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国公凶猛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子发难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子发难

又到了五天一大朝的日子。

太极殿中,站满了文武朝臣,他们恭敬的站立于大殿之中,一个个官服在身,高昂着头,个个看起来都像个人物。直到太监的声音突猛般响起,“皇上驾到”四字一出,这些朝臣们很快就换了一幅神色,一个个弯着腰,低着头口口声声的说着,“恭迎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文帝如往常一般的来到金銮殿上的金龙椅上座了下来。先是巡视了一下大殿,这才声音沉稳的说着,“众卿平身。”

“谢皇上!”众臣高呼感谢之后,这便一个跟着一个的起身站好。

曾几何时,乾文帝第一次座在这里的时候还是满心的激动,内心也是踌躇满志,想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强大大乾,带着这个王朝走向辉煌。

可只有人在其位的时候,方才知道,有想法是好事情。但要想实现想法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面对着盘根错节的各方势力,就像是一个纠缠在一起的蜘蛛网一般,动静稍大就可能从网上坠落下去,从而摔上一个粉身碎骨。

乾文帝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不是没有想过改革。总几何时,他还抡起过大斧,一幅要好好整理一下朝纲的模样。但最终斧头还是没落下去。

究其原因,大乾王朝的外敌太多了,不说东瀛、北狄、南越、西蛮,单就说表面依附于大乾的那些手握重权的藩王们,便是他的心头大患,他们就像是黑暗中的恶狼一般,随时在窥伺着他的帝位。

一个弄不好,一件事情做错了,就可能会给他们以机会上来狠狠的咬上一口。若是在逢着内部不稳之时,怕是大乾只会让这些人嚼的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一点。

深知这个道理的乾文帝,就不得不压下他的杀伐之心,整天像是一个老好人一般的座在这金銮殿上,听着众臣的朝贺,听他们口中所说的国家强大,百姓安乐。又或是看着他们之间的争斗,寻找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平衡点做出各种合适的处理决定。

与其说他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倒不如说他是一个为了平衡各方利益而选出来的临时话事人罢了。这并不是乾文帝想要的,他要的是真正的大权在握、真正的说一不二、真正的带着大乾走向辉煌。

很可惜,这些只是想想罢了,现实是残酷的。乾文帝的思绪也很快的回归到了现实之中,看向群臣们一幅有本早奏,无事退朝的模样。

只是今天的朝会注定不会无本而奏,注定是要经历一番争斗,甚至是看不见的腥风血雨。

“臣有本要秦。”

朝臣们不过是刚刚起身站立,礼部侍郎何源便手持白玉笏板第一个站了出来。

何源站出来的那么一瞬间,乾文帝的左眼不知不觉的便跳动了一下,他有着一种非常不好的感觉。

“臣启奏陛下,晋王疾劳成病多年,现已经是病入膏肓,

便是连御医诊治之后都表示没有办法医治。所谓落叶归根,启请皇上准许晋王离京,回到晋州之地养老,以后也好埋在晋地,以全人之根本,望皇上准奏。”

何源低着头说完这些话后,就站立在原地,并没有要马上退回的意思,他在等待着乾文帝的回答。

一般的臣子在上奏进言之后,若是人说完话后就退了回去,便表明他提的就是建议,皇上采纳也好,不采纳也罢,他都不会在提任何的意见。

反之,若是奏本呈上,人却没有退回的话,那就是一定要一个说法了。哪怕是不同意也可以,至少是要当朝回答的。

何源这一站出来,态度一表而出之时,不少的臣子是面色大变,更有人者已经忍不住与身边相熟的朝臣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晋王是什么人?想必已经不用多说什么,像是什么手握大权,一方诸侯,窥伺帝王之位用在他身上都不为过。这样的一个人,即便是真的要老死了,也是轻易不能放虎归山,不然就会祸患无穷。

人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正是这个道理。

现如今,晋王好不容易来到了京城,以着乾文帝多疑的性格又怎么会放他回去?

就算是要放他回去,那也要皇帝心甘情愿,而不是哪位朝臣进言了就可以解决。按说身为三品官员,何源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他还是站了出来,这意思就很是奈人寻味,在考虑到他可是太子的人,难道他的所为是受太子之命不成?难道说是太子与晋王达成了什么协议不成?

事关重大,由不得臣子们不去多想。此时做为风暴中心点的何源一直在低着头,不敢抬上哪怕那么一下。

何源当然知道第一个站出来说着这些,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了?弄一个不好,就会被皇帝记恨上,那以后就要小心了,或许哪天抓了你一个小错就会大加惩治。

只是明明知道这些,何源还是要站出来,因为他已经别无选择。上有太子之令,下有柳香香的逼迫,体内又服了毒的他只能在这一刻站出来,不然不等皇帝收拾他,太子和柳香香就会让他生不如死。

何源站了出来,金銮殿上的乾文帝面色已露出不愉之意,事情涉及到一个手握军权的藩王,他要如何的发落和处理岂是一个小小的侍郎可以一言而绝的呢?

这根本就是在挑衅自己这个皇帝的权威。不是你能插手和置疑的事情,你要跳出来管,置皇权于何地?

有些生气的乾文帝便想开口训斥何源几句,也让其它朝臣们知道,有些事朕可以低下头来和你们商量,那是给你们脸面。但有些事情却是不可以,那只能是朕一言而绝,谁若是妄想将手伸进来,那就要做好被斩断手臂的准备。

乾文帝的嘴巴本欲轻张,就要给何源来一个当朝训斥之时,下面的朝臣中又有一人站了出来,“陛下,何侍郎考虑的不可谓不周全。晋王年

纪大了,又有一身疾病在身,此时送他回到晋州归乡,可以为陛下驳一个善名,何乐而不为呢?在说晋军缺乏管束,让他们离京也是于国于民的大好事情,还请陛下恩准。”

这一次站出来的人,身份就很高了,正是百官之首,曾经太子的老师,当朝左仆射夏悠然。

如果说何源站出来,只是为了试探一下乾文帝的心思,夏悠然站出来的那一瞬间,便是代表着太子的态度,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做为太子以前的老师,也是当今太子在朝堂之中最大的靠山,夏悠然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代表着太子,甚至很多时候他说的话,也可以代表着太子的心声,现在连他都站了出来,那不是一两句喝斥就可以把事情画上句号的。

尤其是夏悠然拿晋军在大梁城的所为说事,更是在一瞬间点燃了不少朝臣们的心。这段时间,晋王找事,乾文帝采取着不管不顾的放任态度,不知道多少的朝臣在晋军手中吃了亏。可以说他们在骨子里恨透了这些晋军士兵。

晋军士兵的胡作非为、嚣张跋扈,早已经让众大臣们心中不满。现在有了可以让晋军离开的机会,众人自然是大加支持。至于说皇帝是不是不想让晋王离开,那是乾文帝与晋王之间的博弈,他们不想涉及,也管不了那么多,他们看到的是自己的利益不受损便行了。

怀着这样的想法,夏悠然站出来之后,便有着更多的朝臣跟着站了出来。其中有一部分是太子系的,但其它中立的朝臣也有不少,显然这些人都是吃了晋军的亏,心中巴不得他们离开呢?

与会的朝臣数量大约一百二十余人,这一会的工夫就站出来四十人,达到了三分之一的规模。看着这一切的乾文帝不在出声,不仅如此,他还一幅饶有兴趣的模样看着众朝臣,他想要看看还有谁会跳出来。

站在首排的庆王、太子、襄王三位,此时面色各不相同。

庆王一幅老神哉哉的模样,他是不会参与这样的事情中来。尤其是在没有看到父皇明确的表态之前,他更不会擅自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事实上,从支持他的范师通由左仆射被降为翰林大学士之后,他在朝堂之上就渐渐的成为了一个透明人,或许私底下还会搞一些小动作,可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一直都是自当哑巴,成为了一个看客。

太子不用说了,一脸的自信。即然已经与晋王达成了协议,那就会去遵守。他还需要对方对自己更多的支持,为此哪怕惹来父皇一时的不快,他也顾不得许多。

相比之下倒是襄王的脸色显得极为犹豫。

太子与襄王的对立关系可谓是举世皆知,便是大梁城的普通百姓也是知晓的。晋王做为太子的舅舅,这一次入京之后,手下的晋军士兵便没有给襄王找不痛快。很多襄王旗下的产业和生意都遭受了不同的破坏,不用说,这是晋王在替太子站台,打压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