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旱魃 > 第五十一章 各自的心思 01

第五十一章 各自的心思 01

笮王不是个明君,从他一边跟汉朝掐着,一边还花费心思在山上大搞坟墓修建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思根本不在强国养民上,属于“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类型。而当他发现白灵山上早有前人捷足先登,也不打算礼让,又或者跟在他身边的堪舆师是个半吊子,或者本来就别有用心。总之没人提醒他不祥,他也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祥,对古蜀遗迹该占的占,该铲的铲。首先他便看上了烂龙地,要把那里当做自己的人殉坑,却不想一锄头挖下去,带出了蜀国人民的古墓葬。

笮王不以此为晦气,南方诸巫皆善驯养虫蛇蛊毒,以尸养虫蛊是最基础的法子之一。而那些怪蛇,便是被养起来的“毒虫”之一。只是那些养虫蛊的方法和其作用如今已不得而知,烧伤脸大叔说他只知——笮王在原蜀国平民墓地上乱捣鼓一阵,破坏了烂龙地的风水,造成死灵不安,又仗着己方有巫蛊术不去在乎,只管驱虫压制,又命心腹大臣在自己去世后,在此屠杀大量人牲殉葬。

邛笮的葬俗本与中原地区不同,土葬为最基本,但岩葬、树葬等五花八门的葬法也不少,不管是自愿殉葬、还是被迫殉葬,那时候的烂龙地,一眼望去绝对不是什么风景优美、赏心悦目的五星级公墓。一直到数百年后,修行者、隐居者陆续来到此地,所看见的景象也十分恐怖,说是漫山遍野都是尸体也不为过。瘴气与鬼气相互交叠,“毒龙”四处出没,对附近百姓和路过旅人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那些修行者,无论佛道,乃至江湖侠义人士皆前仆后继来到这座山中,想要根绝这场祸害,无奈状况复杂,难以着手。拖至唐朝年间,一时崇佛一时排佛,后有一僧人从长安一路避祸而来,行至烂龙地,忽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感,却被山中一懂奇门遁甲的道家隐士劝阻。称烂龙地地下有一遗迹暗含阵法,不破此阵,光是治标仍不得安宁。僧人邀其相助,隐士指点逆转其阵阴阳两极,改建生死两门,可困恶鬼于阵中,此后再慢慢超度。

而此事非一朝一夕能成,也非胆量小者能成。跟随僧人所修行众徒,或溃逃,或留下,留下者以“在山中建百灵寺”为由,四处化缘,所得尽数雇佣胆大的砖瓦匠随之进入烂龙地修建“三千世界”和“百灵寺”,前后陆陆续续修建了百年方成。

又说那道家隐士,被“毒龙”所伤身亡,去世前,方告诉该僧人,他之所以知道地下有阵法,乃因他的祖先与白灵山有很深的渊源,家族中一直流传着白灵山上有“两墓一墟”的传说。其中两墓在山顶“白莲盛开”之处,废墟却满山散落。如烂龙地地底的阵法遗迹,本是一处使天地之气相交置换之所,左右这一方风水。然而笮王到来后,掘尸养蛊的同时也毁了这个阵,又在其上改建出一座“蛊母墓”,以尸养蛊,以蛊殉人,匪夷所思。

“至于我为什么知道这些细节?”烧伤脸大叔从他的背包里翻出两卷裱在新纸上的残帛,扔过来给我,道:“你可以看看这个。”

说完,大概是很少有一口气说这么多话的时候,便坐到了一边吸烟不再开口了。而我早就猜到帛书在他的手上,也不奇怪,只接过来细看。

见那两卷帛书,一卷为泥金书写,一卷为泥银书写。泥金所书,所记为那位肉身舍利大师的生平,只不过帛书残破,大师的法号不幸失落,不少地方也看不清楚了。又是文言文,所幸纸页空白处有不少白话文注释,以及推想,我才看懂了个七七八八,了解到不少补充内容。

原来这大师是能通鬼神之人,来到白灵山后,无论所至何处,都数次“见到”各类惨死的亡灵,身心皆受其影响,十分难受,终打听到烂龙地乱象,方知那是一场惨烈的人殉。遂领头拾骨埋葬,并迎请地藏菩萨坐镇。然而突然出现一名道家隐士告诉他这样做效果不好。

泥银所书,则是那位道家隐士的生平。这一位从一开始就不提自己姓名,只称伴鹤人。伴鹤人熟知白灵山,也善于推断现象背后的种种状况。他称他的学识一半来自于先祖,一半为自己琢磨。如“蛊母墓”,最初他只知笮王破坏了原本的地底阵法,造成烂龙地阴阳二气混乱,风水大破,鬼魂不宁,却不知笮王跑那里建了个陪葬墓。他们是将“三千世界”修建到后期才发现这个问题,并且根据“蛊母”棺前青铜墙上半笮不汉的只言片句,推论出这个“蛊母”,大约是与那些“毒龙”相辅相佐的那么一个东西,最好不要动它。

这“蛊母”之术,恐走的是炼化三魂六魄的邪恶路子,“毒龙”吃掉尸体,而鬼魂被困于乱糟糟的风水中,“蛊母”吸取戾气成长,最后长成了个什么样不晓得,也不敢晓得。只得将重心放在“三千世界”上,以消除戾气来阻止“蛊母”的继续生长。

其后又书:伴鹤人称自己不是白灵山的守墓之人,也不是窥觊宝物之贼,对于山顶种种,他知,但也不知。然后便是一大堆劝人无欲所求、视一切为粪土之类的宗教格言。

我抬头看向烧伤脸大叔,说道:“看这最后之言,当年好似有人向这位伴鹤人询问过白灵山顶的种种情况,但他不肯告诉别人。”

大叔点点头,说道:“我们那时也是这么推断的,一直以来流传着的‘择白莲盛开之处为墓’、‘欲寻笮王墓,先找百灵寺’之言,估计就是从他那里漏出去了一些什么话,再加上后人想当然的添添加加。当年我们有幸弄到一份‘三千世界’和‘百灵寺’的建筑图纸,便以此为线索摸了进来,哪知道最后得到的帛书,只说明了这里是怎么一个状况,却没有半句指引往后道路的话。”

顿了一下,又道:“当时,我们都失望极了。我弟弟却说,‘至于垂头丧气吗?如果世界上所有事都能一帆风顺,就没有‘祝你一帆风顺’这个吉祥语了。’他是看得通透,而我是不甘心,从帛书中得知山顶确实有墓后,当时便没说要下山,依然带人往山上去了……”

“……最后却只有我一个人下来。”

说到这,他再次闭口不谈了。而我大约也猜到了他是谁,他应该就是云家所追杀的那个杨久明没错。而且……

我打开钱夹,拿出那张照片递过去给他,问道:“你……在这上面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