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时过境迁 > 咸宁高中(二)

咸宁高中(二)

葛楚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给我的印象是“满肚子才华”。他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很严格,无论遣词造句还是标点符号,一丝不苟。

葛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文章中用词要精炼准确,生动形象。他善于用故事和典故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例如:两个东北汉子住客栈。深夜,一个起床小便,惊醒了另一个。问:“谁?”,答:“俺。”,问:“啥?”,答:“尿!”,双方仅用了“谁”、“俺”、“啥”、“尿”四个字,把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了;又如:一对新人在洞房窗前尝月。新郎颇有兴致地说:“风吹云破,月照我两个,去年我从你家门前过,你为何闭门羞躲?”。新娘急了,“谁躲,谁躲!那是去年的我。”,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再如:大雪天,四个人在一起观尝雪景说“四言八句”。甲说:“大雪纷纷落地”,乙说:“都是皇家瑞气”,丙说“下它三年无妨”,丁说:“放你妈的狗屁”。这里,通过每人的一句话,表现出了四种不同的身份和立场。

经常引用典故,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鸟宿池中树,僧推(敲)月下门”,引导学生形象、生动、准确“抠住”词和句。

葛老师发现学生在作文中不重视标点符号,就常讲一个老掉了牙的故事:有个书生在朋友家聊天,到了吃饭的时候,窗外下起了雨。朋友很小气,在书桌上写了一张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决心要吃这餐饭,于是在纸条上把标点符号改了改:“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一改,意思就恰恰相反了。葛老师问大家:“你们说标点符号重要不重要?”

葛老师还经常提醒我们,说话和写作时不要范逻辑错误。他还向我们传授“逻辑推理”知识。他举了一些例子,如:“下雨地就湿,现在地湿了,一定是下了雨。”、“所有发烧的人都是病人,此人未发烧,所以此人不是病人。”等。问:这些推理对不对?为什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