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岁月留痕 > 二爸结婚

二爸结婚

二爸结婚

我们这里管父亲的兄弟叫爸爸,而父亲不叫爸爸,叫“伯伯”。我父亲兄弟三个,父亲为大,底下有两个兄弟,父亲的大兄弟,我们管他叫“二爸”;父亲的幺兄弟,我们管他叫“幺辈儿”。二爸早就过了结婚年龄,就是老不结婚,奶奶着急,父亲急,母亲也急,二爸更急……不是没有对象,而是对方的父母有话说。一是嫌我们家穷,二是嫌我爷爷死得早,没留下多少祖业……在父亲和母亲的多次交涉下,终于在公社民政那里领了一对鲜红的结婚证书。

我依稀记得,二爸结婚的时候,我大约五六岁,上没上学就不知道了。因为我们没有和二爸住在一起,在我的记忆里对二爸结婚的整个过程不是很清楚,依稀记得,那几天,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很忙,就把我和小弟分派给哥哥和姐姐看管。因为哥哥姐姐上学,我和弟弟简直就成了无人看管的孩子。这样倒好,我和弟弟就可以自由出入二爸的新房,看二爸和二婶拜堂,看大人们闹洞房,那情形实际上要比有人照看要好得多。

迎亲队伍出门的时候,我没有赶上,大概是天刚亮,因为二婶的娘家离我们家有很长一段距离,回来的时候还要盘嫁妆。那时候,交通又不发达,全靠肩挑背驮。大型的家什要两个人抬,叫“杠担”。谁家的杠担和铺笼帐片多,谁家最有面子。我不会数数,就知道长长的队伍由唢呐队引向二爸他们住的房子里。二婶就在唢呐队后面,由二爸护着,二爸的身后,紧跟着送亲的队伍。迎亲的队伍还没有进门,队里资格较老的人在堤坝边上念念有词,听大人说,这是知客师在说《回车马》。我不懂什么叫《回车马》,只觉得听起来很顺口。《回车马》说完的时候,送亲、迎亲的人们都到了堤坝里了。二婶坐在堤坝边上的一条高板凳上,没有进屋的意思。这时,在知客师彬彬有礼地给一位手握斧头的男子披花挂红,后来从新房里传来砰砰的敲打声和念念有词的四言八句。同时,二婶在生产队里最有福气的妇女的搀扶下进了堂屋。堂屋的两边,摆满了娘家陪送的铺笼帐片;堂屋的中央供奉着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画像,一对窜着火焰的大红烛正在案台上跳跃着;案前,铺着一张席子。

“要拜堂了,快来看!”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大家都往堂屋凑了过来。果然,知客师站在堂屋门槛上大吼一声:“双亲大人堂前受礼!”就看见奶奶被几个妇女掀攘着来到堂屋上。奶奶掏了点钱放在香案上,二婶的嫂子给奶奶一个装有被子、帐子、毯子和鞋的背篼。奶奶背着背篼,满脸的笑容,出了堂屋,就把东西放进她的卧室了。给我们的至亲散完东西,我的母亲也得到了一对绣花枕套,我的两个姑姑和幺辈儿得到的是一阕做衣服的布料,我们这些再往下的晚辈,按理是没有礼物的,可二婶还是给我们姊妹四人一人准备了一张小手绢。农家的婚宴开的很晚,大概中午两点才开的席,主要是规矩太多。开席的时候,要吹席,也就是唢呐队要吹奏音乐,还要放鞭炮。只要唢呐一吹,鞭炮一放,人们都会找地方围到八仙桌上,如果辈分低的人,最好不要坐最上方,那是长辈坐的地方,也有人坐的,不过,他们坐的时候,都会来这么一句:“上八,下八,坐起不打(摔倒的意思)”。大家一笑也就过去了,因为大家坐在一起吃饭,也分不清谁是长辈,谁是晚辈。但第一轮上桌吃饭的是二婶的娘家人。第一轮席一完,知客师就说起了《谢客歌谣》。二婶的娘家的亲朋好友就开始离开了,只剩下二婶的几个好友,算作是伴娘吧。

晚饭后,人们闹了一会洞房,留下一些亲戚跟二婶磨嘴皮子。待到深夜十二点左右,人们在堂屋里吃消夜。吃消夜是小事,其实看热闹是真的。席间坐的都是男方的表兄表弟和姐夫之类的客人,他们都会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来闹新郎和新娘,什么吊一个东西在堂屋的楼板上,要新郎帮助新娘用嘴把它叼下来……有的新娘害臊,根本就不敢接招,因为稍微不注意,就会落入这群人的圈套。二婶新婚的消夜我是没有参加的,因为我们是小姑娘,不宜参加的。

其实,二爸结婚的那天,我还发现二婶在不同时段,穿不同的衣服。总之,把二爸在结婚前给她买的衣服都穿了一个遍。听母亲说,这也是一个风俗。新娘到男家的第一顿饭是不能把饭吃尽的,再怎么也得留几颗饭粒在碗里,这叫吃不完,穿不尽。第二天一早,二婶娘家来人了,还没进来,就噼里啪啦地放了一阵鞭炮,又是一阵招待,吃过早饭,二爸就陪着二婶回娘家了。我们的亲戚也散了,帮忙的乡亲开始还家具了。

附:《回车马》、《镶床歌》和《婚礼谢客歌谣》

回 车 马

日吉时良,天地开张。

新人到此,车马回乡。

一张桌儿四个方,张郎裁木鲁班装。

四方安起云牙板,中间又焚一炉香。

得香回香,灵宝回香。

香朝上界,遍满十方。

娘家车马回送行,婆家车马忙迎接。

娘家车马请回转,婆家车马喜相迎。

一乘轿子四只脚,八人抬起笑呵呵。

阳雀叫唤李贵阳,里头抬的新姑娘。

八字客堂大大开,金钩吊下钥匙来。

迎亲娘娘开金锁,迎接新娘下轿来。

左手又提红罗帕,右手又提鸳鸯牌。

左边门神秦叔宝,右边门神胡将军。

秦叔宝,胡将军,细听新人说原因。

左脚跨门生贵子,右脚跨门点状元。

一步是金鸡,二步百花开,

三步到堂前,跪在祖宗神位前。

一根席子软悠悠,铺在堂前拜祖宗。

一拜长命富贵,二拜金玉满堂;

三拜福如东海,四拜寿比南山。

五拜玉佛来贺寿,六拜神仙吕洞宾。

七拜仙姑七姊妹,八拜南海观世音。

祖宗佛神都拜过,又请堂上二双亲。

天无忌,地无忌,年无忌,月无忌,

日无忌,时无忌,百事不忌,大吉大利。

镶 床 歌

喜洋洋,笑洋洋,身带金刀进洞房。

一进洞房用目看,洞房好比美天堂。

铺笼罩被多漂亮,抽抽柜柜闪金光。

样啥事情都妥当,只有花床未曾镶。

主家红绫我披肩上,恭喜主家福寿长。

主家皮带拴腰上,恭喜主家荣华富贵子孙满堂!

主家礼物我收上,特与知客师傅同商量。

知客师傅转个手,主家美名四处扬。

花床镶好把床讲,说几句话儿贺新郎:

花床花床很不平常,同床共枕恩情更长。

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一对鸳鸯,展翅飞翔。

成家立业,处处顺当。

生儿育女,子孙满堂。

婚礼谢客歌谣

笑盈盈,喜洋洋,主家命我说衷肠;

杨柳花儿起吊吊,说得不好别见笑。

核桃开花绿茵茵,尊卑老幼难分清;

转兰花儿开满林,装烟倒茶要有人;

橱官师傅灶上累,知客应酬费精神;

乐音师傅嘴费劲,手拿唢呐与胡琴;

管号先生把心费,主家作揖来酬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