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放开他们 > 之走吧走吧26

之走吧走吧26

放开他们之走吧走吧26

**夜短人留恋,红罗帐里残梦暖。晨鸟弄转烦人语,慢挑睡帘睁开眼。天亮了,辽西起身弄醒熟睡的我和红云:“相公,红云姐起床了。”我:“别闹了让我在睡一会。”辽西:“你岳父在外面催促了,眼看就要出发了。”听要出发,我和红云也赶紧起身。丫头们送上早,我们三人草草的吃了早餐后,红云、辽西收拾行囊,我们到大厅前集合。

公元前1044年三月初二辰时,肃宁断头岭葛家寨,随箕子太师北上的人员下山,同箕子太师的大队人马会师后,拐上北去的大道。巳时与南宫忽等人马回合后,队伍继续北上。

箕子一行晓行夜宿,途中经过了霸州、廊坊等地,一路上陆续有殷商贵族和绿林豪杰加入箕子太师的北上队伍。公元前1044年三月初六,北上的大队人马到达三河平原,箕国驻地三河镇的时候,随行人员以达到了3.5万人。经过七天的整编,箕子先生随行人员3.5万人加上原来箕国自有5000人马统一编队,具体部署情况如下:冀州侯景如松率领1.2万人驻守三河镇近郊,八百将军以及贾鱼两位将军率领3000人驻守三河镇,南宫忽率领6000人马驻守城南三十里的南宫集,琴应率领8000人马驻扎在西方三十里的燕郊镇,鲁启率领6000人马驻扎在三河北的平谷镇,康侯率领5000人马驻扎在东方的上仓镇。公元前1044年三月十三,开发四方的队伍陆续出发,箕国的都城三河镇仅留下八百将军率领的3000卫戍团的人马。这里需要特别明的一是,红云的父亲葛天同家族,被编入冀州侯景如松部,驻三河近郊拱卫都城。我和红云辽西依然随箕子先生身边,随时听候先生调遣。

公元前1044年三月十五,箕子先生把我叫到身边:“如今我们已经安全到达了三河平原,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势力,我想派你和红云、辽西你们夫妇东去肥如等国,招募殷商旧部共同对抗西周军队,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更重要一是,你顺便回孤竹国看望双亲,把当前的形势讲给你的父亲凭,让他尽快的做好战争准备。孤竹国是东方一个大国,你父亲的态度,决定整个辽西地区以及整个殷商的抗周格局,所以一定要做好你父亲的工作。”

我:“学生穿越时空而来,不想竟是孤竹国的世子,还是先生你的郡马,请先生放心,明天我就带着红云和辽西东去肥如等国。”箕子先生:“那老夫就静候佳音了。”

放开他们之武王敕封朝鲜国1

公元前1044年二月西周武王偷袭朝歌,一举克商后,全国的形势非常不乐观,在南方有楚人不服周,在东方对东夷做战的殷商部队依然存在,西方北狄人虎视眈眈的盯着河套地区。在中原附近有殷商贵族蠢蠢欲动,殷商太师箕子裹挟大量人口东去三河平原箕国,已成为事实。若是同原来殷商辽西势力想勾结必定会影响大周朝的和平与稳定,弄不好就要亡国灭种。最要命的是武王连一张全国地图都没有,政令只限于现今河南之地。如何去应对这样的局面,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应该有所突破,才能走出现在被动的局面。

为了稳定全国的局势,又能迅速的把他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他能力所不及的地方,周武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第一、斩了纣王的头,悬于大白旗上、杀妲己等罪大恶极的人。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表彰商朝的贤者。第二、封三皇五帝之后为诸侯,比如封帝尧之后于蓟州。第三、恢复部分被商朝所灭亡的诸侯国。第四,分封大量对大周朝建立有功的人为诸侯,比如封姜太公到齐地,封召公到现在的北京市房山建立北燕国。第五、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让他学习祖先盘庚的政德。第六、是分封量最大的是分封武王的兄弟子侄到地方上建立大量的同姓诸侯国。采取这样措施后,使周朝上层统治迅速向更遥远边地方扩张开去,同样在二级诸侯国依然采用同样的方式向外扩张,这种制度在初期确实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因为其他一些诸侯国对箕氏侯国并不构成多大的影响,所以暂且不提他们。周武王是二月初封召公在今天的房山建立北燕国的,因为召公长期陪王伴驾,处在中央重要的位置,所以北燕国实际上是召公世子姬承带领人开拓的,于公元前1044年三月中旬建立的。北燕国的建立直接威胁着箕氏侯国的西部疆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蓟州,也就是在箕氏侯国的东北部,帝尧之后放康同期建立了帝尧蓟州侯国。这两个诸侯国的建立,就像两把利剑直指箕氏侯国,目前还都在初创期,暂时没有对箕氏侯国构成直接的影响。

在政治制度上,可以看出周武王直接援引了殷商的诸侯分封制,并且做了一定的改进。由于西周是从一个地方政权,靠奇袭偶然间夺取的中央政权,所以在治国理政的好多问题上,没有成功的经验,这事情让周武王很少头痛。召公建议:“殷商太师箕子,殷商三贤之首,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好多成功的经验,我家主公何不向箕子先生去学习经验呢。”武王:“召公你的太对了,那我们明日就准备去看望箕子先生。”召公:“我立刻去安排你的行程。”武王:“好的。”

公元前1044年三月二十日,周武王让周公监国,在召公陪同下去三河平原的箕氏侯国去拜访箕子先生。

放开他们之武王敕封朝鲜国2

武王克商后,天下迅速归了大周。公元前1044年四月初,武王为向箕子先生讨教治国之道,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在召公的陪同下来到了箕氏侯国的所在地三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箕子先生得知武王来拜访他,先武王离开了家,跑到了三河东北30多里地的箕山上隐居起来,箕山在何地呢,据推测就是天津蓟县盘山。武王和召公得知箕子先生去了箕山,随后二人轻车简从,也尾随追了过去。

箕山在蓟州的西北部边缘地带,属于燕山山脉的余脉,主峰挂月峰海拔高达864.6米,方圆20多平方公里。箕山上山高坡陡,林木茂盛,林木针叶阔叶混交林,有山泉水从峰上流下来,真是一处良好的修仙养性的场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箕山脚下,三盘暮雨村北的草棚内,武王和召公找到了箕子先生和八百将军。既然已经碰上,起来箕子先生还是召公的表弟,武王的表叔,箕子先生就不能不话了。让到青石上坐下,八百将军取山泉水煮茶给武王和召公以及箕子先生。寒暄过后,武王开门见山的问:“表叔,如今天下已定,如何让天下的百姓安居乐业,我不知道其中的人伦常理和次序,请先生明示。”箕子先生回答:“过去鲧治理洪水的时候,他不按照五行规律办事,所以天帝震怒,这都是因为他不遵九条大的规范,导致常理阻断,所以鲧就得死。大禹遵从了九条大的规范,这是大禹之所以兴隆的原因。这九条大的规范就是人间的常理和次序。”

此时八百将军把茶水端上来,箕子先生:“请表兄和表侄品品这箕山上山泉水煮的茶,是不是别有风味。”武王端起茶盅,用鼻子一闻,果然茶香扑鼻,轻轻的抿了一口,茶水甘甜。遂了声:“好水泡好茶,真是这样啊。”召公一旁:“确实好喝。”

武王问:“那什么是九条大的规范呢。”

箕子先生:“这九条大的规范:一的是五行,水、火、木、金、土。二的是,貌、言、视、听、思。三是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四是五纪,岁、月、日、星辰、历数。五是皇极。六是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七是稽疑,选择建立巫卜人。

八是庶徵。九是向用五福,畏用六极,这就是九条大的规范。”

武王当时很年轻,也就是二十岁的样子,武王问:“表叔,那什么是五福和六极呢。”箕子:“所谓五福的是:一是寿、二是富、三是康宁、四是修好积德、五是老能善终。所谓六极指的是:一是不得好死短命折寿、二是有病、三是忧思过重、四是贫困、五是凶恶、六是柔弱无力。所以人们都向往五福,不喜欢六极。”

武王:“表叔果然是有经天纬地之才,如今我做了天子,表叔可否出山帮助我治理江山呢。”箕子先生:“我提出九条大的规范,是为了天下苍生百姓的福祉,也希望你能以治理好江山为百姓造福,免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武王霎时变了面色,遽然把脸一沉:“你这个顽固的老头,你就不担心我杀了你。”箕子先生正色:“士不畏死,安能用死拒之,我是宁死也不做你周朝的臣子。”

武王看以死相要挟没有达到目的,遂换了副嘴脸:“表叔您是前朝三贤之首,我怎么忍心杀你呢,我若杀你岂不遭天下人唾骂,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表叔不要当真。”看武王把话收回来,箕子先生态度也缓和了不少。

武王:“如今已是大周朝了,天下宗周,我想纣王封的箕氏侯国已不适合表叔你的称谓,我看表叔你西边有条河流叫朝河,东边有条河流叫鲜水。那我就封你为朝鲜国王,永世为我大周朝外邦,不为我周朝子民,先生你看如何。”

箕子先生一抱拳:“如此老朽感谢表侄儿的深情厚谊了。”武王:“以后欢迎表叔经常到中原走动走动,咱们就像现在一样,走走亲戚,互相看看。”箕子先生:“一言为定。”武王同箕子先生击掌盟誓:“驷马难追。”召公:“我给你们当见证人。”

放开他们之武王敕封朝鲜国3

公元前1044年四月初三下午,西周武王和召公一行与箕子先生告别箕山之下,继续东行过肥子国,四月初四上午抵达孤竹国。孤竹国是我的家园,我的父亲墨一凭就是孤竹国的国君。孤竹国的都城在现今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的油榨镇,城北十五里有首阳山,首阳山北为滦河,当时称为濡水,过濡水是葬君山,是孤竹国宗庙和祖坟所在地。

孤竹城东西、南北介5里为方城,引濡水为护城河。武王一行进入孤竹境内已经出了西周的辖区,所以一行介便衣,化装成流离失所的殷商难民流落到孤竹国境内。西周灭商以来,有大量的殷商贵族,奴隶主从南方逃到肥子、孤竹等东夷国家暂且安身,也有的过榆关逃向更远东夷地区,所以流入几个南边来的难民,并不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伯夷、叔齐一位是我的大伯,另一位是我的三叔父,两个人曾因为都不肯继承孤竹国的国君,而相继逃到荒山野岭隐居起来。后来他们二人听周文王招贤纳士,并且善待老人,所以二人去投西岐。不想到了西岐之后,周文王已死,正赶上武王抬棺讨伐殷商。二人拦住武王东进的缰绳,劝阻武王不要做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罪人。武王不听,继续东进,所以二人又回到故园孤竹国。他们二人相继离开孤竹过后,国人推举我的父亲凭为国君后,我以世子身份入质商都朝歌多年。此次穿越时空的我朝歌城身元合一,朝歌城破先天夜里随箕子先生北上到箕国后,箕子先生让我携带着两位夫人红云和辽西向东联系肥子、孤竹等国联合抗击西周,此时正好我们也在孤竹国内。西周武王来寻找伯夷、叔齐,这件事情被他二人知道后,俩人又逃到首阳山上躲避起来。西周武王等了两日,打听不到伯夷、叔齐的消息,于是就返回朝歌城去了。

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上靠采食野菜生活了几天,当时二人已经饿的没有什么力气了,即使是这样他二人也不肯吃周朝的一粒粮食。有人劝他们哥俩:“你们不吃周朝的粮食,那这山是周朝的山,水也是周朝的水。山上的野菜也是周朝的野菜,你们怎么能跟周朝没有关系呢。你们还是下山吃饭吧。”二人听了此人一,感觉颇有些道理,之后连野菜也不肯采食了。

公元前1044年三月初十夕阳西下的时候,伯夷、叔齐踩着漂游的步子,登上首阳山巅。伯夷面对火红的夕阳起舞做歌:“登上这首阳山啊,夕阳将要西下。靠采食野菜啊,气息已微弱了。”叔齐亦应答起舞:“登上这首阳山啊,夕阳将要西下。拒绝采食野菜啊,气息该断绝了。”两人一起起舞:“气息该断绝了,也不吃周朝的粮食。当仁得仁啊,当义得义啊,此生没有任何遗憾啊。唯一遗憾的是,以暴易暴的人啊,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错在哪里。”舞毕,两位贤君随夕阳西下而轰然倒地,他们的精神确从此在首阳山上立起来,光照我华夏民族几千年,并且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放开他们之武王敕封朝鲜国4

伯夷、叔齐死后,在我父王孤竹君凭的主持下,将我的大伯和三叔就地安葬在首阳山北坡上。其实当时大家对他二人的死并不是很赞成,邦国内的老百姓甚至他俩是疯子、精神病。大伯和三叔过世后,父亲把大娘夏氏和三婶殷氏以及大伯家的闺女夏风妹妹、三叔家的殷红妹妹也接到了府上,让她们同我们一起生活。

夏风妹妹、殷红妹妹同我的二妹鸿雁、三妹秀霞相处的很融洽,她们都很喜欢我的兄弟墨一二黑。我从箕国回来后,带回来了红云和辽西两位夫人,家里添了这么多的人,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大娘夏氏和三婶殷氏住在王府后院的两间房子里,很少出门,倒是母亲天香经常过去看望她俩,免得她俩忧思寂寞。

我的二妹鸿雁年龄22岁,掌管着国内的对外贸易。三妹秀霞18岁,替父亲掌管着棉纺织品加工。弟墨一二黑今年正好20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了,现在还没有婚配,替父亲掌管着国内的武装。夏风和殷红来到我家后,父亲问:“你俩喜欢做什么事情啊。”夏风:“愿意跟随鸿雁姐姐学习对外贸易。”父亲就对鸿雁:“鸿雁啊,你要好好的带着夏风,争取让他尽快进入角色。”鸿雁:“请父亲放心。”殷红:“我想跟随伯世子大哥,学文习武。”父亲:“伯世子呀,那殷红可就交给你带着了。”我:“请父亲放心。”父亲:“这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以后夏风和殷红就是咱们家的成员了,希望你们和睦和谐相处,为我孤竹家园建设出把子力气。”父亲接着:“伯世子你也回来数日了,父亲也没有征求你的意见,如今殷商如大厦崩塌,我们孤竹国也在风雨飘摇之中,父亲年岁已高,想把国君之位尽快的传给你。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我赶忙跪倒在地:“父亲正是春秋鼎盛之时,怎可言传位之事呢,儿臣愿扶助父亲保家卫国,但是儿臣断然不能做国君,儿臣受箕子太师的委托,到东夷部落做联合抗周的工作,怎可中途而废呢,如若父亲执意要退位,那我请父亲把国君之位传给弟墨一二黑。”弟墨一二黑听我跟父亲这么,也赶紧跪倒在地:“父亲,你正值春秋鼎盛之时,大哥既然想跟随箕子太师创建大同世界去了,那就由儿臣替父亲分担公务,但是父亲以后切莫再传位之事了。”

母亲天香:“依我看此时还是以后再议吧。”父亲:“那就依照夫人所言,伯世子、二黑你俩都站起来吧。”这事情暂且过去。

伯夷、叔齐两位贤君饿死首阳山上的消息传到了朝歌,召公对武王:“这两个正直的老头的精神实在可嘉,如果褒奖他们的精神,让我大周的子民也学习他们的精神,我大周的江山定会如铁桶般的坚固。”武王:“他俩的精神确实可嘉,辛苦叔叔你去趟孤竹国下旨,加封伯夷、叔齐为清圣贤君,并建庙供奉,所需银两从国库列支。”召公躬身施礼:“陛下放心,我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