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曼哈顿恋人 > 第九章:海的另一面

第九章:海的另一面

星期五回到家已经是黄昏时分。从车站到方雨涵家的那段路,要穿越好几条上海的弄堂。这个时刻,石库门里面家家户户都散发着一股饭菜香。闭上眼睛仔仔细细地闻闻,方雨涵还能依稀分辨出哪家烧的是腌笃鲜,哪家烧的是茭白肉丝,还有荠菜豆腐羹。后来到了美国,江海问她最怀念上海什么,她说是上海黄昏的饭菜香,那是一种家的感觉和幸福的味道。美国的住宅区,空气里面清爽得没有人烟。

回到家里,还是那幅经年没有改变的画面。方母在厨房做饭做菜,方父在书房看书。做完后,方母把饭菜一样一样摆上桌,然后敲敲碗边,喊一声“吃饭了”。方父就从书房里面出来,边吃边看新闻联播。只有每个周末,方雨涵回家的时候,他会破例关掉电视,听她兴高采烈地说学校里面发生的各种事情。方母也跟着兴致勃勃地问东问西,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其实很多时候,学校里并没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可是为了这种融洽的氛围,方雨涵会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编出一些来讲给爸妈听,她喜欢看他们放下高级知识分子一贯的矜持大笑出来的样子。幸好她参加学校小说社,这还难不倒她。

“爸、妈,我下个星期学校里面有事不回家了。”吃饭的时候,方雨涵轻描淡写地说。

“噢,好啊。那这一次多带点换洗的衣服去。在学校里面好好念书,把换下来的衣服都带回来,妈妈给你洗。”方母夹了一筷子菜到方雨涵碗里,“多吃点,学校食堂的菜哪里有营养。”

“你不要太宠女儿了。衣服自己洗洗也没有关系,没有必要每个星期大包小包地来回搬运。”方父自有他自己的教育方式,“小雨,你的托福准备得怎么样了?”

方母不作声地看了方父一眼,我行我素地继续往方雨涵碗里夹菜。

“在准备。啊呀,爸,我就是不明白你为什么老是要我出国,国内不是挺好的吗?”方雨涵边说边仰起头,往嘴里扔进一块红烧肉。

方父用筷子轻轻敲了敲她的碗边:“女孩子注意餐桌礼仪。有机会去国外看看,不会错的。爸爸是生不逢时啊,如果我英文好一些,早就可以公派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了。”

“知道了,知道了。我吃完了,要出去找同学玩。”趁着方父的“生不逢时”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长篇大论还没有开场,方雨涵跳将起来把碗筷拿去厨房。

“你慢吃。”方母对方父说了一句,也拿着碗筷跟着进了厨房。

“哦,吃这么快!”方父有几分不舍,然后把电视打开,开始看新闻联播。

“小雨,别听你爸爸的。现在跟以前不同了,美国也没有那么好,留在国内发展也蛮好的。”方母接过方雨涵手里的碗筷,开了水洗着,在水声和电视机声音里面压低嗓音对女儿说。

做母亲的总有些私心,希望女儿不要离家千里。对于母亲来说,女儿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有些事情,你要早些和夏原说清楚。”

“妈!我没有什么事情啊,真的没有!我只是下星期学校有事不能回家。再说了,我也不是每个星期都见夏原的。”

“我没有说你有事啊?你难道有什么事情?我问的就是你下个星期不回家有没有和夏原说了。” 方母一副了然于心的神情,尤其是她那双眼睛里面透出的笑意、慢条斯理的样子,反而衬托出方雨涵急躁里面的心虚。

方母年轻时候算是一个美女,尤其有双极为动人的眼睛。现在人到中年,岁月有痕,可是那双眼睛依然美丽。方雨涵不光遗传了父母的智商,连母亲的外貌也遗传了个七七八八,尤其是那双动人的眼睛。江海曾经说,方雨涵的眼睛是他见过的女孩子中最美丽的。

“噢,我知道了。那我等一下去找夏原了。”方雨涵应了母亲一声,回到自己的卧室,从抽屉里面拿出一部对讲机。说来可笑,都90年代了,方雨涵还没有见过像夏原父母那么不开明的家长。尽管她是女孩子,但从大学开始,父母对于方雨涵谈恋爱这样的事情,就抱着放羊的态度。父亲甚至还觉得大学校园里面人性更加纯粹,如果方雨涵能够在大学毕业时把自己嫁出去,他也是乐见其成的。可是,夏原的父母则不是。他们坚决反对夏原在大学“早恋”。那是一个还没有手机和微信的年代,找他的方式就只有打家里的电话或者写信。如果有女孩子打电话到夏家,基本是会被盘问到祖宗三代以上,然后被告知“夏原不在,下次勿扰”。自从那一次方雨涵被盘问到跳脚对着夏原大发脾气后,夏原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他从他一个念警校的哥们儿那里搞来两部对讲机,如果方雨涵要找他,就到他楼下“呼叫总部”。夏原就是有本事把一件本来挺浪漫的事情搞成“永不消逝的电波”。

方雨涵刚要出门,电话响了,是江海。

“我只是想看看你安全到家了没有。”江海的声音在电话那头若无其事的,好像关心方雨涵有没有安全到家这件事情他已经做了很多年似的,“今天,妈妈一定做了不少你喜欢吃的菜?”

“是啊,妈妈做了蟹粉狮子头,我最喜欢吃的。”

“这道菜原先是淮扬菜系的,也是我的拿手菜。我妈妈祖籍是扬州。”

“是吗?你们男生也会做菜?”

“当然了,我最拿手的是田螺塞肉、鱼羊鲜和冬瓜盅……”

接下去,方雨涵居然在那里莫名其妙、兴趣盎然地听江海谈起美食菜谱来。高智商的男生就是有这点优势,学什么都似乎很容易。平时在学校里,江海总是淡淡的不愿意跟人多说话的样子,但是在方雨涵面前,他却有聊不完的话题。而他就是有本事轻而易举地勾起方雨涵的兴趣,让她放下眼前要做的事情,孜孜不倦地听他在那里神侃。

谈兴正浓时,方雨涵手里的对讲机发出搜索信号的沙沙声,然后有人唱歌:“夏天里的小雨,沙啦啦下个不停。”这只能是夏原。

她不禁莞尔,拿起对讲机应了一句“来了,来了”,又转向电话听筒:“江海,不聊了,我要出去了。”

江海在那头沉默片刻:“男朋友?”

“嗯,是。”没来由地,方雨涵握紧了话筒。

“呵呵,小孩子。”江海在那里轻轻地笑,听不出他的情绪,“去吧。多穿点衣服,秋天晚上凉。”没等方雨涵说再见,他就挂断了。

楼下,夏原站在树的阴影里面,低头把玩着手里的对讲机。一个多星期不见,他好像又长高了些,愈发显出他的瘦。他穿着浅灰套头连帽运动衣,胸口印着学校的名字。

“来了。”他看方雨涵过来,口气淡然,“去留园坐坐吧。”他把手插进裤兜里面,转身走在前面,和她保持了不多不少一尺的距离。

或许是迫于家里的“高压”政策,夏原永远习惯在人前和方雨涵保持一定的距离。好多次她企图和他手拉手,像无数校园情侣一样在午后的阳光里面游荡,他总是会很不自然地把手抽出来,讪讪地笑着。如果偶尔在街上碰到他父母的同事,他会很一本正经地介绍说:“这是我高中同学,我们正要一起去看望中学老师。”唯有在他觉得绝对安全的地方,他才会有些亲密的举动,譬如在留园。

留园,其实只是一个街心花园而已,在方雨涵父母家的边上。在那个年代,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还没有今日那么炙手可热。所以,在居民住宅区之间,很奢侈地留了一大块绿地,种了一些花草和树木。那些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树下垂挂着的木秋千,成了年轻情侣的最爱。从中学时候开始,方雨涵班里的女生就喜欢在这里踢毽子、跳皮筋,男生喜欢在草堆里捉蟋蟀。到大学的时候,方雨涵和夏原则喜欢坐在秋千上看别人踢毽子、捉蟋蟀,随意聊天,往往他们两个都会笑得前仰后合。

“小雨。”一进留园,夏原就恢复了正常,“来,让我看看有没有又长胖了?”他伸出长长的手臂,把方雨涵捞到他身边,“还好,纤纤细腰还在。”

“你干吗啊!”方雨涵拍掉他的魔爪,“你这个两面人,现在怎么不装了?真讨厌!”

“啊呀,你不知道,我爸妈耳目众多,神通广大。还有那个我爷爷是侦察兵出身,我爸是家学渊源啊。”夏原嬉皮笑脸的,“与其给他们逮住,回去上三个小时思想教育课,我还不如小心点呢!我爸是老党员,做人家思想工作是他的专长和爱好。啊呀,烦着呢!”

“嗬!看来,你的反侦察能力也很强啊,你爸妈一定觉得你特别单纯吧!其实呢,他们的宝贝乖儿子在黑漆漆的小树林对女生动手动脚的!”方雨涵微嗔地躲开夏原再次伸过来的长胳膊。

“别说得那么难听嘛。”夏原坐在秋千上,慢慢地把秋千在夜风里面荡起来。看夏原荡秋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为他的脚太长了,他一定要把脚缩起来,才能把秋千荡起来。他的长手长脚缩起来的样子总使方雨涵联想到长臂猿。

“那天,你们寝室的女生去共青森林公园搞什么见鬼的寝室联谊,有没有哪个不长眼睛的家伙看上我们家小雨啊?”

“什么叫作不长眼睛的家伙?我有那么差吗?应该说是哪个眼光特别好的的家伙才对。”夏原的不以为然让方雨涵非常不服气,难道他就认定她没有其他男生喜欢吗?

“哪里哪里,我们家小雨绝对是第一眼美女。一眼看去,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再一眼看去,就慢慢品出味道了。”

“什么味道?”方雨涵心里有点飘飘然。

“难缠的味道。你那肠子啊,百转千回的,比我画的那些船舶图纸上的线条还多还复杂。我就是你肠子里面的蛔虫都已经迷路了。”

“你说什么啊!我有那么麻烦吗?”方雨涵恼了。

“那是!”夏原一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英勇就义状。

方雨涵只好叹气。三年来,她也了解了,想要在夏原那张“狗嘴”里听到什么赞美的话,估计比登月还难。她抬头看天空,天边一弯残月,不由得想起那天晚上圆圆的月亮,还有月色下的江海。

“我下个星期学校有事,不回家了。”方雨涵让自己的口气听起来尽量自然。

夏原看了她一眼:“要不要我来学校看你?”

“哦,不用了。我可能很忙,没有时间陪你。”方雨涵拒绝,口气里面有点不自觉的冷淡。

“什么时候难缠的小雨变乖了?是不是我的曙光要来了?”夏原还是一副不正经的样子。

方雨涵气鼓鼓地问:“夏原,你难道真的不怕我被其他男生追走了?”

“是吗?是谁要慷慨就义啊?”夏原把秋千荡得更高了,满不在乎的神情。

方雨涵也默默地荡着秋千,不再说话。

其实,他们之间常常会不说话,一起荡着秋千,静静享受那种宁静的亲密。可是在那一夜,她发现,原来沉默是如此尴尬。

“我有点冷了,想回去了。”方雨涵打破沉默。

“好,我送你回家。”夏原跳下秋千,走过来用力紧紧抱了她一下。

方雨涵听到他小声咕哝了一句:“正好回去看球赛。”她只好再叹气。

夏原转身大踏步往回走的路上,她走在他的影子里面,为他的不在意充满了莫名的悲哀。很久很久以后,方雨涵问他,你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在意?他说,其实他不是不在意,只是不相信会失去。

回到学校后的那个星期,方雨涵刻意回避着江海。她宁愿在寝室里看书看得昏昏欲睡,也不愿意去自修教室自投罗网。而江海似乎也消失了,原来偌大一个校园要“偶遇”一个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尽管如此,方雨涵还是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不安。后来无数的事实证明,有些事情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而自己无处藏身。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亦是如此。

星期五晚上,方雨涵睡得很浅,反复做着同样一个古怪的梦。梦里,她缓缓跌入一片海水里面,海水是暖的,她在海水里面沉浮,那种无力感让她伸出手去想要抓住什么,哪怕是一根海草。此时,有一双手伸过来,拖住她往海的更深处沉去。

醒来的时候,看了看闹钟,才六点多一点。方雨涵和江海约了八点钟在学校后门的车站见面。于是,她睁着眼睛看头顶雪白的蚊帐,忽然之间,方雨涵有一种强烈的想要退缩的冲动,而下一分钟她又对即将到来的远足充满了期待。

星期六的早晨,车站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江海已经在那里了,他仰着头不知道在看车牌还是在看没有一朵云彩的天空。江海还是一身牛仔衣。方雨涵发现他很喜欢穿牛仔衣加棉布衬衣,区别只是颜色和款式不同而已。今天,他穿的这件牛仔衣很蓝很蓝,竟然有点像她梦里的海水深处的颜色。

他看到方雨涵,第一句话就是:“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她看着他:“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

他并不回答,只是又问:“你会后悔吗?”

她转头看别处:“我不知道,希望不会。”

公共汽车进站了,江海猛然拉起方雨涵的手,一个箭步冲上车去:“你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急什么急!星期六,又没有人和你抢位子!”旁边的乘客很不满意地嚷嚷。

江海佯装没有听见,坐下来后转过头来对方雨涵扮了个鬼脸,然后伸长了腿,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难得淘气的江海没有了平时的稳重冷淡,完全就是一个可爱阳光的大男孩。

方雨涵以为江海描述的海,会是在上海的东海入海口那些夏天人潮涌沸的风景区。可是,公共汽车离市区越来越远。接着他们又换上了一部开往郊县的长途汽车。她有点困惑。最后,他们来到一个渡口。江面很宽,江水在阳光下面泛着粼粼波光。看惯了黑臭的苏州河,和外滩混浊的黄浦江,这几乎可以称作为“洁净”的江水,让方雨涵怀疑是否已经离开了上海。

“我们还要摆渡吗?这是哪里?江海,你不会是人口贩子吧!”

“哈哈,我当然不是了!”方雨涵小心翼翼的样子,惹得江海发出大笑,“我们还在上海,这不过是黄浦江的上游罢了。上海很大,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市中心一小块而已。我们要先过江,才能看到真正的海啊。”忽然江海低下头来,一半认真一半捉弄地盯着方雨涵看,“放心!我只会把你拐跑,但是我决不会卖了你。”他的弦外之音,让她顿时脸红。

他们过了江,又换上一部公共汽车。这部公共汽车颇有点像农贸市场,很多当地的农民挑着装满蔬菜瓜果的扁担就上车了,有的甚至还挑着装有鸡鸭兔子什么的竹篓子,更夸张的是一个农家的孩子抱着一头小猪就上了车。售票员好像司空见惯一样,照样关门报站收钱卖票,根本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方雨涵的地理概念一向很差,但是她知道,他们肯定已经置身于上海某一个很边远的区县了。

终于到了。江海捧着方雨涵的脑袋转向窗外,方雨涵不禁惊叹出声:“天!江海,你是怎么找到这片大海的?”

是的,就是这一片大海,一片空旷的海。令方雨涵惊叹的是,江海居然能在上海这样一个拥挤匆忙的城市找到这样一片完全没有人烟的大海。因为没有人烟,海显得格外安静。以前,练习书法的时候,方雨涵常常写“宁静以致远”,面对着这片海,她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宁静”。海边软软的细沙,任潮水如温柔的手指在上面画各种印象派的图案。堤岸上是一片片白色的芦苇,随着海风款款摆动。偶尔,天空会有一只水鸟飞过,成为静态里唯一的动态。

方雨涵和江海站在海边,彼此都不出声。在这样的大海面前,任何的话语似乎都会破坏一种美感。是的,一种孤独的宁静,一种宁静的完美。如果说,刚才一路上江海讲的自己的故事让她了解了他的过去,那个留给所有“外人”的他。那么,这一片海,则让方雨涵触摸到了一个留给他自己的江海,有点倔强,有点安静,有点孤单,又有点偏执。

当他们两个坐在白色芦苇摇曳的堤岸上时,江海告诉方雨涵,最初她以雨儿的名字写给他的第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真的不知道,你只是天空过境的候鸟随着季节变化匆匆而过,还是海边的那道不变的堤岸,静静看潮起潮落。”他觉得他描述的就是这一片他心底私密的大海。那时他就决定一定要带“雨儿”来看这片大海。说这一句话的时候,他握住了她的手,她犹豫着想抽回自己的手,他却如此坚定,不容她挣脱。

不知不觉,已是黄昏。夕阳斜斜地照在海面上,染红了天空,也染红了海水。“下去到海水里面走走吧。这是一天里面大海最美丽的时刻,但也最短暂。”江海脱下鞋袜,卷起裤腿,走向大海。夕阳照在他的脸上,也映红了他身上海蓝的衣服和他脚下的海水,他好像变成了海的一部分。当时,他脸上那种难得的灿烂纯真无忧无虑的笑容,定格成为方雨涵记忆中极美的镜头。于是,她也学着江海那样缓缓走到海水里面。

“真的,这海水是暖的。”

“是不是,这海水一点都不冷?没骗你吧,被太阳晒了一天了。不过,夕阳下得很快,大海很快就会变得冰冷冰冷的。我们等一下就可以回去了。这样子,你印象里面的大海才会是最美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