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曼哈顿恋人 > 第五章:如歌的行板

第五章:如歌的行板

记忆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往往不受人的意志控制。照相机,录音机,或者摄像机忠实地记录着人所要它们记录的东西,一丝不苟。但记忆不是。它如一个顽皮的孩童,沿着自己愿意的轨迹到处游荡。有些很重大的事情,你可能转身就忘记了,然而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你记了一生。

就如,夏原永远记得那个秋天的晚上。他从上海郊区的J大一路辗转去方雨涵的学校给她送一盒大班冰皮月饼。方雨涵是一个不太喜欢甜食的人,尤其是月饼,什么五仁啊百果啊,可是她唯独喜欢大班的冰皮月饼。十多年前在上海这还算是一个新鲜玩意儿。一盒小小的月饼可以卖到两百多元人民币,是普通月饼的十倍价格,对于90年代的穷学生来说,简直是奢侈品。当时的夏原几乎是吃了一个月的稀饭、馒头加咸菜,存钱买了一盒冰皮月饼送给方雨涵。他难得不打招呼主动跑来方雨涵的学校想给她惊喜。可是,他在她的宿舍楼下等了整个晚上,她也没有出现。校园里面静悄悄的,只有明亮的月光在地上画出树枝的剪影。月光如水,把这初秋的夜晚淋得湿冷湿冷的。凌晨两点多,夏原看到一个男生送他心爱的小雨到宿舍楼下,她的身上披着那个男生的外套。临别的时候,她把外套还给他。那个男生接过外套,鼻子凑近闻了闻,笑得几分暧昧,说了一句:“雨过天晴的味道”。小雨害羞地说了声“谢谢”,匆忙逃走。而转身之间,却一下子被那个男生拥入怀里,而小雨却没有挣扎,只是静静地站着。那个拥抱,让夏原在刹那间明白,她已经不再是他的谁。夏原不禁感叹造化弄人。其实,他不是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是他不想承认。他本来想在相逢的周末把月饼送给方雨涵的,但那天早上起来,他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要失去她的感觉,于是他就捧着月饼直冲来H大校园了,最终他看到的却是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是啊,当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人要离开的时候,哪怕是最最驽钝的人,还是会有知觉的。

那个晚上,夏原就这么傻乎乎地坐在树林的阴影里面。他的长手无措地垂在身体两边,看起来像是受伤的人猿泰山。方雨涵上楼之后,那个男生竟然笔直地向他走来。他向他伸出手:“你好,我是江海。”夏原却仍然垂着手,定定地回望着江海,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你早就看到我了,是不是?”江海皱着眉头看着他,却不回答。夏原自顾自地拿出刚才在小卖部买的烟,点燃一支,却因为吸得太快,呛出了眼泪。他递一支烟给江海:“抽烟吗?晚上有点冷,抽支烟暖和一点。”江海摇摇头,转身走了。留下夏原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干净清爽的夏原其实是从来不抽烟的。

自进入J大著名的船舶设计系的那一刻,所有的人包括夏原自己都认为毕业后会顺理成章地进入某家船舶设计所。首席船舶设计工程师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职业目标。最终在毕业的时候,他却没有去任何一家船舶设计所,而是去了上海国际旅行社当导游。他说不明白理由,只是突然之间开始讨厌大海,不愿意和任何与海洋有关的东西发生关联,包括船舶。仅仅是因为江海的名字中间有一个“海”字,仅仅是因为在那个晚上,他听见小雨那么温柔地叫他“大海”吗?夏原断然否定这种荒诞不经的理由。他听到冥冥之中有一种召唤,让他去从事这一份行走于半个地球的职业。直到他在千里之外的巴黎街头遇到了索菲娅,他才蓦然明白所有的曾经都变成了一种铺垫,都像是为他们相遇的那一刻而积累的。只是,他们跨越了半个地球走到了一起,却在同一个城市渐行渐远。

“夏原,你呢?轮到我问你同样的问题了,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方雨涵诚恳地问,“希望你过得比我好。”不是她悲天悯人,她觉得这些年应该没有人比她过得更加混乱糟糕的了。

“怎么说呢?应该也是有好有坏。大部分的事情自己还是能够掌控的。”

“我记得我出国前,你正准备辞去导游的工作?”

“嗯,是的。那时候,索菲娅因为我的缘故来到上海,我决定换一份不需要整天在外面跑的工作,可以多一些时间相处。后来我就去了这家公司,一直到现在。”

“八年了?你都没有换工作?”方雨涵诧异,毕业这么些年,周围的朋友早就不知道换了几任雇主了,“你真的蛮有长性的,从来没有想过要跳槽吗?”

“我喜欢目前这家公司的文化,工作也还算得心应手,为什么要跳槽?”夏原反问。

“跳槽嘛,无非是为了更高的职位,或者更多的薪水。”

“呵呵,你还不了解我吗?我从来都不是有野心的人。念书的时候就一直随遇而安,现在也差不多。对于我来说,工作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公司是专营户外运动产品的,员工以年轻人居多,大家相处简单轻松。公司里面一直保留着一个足球场算是员工福利。我们每个星期都要踢一场球。中午午休的时候,还可以和同事打个网球,或者跑个步,可能在其他公司很难有这样的运动氛围。”经过这些年的职场历练,夏原很难得地一如当年简单和快乐。这份工作的确很适合他,方雨涵暗想。其实,她很怕看到以前的同学在名利场上变得精明世故,譬如岳晓城说话的腔调越来越像岳处长,曹羚也更像曹经理而非当年那个没心没肺的傻丫头。虽然大家都说这是成长必然的结果,却终究有些感慨。

“索菲娅呢?听钱佑军说她开了一家很温馨的蛋糕店,在情人节的时候,生意火爆。店铺名字叫什么来着?别提醒我,我记得的……”方雨涵侧着脑袋思考的样子依然没有变,“噢,对了!名字是听夏。这名字起得好甜蜜啊。听夏,听夏,听夏原说话吗?”方雨涵抿嘴而笑。夏原不置可否地一笑,索菲娅的中文程度还没有好到能够起出这样有诗意的名字。尘封的记忆里面,有一个穿着白裙的女孩靠在窗口,笑意盈盈地朗读为他写的小诗:“听一场夏天的雨,雨是夏天唯一不能拒绝的风景。”虽然这么多年,他刻意忘记这个场景,和场景里这个叫方雨涵的女孩,但那短短的一句诗,却如石刻般刻在他的脑海里,以至于索菲娅让他给蛋糕店起个名字,缺乏想象力的他脱口而出说:“不如叫听夏吧。”

在方雨涵的记忆中,在她出国前的最后一次中学同学聚会上,夏原带着一个女孩子出席,向大家宣告他的恋情。那个女孩的法语比中文要流利得多,她用酥软的嗓音介绍说她叫索菲娅,8岁就随父母移民法国了,现在在巴黎念Culinary Arts Institute(厨艺学院)。大家一听到Art,就以为她念的是艺术类学院,便有同学很白痴地问她学的是哪一类艺术,是不是学画画的。后来经过解释才知道,在法国厨艺是被视为一种艺术的,在法国蓝带厨艺学院的一张证书可以和我们的清华北大媲美的。虽然上班已经好几年,大家平时一副“西装革履”的正经模样,一到同学聚会,几瓶啤酒下肚,大家都原形毕露地疯闹起来。即使在一帮借酒撒野肆无忌惮的家伙中,初次和大家见面的索菲娅也是一样活泼健谈。夏原只是坐在一边,静静地注视着索菲娅喝酒说话大笑,他看着她的时候,仿佛周围再没有别人,眼里是满溢出来的柔情。

夏原犹豫着要不要向方雨涵坦言他在婚姻中的挣扎和困惑,作为一个男人,他实在不习惯于倾述,更多的时候他宁愿一个人思考。选择今生要走到最后的那个人,他从未后悔过。只是,越是爱得深,到头来伤害也越深。时间长了,才发觉真正伤害的并不是说“分手”时的冷漠和坚决,而是交往以来许多点滴的回忆,就像冰冷的匕首刺破心头。这个过程很艰难,他明白痛苦只是不能忍受失去,但是有些事情他必须坚持。

夏原的沉思让方雨涵有了一丝隐约的担忧,她突然想起有一次和高中同学钱佑军通电话,他说夏原一个人去了青海湖旅行,说话间钱佑军欲言又止。难道?她摇头,她宁愿相信夏原一直在太平洋的另一端幸福着。

“还不错。”夏原决定不告诉方雨涵真相。一对曾经的恋人在昔日的校园说彼此失败的婚姻,听上去实在过于暧昧。而此时的他和她更应该做的或许是避免任何干扰,努力经营好各自的婚姻。另一方面,他也了解方雨涵的感性,就让她对这世界上的爱情抱有一些美好的信念吧,相信“天长地久”的确是存在的。

看到方雨涵露出如释重负般的笑容,夏原更加确信他的隐瞒是正确的。“哎,夏原,你看呀!那对卖茶叶蛋的老夫妇居然还在那!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方雨涵兴奋地喊起来,一路小跑向路灯下的茶叶蛋小摊。

“来,给你一个。小心很烫啊。”她双手捧着刚刚煮好的茶叶蛋,小心翼翼地把蛋壳剥掉,嘟起嘴把蛋吹凉,“嚯,还是当年的那个味道。你不知道,我在美国想死了这些小吃。”方雨涵额前几缕黑发在夜风中轻扬,昏黄的灯光淡化了她脸上岁月的痕迹。她一脸专注的表情像个孩子似的,和当年一模一样。夏原一刹那间看得出神了。

十年了,校园里面的建筑、人群、夜色似乎都没有改变,唯一改变是他们,是容貌,也是心境。他们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回到这个“曾经”之中,只是,曾经对于未来而言,哪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清晰?

“回去吧,不早了。你明天不是还要飞回美国?”夏原毅然把自己的思绪从往日的情愫中拔出来。他清醒地知道他们没有资格沉溺于其中,而理性的他该是掌控尺度的那个人。尽管有些恋恋不舍,方雨涵还是乖乖地听从了夏原的话。说再见的时候,方雨涵问夏原:“能给你写Email或者打电话吗?”夏原说:“和江海好好沟通,你该幸福的。”方雨涵明白,夏原其实拒绝了她的请求。她陡然对夏原产生一丝敬重,在这充满诱惑和冲动的世间,夏原还是一如既往地正直和笃厚。方雨涵郑重地点点头,好像给了夏原也给了自己一个承诺。

回去的路上,夏原开车开得很慢。树影婆娑,印在车窗上,变幻莫测。周围很安静,只有车轮划过路面的声音陪伴着他。他打开收音机,正是一档午夜谈心节目。主持人说了一些鼓励的话,然后开始播放一首赵传的老歌。

一个平凡的男孩想要告诉他的爱人

我还有一点点温柔

我站得比山还高

是因为要看清楚你离我多远

赵传的歌声总是很能触动他心底的某处。他回忆起当年他站在她楼下唱歌时的情景,以及当时的心境,没有想过会和方雨涵再有交集。只是,生命的枝干横亘纵横,人生兜兜转转,却总是在适当的时候突然间有了些许的交集。或许,那便是所谓的缘分。只是,他们之间没有激情,也没有约定,只是单纯地聊天。明天,她就会飞往大洋彼岸,一切都将再次中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