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放开他们 > 之续魂归故里9

之续魂归故里9

公元前1003年正月初四日出卯时,宫门发出讣告:箕氏朝鲜的广大臣民,昨夜戌时万民敬仰的箕子大王,不幸病故。特此昭告天下天下哀悼三天。

辰时假王箕松在铁瓦银安殿登基,接受朝鲜文武百官的朝贺。礼毕之后,假王箕松:“箕子大王昨夜不幸病故,国家一日不可无主,秉承箕子大王的遗志,顺从天意寡人箕松继承大统。尊箕子大王胥余为太祖文圣大王,尊已故王妃孤竹兰为文圣大王馨兰王妃,尊已故王妃洛阳牡丹为文圣大王牡丹王妃,尊已故王妃金达莱王妃为文圣大王文圣王妃。尊春雪王妃为文圣春雪太后,尊冬梅王妃为文圣冬梅太后,尊金樱花王妃为文圣金樱花太后,尊金莲花为文圣金莲花太后。擢升南宫朝阳夫人为王后,擢升长子箕询为世子。钦此。”文武百官叩首:“大王圣明。”

假王箕松紧接着下了第二道旨意:“万民朝拜三日后,寡人就将扶灵西去。在本王西去期间由世子箕询监国,军事省首领南宫忽将军总佐理,鲁启先生为左佐理,琴应先生为右佐理。”世子箕询时年刚刚六七岁,孩在南宫朝阳的领着下,来到银安殿中间叩谢箕松:“儿臣遵旨。”南宫忽、鲁启、琴应三位佐理大人出班叩首:“臣等遵旨。”箕松大王:“南宫首领,本王赐你金剑一把,遇到悖逆之人,可先斩后奏。”箕松大王从腰间卸下自己的所配的四尺金剑,将它交给身边侍卫。侍卫走过来交到南宫忽手中。南宫忽再叩首:“谢大王隆恩。”

假王箕松:“康侯何在、葛子健何在、南宫朔方何在。”三人出班叩首:“ 臣等在。”假王箕松:“康侯。寡人命你为祭祀、归葬总指挥。葛子健、南宫朔方你二人为副总指挥。”康侯等叩首:“臣等遵旨。”假王箕松:“散朝后,你三人立即组织人手,展开工作。”康侯等三人叩首:“是。”

箕松大王:“墨一姐夫、八百姐夫、白城嫂子。”白城、八百和我出班跪倒:“臣在。”箕松:“两位姐夫和嫂子都是我朝开国元勋,今日赐金拐杖一支,从今天开始三位上殿无需跪拜,只需用拐杖三即可。另外本王赐你三人用金拐杖打逆臣贼子的权利,可替本王先斩后奏。”我们三人叩首:“谢大王隆恩。”箕松大王:“三位贤臣免礼平身。”我们:“谢大王。”箕松:“文圣大王已经驾鹤仙游,我想征求两位姐夫和嫂夫人的意见。”我:“大王请什么事情。”

箕松大王:“寡人生于辽东朝鲜。从未去过中原,如今文圣大王辞世,为了完成文圣大王的遗愿,我们需要把文圣大王的尸骨以及三位先王妃的尸骸运回中土埋葬。怎奈寡人对中原礼节、王法、民风知之甚少。本王想请两位姐姐和两位姐夫以及大嫂一同回中土安葬父王,以完成父王魂归故里的遗愿。然又担心两位姐夫、两位姐姐和嫂夫人年岁已高,经不起长途跋涉的辛苦,所以寡人想征求一下你们三位的意见。”

我叩首:“东征之时,我们几人陪同先生出生入死,把先生安全送到辽东朝鲜。如今先生百年之后荣归故里,作为臣子的我们怎么能不相陪相伴。让文圣大王入土为安呢。纵然山高水远,我等一定陪伴大王你把先生安葬在河南老家箕山上。” 八百将军:“臣等愿往。”白城郡主:“两位姐夫年过七旬。还依然陪着先王去,你嫂子我岂能落后呢,我愿意跟随你们一同前往归葬先王。另外,我也想跟随你们看看中原的美丽风光,看看中华的大好山河,看看人家大周朝是如果发展建设的。”箕松:“大嫂果真是女中丈夫,不让须眉。”白城郡主:“大王过誉了。”

箕松大王:“好,既然如此,我就安排软卧专车,让姐夫、姐姐和嫂子们乘坐,你们三天后跟随送葬的车队一起出发。”我们三人:“遵旨。”箕松:“早晨,报告大周朝的两份文书已经十万火急发往周朝,不知道大姐夫、二姐夫你们大家还有什么想到的事情吗。”我:“暂时没有了。”八百将军:“没有了。”箕松有看了看南宫忽、鲁启和琴应三人,三人头:“没事了。”箕松大王:“好,散朝,诸位分头行动。”内侍高喊:“大王退朝了。”

退朝以后,整个国家分成两部分运转,一部分由南宫忽等三人指挥调动,维护朝鲜国正常运转。另一部分由康侯等三人调动,筹备广场和宫内祭祀、装殓以及牡丹峰上三位王妃尸骸启运装殓,牡丹峰上设置衣冠冢等活动。时间紧任务重,三人下了朝堂,就立即组织人马,展开以上几项工作。

西京的百姓得知箕子先生与世长辞,纷纷来到西京王宫广场的祭拜来祭拜先生,祭拜的灵堂前摆放着大的花圈和祭祀的帐子。帐子上有两句话特别让人难以忘记,大致内容是:走遍东夷三山五岳,传播中原风雅颂歌。还有两句是:文圣大王驾鹤仙游牡丹峰垂首默哀,箕子先生魂归故里渤海水拍岸相送。 人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精神领袖箕子先生的崇敬、依恋和不舍之情。

三天的祭拜,广场上人山人海,来自各地的人们,用上香下拜这种传统的方式送别先生,跟先生做最后的诀别。到第三天下午,西去归葬的人员、车马都已经确定下来,告示已经张贴在宫门的红墙上,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明日辰时起棺西去了。(未完待续。。)

ps: 昭告天下箕子亡,祭拜三天广场。人山人海凭吊他,依依不舍敬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