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出水芙蓉 > 第249章:轻骑进城寻楼门河蟹黄鳝了心愿(二)

第249章:轻骑进城寻楼门河蟹黄鳝了心愿(二)

刘运成人生地不熟的,看他那个雄样,知道是误会了。便恭敬地说:“同志啊,跟你这样说。其实张县长早不在,死了两年了。他的那位遗孀冉阿姨在政府里住,我爹过去来过。”门卫这下似乎弄清楚了,他要找遇车祸的老县长的家。他也是去年到县政府来做门卫才听说张道然车祸身亡的事。心想,眼前这个人不可能是个什么歹徒或黑社会的帮凶,一定是个老实巴结的农民汉。便仔细查看那些农产品,说:“你说的是老县长啊!”刘运成高兴了,抢着说:“对,是老张县长,我是来他家看望的。”门卫诚恳地说:“你听着。老县长不在政府院内住,在县委机关住。你到县委大院问去。”刘运成懵懂了,接过话说:“县委,政府不是一回事么。象我们那个乡政府,书记、乡长就是一家人似的,住在一起。县里怎么分成了两家。”门卫暗自好笑,认真地说:“本来就是两家么!”又不放心地问:“你是他家的什么亲戚?”他怎么会不知道他家呢。刘运成自豪地说:“张叔过去在我们那儿蹲点,住我家。和我爹象亲弟兄样,你说亲不亲。”他又说:“对了,你还没有告诉我。县委往哪儿走呢?”时下,哪有象他这样,什么都要问着来恐怖爆炸搞破坏的。他这么一判别就觉得安然无恙了。指划地告诉他:“出门了向左走,不到半里路远,门口有招牌。你一看就知道的。”

虽然村野的土路颠簸,不好行驶。可城里街境复杂,容不得眼睛打个野,要随时应急处理。幸好刘运成技术娴熟,脑子也灵便,转来转去,问这问那,没有弄昏头,也没有碰撞人,终于看到了又一个醒目的大门垛,还有几块长招牌。那块写着大县委员会的牌子还是红字的。他吸取刚才的教训,将车停在门边,先去问了门卫。保安门卫告诉他在最后一栋宿舍楼三楼。他这才谨小慎微推摩托车,然后按门卫的要求,作了登记,这才放他进去。刘运成东张西望地来到宿舍区,有装饰瓷砖的,有装饰外墙涂料的,也有裸露水泥墙壁的。看看这些房子,心想县长一定是住最高层的楼房。可他们都关门闭户的,不象农舍大方地敞开着家门,没法去找人问明了。他突然想到了她家的电话,搜出手机,调出号子打了88111。有人接通了,还是上次那个娇柔的女人声。便亲热地喊:“阿姨,冉阿姨。我是泥娃,桐梓湖的泥娃,上次打了您的电话的。”对方醒悟地说:“上次。上次不是有人代我们去了你家嘛。”刘运成急促地说:“就是为这事,我妈一直搁在心上,今天要我来看您的。”对方探寻说:“你来县里了!”刘运成忙说:“来了,就在您楼下,不知从哪个门进,上您家。”由于刘运成声音高亢着,柳莹听着就觉得近在咫尺似的,便压了电话,去推窗俯视。楼下果然有个小伙子持着手机还在“喂喂”的喊,身旁还停有一辆大红摩托车。现如今乡下人已发了,玩起了洋玩意。她不仅感慨,还少了戒备。宽恕他喊成冉阿姨的,便朝窗下喊:“泥娃,在这里,在这里。”刘运成顺声仰望,在那个绿色房子的窗口,有一张秀丽的老脸。忙应声说:“看到了,看到了。”柳莹又指点说:“走左边上楼。在三楼。”刘运成松了口气,说:“是的。”

他围着楼房向左边侧过一面,走了10来米,便看到了那楼道口。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那不是老母的心愿逼着,他就难得寻找哪个阿姨,说不定在市场贱卖了,轻松回家的。他再去小心解开系着的塑料箱,一手提一个,登登地快步上楼。柳莹已打开门,在门口侯着。并笑迎着说:“你就是刘爹的儿子运成,都成大人了。”刘运成走土路不怕吃亏,可上楼梯不习惯。气喘地说:“是的,阿姨!”这下他学乖了,也别管她柳阿姨冉阿姨的,就是阿姨得了。他说着,同时放下渔箱。柳莹说:“进屋去呀。”刘运成说:“还有。”又登登地下楼去,提上来糯米。又将它们一一提进门来,还解开盖网,欣喜地说:“都是活的。放到哪里,我提去,别脏了您的手。”柳莹瞧了瞧肥大的蟹子和光溜的鳝鱼,欣慰地说:“你在跑贩运啵!”刘运成厚道地说:“不是。这是我渔池里自己养的。这是糯米也是田里收的。不知您喜不喜欢。”他一眼看到了站在房门口的曾老太,又用城里人的称呼,乖巧的喊:“奶奶,您好!”曾老太慢悠地说:“稀客,伢。”一切安顿下来,刘运成见柳莹待他还亲近,就象在家里样毫无拘束起来,看柳莹去倒茶。他便说:“阿姨,你倒杯冷的。这是我妈的心情,也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柳莹还是没有回他的话,在饮水机内接了杯冰纯水递给他。他仰头一咕噜地喝完了。柳莹问:“还喝啵!”刘运成甜甜地说:“有了。”柳莹说:“这么远的,真难为你了。你妈也是的,现在不象过去物资紧张,现在市场上什么都有买的。”她见他不作声,又说:“你妈身体好吧。你爹不在了,今后你要多尽孝啊。”刘运成说:“还好。您说的是。”

柳莹看着他那股生机勃勃的青春朝气,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刘忠国的影子。想起了张道然常提到他家门前的桑树,和甜甜的,吃得嘴唇发紫的红桑枣。说她要吃了,唱样榜戏不必涂嘴红了。她慈祥地说:“坐啊!泥娃,站着干么。”刘运成顺势在联邦椅上坐下,柳莹也坐下来,关切地说:“你一直从桐梓湖骑来的。真是难为你了。这些东西也不需要值多少钱,这么远的让你送来,多不容易。”她接着说:“过去听你张叔说过,家里盖了楼房,日子比过去好多了。还果真是这样的。”刘运成热忱地说:“阿姨,您几时去看看,故地重游。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做楼房了。群众手里有钱呢。”柳莹说:“这下,上面就放心了。我看你又是手机,又是摩托的,也算是个现代地主了吧。你不怕再来次革命,打了你这地主。”刘运成不懂是谁放心,放心了什么。便说:“什么革命啦,我们不懂,我们就想发财,就怕谁家穷了。都说,现在的政策好,政府把两只眼睛在照看着我们农民呢?”半晌了,看来他是等不到她的一句感谢话了。欲站起来说:“阿姨,我妈的心情到了。渔箱要是没地方腾,也就算了。我去了。”柳莹说:“你慌么事,难得老远来县里一趟的,是吃饭的时候了,吃了再走。”这时,曾老太也从房里出来留客,说:“伢,吃了饭再走。”她说着,也去厨房帮着柳莹腾渔箱。

在刘运成等着的时候,张友琼牵着振超来了。她是担心有人再闯到经管局那边去,碰了面,或把儿子当人质,就糟了。这里毕竟是县委会,她认为的保险箱。他们陌生地相互打量着,柳莹忙介绍说:“友琼,他是你爸爸住户家的泥娃,特地来看我的。”又对振超说:“超超,叫叔叔。”刘运成得意忘形地说:“冉阿姨,别再说了。没有什么,一点农产品,就我妈的一个心情。”张友琼和刘运成又对视了下,都不好说什么。两个年轻人谋面,倒尴尬起来。刘运成那热情的劲头一下也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张友琼的没有心计的大方也找不到了。还是张友琼以东家身份主动说:“你坐啦!”她不说则止,一说要他坐,他反而一刻也呆不住了,挪动着脚步说:“奶奶,没地方腾算了。”曾老太提着空箱来客厅,嘴里还在说:“吃饭了再回去,伢!”刘运成拿过空箱,不由分说的告辞。柳莹顺水推舟地说:“问你妈妈好。你有小孩了吧!几时一家人来县里玩玩,就在我这里住。”

刘运成笑着直说:“平常倒没有闲时。听说县里每年正月十五都玩灯笼,放五彩焰火。要明年再有,我就来观灯,来看阿姨,姐姐和大家。”他最后又说:“冉阿姨,我去了。”反正人要走了,弄错了冉柳也没有关系。尽管刘运成是空着肚子离开的,但完成了个天大的任务,了了母亲的心愿和心病,也不觉得饿的,倒是格外轻松愉快的如释重负。刘运成选了个街边小摊,吃了碗热干面。那芝麻酱香总散不去,他又吃了一碗,才满足。这城里的面就是比家里的好吃!等刘运成一出门,张友琼就迫不急待地来到厨房瞧着,一盆鲜活的鳝鱼,一盆在拼命爬动的河蟹,便惊呼地“哇”了一声。再扯开蛇皮袋一瞧,便皱了眉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