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旱魃 > 第九十九章 不科学地貌 02

第九十九章 不科学地貌 02

天坑就像一个井,也是一个几何问题,若上下直径不相等,那显然是…一头大一头小。而中间相连接的部分必然是斜面,哪怕不规则。如现在的状况,上面的天坑口直径小于500米,而在这下面,我们绕来绕去的早走过500米不止了,也就是说这天坑的剖面大体上是个立锥状。而站在这理论上抬头望去,就算雾气厚重,也应该能模模糊糊的看见岩体向上倾斜收拢的阴影——可在实际上抬头看,虽不见太阳,光线却是广阔无边的,就像我们是身在一片天苍野茫的非洲大草原上,而不是在一个塌陷的洞井之中。这,不科学。

众人都沉默了,连一开始提出这个疑点的镜子都沉默了。可想,就算他可以说服自己以及我们,这里确实不是天坑里,而是天坑外面的不知道哪里,我们走岔了。但也就没法解释,为什么从那天坑上面掉下来的人,会挂在这外面不知道哪里的树上。当然也可以解释为是什么大型鸟类带过去的,可是那鸟得黄蓉郭靖的宠物般大吧……

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质疑下去,反而还不如最初那个问题靠谱——这下面为啥这么大?从下面观测上面,为啥上面的直径也超过了500米?

而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好解释的,我开口打破了大家的沉默,说道:“空间扭曲。”

之前我已跟他们说过阴龙崖中的事,杨久明和林二叔也在旁边补充,说得他们不信也都信了。这时我一提,便都明白了过来。而森子最先回神,说道:“小时候看过一篇科幻小说,里面的女主角手中有一个瓶子,跟机器猫的口袋似的,看上去不大,却什么东西都能塞进去,女主角第一次登场时就用那瓶子骗空了一个粮仓。我们现在就像是在那么个瓶子里?”

我点头,又说道:“而且这里呈这么个状态,恐怕也不是一年两年十九年三十八年了。之前我也跟你们讲过那个古蜀神树的壁画,如果把之前我们走过的那个横七岔八的洞比喻成神树的枝干,那这整个天坑就是树干,而在我们脚下,除了有笮王地宫,还有状况不明的神树的‘根’、古蜀的‘九泉’——而古蜀国为什么要在这个天坑里去呈现他们的世界观,而不是别的天坑?也不用多猜,柯特尔之前跟我说过,这天坑在阴龙崖和阳龙崖两大磁山之间的磁脉的某个交汇点上,就算我们没有看到现在这状况,就此布置也可以猜测,这样的一个点,必然会有一些奇特的现象发生,并被古蜀人奉为神迹。”

“……值了!”镜子张了张嘴,最终却只说出这两个字,然后就地躺倒了草地上,望天不语。

我也望着天,但却没有对这神迹的鉴赏之情,我心里还想着一事,又继续说道:“可是阴龙崖和阳龙崖被炸了,就像一个正在运转的机器,电闸忽然被人给关了。”

“这……要出事!”森子一直以来都很能跟上我的思路,此时也一点就通,皱着眉,说道:“刚才那些动物,现在想来……它们的行为都有些躁动不安,并不是想要狩猎,而只是烦躁的想找架打的样子。人类察觉不到这里的磁场变化,它们大概是察觉了,可是它们是不会像人类一样理性的思考的,只能以行动表示自己很不安……而这磁场变化,要么是往差的变,就像阴龙崖上一样,这里将会扭曲地一塌糊涂,变成我们无从想象的状况。要么就往好的变——这里大得不可思议的空间会坍塌缩回正常的物理范围,可那也算不得什么好。”

森子顺手扯了一张树叶在手中揉成一团,说道:“最后这里恐怕会变成这样。”

“值了。”洪鏖脸上看不出情绪波动,说道:“小时候我一直在思考‘宇宙迟早会停止膨胀,然后开始往回缩’这一假说,到底会是个什么盛况,也许这次有幸能体验一把?”

“少年你是个神棍不要学人科学家考虑这么深奥的物理问题。”我说,“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也不是这里会以哪种形式崩溃,而是这种大崩溃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也许在下一秒……”说着我不禁停顿了一秒,听见四周安详依旧,又道:“好吧,不管它什么时候会发生,争取哪怕一秒的时间去找出路,也比干坐在这里看物理现象发生的好。”

森子丢了一个白眼过来,说道:“心脏差点被你吓停,你嘛意思?往下走?”

“不然还能往哪里走?”我瞟了那边那位男尸一眼,说道:“就算我们想从天坑壁爬上去,也得有那个开外挂的命。但是别忘了,最初想干掉阴龙崖和阳龙崖的是笮王,他知道一些什么。我们只要顺着他的思路去做,大概是死不了。”

而这一番讨论下来,若省去中间的物理大发现,我们其实也没啥目标目的上的进展飞跃,还是得找到那个古蜀阵法或者地下水道,再从中找出一些提示,以此发现笮王墓的地上建筑或者地宫入口。只是,在知道这里有个神奇的物理现象后,我不禁多了一层顾虑——如果这比闹鬼还刺激的物理现象已经开始起变,那么接下来我们走的路那还是路吗?比如,我们以为我们在往前走,实际上被扭曲到了左边去了也不可知啊。

我把想法说了出来,但经过一番讨论,最后我们仍然决定先去找标志性建筑,因为除此之外,也没别的办法可行了。但不知道文蓝他们那边如今如何了,有没有发现这物理现象?有没有先行找到笮王墓?或者掉进了阵法机关中?其实我也挺圣母的,做不到太幸灾乐祸。

这时洪鏖的水系图也画好了,从他的观测来看,这地下大约有一百多条水道纵横交错着,所幸交错归交错,是曲折蜿蜒的自然流动与笔直的人工流动在交错,且在仔细分析之下具有一定规律,而不是东飞一道西横一道,水流说断就断,水源说出现就出现的毫无逻辑的交错。前种状况表示这里的空间目前还处于正常,如果已是后一种状况,大约我们已经不用找路了。

松了一口气,洪鏖与杨久明共同判断这些水系确实是一个阵法,目前我们在阵东边某一处上头,不出意外的话,重要的建筑会存在于阵北方一带。而细看之下,北边那一带的水系也确实略微的组成了一些正、长方形,似乎是围绕着什么建筑物。不过……就算是谨慎再谨慎的估算,这一片水道也独占了近一千米左右的长宽,几乎一故宫大小。还没算上四周其他没建筑的土地的面积。不科学啊,实在太不科学。

而凭洪鏖目前的能力,也只能探测到此,这些地下水道的堵塞情况如何,其中又藏有什么样的机关却是搞不清楚了。最后大家决定仍是走上面,只要别远离脚下的水道,并注意清理前方可能出现的地面机关。而地面上如果有别的阵法,一概不做搭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