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时过境迁 > 城关完小(一)

城关完小(一)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四日,是我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

这里虽然是一所县城完小,但规模远不及我那汀泗桥镇完小。

校园内,有前后两个场子,面积都很小,没有篮球场,也没有任何运动器械。

前场的西边,排着两间教室,教室与教室之间是过道,这里就是校门。校门外就是解放路通往工商银行和县人民政府的巷子。场的北面墙上有个小门,与“天主堂”相通。

在前场与后场之间有座两层的楼房,楼房上、下都是教室。

后场正中,有一棵枝叶覆盖面积很大的法国梧桐。最南的一角是厕所。东北一角是很矮的平房,只要站在板凳上,伸手就可以拿下屋檐口上的瓦。平房外有走廊。

当年,除六年级只有一个班以外,其余各年级都是两个班。除去上九江师范轮训的以外,有二十几个教师,男女人数差不多,没有老年的,绝大部分是中年人,少数青年如陈福寿、宛光宇等。当然,我在当时可以算最年轻的。

那个年代,彭泽流行黄梅戏,除了县城的业余黄梅戏剧团以外,还常年不断邀请安徽的安庆市、东流县、望江县、宿松县黄梅戏剧团来演出。

戏园就在天主堂。

教师每天晚上都要集中办公:备课,批改作业。每当我们听到隔壁天主堂的“闹台”锣鼓声,心里就痒痒的。大家加快速度,把要做的事做完。

大家做完该做的事以后,急忙从侧门悄悄溜进戏园。如有空位就毫不客气地坐了下来;没有座位,为了不影响观众,就站在靠墙的过道上。

不论哪个剧团,如果演“整本”戏,每次都要等人。为了等人,先要演一些“折子”戏,如“打猪草”、“闹花灯”、“补背褡”等。所以我们可以欣赏完整的故事,如“天仙配”等。

县城业余黄梅戏剧团,经常演出。农村一些小镇如马壋等业余黄梅戏剧团,也常来县城演出。因为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所以男女老少都会唱上几段。到处可以听到唱黄梅戏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