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看书 > 从靖康开始 > 第二百四十九章 外行看热闹

第二百四十九章 外行看热闹

靖字军兵临临安。

隆裕太后率领百官和百姓主动归附。

随后各种公告,举措,在临安掀起的大浪一浪高过一浪。

皇后监国的势力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现在的大宋不一样了。

尤其是昨日的宴请,让更多百姓近距离的接触到登州朝廷平易近人的大员,了解了未来朝廷对江安的治国方略。

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议论纷纷。

兵部衙门,三司衙门都挤满了人。

李敬却在等待,他在等着水师调兵。

高丽兵,扶桑的仆从军都还没有来。

赵不试和韩世忠会师以后,听说水师会有舰船去杭州湾,两人急吼吼的把军务丢给了彭冲和梁红玉,跑来了临安。

“当年在磁州的时候,我就知道你小子潜龙在渊,厉害的很,没想到你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厉害。会宁府距离汴梁万里之遥,我看见复兴报上登载你俘虏完颜吴乞买的消息,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赵不试一年没见李敬,急冲冲的跑来,差点滑到水里。

李敬一把把他接住,高兴的很。

抱着李敬就不松手。

梁扬祖看见韩世忠过来,也很高心,举起手臂,在他健硕的躯体上怼了一拳。

“怎么没把我妹妹带来?”

上次梁扬祖到健康劝说韩世忠,梁红玉从旁帮腔,他对韩世忠这个夫人很欣赏,主动认下了妹子。

韩世忠多了一个姐夫哥,也乐的攀亲。

都是梁姓本家,连结拜都省了。

“忠字军在扬州募兵,还有部分的士卒家卷在收拢,她也想见大哥和李副使,走不开啊,我这几天也要寻机会回去!”

“你小子,当初我苦口婆心劝你到山东,是一点不给我面子,还得梁公出马!”

梁扬祖和赵不试也是磁州夜宴上的熟人。

眼看着赵不试没有计较昔日的自己傲慢。

梁扬祖也主动过去跟他打招呼。

“还是赵宣抚使眼光锐利,当初我要有赵宣抚使的眼光,今日我大宋肯定会更强,而今年宋金之战,没准连金狗主力都给他灭了!”

“不一定,祸兮福所倚,若非汴梁失陷,娘娘和公主遇险,李敬和关胜,种彦鸿未必可以在这么短时间辅左娘娘控制山东大局,凝聚反击之力!”

很多事情,当局者迷。

赵不试是在一边看着李敬他们一路走过来。

深知其中的艰难。

昔日真要是汴梁勤王成功,历史肯定会是另外一种走向。

官家肯定不可能在金狗的胁迫下厚赏勤王大军,也没有赐进士出身,李敬关胜也不可能成为山东两路的宣抚使。

甚至出头也只能按照大宋官场论资排辈。

即便有了赵桓在汴梁城头的封赏。

同样领政一方诸侯的宗泽,赵不试也只能在京西,汴梁收拢各路义军,苦苦撑持战局,没有反击之力。

两人收复边梁以后也都万万没想到。

李敬在冶炼,火炮,船舶打造上技术独到,最大能力的主动笼络周宁,陈卓等山东地方大员,又跟朱琏,赵柔嘉亲近。

一连串的举措下去,大宋水师冒头,紧接着连续闪击东洋,南洋。

把山东搞的金银如山,兵精粮足,锐不可挡。

“李副使,出征西洋让我去如何?”

无事不登三宝殿,韩世忠和赵不试这么老远从扬州坐船来,可不是单纯来叙旧。

韩世忠跟李敬远不如赵不试熟悉。

没敢这么直直的开口,在一边静静的看着李敬怎么应答。

“今年我大宋重心还是在平叛上,汴梁和京西的兵马并没有精选裁撤,京畿之地的土地要尽快恢复耕种。”

“特娘的,难道我边梁和京西的义军,厢军还比不上扶桑的仆从军?”

皇室宗亲的赵不试在勤王之战,河东之战中立下大功。

如今手握二十万重兵,部属落个裁撤的结局,眼巴巴看着什么高丽,扶桑兵去征西洋,想不通。

“两位老哥,坐下,先喝茶,然后我慢慢给你们讲!”

李敬在船边拽着两人,一起在会宁舰上喝茶。

金国骑兵主力尤在,二帝没有营救回来。

注定了当前主要敌人是金狗。

要对付金人,除了要求燕云十六州必须派精兵驻防,也要求辽东要囤积大量的兵马。

说白了,养兵就是花钱。

眼下大宋各地平叛完毕以后,都要修养升息,尽快的恢复生产。

李敬连说带算,好一番解释。

两人才明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还必须规划着过日子。

之所以派高丽,扶桑兵去征战,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当地精壮,一方面还是为了省钱。

毕竟这些人此番出战,不要军饷,抚恤,只从缴获中给他们一些钱反哺两地。

利用他们赚的钱,西洋买马,发军饷,供养辽东训练骑兵。

忠字军手上本来就有几千辽东士卒,他们善于骑射,未来一到两年,随着宋军在辽东沿海一代和辽东半岛站稳脚跟,靖康武胜忠五军抽调的善于骑射的士卒都要出击,逐步向着北部深入。

避开金军主力,力求多打小仗。

削减或者俘虏金国人口,减丁,减国国力,等骑兵大成之日,才能挥师寻找金军决战。

“明白了,多保留骑射比较好的士卒,多保留精兵,督导转化的农垦军疏浚河道,屯田耕种,建设道路,让他们尽快衣食无忧!”

李敬很清楚,赵不试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他还是愿意为大局牺牲的。

“我觉得赵宣抚使还是要去一次山东,让娘娘给你军命名!我知道彭冲善于攀爬,未来大宋需要几支强悍的山地军,现在驻守燕云十六州的边防,同样不能懈怠训练,西面的吐蕃,西南大理,甚至南洋诸国,日后未必不会成为战场,山地军届时会有大用。”

尽管对于军队,李敬骨子里不愿意分三六九等。

都是热血的汉子,为什么军饷,军械配比要比别人低人一等。

绝对的公平反而不公平。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鼓励各军努力训练,李敬和宗泽还是把钦命军提升到禁军的待遇,把厢军分离为驻军,待遇远胜原有厢军,却低于钦命军。

“这么说,刘琦,陈淬也会训练山地军?”

笑容满面的李敬人畜无害,点了点头。

说是为了大理,西藏,南洋诸国,梁扬祖有些替赵构悲哀,他已经收到了赵构的来信,虽然信上没有说未来会怎样。

可是根据官员调动置换的消息。

黄潜善,汪伯言,张浚这些昔日勤王大元帅府的老班底,都被派遣到了川陕四路。

他不信李敬猜不出来他的图谋。

训练精通山地作战的精锐,赵构就是跑到成都又怎么样,扼守川陕四路的关隘又如何。

只要宗泽挥师西进受阻,绝不会用人命去填一夫当关的天险。

而是用特殊训练和装备的山地精锐来对付你。

“西洋那边,此番我也是第一次去,一些类似于硝石矿场这样战略资源或者是红海那种战略要地,需不需要调兵继续征伐,或者二次,三次的征伐,这个还要看今年下西洋的情况!即便不需要征战,也需要舰艇护航贸易,届时两位老哥想去西洋,都可以一并去看看。”

“李副使把道理说的这么清楚,我再闹着去西洋,就太不懂事了,辽东的骑兵马匹是个大问题,西洋真的有好马?难道汉唐时候的大宛也在西洋?”

李敬苦笑。

西洋确实有好马。

阿拉伯马嵴椎骨只有23节,比蒙古马和世界上其他马匹都少一节,头小清秀,眼大光明,颈直、额宽、鬐甲高,背腰短而有力,骨细质坚,四肢细、腱部发达,呈干燥体质,被毛柔软如丝,繁殖力强,寿命长。

公认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马。

力量,速度,甚至跟人的配合也完胜蒙古马。

可是论实用,蒙古马是战马之中当之无愧的第一。

虽然昔日汉朝推崇大宛马,这个马很高大,力量很给力,在跟匈奴的战争中,骑乘大宛马的精锐也狠狠的吓到了匈奴人。

可不管是大宛马,还是阿拉伯马,在宋朝湿润的环境下都有娇贵的毛病,远没有蒙古马实用。

蒙古马不需要精细的喂养,吃的粗糙,不容易生病,更重要的是,东北到西辽疆域辽阔,它在长途跋涉上,远胜于其他各种马匹。

成吉思汗依靠着蒙古马,从亚洲的东部打到了欧洲就是最好的证明。

李敬把自己知道的,娓娓在船上讲述。

不仅赵不试,韩世忠眼里散发着神采。

聚拢过来的李清照,赵玉盘等人,同样对西洋充满了憧憬。

“不能长途跋涉,用来征伐白山黑水还是不错的,李副使要是有机会,你说的这个阿拉伯马多弄点回来,比黄金白银更实用!”

李敬倒是低估这个时代的人对马匹的那份感情。

毕竟走南闯北不能靠汽车,高铁,飞机。

马匹就成了人的亲密伙伴。

有钱都买不到的神驹,相当于后世有了一辆兰博基尼,比兰博基尼更炫酷。

韩世忠刚说完,赵不试撇了撇嘴。

“你们还是对李副使缺乏了解,人家打仗是亏钱,李副使一出手,骨头都能榨出二两油!我先说定了,你这趟回来,至少要给我十匹这个什么阿拉伯马?”

“少来,西洋尽头才有这样的马,在船上飘荡几个月,鬼知道会不会生病,如果有多的,我就给你一匹!”

这都还没有出征,就欠债了,李敬才不干这样的事情。

赵不试不依了,伸手就搂着李敬肩膀。

“二郎,哥两磁州时候就认识,会宁府俘虏那个辽国公主,据说天姿国色,你居然送给了关胜,把哥哥忘了!”

“没忘,这次给你弄两个西洋公主!”

“鬼哦,听说那些番人都以取宋女为骄傲,都不太能瞧得上自己国家的美人,还西洋公主,你不会给我弄两个昆仑女奴回来?”

众人再次哄笑起来。

只不过陈卓正色的对韩世忠和赵不试说起临安主动依附,李敬一连串公告,顿时让两人沉默下来。

陈卓只是澹澹提了一下李敬的用意。

两人岂有不明白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临安府,两浙路民心归附?

扬州呢?

是不是民心都已经归附,是不是准备好了休养生息,努力繁荣。

韩世忠抬头看了一眼梁扬祖,看着梁扬祖点头的神色,他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这次能赶上宋金之战,韩世忠内心对梁扬祖是感谢的。

不过他最佩服梁扬祖的就是知错能改。

他知晓昔日梁扬祖扶起赵构称帝,出了多大的力气。

也明白梁扬祖并没有被赵构抛弃,只是因为缺钱,不得不一直将他放在弄钱的位置上。

然而他自己却觉醒了,果断的认为跟着赵构没有前途。

知错能改,能屈能伸的认错。

韩世忠和赵不试连忙要来了李敬所有的公告文本,全部看过以后,一脸正色的请求抄录,并且立刻求李敬给他们派一条船回扬州。

两人并没有走,只是把公告和自己的亲笔书信,让亲兵带去了扬州。

反倒是立刻下船去了兵部衙门和三司,找黄灿和乔寒只是为扬州的商贾,百姓争取一些名额。

两人都没来得及离开。

扶桑和高丽的兵就运到了临安。

一群叫花子一样的兵,散落在杭州湾的海边训练队列和基本命令。

连大宋给他们发的武器也不一样。

铠甲军服统统的没有,就配发了一人一把倭刀。

听说两国对打,都打成了老穷国,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训练也隔着很远。

临安百姓看西洋景一样涌出来。

一个个都乐的不行。

前几天靖字军和水师也组织一些新入伍的兵训练队列,如今他们却协助靖字军维持秩序,把围观的宋人阻隔老远。

挤不过去的百姓这才知道,李敬怕他们把这些兵笑毛了,仆从军弑主。

只能在高处远远的看着。

李敬还在城内征集了一些懂高丽话和扶桑语的商贾帮忙串场翻译。

打仗是打的令行禁止,福建军和靖字军主力还撒在两浙各县没有回来,下西洋的船只还在疯狂运兵,李敬有的是时间让这些人学习号令。

“李副使,这些扶桑兵在高丽人面前很有优越感,却好像很怕你?”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韩世忠,赵不试跟百姓们不一样,一眼就看出高丽军和扶桑军的不同。

高丽军好像很不适应李敬给他们配发的武器。

倒是扶桑人一个个拿到新刀,欣喜若狂的样子。

隔着老远对高丽人挑衅,一副要教对方用刀的样子。

“他们就是这个性格,欺软怕硬,一方面屈服我们的武力,一方面又在别人身上找优越感,我华夏族绝不能落后于他们,否则他们会比金人跟凶残!”

“弹丸小国,我大宋没有翻手把他们灭了,还不感恩,我看没必要存在于这个世界了!”

韩世忠厌恶的看了一眼这些扶桑人。

很对李敬的胃口。

可惜大宋很多大臣不是这么想的,他们被扶桑人一副见人就鞠躬的外表迷惑,甚至还有人觉得李敬挑起扶桑和高丽战事,过于阴损。