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时过境迁 > 杨梓中心完小(三)

杨梓中心完小(三)

教育部二月份颁发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出在学校增设劳动课,加强劳动教育。学校积极贯彻执行。

各年级课程表上每周安排了两节劳动课。当时没有劳动场地,我们只好组织学生大扫除,或带领学生去帮助农民做点什么。

在劳动教育方面,还采取了树立榜样,典型引路的教育方法。全国的典型有初中毕业生邢燕子,各地区有各地区的典型,五区的典型,是家住杨梓街,杨梓完小的毕业生,名叫吴池元。学校经常请他来校作报告。鼓励一些年岁大的学生,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我们县除城关小学外,农村小学一般都是年级成班人数不够,采取“复式班”教学。我们中心完小就有一年级与三年级,二年级与四年级同在一个教室,由一个教师上课,简称“一、三”和“二、四”的复式班。有些村小,一师一校,三、四个年级同在一个教室上课简称“三级复式”、“四级复式”。

业务主要是学习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和凯洛夫著作。不论是观摩教学还是日常上课,都必须一丝不苟地备好课,教学过程明里暗里,都必须体现课堂教学的五个“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进行新课、巩固新课和布置作业。“复式班”也不例外。

一节课讲得好不好,学生收益大不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所以上面来人检查教学和学校领导日常监督,一般都是翻阅教师的“课时计划”和深入到课堂听教师讲课。

九月二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校长组织我们学习,每天晚上老师分别去学校附近的村庄向农民宣传讲解。

十月二十日,国家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县武装部一位姓侯的科长来学校征集义务兵。学校有三、四个学生家庭成分、社会关系以及年龄符合标准,但体检不能过关,其中患血吸虫病的占多数。

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新人民币开始发行。政策规定旧人民币银行只进不出。我和当时学校管理财务的陈荣庆老师,怀着好奇心情,将学校所有老师的旧币收集起来,去营业所,兑换新币,花费了整整一天时间。

中央的“三统”(粮、油、棉)政策,开始在我县全面贯彻执行。

一天上午,校长去供销社开会,回到学校老师们向他打听会议内容,他说“供销社没关门下班,不能告诉你们。”

晚上,校长召集老师宣布:从今天开始,棉布凭分配指标供应。

继棉布凭证供应以后,粮食、食油、糖、煤油等等物质都陆陆续续,凭票供应。在指标定量最低时,棉布每人每年6丈,粮食每人每月9-斤,食油每人每月4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