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朝生暮死 > 五、樽前聊与一身归(6)

五、樽前聊与一身归(6)

古羽关外三十里清风寨大厅——

“二哥,章大人让我们把粮草送到范城去,我们到底是送还是不送啊?”说话的是个粗壮汉子,浓眉大眼,一脸的憨直。

“老四,你这性子什么时候能改改,谋而后定,你给我安静去,一切等老五回来再说,大哥已经四个月一点消息都没有了,我们可不能轻举妄动。”儒雅的书生瞥了粗壮汉子一眼,沉稳地说。

坐在上首的中年人点点头:“三弟说的不错,老四,你再耐着性子等等,先探到大哥的消息要紧,章子高那里不必理会,他范城如何与我清风寨何关?”

这三人正是打劫了韩卫粮草的山贼,清风寨的几位当家,老二祁杉,老三宣文渊,老四董传,而这三人正等着去范城探听消息的老五李斌。原来章子高反韩卫并非事出无因,清风寨成立不过两年,但大当家的司马逸可不是一般的山贼,他不满奸臣当道,早有反意,成立清风寨后,意识到仅凭一寨之力难以成大事,于是他看上了章子高手中的兵权,便到了范城亲自游说章子高反韩卫。可现在章子高是反了没错,司马逸却没了消息,于是祁杉令人把粮草劫了,却不送到范城去,面对章子高派来的使者倒是以礼相待,只是一提到粮草的事就顾左右而言他,一拖再拖定要等大当家的消息。

三人正在大厅商讨之际,只听有人高呼:“五当家回来了!”

一抬头,李斌已经大步走了进来,一进大厅,李斌也来不及和众人打招呼,就急急道:“大哥早就离了范城,到紫金去了!”

三人一听就愣了,这好端端的怎么跑紫金去了,连忙凝神听李斌解释。李斌端起桌上不知谁的茶杯,一口气灌下去,匀匀气,这才接着道:“我到范城的时候,大哥已经走了,没办法只好乔装打扮混进节度使府,后来才探听到章子高要反,可大哥认为时机未到,劝他韬光隐晦以待良机,无奈章子高不听,大哥觉得章子高不足以成事,便自己先走了,以免惹祸上身。我又四处打探才知大哥往紫金去了。”

董传急道:“大哥走了,那我们怎么办?”

闻言宣文渊皱紧了眉头沉默不语,祁杉也低头沉思,李斌嘿嘿一笑:“大哥虽然走了,却让人留下了话。”

宣文渊连忙追问:“什么话?”

“流水不腐。”李斌慢慢揭了谜底。

宣文渊眼珠一转,道:“来人!把章子高派来的人推出去斩了,马上收拾东西,准备撤离!”

祁杉皱皱眉,迟疑着开口:“老三,撤离是什么意思?”

宣文渊解释道:“大哥的意思是让我们四处流窜,以避朝廷锋芒。而据探马回报,韩卫太子重运粮草到古羽关,并且要剿灭劫粮的山贼,那可是冲着我们来的。既然我们现在与章子高无关,那就不必再替他挡在古羽关,我们带着粮草撤离,先去避一避,我知道有个地方极为隐蔽,很少有人知道,正好让我们隐藏,他们一时是找不到的,我们先找到大哥再图后计,至于清风寨,我们就留下这个空寨给韩卫太子领功好了!兄弟们说是不是?”

“三个说的没错!”董传附和道。

祁杉也点头赞道:“三弟所言不错,传令下去,一切就依三弟所言。”

当天,清风寨斩了章子高的使者,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一触即发的战场,不知所踪。等到韩卫太子李泽将粮草送到古羽关,带着人找到清风寨的时候,只余下一座空寨,空无一物。

看着空荡荡的山寨,李泽神色凝重,,吩咐人仔细查看,看看可留下什么蛛丝马迹,毕竟一百万石粮草,总不至于一点痕迹也没有吧?可事实就是如此,不要说粮草,清风寨连一桌一椅、一碗一筷都没有留下。李泽心下更为担心,这些山贼非同一般啊,如今失了踪迹,岂不成了韩卫一大隐患?

敬远看看李泽神色,小心翼翼地问道:“殿下,我们是继续留下,还是回京复命?”

李泽沉声道:“敬远,你说这伙山贼到哪儿去了?”

敬远想了想,道:“范城离这儿而不远,会不会是投奔章子高去了?”

李泽摇摇头,一指大厅上的匾额,那匾额上写着*的三个大字“志远堂”!李泽郑重地道:“志远堂,志远堂,夫志当存高远,章子高有勇无谋,这伙志高远的山贼岂会去投他?”顿了顿,李泽又道,“只怕这群人才是韩卫真正的大患,章子高不过是跳梁小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撤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痕迹,对方绝非等闲之辈!”

敬远闻言,表情更加严肃,低声问道:“殿下有何打算?”

李泽看着“志远堂”三个字,冷笑道:“我们留在此地,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伙人给找出来,我倒要看看,究竟是如何的远志!”

“属下遵命!”敬远恭敬

此时已是九月初,紫金的队伍已经到了紫金边境,就快到韩卫了。而安阳,听说韩卫王李隆病了,已是几日不早朝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