的决定十分之英明,此举果真如军师所言那般,对诸多犹疑不决的割据势力产生了足够巨大的吸引力。

这些被时势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成为武装首领,或者势力领袖的人,大多本身并无争霸天下的野心,所以权衡再三之后,认为能够封王已经是自己和家族可能得到的最高待遇,于是便派人送来书信,甚至主动前来洛阳求封。

各方来投的局面令得张青是喜笑颜开,心中渐渐认为如果能够以此法谋取整个天下,那就是再好不过了,于是张青决定继续加大封王的“宣传”力度,主动派人招抚,以期吸引更多人加盟,组建他的大汉帝国。

然而这一次,事情就变得没那么容易了!张青派遣去往各地招抚的使者往往被当地势力首领漠视,或者有意滞留不放,有的受到驱逐甚至惨遭斩杀。一段时间以后,招抚工作竟然毫无进展,令得原本心态大好的张青十分意外,进而有些忧心起来。

无奈之下,张青招来主管招抚工作的大司空刘赐,询问其中是否出了什么问题。刘赐见张青主动询问,便也直言不讳的说出招抚不利的关键原因。

原来张青封王的决定,虽然令得许多势力俯首称臣,起到了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但是在此“利诱”之下,依旧没有主动表示归附的势力,显然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和私心,否则早就主动前来,如同隗嚣等人似的,抢个“头彩”,讨要高官王爵。所以如果不能了解到他们不愿归附的原因,那么即使你主动前去,也很难令他们归附。

张青听刘赐说完,想想也有道理,于是便皱眉问:“那依你之见,这招抚之事……还要不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