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防守之王 > 第73章 慈悲老人

第73章 慈悲老人

那个老人笑笑,说:“我是你的引路人,我来自地狱。”

花樵夫吃了一惊,说:“你是杀手?”

那老人把车往偏僻的地方开,“曾经是,现在不是了,我已经退出了江湖了。”

从此花樵夫就和这一位老人学习了佛法,他知道自己已经回不去了,他已经杀了人,他不想牵连到自己的父母,不想让他们担心,也不敢回去了。

他在一座深山里的一间小屋里,每天和老人泡茶喝,体会一些他本来不想体会的滋味。

他问老人叫什么名字,老人说已经忘记了。

他也时常关注电视和新闻,他在几天后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个高中生为了贪财来到自己学校里的一位图画教师的家里行窃,后被该教师发现而将其杀害,同时在房间里发现的还有一位企业家的的员工,为此记者采访了该企业的负责人。

该企业的负责人称由于他很喜欢该教师的一幅画,想要派他的手下过去把画买回,可是遇到了丧心病狂又十分贪财的穷学生,于是就也遭到了残忍的杀害,该负责人呼吁社会齐心协力,早日把该恶魔学生绳之以法。

本新闻的最震惊人的地方就是体现了现在的学生那贪婪的一面,希望引起各教育部门的关注。

再往下就是街上的民众对于此次新闻的看法。

花樵夫看着画面,有点生气,那老人仿佛要将看穿了他的心思,说:“你先不用生气,起码知道了你的仇人是谁了,你的老师就是被他给派人杀掉的。”

花樵夫说:“那天明明死了两名警察,怎么不见他们报道?”

老人看着昏暗的天空,说:“也许是警察部门不想把事情闹大,主要负责人怕上头的问责吧,会影响仕途的。又也许那两个不是真的警察,又或许是那个老板已经把那两个警察给处理掉了。总之那老板一定会想办法找到那一幅画,还有你。”

花樵夫说:“我需要你的帮助,我不想一辈子都呆在这里,我要报仇。”

老人笑了说:“ ‘秒秒在有,剎那应空,结使皆尽,随缘自在,即如如佛。’只要活着,我们每分每秒都在‘有’中,但更要在超时间、超空间里与‘空’相应,透过长久的修持,克服贪、瞋、痴、慢、疑、恶见六大烦恼和二十个随烦恼,一步步修上来之后,它的功用、效果就会和真佛相应。我们平常的生活,都在‘有’里面,却没有运用‘空’、不能做到‘随缘自在’而落到‘慈悲喜舍’上。你在我这里要忘记一切,什么都不要想,你已经是佛门弟子了。”

花樵夫说:“我不知道什么有,什么空,我的‘有’是有情,有意,有所作为,我一定要报仇。请教我武功吧。”

老人说:“杀人的武功我不会,但是修身养性的我倒是会你要不要学?”

花樵夫想:“一般的世外高人都是武艺高强的,他认为是不怎么样的武功我估计应该也很厉害,我只要勤奋刻苦点就可以把武功给练好了。”于是他就答应了。

老人就教了他一套拳法,动作古朴,韵味十足,花樵夫立刻就学会了,他学会后疑惑地问:“这怎么有点像是公园里面老太婆练的健身太极?”

老人说:“这个叫做‘大悲拳’,是佛门里面的秘传拳法,希望你能够一世平安。”

大悲拳是佛门密宗内功拳法,全名叫做“大悲心驼罗尼拳”,简称 “大悲拳”。

大悲拳的起源要追述到1500年前的唐朝年间。相传由师祖河南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被唐太宗封为大将军的昙宗和尚创编。 大悲拳在佛门被视为至宝,非有道之僧无缘得学,因此大悲拳出世最晚, 1937年,经 北京著名佛教圣地上方山云居寺的主持奇云和尚(俗名史正纲)口述,大兴县国术馆馆长李瑞呈先生执笔 才写下了“大悲心驼罗尼拳图说” 一书。奇云和尚还俗后受中央某首长关于要将大悲拳公之于世的嘱托于1963年开始在北京中山公园设场教授大悲拳。与奇云和尚同代传授大悲拳的还有一位来自河北新河县的民间武术大师孙智义老先生。两人拳架相似但风格各异。孙智义先生曾从师于 ‘少林 ’赵履祥 和 ‘五虎’李锡金。两位师父一再告诫孙先生大悲拳是密宗拳法不可外传。孙智义因见到奇云在中山公园教授大悲拳便主动上前攀谈。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之后,奇云曾去孙智义家中做客,研*悲拳。

大悲拳以佛教中“千手千眼观音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简称“大悲咒”)为依据,按照全经(梵文音译)84句真言,每句均有一尊护法神相的姿势与变化,编撰而成,其内容以传统63式为主要代表套路。

大悲拳练身亦练心,且练心胜于练身。行拳中口涌真言、心观想。手结印。84句真言的前63句合于63段动作,拳式结束静立默诵后ZI句,全套拳结束。该拳特点一是柔中带刚,刚而不僵,抻筋拔骨,内园外方。二是连绵不断,节节贯穿,形意相随,轻柔松缓。三是舒展大方,端庄优美。

此拳是中华武术大拳种之一。始传于北京,流传甚广。大悲拳兼有太极、八卦形意拳的部分身法和手法。要求内外合一,刚柔相济,强调用意不用力、动中求静、虚实分明、虚领顶劲、松腰收臀、沉肩坠肘,呼吸与动作相结合。

其特点:动作缓慢、稳重,速度均匀,似行云流水,讲究拳打八方,四正四隅,主要手法有:劈、撩、挑、插、挂、托、穿、搭、搓、戳、削等。

大悲拳,因一直在佛门中口传身授,故无文字记述。据目前所知,1937年由奇云和尚(俗名史正纲)口述,李瑞呈执笔,由奇云和尚的弟子云庵和尚演练照片,编写的《大悲陀罗尼拳图说》,是对该拳最早的文字记述。

花樵夫知道那老人是想帮助他,但是他知道那老人一定是一个绝顶高手,不然他一出事他不会马上就知道的,很明显他没有打算要教他威力巨大的拳法,但是他还是很努力地去练。

在他苦练了两个月后,他要出去试验一下自己的武功层次,老人知道了后,也没有说什么,只是从衣服里拿出了一个面具来,让他戴上。

“这个是年轻的时候我用过的工具,你先用着吧,要是让警察和你的熟人知道你出现的话,你就回不来了。”

看着老人的目光,他低下了头,他接过了面具,戴上了后,他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青年人,他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他往山后走去,这个时候一向很平静的老人突然说:“不要从那边出去,从前门!”

他从绘画里练出来的敏感和观察力使他知道,那里有一些不平常的东西存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