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倾不往昔何以见 > 第25章 重阳佳节,登高远望

第25章 重阳佳节,登高远望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但在东汉末年,这些活动对一些家族变得无关紧要,而置身事外的家族十分重视祖辈的流传,一丝不苟的准备着。

天明,郭家的孩子排站于厅内,向家族长辈,行大礼,一个个稚嫩的脸庞,像是郭家将来的希望。

郭虎与同辈的几人都有一种吾心甚慰的感觉,在稚童的举手投足间,感慨与感动并存。

“过来吧!”

行完了礼,各家的孩童也都奔向了各自的爹娘,郭永卸下太守的官职,一身素朴青衫,坐于矮桌前,他对着自己的三个孩子招手道。

“爹!”

郭永手拿片蓬饵糕,搭于长子郭浮额前,振振有词“你一直是为父的骄傲,浮华喧嚣,皆非浮儿,弘正扬清,永保初心不忘…”

这个习俗是自祖上就传下来的,天明之时,以重阳糕抚于儿女额间,口中念念,愿儿女万事平顺,这也是九月做糕之意!

“谢爹赐吉”

郭浮双手合拢,凑上前去,郭永欣慰的笑到,把蓬饵糕放于他的手心。

“至于你们两个嘛……”他看向年纪尚幼的郭昱与郭照容,年仅八岁,郭昱就出落的标志大方,礼仪风度丝毫不输同辈份年长几岁的女子,年仅三岁的郭照容更是给他的脸上添彩,别人这个年纪,怕是连路都走不利索,她却能有样学想的做出礼拜,实属难得。

“爹爹只求你们平安快乐!”郭永一手拿着一块蓬饵糕,凑到她们额头轻碰一下。

“谢谢爹爹!”两人异口同声。

郭永正高兴呢,却发现厅中有三个孩子十分迷茫。

“你们…”

郭永唤道。

孙策手搭在孙权肩上,看向郭永这边,不远处的郭表眼神闪躲,犹豫一下向郭永走来。

“叔父……”

郭永轻应一声,郭表比郭浮年幼,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他父亲郭启是郭永的兄长,郭启从小就不修边幅,为人散漫,成家之后也是不着家,大概在生下郭表没多久,他就离家,下海经商。

家族当然是不赞同,一年半载他也会来过几次,几乎都是在与郭虎争吵中愤恨离去。也是,士农工商,他选择了最下贱的商,又怎么能让郭虎这个当家在士人家族抬起头来?!

郭永是心疼的,对于郭表。

上次见他也是半年多前了,如今的郭表一身儒气,比半年前退去了大半的稚气。他很庆幸,郭表没有随他的爹,或许在这个儿子心里,那样的爹也没什么值得骄傲和追随的吧!

“侄儿…”郭永轻拍他的肩膀,缓缓在侍女递上的盘中拿起一片蓬饵糕,如之前对自己儿女那样,放在郭表额间。

“侄儿尊师重道,乃同辈之典范,将来仕途光明,也谓是家族的希望,叔父看好你,希望你与浮儿一样,不忘初心,他日定有一番作为!”

郭表是感动的,小小的孩子一直忍着眼中的泪花,有些颤抖的伸出手接过蓬饵糕,似小心翼翼的珍藏一般。

“谢,叔父赐吉”

“你们二人也过来吧!”郭永看向还愣在中央的孙策和孙权。

“郭伯伯”

他想也没想,一手拿了一块蓬饵糕,平静的说“这本是郭家历年的传统,'至亲手持蓬饵放于小辈额前',如今你们的父亲未在身侧,也不好代替你们的爹,你们这样聪颖,也许明白文台兄的期许,就当是'入其俗,从其令'吧!”

单看表情,孙策甚是感激,而孙权却若有所思起来,郭照容低眉细想,总觉得周围不自在。

或许自己想多了吧。

她这样想着,站在她与郭昱身侧的常夏静悄悄的低下头,说“小姐,夫人吩咐,赐吉之后,就请二位回房,登高这种事本就不是女子该做的…”

“知道了,知道了,烦不烦!”郭昱不耐烦的说。

原本喜庆的一个赐吉,被她这样一打断,别说郭昱,就连她郭照容也有些烦躁。

“怪了,近日娘对昱儿和容儿格外关注呢!”郭浮听到了常夏的话,自言自语道。

郭昱没好气的白了一眼“大哥就会看笑话!”

她气呼呼的想骂常夏几句,话到嘴边却又不好说出口,毕竟常夏也算是她名义上不能曝光的姐姐,不能如一般的侍女那般。

“哼,算我郭昱认了!”她转身就要走,这时,郭照容扯住她的衣角。

“长姐若想一同登高,去就好了……娘亲那里,照容会去说明。”

“?”郭昱郭浮一脸疑问,常夏也是不解。

郭照容却勾了下嘴角…

“怎么了?何人不去登高?”一声浑厚的嗓音由厅前的正坐传来。

常夏不敢说话了,郭永也被郭虎的一句话把目光投向这里。

早在郭昱不耐烦回复的时候,郭照容恰巧看到郭虎正无所事事的望着她们,郭昱的声音不小,加上郭照容祈求的眼神,他也就心领神会的点头,帮她这个忙。

“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登高远望,祈求长寿。乃是祖上相传,除特例外,老少皆出,乃是南郡风俗。何人有异议?”

众人也是迷茫,这样的活动一年也就一次,谁会不参加呢?!跟着郭虎的视线找了半天也不确定是什么人,也就自家聊自己的了。

秋高气爽的天气也算是难得,踩着潮湿的泥土,由当家主事引领着,开始了这踏秋之旅……

江陵城城西北20公里处有一处名山,为龙山。龙山因有起伏回环的崇岭、逶迤状如游龙而得名。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这里乃是前辈古人的埋葬之所,大都以王侯将相居多,甚至在山中随意会发现一两件陪葬品,这也不稀奇。

沿着山路爬了没多久,几个体力不支的就已经休息了,郭家人零零散散,人数也是越来越少。

郭照容此时也是累的气喘吁吁,她尽管不认为自己是小孩子,无奈这身体还是三岁的身体,不知不觉,她也拉下了一大半,她盯着跟郭永一路谈笑风生的姬昀许久,一些话想要找他说一下,如果没有这次机会,她怕会没有机会,之后会出麻烦…

而一边的常夏盯着她们两姐妹,姬昀又是头号'罪犯',她又无法冒然跟上去。

为此,她第一次讨厌起董氏,看来只能顺其自然了。

就在这个想法刚一出现,前方的郭虎就好像有心电感应一般,从百米外走了回来,抱起了郭照容。

“许是累了吧!”

“嗯。”她也不拒绝,直接搂住郭虎的脖子,附到他耳边,说到“照容有事怕出麻烦,还请祖父走向前一些,如今照容跟姬先生的关系让人产生误会,不方便与他直言。”

郭虎一听,觉得一头雾水。

走向前一些,他说到“如今可以说了吧?!”

环顾四周之后,她开了口“祖父应该知晓在襄阳城的事。”

“自然知晓!”

“当时爹怕事情会到不可控的地步,所以派人快马加鞭,去南方带了几个家眷回来,如今事已经平息,不知那几人如何处置了?”

郭虎笑了笑说“此事,老朽在知道你们平安之后,把他们放到了孙大人的必经之路上,无论有用没用,想必牵扯不到郭家。”

“那样真是太棒了……”

郭照容算是松了口气,同时更加佩服郭虎的智谋。

她本想若是那几人还没处置,就把她们放走,但这样是在给郭家招祸,而若转手把她们交给孙坚,一方面可以让张羡等人小动作少一些,另一方面也算是卖给孙坚一个人情,还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将矛头由郭家指向孙坚。

多方推断,凭此一役,张羡估计也无计可施了吧!

她冷冷一笑,头上的伤也算是报仇了。

“照容打算与姬昀一起夺权了么?”郭虎表似不经意的问到。

夺权?

“照容不想…”她摇摇头。

郭虎捻着胡子,深思熟虑之后说,“夺权之路甚是凶险,一个不留意就是死亡。若照容有这个心思,祖父我也定会全力相助!”

“祖父?!”她不可思议的看着郭虎,明明他也是因为无法预知前方的凶险才放弃仕途的,如今他为何会鼓动她夺权呢?

“你一定不解…”他叹了口气“经过这一次,老朽也是明白了,前方是死,后方也是死,其实只要踏上仕途这条路,下场几乎都是一样的,还不如拼一把……”

“老朽也是半个身子埋土里的人,再爬出来争权夺位已经来不及了,以你的权谋与智慧,老朽相信,若是由姬昀一旁庇护,你们一定可以成事。”

郭照容沉默了,她从不想争权夺位,无奈郭虎的言论是对的,她无力反驳。而她的出发点一开始就是为了郭家整个家族,若是窝在一边,的确会引来忌惮,但若下定决心,的确需要莫大的信念,和不畏死亡的勇气。

“照容会考虑的!”她认真的回答“只是娘怕照容与姬先生有别样的情感,以命常夏照看,这件事照容还要解决。”

郭虎盯着她的眼睛,笑眯眯的说“老朽相信照容,所谓母命难违,照容也应多加劝诱。”

她摇了摇头,哪有这么简单,女人的心思有时比男人更加坚定,怕只怕要下很大的功夫了!

龙山是南郡最出名的山,也已神秘著称,山中没有贼患,传闻此山阴气太重,一到深夜方圆几里连鸟都绕道而行。

但像这样的节日,为了讨个吉利,谁又会在意这些?延绵起伏的山道,时不时的看见几位登山的行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寒暄两句。

就比如说,蒯家的人!

蒯家是南郡的大家,实力与郭家不分伯仲,子孙绵延,势头甚至压过了郭家,像这样的登高节,郭家还有组织的一起倾巢而出,蒯家却无人引导,自由出行,也可见他们的家族人数庞大。

起先郭照容不知道遇到的人是蒯家人,遇到的多了就问一句,这才知晓。

其实蒯家才是暗藏的实力家族吧,记忆中等刘表当上了荆州牧,蒯越、蒯良才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而那时的郭家又会怎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