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殷宋 > 第三十四章 崛起

第三十四章 崛起

了解过诸位大佬的来历之后,王延政这才通过自己的左膀右臂,开始对他的家族崛起历程进行深入的挖料。徐寅和翁承赞告诉他,他们家是从北方随一支队伍逃难到闽地来的,队伍的头领叫王绪。

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生存,王绪调整目标方针,寻找生存根据地。经过认真而又仔细的勘探和侦查,王绪发现闽地北部的武夷山区地势险要、人口稀少、几乎没有朝廷军队驻守,也没有势力较大的军事力量,无论如何应该是个理想的生存根据地。于是,王绪调整军事方针和目标,将进军迁徙的方向改为闽地北部。

闽地北部确实如王绪所勘探和侦查的那般,都是行路十分困难的山区、整个山区就只有漳、汀两个大州,人口非常稀少,人口稀少自然军事也就薄弱,王绪的这支北方来的队伍轻而易举地便攻破了汀、漳两州之间的大块地盘,成为闽地山区的头号割据藩镇。

地盘虽然打下来了,问题又随着而来,王绪的这支军队毕竟都是些盗贼出身,军纪较差,烧杀掠夺、祸害百姓都已是家常便饭,所以虽然在闽地打下来了一大片地盘,却并没有得到闽地当地百姓们的支持,很多州县又出现了得而复失的现象。

在藩镇军事势力之中,军纪是个非常让人纠结的问题,很多藩镇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但军纪的涣散却是同战斗力成正比,大家拼着性命当兵,打了胜仗自然是要充分地烧杀掠夺,打仗没有好处,就靠那些微薄的军饷,谁去干?王绪显然没有太高的觉悟,所以他认为这种现象非常正常,所以他最终没能成为乱世成功绽放的那朵红花。

闽地山区一带虽然没有能够威胁王绪这支队伍的势力存在,但因为得不到当地百姓们的支持,王绪的军队再次出现了疲于四处奔波流浪的窘迫场面。光窘迫也就算了,王绪很快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军队的粮食即将出现告罄的现象,闽地山区原本就州县稀落、人口稀少,现在又一下子涌入了数万军队和家属,粮食问题一下子变成了大问题,武夷山区多的是森林树木,不过再多森林树木都不能当饭吃!

光启元年七月,王绪向全军下达了一道极其残酷的命令,要求全军将士不得再携带家属行军,违令者斩。对于这道命令,王绪给出的理由,一是闽地山区道路崎岖险阻,不利于行军,带着家属只会延误行军速度,不利于快速行军作战,二是目前粮食出现危机,行军家属们只会白白消耗粮食,牵连将士。

王绪的抛弃家属命令让全军将士怨声载道,携带家属千里迁移,就是为了能够照顾妻儿老小,现在要把自己的亲人抛弃,大家自然非常怨恨王绪,以往在大家心中威望魅力极高的王绪瞬间变成蛮横无理、刚愎自用的孤家寡人,整个光寿军团的人心开始逐渐离散。

怨恨归怨恨,毕竟王绪是老大,老大的指令还得遵守,很多将士忍痛含泪被迫放弃妻老小。但对于王绪这道不近人情的残酷命令,军队之中还是有敢于违抗者,他们就是王延政的父王和两位伯父,王潮、王审邽和王审知三兄弟。

王潮三兄弟都是极其孝顺之人,自然不会去理睬王绪的这道所谓军令,当众将士纷纷把妻儿老小抛弃在路边时,只有王潮三兄弟仍然搀扶着年迈的母亲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上。王潮兄弟的行为被王绪发现后,王绪顿时勃然大怒,虽然王潮兄弟是他的心腹爱将,但如果胆敢违抗军令,任何人都必须接受惩罚,于是严厉训斥王潮兄弟,要按军令处死王潮三兄弟。军中的大多数将士都对王绪的所谓狗屁命令非常不满,关键时刻都站在王潮三兄弟这边,要求王绪宽恕王潮三兄弟。众怒难犯,王绪只得平息怒火,放过了王潮兄弟。

屠夫出身的王绪开始变得猜忌多疑、嫉闲妒能,总是担心下属们会造反叛乱,取代自己的位置。王绪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找了位江湖术士来预测他的前途命运。江湖术士的预言虽然大多并不靠谱,但王绪所找的这位江湖术士的预言却是相当的灵验,因为他来到王绪军中仔细观望认真测算后,得出了结论,说军中有王者之气,将来必有人会取代你。

但术士也就只有半吊子的本事,既然已经看出了军中的王者之气,却无法找出那位有王者之气的人。不过对于王绪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问题,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人。于是军中手握重兵、才能勇略过人、外貌雄伟魁梧者都成了王绪的怀疑对象,只要被王绪列为怀疑对象,都会被王绪以各种借口处死。整支队伍顿时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惊悚恐慌之中,将领们人人自危、惶恐而不知所去。

生死关头,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展开自救,王潮便迅速开始在军中寻找身死危境的那帮将领们进行劝说,让大家团结起来,展开自救。大家对王绪的残暴不仁早已十分不满,在王潮的劝说下,军中逐渐开始结成一股反王绪联盟,并准备寻找时机发动兵变推翻王绪。

王潮找到了负责带队的前锋将领林硕德,准备寻求他的帮助来发动兵变。某日行军途中,王潮和林硕德率领几十位精锐将士埋伏于竹林之中,当王绪途径这片竹林时,他们就率众杀出竹林,将毫无防备的王绪突然擒获,当场杀死。

王绪完蛋了,但队伍不能群龙无首,必须推举出新的统帅,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王潮的威望和魅力都高人一等,又是这次兵变的主要策划人,自然是新任统帅的最佳人选。不过,王潮在面对权力时,却显得十分冷静,拒绝了众人的提议,并主动推举林硕德充当统帅。林硕德自然不愿担当这个重任,王潮在这次兵变中已经展露出了过人的领导材能,统帅自然应该由王潮来担任。

光启元年八月,王潮正式成为千里跃进闽地山区的流动大军统帅,但摆在王潮面前的却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由于前期王绪的放任纵容,这支队伍的纪律似乎并不太好,到处流动迁移,四处攻城略寨,却始终无法立足生根,即使在没有闽地山区,这支队伍似乎也得不到百姓们的支持。王潮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队伍带上希望的光明大道。

当时,皇帝李儇被黄巢赶出长安城,被迫逃亡到蜀地。为了使这支队伍能够成为正义之师,王潮打算从闽地转战蜀地,为皇帝李儇勤王保驾,博取功名,甩掉盗贼流寇的头衔。然而,当大军刚动身行至沙县附近时,王潮遇到了来自泉州的一位人物,他叫张延鲁。张延鲁带着一千多名泉州百姓献出的牛肉和酒水,主动前来犒劳王潮的队伍,恳求王潮能够留在闽地,帮助他们赶跑泉州刺史廖彦若。

王潮虽然率领着数万之众的队伍,但在整个闽地,至少有两股势力要强于王潮,一位是占据福州的福建观察使陈岩,另一位则是泉州刺史廖彦若。

黄巢的大军在四年前曾扫荡过闽地,当时的朝廷官员非死即逃。乱世之中,一位名叫陈岩的豪杰挺身而出,率领数千乡党,乘势攻破福州城,驱逐黄巢的部将,帮助朝廷收复了福州城。新任的福建观察使郑镒非常欣赏陈岩,保举陈岩为福建团练副使之职,便主动推举陈岩为接任福建观察使。

泉州方面,廖彦若则是个无名庸碌之辈,乘着乱世做上泉州刺史后,生性贪梦残暴,对泉州百姓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廖彦若的残暴统治令张延鲁十分不满,当他听说王潮的队伍纪律严明后,便希望王潮可以替天行道、帮助他们铲除残暴不仁的廖彦若。张延鲁的祖籍和王潮是同乡,后来先祖才迁居至南方一带。张延鲁早年跟随父亲在闽地经商,很快便成为泉州的著名商贾。

当时,泉州是闽地的第二座大城市,兵力雄厚、防御严密。王潮颇有耐心地对泉州城进行长时间的围困,并颇有耐心地对泉州城进行无数次的攻城。光启二年八月,经过将近一年时间围城,王潮的队伍终于攻破泉州城,擒杀廖彦若,全面接管了整个泉州。

福建观察史陈岩听闻之后,得知王潮的胜利是民心所向,于是当即上表朝廷,正式任命王潮为泉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