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乱世兰陵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惊闻巨变心难平

第一百一十一章 惊闻巨变心难平

“小姐,”月扬楼中对酒而饮的三人突然被一声急促的声音打断。三人俱是疑惑皱眉望着猛然被推开的门。

“南宫?”郑嫣见南宫一脸焦急的模样,心中一惊,起身快步走上前问道:“你怎么来了?”

南宫缓了缓因一路奔来变得急促的呼吸,然后突然抓住郑嫣手臂,着急的说道:“小姐,我刚刚听闻常山王在平秦王府抓了许多先帝在时极为器重的汉臣,说是意图谋逆,现在已经直奔宫中而去了。”

“什么?”闻言,雅间内的其余两人亦是猛然起身,三人脸上只余震惊。

倒是长恭很快镇定下来,走到南宫面前问道:“你可知是哪几位大人?”

南宫摇了摇头,“我听到消息后便直接来*了,并未再去打听是哪几位大人。”

“平秦王府今日设宴,爹也前去了。而且先帝在时官拜丞相,又是汉臣,那他岂不是...”郑嫣没有接着说下去,她只觉心中发凉,然后便不顾一切的想要向外奔去。

“嫣儿,”长恭忙一把拉住她,劝慰道:“你先别急,我们陪你一起进宫探探虚实,你虽是郡主,但是此时早已到了宫门关闭的时辰,我有出入宫禁的令牌,我带你进宫。不过你要答应我,不要冲动,先弄清楚了情况再作定夺。”

郑嫣有些茫然的点点头,此时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自己的父亲能够平安,其余的她什么也不想管。

长恭回头望了望靖轩,靖轩淡笑着点点头,长恭回以一笑,生死之交,即便前方是龙潭虎穴,也有彼此同闯。

“南宫,你先回丞相府等消息,我和靖轩带着嫣儿先进宫看看到底发生何事,你放心,有我在,嫣儿不会有事的。”

南宫担忧的望了望郑嫣,然后点点头,“那我家小姐就拜托王爷照拂了。”说完便对着郑嫣说道:“小姐,你也不要太担心了,老爷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

回神的郑嫣转过头对南宫安慰一笑,“我没事,你就听长恭的,先回府等消息,我这便和他们一同进宫。”

“嗯。”

南宫话还未罢,郑嫣三人便匆匆向外走去,不一会月扬楼下便响起一阵长长的马嘶,转瞬便又恢复了平静。

光华殿中,太后还未入睡,手中还绣着一幅双龙戏珠的锦帛花样,莺儿将烛火挑了挑,顿时殿内明亮了不少。

自高洋遗体入陵,新皇登基后,昔日的皇后如今的太后便从凤鸣殿搬进的光华殿。

“娘娘,皇上若是穿上您亲手制成的这件锦衣,必定是锦上添花,更是俊秀英气。只是夜也深了,娘娘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莺儿暗叹太后的刺绣,却也担心她的身子经不起这漫漫长夜的寒气。

“哀家没事,哀家只想早点看到皇上穿上这件锦衣的模样。”太后一脸慈爱的笑容,轻声说道。

嘶~指尖传来一阵刺痛,太后低头便看见指尖一抹朱砂般的鲜血慢慢晕开在手中的锦衣上,微微皱眉,她不禁自嘲道:“也许真的老了,眼睛竟这般不管用了。”

莺儿见状忙帮太后包扎,这时殿门突然被重重打开,然后便有几名一身铠甲的侍卫打扮的人闯了进来。

“大胆!”刚刚为太后包扎好指尖伤口的莺儿斥道,“你们竟敢擅闯光华殿!”

“还请太后娘娘恕罪,奴才们也是奉命行事,还请娘娘行个方便。”那几名侍卫中一人上前硬着声音说道。

莺儿还欲再说,却被太后挥手止住。

“你们奉谁的旨,所为何事?”太后镇定的问道。

“回娘娘,奴才们是奉太皇太后旨意请娘娘前去长定殿一趟。”

“长定殿?”太后心惊,难道有些事终究是逃不过了?但她面目依旧淡淡的说道:“既是太皇太后旨意,那哀家便随你们走一趟。”说完便借着莺儿的手从榻上站起。

“多谢娘娘,请!”那侍卫让出一条道,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太后最后深深望了一眼那被自己放在一旁的锦衣,鲜红的血液晕开在金丝绣成的金龙眼旁,似是金龙留下血泪一般,面目狰狞。

刚刚走进长定殿,太后李氏便觉殿内紧张的氛围,还未站定便听到太皇太后冷声问道:“太后如今是有了皇上撑腰,便不将我这老妇放在眼中了吗?”

李氏一惊,跪倒在地,“臣妾不敢。”

“你不敢?你如今还有什么不敢的!你不是还想随意摆布哀家和众位亲王吗?我等岂能任由你这汉人玩弄于股掌!”太皇太后霍然从座上站起,怒声说道。

“母后明鉴,臣妾绝无此心!”李氏连连磕头,极力辩解道。

可是太皇太后却并不管李氏的辩解,只是不屑一笑:“你如今这般惺惺作态做什么,杨愔一党,意图操控我高家天下,加害哀家和几位亲王,皇上年少不懂事也就罢了,可是你身为太后,却为何不加以阻止呢?”

李氏的额头已经红肿的渗出血来,但她却依旧谦卑的连声说道:“母后,臣妾确实不知这些事情,自先帝去后,臣妾便每日诵经念佛,为母后和皇上祈福。母后刚刚所说,臣妾确实是一无所知啊。”

“为哀家祈福?哀家看,你是巴不得哀家早死吧,这样你倒真的可以同这些汉臣连成一气,掌控一切吧。”

说完太皇太后又将视线望住垂首立在一旁的高殷身上,“皇上只怕也是这样想的吧?”

高殷猛然一惊,扑通跪下,“祖母明鉴,孙儿绝无此心。”

而这时额头的血已被御医包扎止住的高演走了过来,他慢慢跪在高殷身旁,一脸恭顺的说道:“母后,儿臣愿为皇上担保,他绝无伤害母后和儿臣之意。罪责都在这些汉臣身上,蛊惑圣上,排除异己,他们才是罪大恶极之辈。”

说完便又侧首望向高殷,“皇上,臣知道您重视贤德之臣,可是这些人包藏祸心,绝非良臣,还请皇上下旨处置!”

高殷面露犹豫,太皇太后见此,沉声问道:“怎么?皇上到现在还不肯相信自己的叔父吗?难道要为了这些乱臣将血亲置于危地吗?”

高殷眸色间泛起沉沉的倦意,但是他似是极力在隐忍着什么,肩膀有些微微颤抖,而身旁的双手也紧紧握住成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