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梦回三国 > 第二百零五章 断后人选

第二百零五章 断后人选

永汉三年七月,在虎牢关下三十万诸侯联军没日没夜地轮番攻坚下,关内董卓军的精神已经濒临崩溃,关破危机已经悄然而至。

自从马腾兵败长安的消息传来,盟主袁绍羞愤至极,扬言三天之内定要攻破虎牢关,借以向天下人宣扬联军的强悍实力,否则全军军法从事。

攻城讲究的是士气,要想在短期内攻破一座坚城,非得使用一些特殊手段来激励士气不可。袁绍这次也没有让大伙儿失望,抛出了一个十分诱人的承诺——打下虎牢关,解除军纪三天!于是乎,所有士兵都疯狂了!

袁绍发出了狠话,诸侯们却意外地没有半点意见。西路马腾军的败退对联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诸侯们都迫切希望用一场大胜来挽救联盟的声望,而这份希望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虎牢关头上。

联军这边不计伤亡的疯狂进攻让虎牢关内的董卓军伤亡数字直线飙升,偏偏此刻李傕郭汜的援军又迟迟未到,这可愁坏了大汉相国董卓。

董卓每日在议事厅听到关外鼓声大作,就不禁心惊胆战,以致最后完全失了方寸的董卓在未通知李儒的情况下,下令将袁绍的叔父袁隗烹了,并将煮熟的肉汤送到袁绍面前,想以此来打击联军的士气。

谁知道袁绍在收到董卓送来的这份“大礼”后,当场就暴走了。不顾个人安危冲到攻城最前线跳起了“大神”,咒骂董卓不得好死!同时,严令联军向虎牢关发动亡命式的集团冲锋。

近三十万联军手持刀枪,整齐地排列在长不足三百丈的虎牢关下。数百架云梯被成千上万名士兵扛在肩头,所有联军兵士都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集中到了联军盟主袁绍手中那面不足一尺长宽的令旗上。只待袁绍令旗一挥,他们就会奋不顾身地向眼前数丈高的虎牢关发起总攻。

多日的连续攻城,虎牢关关墙早已没有当日那般坚固,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裂纹。任谁都看得出来,虎牢关已经经受不住攻击了,破关之日近在眼前。

袁绍一对血红的眸子死死盯着关上一位身材比例严重失衡的丑八怪,嘴唇都咬得流出道道血迹。终于,袁绍忍不住了,咬牙切齿地指着那位丑八怪咆哮道:“董卓狗贼,今日我袁绍誓要生擒你,然后定将你挫骨扬灰,方解我心头之恨!”

关上的董卓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联军,又听到袁绍那冷酷至极的毒誓,心中不禁咯噔一跳,暗道绝对不能让联军攻进来,否则自己的下场就悲惨了。

董卓身旁的谋士李儒静静地凝视着关下的联军,如此士气高昂的军士何其可怕,转而巡视了一番自军的状况,不由大摇其头,低声叹道:“此战危矣!”

董卓离李儒并不远,自然听到了李儒的叹气声和那番有些动摇军心的话。若是换作他人,董卓肯定会毫不犹豫将那人当场处死,用以提升士气。可这叹气之人是他的谋士兼女婿,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无奈之下,董卓只好低声询问起李儒来:“文优,卓悔不听当初你的劝告,才导致今日诸侯围攻我的下场。现在情况万分危急,你说我等应该如何应付才好?”

李儒也并非一个心高气傲的人,虽然先前董卓不听他的忠言,但今见岳丈这般恳求自己,也不好再计较董卓往日的过错,当下皱着眉头回答道:“李郭二位将军的援军未到,儒料想这虎牢关多半是守不住了,如今我等当思全身而退之计。只是……”

李儒说完大有深意地望了董卓一眼,让董卓顿感莫名其妙。唉,李儒显然高估了董老大的智商,头脑风暴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玩的。

董卓在关键时刻犯糊涂,而他旁边的吕布却有些明白了。这种危机关头舍车保帅的勾当吕布在并州时没少干过,论这本领董相国得给他当孙子。

吕布非常自豪地提醒起董卓来:“义父,军师之意就是要舍弃一些人马在此拖住联军,我大军趁机返回雒阳重新布防。”

吕布的声音虽小,不过天生拥有一副大嗓门的他,还是让周边的众人或多或少地听到了些内容。这……唉,人傻了,干什么都能拉仇恨!

出主意的李儒离二人最近,对吕布的话自然全听清了,当下给了吕布一个赞赏的眼神,瞬间美得四肢发达的吕布自豪地挺起了他那坚实的胸膛。

董卓经吕布一提醒,当下也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说白了也就是要找个人出来当炮灰,镇守城关掩护大军跑路。

董卓转眼望向周遭众将,面色十分凝重,似乎很难决定应该选谁来担当这个极度危险的断后重任。

董卓难以做出决定,并不是因为他担心这断后之人会因此丢掉性命,而是怕这人本事不够,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为大军撤退争取时间的光荣任务,到那时他的处境就危险了。

董卓的目光飞快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部将,可董卓的目光移动得再快,也快不过众将低下头去回避他目光的速度。董卓见众将都不敢主动接下这份差事,心中就有些不乐意了。

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了这危机关头,一个个都装怂,简直太丢董老大的人了。软的不成,就来硬的。董老大的一张肥脸瞬间拉得老长,冷冰冰地哼道:“何人敢断后?”

众将闻言,无不背生冷汗,非常有默契地看向身边的人,心里全都在祈祷董大主公千万不要相中自己。杀人放火我们在行,这送死的差事咱真做不来!

片刻之后,寂静的关墙上有一人挺身而出。此人身高八尺,生得浓眉大眼,面若冰霜,只听他坚定地说道:“末将愿留在此地为相国及大军转移争取时间。”

董卓见有人应命,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欣喜地询问道:“你是何人,现居何职?”

你大爷的,这董卓到哪都喜欢问出身。演义里,被张宝逼得走投无路的董卓,幸得张飞相救才保住性命,但他不仅不感恩,反而询问刘备等人的出身,差点没气得张三爷反戈一击。

未等高顺回答,董卓身旁的吕布便出列介绍道:“此乃孩儿部下,姓高名顺,字士先,现居裨将一职。其手下有八百陷阵之士,皆可以一当百,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吕布这句话非常有意思。他提到了高顺的官职,意思是说此人有资格留下来阻敌,随后介绍高顺手下有一支王牌部队,表明高顺此人精于带兵,是个打仗的能手,足以胜任断后重任。

李儒对吕布一脸的谄媚像十分的不爽,不愧是胡人出身,真是天性薄凉!这吕布是一点也没考虑过高顺可能会丧命于此,如此不顾部下生死,岂是善类?好吧,李儒也选择性地失忆了,好像这馊主意是他最先提出的。

董卓听了吕布的介绍,当即笑着说道:“士先真忠义之将也!本相今日提拔你为中郎将,加都亭侯,赏金百两。若你能立下大功,本相还会另加封赏的。”

果然封建乱世中最不值钱的便是封官赐爵!为了让高顺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董卓毫不吝惜官位黄金,反正这一切都是慷的献帝的慨,他董相国最后不会出一分钱!

高顺受封后没有显露出半点喜悦之色,只是随手抱拳道:“末将定不负相国之命!”

董卓见状,会意地点了点头,便领着众将下了关墙,去组织大军撤退的事宜,惟有李儒在离开时回头看了高顺一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