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曼哈顿恋人 > 第四十三章:在你的身边

第四十三章:在你的身边

在上海,夏原开始频繁出现在方家的生活中。方家父母一开始因为不确定女儿的心思,不敢过于受人恩惠,总是婉拒夏原的帮助。但是,两位老人在上海抚养着一个幼儿,生活中难免出现一些急需帮助的情况。某一天半夜,上海下着瓢泼大雨,诺诺突然发起高烧,方家父母抱着诺诺站在街边半天都拦不到一辆出租车。方父只能打电话向夏原求救。不到十分钟,夏原开着车出现,送诺诺去了医院的急诊室。医生说还好送来及时,小孩子发烧尤其要注意,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方家父母自然是感激涕零。再加上夏原跑上跑下地挂号拿化验单取药,全部不用方家父母操心。接下去,方家对外需要跑腿的事情自然变成了夏原的事情。这些年他在职场历练,办事能力自然是和当年的青涩不可同日而语。他一件一件事情全部办得妥帖无比,两位老人对夏原好感大增。

夏原和诺诺很有缘分,他喜欢给诺诺买玩具,陪着诺诺玩,还极有耐心地给诺诺念童话书。到了春日的周末,夏原还得到两位老人许可带着诺诺和一帮同事去郊外采草莓农家乐。原先两位老人因为体力有限,只能带着诺诺在附近的公园玩耍,从来不敢带诺诺去稍远的地方。现在诺诺来到田野里,一下子看到很多不同的小动物,摸着小山羊、小兔子,摇摇摆摆地追逐着大白鹅,简直乐坏了。夏原公司一帮爱耍宝的同事,譬如范逸琛刘浩天之类,最爱逗诺诺开心。他们一开始看到夏原牵着个小嫩娃娃来郊游,下巴都几乎掉到地上。从来没有听说过夏原有孩子啊,不会是他的私生女吧?夏原却是闷葫芦一个,懒得和他们解释,任凭他们怎么打探都是铩羽而归。最终,诺诺的可爱让他们完全忘记了要打探小女娃的神秘来历,只顾着和她疯玩了。而两位老人也终于得以在周末稍作休息,毕竟照看一个精力旺盛又在学走路的孩子是一件极需体力的事情。

清明时节,转眼而至。方雨涵在电话里面犹豫着对父母说:“爸妈,这是江海走后第一个清明,他妈妈已经走了,他爸爸也已经再婚,能不能麻烦你们带诺诺去给他扫墓,我不想让他太冷清。”

方家父母沉吟不语,半晌才说:“不管江海以前做了什么,总归是一日夫妻百日恩。你放心吧,我们替你去。”

“爸妈,谢谢……老是让你们为我操劳。”方雨涵有些哽咽。

“戆囡囡,你一个人在外国已经不容易,阿爸姆妈能帮的也就这一点点了。”那边是父母的乡音缭绕,这边是一个人的空旷寂寞,方雨涵觉得的确该考虑回国发展了。

清明过后的某个深夜,方雨涵照旧在家开着两台电脑,一台公司电脑工作,一台私人电脑开着MSN,等待父母上线。那夜,和诺诺视频之后方父告诉她,清明的时候已经带着诺诺去扫了墓,然后发来一张照片。照片里,黑色大理石的墓碑在细雨里更加黝黑。墓碑上的照片是某次江海驾着机帆船出海归来,他的手里拎着一条海钓上来的枪鱼,在罗德岛的夕阳下像孩子一样胸无城府地大笑着。这是方雨涵最爱的一张照片,只是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嵌在他的墓碑上。墓碑上面写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曾是江海极为喜欢的一句诗句,他说每一次念,都可以闭上眼睛感觉暖暖的海风在脸上。可写下如此开阔温暖诗句的诗人却在两个月后卧轨自杀。这一切,莫不让人感叹人生无常。墓碑前,静静放着一束白色的郁金香。郁金香是她最喜欢的花,如果她亲自去扫墓一定会买一大束白色郁金香。可是父母并不知道她喜欢什么花,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买白色菊花去扫墓。

方雨涵心下一动,在对话框里面写:“爸,去扫墓的还有谁?”

MSN那边的方父似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答:“是夏原。夏原说墓园在郊区,我们两个老的带一个小的一路辗转公交车,又是清明扫墓高峰,很不方便,所以他就提出开车带我们去了。但是,他不让我们告诉你。如果你觉得不妥当,下次就不麻烦他了。”

方雨涵写道:“爸,没事,我去谢谢他。”

方父回答:“是该好好谢谢夏原,最近他帮了很多忙。”

不一会儿,方父又打出一行字:“男人的胸襟是否宽广比他的事业是否成功更加重要。”

纽约的凌晨,是上海的正午。果然,不到五分钟夏原的头像亮了。最近一段时间,他总是趁着午休的时间在MSN上线,如果看到方雨涵也在线,就说一声:“在吗?最近好吗?”

方雨涵却往往并不回应,她只是会在状态栏里面更改状态,有时候是“加班ing……”,有时候是“楼下的樱花开了”,不知道是固执还是矜持,她默默用自己的方式和夏原沟通。当年的MSN有一个功能,会显示当前正在听的歌曲,夏原可以看到方雨涵正在听的歌,不一会儿大洋那边夏原的头像状态下也会显示同一首歌。他也固执地用这种方式和她靠近。虽然彼此不说话,方雨涵却慢慢养成了习惯,只有看到夏原的头像亮了,她才觉得一天完整地结束了。

MSN提示新消息的声音响起。

大鱼:“在吗?睡了吗?”

Rain:“还没有。刚刚跟爸妈视频。爸爸告诉我你陪他们去扫墓了。其实,你真的不需要这么做。感觉太难为你了。”

大鱼:“没有什么为难的。以前我不懂得,喜欢一个人就是包容她的一切,接受她的一切。痛定思痛之后,我懂了。希望没有太晚,没有再错过。”

方雨涵只是沉默。她不是没有感动,她只是不想把感动当作爱情。和夏原最初的恋爱是缘起感动。高三那年她暗恋班中一个男生,而那个男生爱上了她最好的朋友。伤心的她在雨里把日记一页一页撕下来,扔进了校园后面的小河流。夏原冒着大雨,把她撕掉的日记,一页一页重新拾回来,烤干了还给她,告诉她所有的感情都是美好的,即使失败了。她感动了。高三毕业那年,夏原向她表白,她以为自己爱上了他。而最终,她还是辜负了他。现在又是她人生最失意的时候,他似乎是她的守护天使,总是在这样的时刻出现,想要拯救她失落的爱情。只是这一次,她不想再犯错。只是偶尔她也会犹豫,到了三十多岁的年龄,或许感动也可以成就一段平静的婚姻,自己又何必这么纠结于到底是爱情还是感动。

当方家父母习惯了夏原在他们生活中出现时,夏家父母也渐渐觉察到了夏原的不同。夏原结婚后起初每周和索菲娅一起回父母家一次。后来和索菲娅闹离婚之后,夏原怕被父母唠叨,就变得不常常回来了。最近,夏原似乎又恢复了每周一次的惯例。吃饭的时候,他虽然还是沉默寡言,但是偶尔也有笑容了,兴致好起来还会说几句最近工作的情况。

这天吃午饭的时候,夏母说:“一个礼拜前,索菲娅打电话来跟我道别,说是结束这里的生意回法国去了。”

“哦,是吗?”夏原抬起头来问,“她说什么了吗?”

“她说在上海这么多年,还是觉得像外乡人。现在离婚了,倒是可以毫无牵挂回去父母身边了。我也问她怎么不直接给你打电话,她说离婚了就不想再联系。看来还是有些心结。”夏母回答。

夏原低下头说:“哦,这样啊。以前的确是我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好。如果能多帮她一些,多听听她的想法,也许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小原,你也别太自责了。说到底,还是没缘分。”夏母安慰道,“不过她倒是提到最近认识了一个在上海工作的法国人,经常光顾她的店,两个人聊起来很投缘。这次那个法国人任期结束回巴黎,她也正好结束生意一起回去。哎,真心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幸福。毕竟也算是这几年一家人相处一场。”

夏原的目光投向身边的空位子,这是索菲娅以前坐的地方,想起多年前巴黎春日的午后,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四月。时光如此轻飘飘地翻过,不是没有爱过,不是没有痛过,只是从未想过陪到最后的竟然不是那个人。人生的无奈在于,拥有了爱情,却未必可以拥有永远。

那天晚上,索菲娅的“听夏”最后一次营业,店里放的最后一首歌是《爱的代价》。她坐在那里,环顾多年来精心经营的小店,一口一口吃着“听夏”最受欢迎的巧克力慕斯。歌曲结束了,她站起身来,收拾整齐所有的东西,没有一丝犹豫地关上门转身离开。她微笑着跑向在店外面耐心等候了很久的法国男人,那个人有着一双深如蓝海的眼睛,温柔地注视着她如翩翩蝴蝶般飞来。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

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

那些为爱所付出的代价

是永远都难忘的啊

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话

永在我心中,虽然已没有他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

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也曾伤心流泪,也曾黯然心碎

这是爱的代价

也许我偶尔还是会想他

偶尔难免会惦记着他

就当他是个老朋友啊

也让我心疼,也让我牵挂

只是我心中不再有火花

让往事都随风去吧

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话

仍在我心中,虽然已没有他

五一小长假。夏原被父母要求回家吃饭,说是节日里亲戚们要好好聚一次。夏原并不热衷于此类亲戚聚会,本来想借口工作忙而推托,但是母亲却反复叮嘱要他一定要来。其真正的原因是隔壁的老邻居前几天跑来告诉夏家老夫妻她在商场看到夏原带着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在买玩具。她上前打招呼,夏原说是朋友的孩子,帮忙照顾一下。夏家二老听闻这个消息,不约而同地兴奋起来,以前从来没见过他对孩子那么有耐心,看来夏原到了想当爸爸的年龄了,剩下的问题是给夏原将来的孩子找个妈妈。老夫妻俩合计了半天,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等夏原走进家门的那一刻,他顿时明白父母给他安排了一场“鸿门宴”。除了几位阿姨和舅舅之外,还有父母的两个老同事。而老同事无一例外地都带了女儿前来。夏原刚想趁大家没注意到他悄悄溜走,结果被夏母看到,一把拽了进来。夏原只能讪讪地笑道:“不好意思,来晚了,路上堵车。”母亲给他介绍坐在一边的两个女孩:“来,来,这个是吴叔叔家的吴倩。就是你小学暑假的时候一起去游泳的倩倩。那个是张叔叔家的张冬妮。就是妮妮呀,你不记得啦?你帮她补习过数学的。”两位女孩都站起身来,微笑颔首,算是打了招呼。多年不见,大家都不再是当年孩子的容颜,夏原根本已经分不清楚哪位是倩倩哪位是妮妮,只能尴尬地笑笑,在一边坐下。

两位女孩说话都很得体也颇为风趣,各种话题各种见闻,都可以信手拈来说上几句。夏原对于小女生的话题却有点无所适从,一开始还耐着性子听着,不时点头插上一句两句表示礼貌。不知不觉中,他开始魂游太虚,脑海里面出现的尽是云高风清,朗朗的月色下,扎着马尾辫的她坐在秋千上,一荡一荡的,在他的心湖上荡出层层涟漪。那夜,她似乎说了很多他们不能在一起的理由,而如今他记得只有她淡淡的哀愁和美丽。到最后,他只听到其中一个女孩对他说:“夏原哥,你别装啦,累不累呀。”他一脸错愕,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听另一个女孩接着说:“我们不都是被爸妈安排来相亲的?看起来,你好像也和妮妮姐一样有一个不被同意的心上人?”

两个女孩默契地对望一眼,咯咯笑着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看来现在是进入剩女时代了。”

“就是啊,否则为什么我们两个他一个。”

“没错,两只黄鹂,一根木头。”夏原被她们逗乐了,哈哈大笑。

在远处的夏家父母看到此番情景,彼此使个眼色,不由得喜上眉梢。饭桌上,父母辈们明的暗的想要把自家的孩子撮合在一起,子女辈们则是打着太极拳能躲就躲。一顿午饭,倒是吃得跌宕起伏,宾主尽欢。饭毕,两位女孩说要去逛街,夏原也借口“我开车送她们”起身开溜。

夏原把两位女孩送到她们要去的地方,礼貌地告别说“再见”。

女孩们开玩笑问:“说什么再见?夏原哥,你真的想继续和我们相亲?不过,你可不是我们的菜哦。”

“对啊,对啊,太严肃了,太无趣了。我觉得气压好低哦。”

“你们这两个丫头,这么伶牙俐齿。”夏原笑着说,“行啦,行啦。我服了你们了。”

两个女孩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走在街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如果没有她,任何一个或许都会是佳偶吧!夏原心想。只是,她在!自从年少时的那个夏天,悠悠时光的河流里,她就在了,一直都在!他无法忽略她的存在。

夏原坐在车里出了一会儿神,发动车子开往方雨涵父母家的小区。在听到诺诺甜甜地叫“阿舅”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涨满了温柔的喜悦。诺诺明亮的眼睛像极了她的。他有片刻的恍惚,仿佛是她在看着他,于是他前所未有地明白了自己的心思。

回到曼哈顿已经不短的时间,一切似乎慢慢进入了正轨,却又似乎仍然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至于和夏原之间,亦是一种混沌的胶着。夏原是执着地要存在于她的生活之中,而她却无法作任何承诺,因为她都想不清楚将来的日子会是在哪里或者是如何的状态。父母不是没有问过她到底是如何想的。她只是简单地说:“爸妈,别为我担心,我会努力重新开始生活。”

虽然清醒的时候方雨涵可以告诉自己不要回头看,甚至不要往两边看,就这么直直地往前走。可是进入睡眠,梦境却不受意志的控制。每一次深夜的噩梦中,方雨涵就会时空错乱地以为江海还在。他们彼此伤害,他们和好如初,梦境和记忆混杂在一起扑面而来,让她措手不及地撞了上去。每一次挣扎着醒来,她都搞不清楚自己是身在梦中,还是在现实里。于是,她就选择了让自己醒着。

又是一个失眠的夜晚。方雨涵一边在网上浏览新闻,一边和国内的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突然之间,MSN所有的亮着的绿色头像都灰了。她不由得奇怪,难道是网络出了问题。她前后检查了一下,一切都运行正常,所有网站也都可以连接。怎么回事?她纳闷儿。过了一会儿,她看看没有头像再次亮起。夜色已深,她也就去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方雨涵踏进办公室,一边等着电脑开机后运行各种安全检测程序,一边跑去茶水间泡咖啡。茶水间里如平常一般,同事有的泡咖啡,有的洗杯子,同时三三两两地站在那里聊天。他们看到方雨涵进来,立即全部停下来问她:“一切都好吗?”

方雨涵一脸迷茫地问:“发生什么事情了?”

“你没看新闻吗?昨天半夜中国发生大地震。”没等同事说完,方雨涵就急着跑去办公室里原本用来播放财经新闻的电视终端。

汶川大地震!

每个频道铺天盖地都是关于中国地震的报道,可想而知这场地震有多么严重。回到办公桌前,方雨涵打开国内的新闻网页,也全部是触目惊心的关于地震的报道,有些网站全部的文字图片都用了黑白颜色。举国哀恸。

方雨涵抓起电话打给上海的父母询问。父母说上海只有些微的震感,并无大碍。方雨涵一颗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然后她又打电话给上海的几个朋友,都说一切安好。只是昨天地震的当时,办公大楼摇晃得比较厉害,于是大家全部下楼等待指令,难怪MSN上面一片灰色。方雨涵犹豫了一下,拨打了夏原的电话,没有人接听。她猜想估计他在开会吧。

整个上午,不停有好心的美国同事来问方雨涵在中国的家人是否安全。她解释说她的家乡在上海离发生地震的地方比较远,所以家人都很安全,谢谢大家的关心。夏原始终没有打回电话给她。接着几天晚上,他也没有在MSN上线。方雨涵一边关注着汶川地震的情况,一边忙着和公司里的中国同事们一起组织募捐。慢慢地,又有华尔街上其他银行的中国同事加入。捐款如同滚雪球一样慢慢积累壮大。

平时这些中国同事各有家庭,除了偶尔吃个饭之外,也并无更多的来往。如今国难当头,大家齐心协力奔忙起来。早年留学生都是有过一段艰苦的留学经历的,于是平时养成了极为节俭的生活习惯,而如今大家却毫不迟疑地在支票上写下了极为慷慨的捐赠金额。大部分的银行又有员工捐多少公司也捐多少的慈善捐款政策,一时之间,捐款数字直线上升。方雨涵和大家一起忙碌着。

只是,夏原仿佛消失了一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