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完美男神成长记 > 117、第 117 章

117、第 117 章

此为防盗章

可如今, 又出了一个辛苦攻读却把家都读穷了仍甚么都中不了的……

跟随苏景多年的石荣与石华虽不是读书人, 但一直见苏景过目不忘,随意施为就能征服江南各方大儒士子,斗文比诗不落下风。江南幼有才名,号称七世书香出身的解元徐平文只与苏景斗了一篇赋,就甘拜下风了。所以他们从来不认为读书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此时见到何正望这样的, 都有点替对方难过。

“哦?”但学霸端贝勒面对如此学渣仍然十分淡然, 他端起茶吹了吹,不动声色道:“接着说。”

“额奔可能也知道何正望的能耐, 临死前去佟家求见了一等公佟国维的正室赫舍里氏。赫舍里氏乃是额奔的姑母,额奔的父亲色别克是庶出,不过额奔亲祖母当年正是赫舍里氏生母巴尔答氏的陪嫁, 色别克从小就养在巴尔答氏跟前, 故此与赫舍里氏这个嫡出妹妹感情深厚。赫舍里氏念及旧情,让人给侄孙安排了个差事。但何正望一心痴迷汉学, 想通过科举进身, 二十来年过去, 官位反而越来越小, 最后只能到礼部做个没品级的铸印局使。何正望的正室哈达纳喇氏眼见家里困窘,就在院子里修了一堵墙,劈出一半屋子租给在京师温书等待科举的学子,每年能得两个钱添补。一等公夫人也常常让人送些银子过去,只是都被何正望买了书。”

一个读书读傻了的, 真是这样,倒不足为虑。

但苏景还是对隆科多今日异常的出面奇怪,细一想,旋即发现自己着相了。

混在朝堂的人,都是野心家,而野心家,十之八九必然喜欢投机,至于剩下不会随意出手的,那得是自己阿玛那种能忍到最后的,这便是胜利者了。

自己为何一意断定隆科多出面是为了何家,也许是为了自己呢?也许佟家或者只是隆科多一个人发现自己,又或许是雍亲王府有投注的价值,故此在那何家女打出亲戚招牌后,隆科多才捏着鼻子过来说情。他不是想帮何家,他是想向自己表明,佟家绝不会与自己为敌。

真是有意思!

自己一个才回京的皇孙,竟然就让大名鼎鼎的隆科多看在了眼里?佟国维,可应该是支持那位贤王的,隆科多此时又是否已经按照历史投了自己那位阿玛?

在自己出面动内务府前,或许应该试一试佟家,至少要试一试那位,八叔?

苏景正在心里思量,石华又说起一桩事。

“主子,奴才今日到何家,还发现了一桩稀罕事儿?”

石荣看着挤眉弄眼的弟弟,恨不能一巴掌呼在他脸上。就是这个脾性,所以到如今明明一身功夫是兄弟四个里最好,偏偏老三老四都放出独挡一面了,他却不得不把人放在身边亲自盯着,唯恐坏了主子的事。

眼下还敢在主子面前卖弄玄虚!

看石荣脸色发黑,石华不敢耽搁,忙老老实实道:“主子,何家隔壁住的不单是学子,还有一家姓吴的人,是名妇人带着一儿一女并一个丫鬟和一个哑巴婆子。奴才今日探了何家原本要走,却发现吴家的丫鬟来跟那何三姑娘借银子,说是吴家的姑娘生病了,何三姑娘像是与那吴姑娘十分亲近,就追问起吴夫人的去向,那小丫鬟只道吴夫人被二夫人带走了,二夫人是谁,任凭何三姑娘追问,都不肯说。何三姑娘也有些古怪,她拿不出银子,竟不肯向何夫人求助,跑去将自己的长命锁翻了出来给小丫鬟,让她死当。因这种种不同寻常之处,奴才从何家出来,就坠在了那吴家叫夕照的小丫鬟身后。”

石荣又瞪了石华一眼。难怪这么晚才回来,原来还管了闲事!

石华自知理亏,别过头装没看见,苏景却不以为然。

自己要用的人是甚么情形,他很清楚。人无完人,石华好奇心过甚,石荣未尝不是欠缺机变。他用人,先取一个忠字,接着按照他们脾气秉性安在合适位置上就是了。所以他对石华,一贯宽纵一些。

苏景喝了一口茶,打趣道:“你必然又有了发现。”

“主子说的是。”石华得到称赞,心满意足道:“奴才跟着夕照取了药又回到吴家,听到夕照和吴家姑娘说话,才知道原来那吴夫人竟是纳喇揆叙的妾室,只因揆叙之妻耿氏善妒不容,吴氏因此被撵出家门,带着一儿一女居住在外。那夕照还抱怨道二夫人太过狠心,他们都租住别人的破屋子了,二夫人还是不肯罢手。”

“纳喇揆叙……明珠的次子。”苏景听到这个名字,脸上漫不经心的神色顿收,道:“你还查到什么?”他知道自己手下的人,石华既然查到这个名字,肯定会接着查下去的。

石华脸上的得意都快溢出来了,他道:“奴才听到她们主仆的话,原本不敢信,待那吴姑娘服药睡下后,便去原来的相府外探听了一番,才知道她们说的都是真的。那吴夫人娘家姓吴,生父乃是顺治爷年间因科举舞弊案被牵连后发配宁古塔的吴兆骞。明珠长子纳喇性德与吴兆骞好友结交,得知吴兆骞之事向明珠恳求,吴兆骞得以从宁古塔回到京城在明珠府中做了段时日的幕僚,却没两年就去世了,身后留下一儿一女。长子吴?f臣扶灵回了吴江祖宅,女儿吴问心因年岁尚小,又是难产而生,当初一路跋涉回京后不能再跟着吴家人奔波,明珠之妻觉罗氏就做主将吴问心留在身边抚养长大,名分上虽是婢女,实则当女儿一般娇养。后来觉罗氏又要将吴问心给次子做妾,吴家人原本颇有风骨,但明珠对吴家有大恩,吴?f臣终究答应了。吴问心因此成为揆叙的贵妾。觉罗氏在世时,吴问心在纳喇府邸过得不坏,只是明珠去世后一年,觉罗氏也没了,揆叙的正妻耿氏因无子无宠,对生了一儿一女的吴问心颇为嫉恨。半年前,耿氏身边的陪房丫鬟有了身孕又差点流产,耿氏道乃是吴问心所为,便要把人活活打死,揆叙没办法,只好在外给爱妾置办了一所宅子,让她出来独居,没过多久,又将儿女都送了出来,想来还是耿氏的缘故。”

“耿氏。”自决定回京,京中数得上的人家苏景都一一让人详查过,他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之能,对纳喇明珠这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权臣自然更不会放过。他的儿孙,当然也需要重点关注,不过儿孙的妾室,他未曾打听,没想到还有这样一个意外之喜。

论起来,纳喇明珠与皇室渊源深厚,他不仅是康熙一朝早年的风云人物,更是爱新觉罗氏的姻亲。纳喇明珠出身叶赫纳喇,祖父为金台吉,正是太宗的亲舅舅,孝慈高皇后的亲哥哥。后来明珠又娶了英亲王阿济格嫡出的第五女觉罗氏为妻。只是阿济格因与多尔衮同母所出的关系获罪,觉罗氏宗室格格的身份也随之被废除,但纳喇家后人身上流着爱新觉罗的血液是不容否认的。

早年康熙用明珠与索额图平衡朝政,明珠支持族妹惠妃所出的直郡王,而索额图则一力扶持孝诚仁皇后所出的太子,明明两边势力都为康熙一手栽培,到最后,索额图与明珠皆获罪,直郡王被圈禁,太子废而又立,眼看也是摇摇欲坠,眼下已连寝宫都不能出了。

昔日辉煌都已成为昨日云烟,明珠死后纳喇家地位一落千丈,所以纳喇揆叙决定将赌注投在那位‘八贤王’身上,故此才畏妻如虎,任凭耿氏指鹿为马?

“添甚么麻烦?”康熙装作不懂苏景的意思,这事,孙子是委屈,他也的确真心疼爱这个天资出众的孙子。不提别的,光是这两月孙子住在皇宫,他召见那帮子汉臣的时候把孙子叫来见见人,那文采就能把一干自负饱读圣人学问的汉臣们都给镇住,让他晚上想起来用饭都多添两碗。而且这孙子很孝顺,尽管才认回来没多久,却素来喜欢‘直谏’。想什么就说什么。明知道他的身体事关重大,看着他不舒坦,还是给他把脉,与御医商量药方,全然不避讳,不畏惧可能会沾惹的麻烦。凡此种种加起来,让他这个叫一群儿子伤了心的老头如何不稀罕呢?

他是皇帝,是万岁,却也只是一个年将六十的老人罢了。只是孙子再委屈,过去的事情只能掩耳盗铃,哪怕外头议论的再厉害,都得粉饰太平,更不可能为此事处置老四福晋。

但康熙还是想补偿孙子的,他道:“你阿玛今日进宫是给你额娘请封的。朕已准了,往后你额娘便是侧福晋。”

亲王侧福晋,有册封,有冠服,死后有园寝,有祭祀。虽然在苏景看来,人死之后的补偿其实并没有任何用处,然而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死后埋葬在哪儿,有无祭祀,区别是很大的。

这一世的生母是宫女出身,难产而死,能得到这个追封想来应该是雍亲王真的想认回自己,而康熙也是真心疼爱才有的最大妥协。为那个可怜的女人争到这个身份,她九泉之下,或许能瞑目了罢。

苏景闭了闭眼,站起身恭敬跪下,身子伏下给康熙行了个大礼,“孙儿多谢汗玛法厚爱。”一顿之后,朝着四爷的方向叩首,“儿子代额娘谢过阿玛。”

听见这声阿玛,康熙老怀安慰,孙子心高气傲,倔了这么久,为孝道还是低头,可见是个真孝顺的好孩子。人就是这样,心里喜欢,看甚么都喜欢。

四爷不是头一回听人叫阿玛,但苏景这声却叫的他想落泪。这些日子,许多早就忘却的感觉都翻了上来。布顺达是他第一个女人,他那时才十四岁,懂甚么呢,心里整天惦念的是多在汗阿玛面前露几回头,才好早点挣个好点的爵位,不能被兄弟们比下去。对女人的服侍,甚至是有些不耐烦的,况那时候每回宫女侍寝,为防被勾坏身子,还有人在屋外守着,每次不到两刻钟,太监嬷嬷们在床外头就喊了,都来不及跟服侍的女人说两句话。

但布顺达长得比宋氏美,性子也好,不像宋氏那么木讷,他难免多偏爱几分。按照规矩,这种给阿哥开荤的宫女,将来是要退回去的。他知道这些宫女退回去就是老死宫中,因此大婚开府后念着旧情把人都要了出去。那时候开始领了差事,每天唯恐哪里出差错,回府后累的不轻,到布顺达那里坐坐倒还不错。布顺达有孕,他当然是欢喜的,只是也担心她像宋氏,生下孱弱夭折的女婴。但布顺达身子比宋氏好,福晋又贤惠,即便自己也有了身孕,还将布顺达那里照料的妥妥帖帖,他渐渐没那么关注。没想到一贯底子好的布顺达会难产。

他当时看过孩子,手脚都长全了,圆乎乎的还带着胎水,是个整齐的小阿哥。第一个儿子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看看他就死了,他不忍再看,恰好布顺达的婢女站出来说要去葬孩子。他想着让布顺达亲近的人去办,会打理的妥帖一些,就答应了。之后福晋生下弘晖,府里李氏又生弘?s,弘昀,弘时,李氏所出三子,弘?s,弘昀体格都不健壮,磕磕碰碰养大了。

想到弘?s弘昀,四爷不免想到正是当初他亲眼看见自己的庶长子夭折,故此才在李氏有孕时将乳母请回来照料,又令苏培盛在外寻精通妇幼脉息的大夫回府,故此弘?s,弘昀数次危急,都因诊脉及时稳住了。若他当初没有如此精心呢?他当初又为何不要福晋请的大夫呢,是真觉得福晋请来的大夫不好,还是早就在心里怀疑过福晋?

四爷望着面前长身玉立的长子,愧疚渐深。他自诩是诸兄弟中最看重子嗣的人,然而他的长子却受了侄子们谁也没受过的苦。

想到此处,他不再埋怨长子的不敬生父,柔和神色道:“身子可调养好了?”停了下道:“要是见好,就回府住罢,你几个弟弟还没见过你。”

这话题有点敏感,四爷提出来就看着苏景,眼里居然透出点紧张,没想到苏景一口答应了。

“好。”苏景先应下,又道:“不过家里突然要给我收拾院子出来也艰难,我就到汗玛法赐我的贝勒府住罢。”

四爷想说宅子放在那儿以后去住,这会儿雍亲王府连世子都没定,儿子过去住不像话。不妨康熙插嘴,一下就准了,“成,就去那儿住。”表明过支持孙子的意思,对儿子道:“雍亲王府各个院子都有安排,再说弘昊都十七了,朕打算今年先给他赐两个人,再慢慢看看上记名的秀女,若无好的,就等明年大选的时候再指婚。”添了服侍的人,就会有子嗣,到时候孙子住在雍亲王府一个小院子里,吃喝都得向人伸手,还不委屈坏了?

照规矩,皇子皇孙们十三岁左右第一次出精就会安排服侍的人,苏景却至今身边连个服侍丫鬟都没有,康熙自然很不满意。满人人少,为了让人口尽快多起来,只要是旗人,朝廷都给养活,作为皇室,自然更要多子多福。

女人啊,苏景想着在心里一哂。前世在商海中打滚,露水情缘不少,他没甚么排斥的,更不值得为这个与康熙争执,他又没有心爱之人。

定下苏景出宫住在贝勒府的事情后,康熙说要择个好日子,其实是还有点舍不得这个孙子,传令钦天监后,祖孙三人一起用了晚膳。接着四爷出宫,康熙继续给孙子做思想工作。

“你额娘的事情,未必是你嫡额娘的差错,事情过去那么多年,也不好查证,你回去不要再与你阿玛犯倔,对你嫡额娘要恭敬,下头的弟弟,要好好相处。让你出宫,是为你好,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当明白的。只是也要常来看汗阿玛,汗阿玛赐你块进宫的腰牌,受了委屈就进宫来,汗阿玛给你做主。”兴许是人越老就越看重亲人,康熙觉得自己在这个孙子身上花的心思比儿子都多。

听着康熙的絮叨,苏景没有露出不耐烦,也不像其它人一脸感激红了眼圈哭着谢龙恩浩荡。他只是轻轻一笑,对康熙道:“孙儿知道了。”

康熙却很高兴。

那些动不动就喊皇上圣恩,万死难报的看一眼都烦,哪怕是赏一口汤,都哭的像是死了娘。当朕是傻子还是甚么,若朕不是天子,有多少人愿意耐心听朕说几句话呢?

想到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的儿子们,康熙觉得一阵阵疲惫窜上来,再看眼前一派天然的苏景,就更喜欢了——多好的孩子,在朕面前全无矫饰。

康熙一激动,干脆给个大礼包,“朕看你甚么都学了,不能总闲在府里,等出宫,还是学着办差罢,先跟着叔伯们学一学,朕是想让你去户部,那儿眼下是你阿玛管着。”

孙子虽能干,但到底没在京城呆过,不知道京里如今的形势。儿子们一个个都有自己的心思,贸然让孙子过去,万一被带到坑里去怎么办,连亲老子都不尊重了,更别说是侄子。康熙一点都不相信自己儿子们这会儿还有节操这种东西。

苏景想拒绝,正如康熙担心的那样,他现在还是两眼一抹黑,要人没人,不适合贸然搅合进去。然而转念一想,他认亲是为什么,获得地位,获得尊严。他在康熙面前表现的博闻强识,弓马出众是为了获得康熙的疼爱与庇护,在此时,康熙的宠爱便注定他脱不开权力漩涡。既如此,为何不早些将权利握在手中。如果无法逃避,手中有剑才是最安全的。

但他不想去户部。

此时户部在做甚么?在清剿欠款!

飞快思量一圈,苏景毫不掩饰的道:“汗玛法,我想去内务府。”

“内务府?”康熙错愕,随即有些复杂的看着苏景,之前祖父对孙子的慈爱笑容已经消散了,“说说为何要去内务府?”

里面苏景很镇定的回话,他也有些佩服康熙,不是谁知道外面有人拼了命要杀自己都能如此安坐的,还有空和自己这个来历不明的人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