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千古传奇之大宋奇侠 > 第二十二章 三战 5

第二十二章 三战 5

5

巴蜀道:“好子,你做得真漂亮,当着众人的面,装得真像,你自是明知这么下台,群雄是不会答应的,我也没有这么厚颜无耻,倒占了口头上的便宜。”言语中充满了被蔑视之后的怒气。

江湖中人是可杀不可辱的。莫巴蜀和季晚晴是叔侄关系,就是一般的平辈之间,也不能轻易“让”这外字,只因这个字中含着轻蔑之意,接受的人反倒是吃了大亏一样。为这一个字怒目而视,拔刀相向者大有人在。

公孙泰在一旁大为着急,心道:“这孩子也太不会话了。”

姜玲见季晚晴进退两难,又见巴蜀一脸怒气,更是心急如焚。

天云帮的几个堂主则各怀心事,有的希望季晚晴赢,有的却希望两人两败俱伤,没有帮主,自己好称霸一方。

这几个堂主无不各怀野心,今天这个大会本是公孙泰东奔四走,一手促成,他们自己并不太积极。

那rì句容镇外一别之后,公孙泰就往西而去,找西南、东南二堂堂主商议此事去了。

八个堂主自然也希望自己或是自己保荐的人登上帮主高位,也能锦上添花。所以褚、王二人最为热心,不料半路杀出个季晚晴,自己的如意算盘都给打破了,便起劲地希望大会一哄而散。

季晚晴见眼前这个巴叔叔步步紧逼,一没有少年时在棋庄中的那种所熟悉的严肃而不失和蔼的样子,不禁大惑不解。

他自然不知道,巴蜀五十来岁的人了,火气犹胜年轻时候,他号称“鱼肠剑、招魂笛、黑白子”,于内功、剑术、暗器三样最有独到之处,不料刀楼一战,竟会在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手里丢了一个大脸,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本来自己的子侄辈超过了自己,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但巴蜀认定教季晚晴四大神功的是季晚晴的杀父杀母的仇人,教季晚晴学了武功是没安好心,而季晚晴则一定恨他少年时候不教武功,这会可以一雪其耻了。

季晚晴却在想:巴叔叔一定是因为我把帮主之位让给他而生气了,我便同他斗上几百招,到时假装不敌输了,岂不是好?这样巴叔叔名正言顺地当上了天云帮帮主。天云帮有巴叔叔率领,一定于抗金有利。

心中主意已定,便道:“好吧,巴叔叔,恭敬不如从命。恕我无礼了。”

巴蜀冷笑道:“终于将狐狸尾巴露出来了。你也不用客气,放心大胆地上吧,我若死了,怨我技不如人,死而无憾。”

公孙泰道:“季少侠,巴先生,你们二位千万到为止,否则公孙泰万死莫赎。”

巴蜀自怀中摸出一支晶莹剔透的玉笛,通体没有一丝疵瑕,竟是用整块玉石琢成,十分可爱。公孙泰忽如见到魔鬼一样,大声道:“这是招魂笛?”

巴蜀傲然道:“不错。”

公孙泰道:“大伙听好了,有自知之明的,赶快将耳朵堵上。”

有明白的人,早撕下衣襟,沾了口水,牢牢地堵住了耳朵;有的尚不明白,但见公孙泰如此郑重其事,也纷纷效妨起来。

姜玲自怀中掏出一块手绢撕成两半,一边将自己的耳孔堵上一边道:“晚晴师兄,心在意。”

褚、王二堂主也道:“巴先生,这子鬼计多端,你要当心。”

季晚晴尚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见大家神情都十分严峻,巴蜀又将玉笛凑近唇边,心中雪亮,巴蜀的招魂笛以只力将音吹出,玉笛乃是一件难觅的宝物,经玉笛吹出的音,更能摄魂招魄,巴蜀走江湖时,许多武林高手便败在这一支招魂笛中,其后就成了傻子。像被招走了魂一样,所以便有人将这笛被称作招魂笛。

笛自然并非真能招走人的魂魄,巴蜀只是以笛中音力震碎了他们脑中的经脉而已。

季晚晴环顾左右,见人人神情紧张,大是奇怪,他自内办力深厚,自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还有闲暇朝姜玲笑了笑,做了个叫她放心的手势。

巴蜀更怒,自他出名以来,还没有人敢如此轻视他的招魂笛。他运功到十分,吹出一首“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本是琵琶曲,曲调激昂,杀声震天,金戈铁马,极为壮观,巴蜀将它化作笛曲,灌注内力,便成了一曲杀气甚浓的杀人曲,最是符合进攻之用。

呜呜呜三声,仿佛代表楚霸王陷入韩信在垓下布好的埋伏圈中,汉将号角一起,便即开始合围,在此时,季晚晴却似乎受到极强外力攻击,他虽不明所以,内力自然反应,随着巴蜀曲调,曲高则强,曲低则弱,初时巴蜀的“十面埋伏”将季晚晴团团围住,不久之后季晚晴内力越来越强,将巴蜀音乐中的内力渐渐逼了回去,竟反将他自己包围了起来。

巴蜀忽高忽低,指挥着笛音左冲右突,想破季晚晴的防护,但季晚晴内力本来就比他长,又是只守不攻,周身便似有金铁罩住了一般,没有一丝破绽。

巴蜀吹了半rì,声调渐低渐柔,忽然笛声一变,由强化作婉转,悠扬,如泣如诉。时而若情人细语,含情脉脉,时而摹两情相悦,卿卿我我。季晚晴初时还道巴蜀吹累了,内力跟不上,不料心随曲转,竟尔有些把持不定,不由得大为奇怪。

巴蜀的笛名叫招魂笛,并不一味强攻,而是寻找对方心理弱,扰乱对方阵脚,他刚才的一曲十面埋伏已是曲中最强音,尚不能战胜季晚晴,便知季晚晴内力之强,大大出乎自己意料,正自担心,猛然见到一旁的姜玲关怀的眼神,暗骂自己笨,连这都未想到,立时曲调一转,换作《长恨歌》。

《长恨歌》本是白居易为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所作的一首长诗,后人便替它作了曲,曲尽委婉、缠绵,却又有一分凄楚、绝望,正合季晚晴此时的心境,季晚晴立刻被打动了。

季晚晴在西湖苏堤之上,曾与邵侯星比过内力,其时他神功未成,邵侯星的功力已与巴蜀相若,但季晚晴尤能以“音锤”反击,现在季晚晴功力大大高于巴蜀,反受其制,因为当时季晚晴初出深山,宛若一块璞玉,毫无心机,便无从扰乱得了他的心灵,现在他识得情为何物,不免为情所困,同辛玉仪虽是两情相悦,却分离已久,与姜玲暗生情意,但辈份不合,而且现在自己还身中剧毒,不知是否有救,前途茫茫,苦海无边。一样是又幸福又伤心的感觉。所以不知不觉中便为巴蜀笛声所趁。

这一曲《长恨歌》,也不知招过多少人的魂魄,只因人生有两件事是无法逃避的,一是死,一是情。

这情之一字,有时甚至比死还可怕,纠缠入骨,不死不休。像唐玄宗和杨玉环,生时为情所困,死后还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可以是天下为情所困之人的典范。其中的伤心,凄清,愁苦,悲哀,无奈之情,绝对感人至深。

季晚晴便为此曲所困。

曲调初时欢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时,欢乐无涯,无可描摹。季晚晴心神俱摇,明知不对劲,仍是收摄不住。

到后来,却全是无奈,血泪,萧索,断肠之意,季晚晴忆起自己在辛玉仪受骗,要嫁于孟子达之时自己的心境。自己受伤极重时姜玲救了自己,却又害了自己。他幻想自己不幸不治身死后辛玉仪和姜玲的心情,满脸凄惶之sè,扭头去看姜玲。

姜玲大惊,这咱时候季晚晴怎么还可以分心旁顾?可是她却帮不了他,心里着急,溢于言表。季晚晴看她着急的样子,更是心神不定。

姜玲见季晚晴呆台上看着她,目光已有些散乱,突然一口咬在自己手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