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时过境迁 > 武昌中学(三)

武昌中学(三)

一天,我们在省体育广场参加“控诉大会”。

站在台上麦克风前的,是一个头发干枯,身子又矮又瘦的十四、五岁姑娘。她发出的声音很不正常,我们一句也听不懂。经她身旁的主持人不断“翻驿”,大家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解放前英国人在武昌昙华林花园山,办了所“慈善堂”,收容孤苦幼儿。历经几十年,收容的幼儿不计其数。

“慈善堂”门前有块牌子,牌子上有六个大字“华人不得入内”,谁也不知里面的幼儿生活怎么样。

解放后,武汉人民在一次“反诽谤”运动中,冲破了这一禁区。发现花园山脚下,“慈善堂”后院尸骨堆山。

台上那位姑娘,就是从“慈善堂”出来的,不会说话,不懂人事。她是这所“慈善堂”中,无数婴幼中的唯一幸存者。

有个“世界民主青年代表团”来武汉,一万多青年在省体育广场聚会欢迎。参加欢迎会的每个青年,胸前都佩戴着铜质纪念章,高唱“世界各民族儿女,我们都热爱着和平…”。从歌词内容“青年的朋友,伸出你手来,快参加我们队伍”,我们知道,代表团周游世界的目的,是在于促进世界民主青年大团结,反对战争,争取和平。代表团的青年,除了亚洲的以外,还有来自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世界各地的。我第一次看到白种、黑种肤色的人。

自一九五零年二月十四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以来,我们都在“学习苏联老大哥”。

我们胸前都配戴着铜质“中苏友好”胸章。校园内处处可以听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啾沙”、“共青团员之歌”等苏联歌曲。跳的是“苏联红军舞”。

一天,我们学校请来一位访问苏联回来的劳模作报告。他向我们讲了他在苏联的所见所闻。他说苏联实现了电气化,家家户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他在一个集体农庄,看到所有的农民家里,都是电气设备。夜晚,室外室内灯火辉煌,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暖暖呼呼。

这位劳模还向我们讲了一件“奇怪”的事:他所在的那个庄员家,随手打开了一个长方形箱子的开关,(后来我们知道那是电视机),见街上正在游行。庄员指着队伍中的一个姑娘说,那是他在市里读书的女儿。

我们羡慕这位劳模幸运地在人间天堂里走了一趟。我们心想,共产主义社会多好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